- 哲学研究
-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
- 4字
- 2020-07-09 15:28:26
第二部分
一
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动物生气、害怕、悲伤、快乐、吃惊。可是,能够想象它满怀希望吗?为什么不能?
一只狗相信它的主人就在门口。但它也能够相信它的主人后天会回来吗?——什么样的事情是它无法做到的?——我是如何做那件事的?——我应该怎样回答这个问题?
是否只有能够说话的人才能够希望?只有掌握一种语言的用法的人才能够希望。这就是说,属于希望的种种现象是复杂的生活方式的一些变体。(如果一个概念涉及人的书写活动的性质,它就不能被应用于不会书写的生物。)
“忧愁”(Kummer)向我们描述一种在我们的生活之布上反复出现、有着不同变体的模式。如果一个人的悲伤和快乐的表情交替出现,比方说随着钟表的滴答声而变换,我们就不会有悲伤或快乐的模式所特有的过程。
“他感到剧疼有一秒钟之久。”——“他感到深深的忧愁有一秒钟之久”,为什么这种说法听起来很古怪?只是因为这种情况很少发出吗?
可是,你现在不感到忧愁吗?(“可是,你现在不是在下棋吗?”)回答也许是肯定的,但这并没有使忧愁这个概念变得更像一个关于感觉的概念。——当然,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时态和人称的问题,而不是我们想提出来的逻辑问题。
“你一定知道:我害怕。”
“你一定知道:它使我恐惧。”——是的,人们也可以带着微笑的声调这么说。
你是否想告诉我他的感觉并非如此?那么他又怎样知道这一点呢?——即使这是一个信息,他也不是从他自己的感觉中得知的。
因为,想一想恐惧的表情所产生的那种感觉:“它使我恐惧”这句话本身就是那样一种表情;如果我在说出这句话时听到或者感觉到那种表情,这就属于其他那些感觉。那么为什么没有说出的表情会成为说出的表情的根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