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在前辈学人的研究基础上,结合笔者的一些思考和教学体会而完成的。笔者认为,在一千余年的历史中,德国的历史不仅仅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个体成长史,更不是所谓“通往希特勒独裁”的历史。关于德国历史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一个民族的成长如何才能与世界历史的发展同步?换言之,在历史的长河中,德意志人是如何在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之间寻求自身定位的?期间,它留下了怎样的经验和教训,留待后来者参鉴?

从自由民沦为罗马人的奴隶,进而奋起抗争,进驻中原,自立为王,是德国历史的第一阶段。本书的第一章以此为核心,探讨了早期德意志民族的成长历史。在此期间,民族的自尊与文化的自卑形成了巨大张力,构成了德意志人的矛盾心态。这为转向德国历史的第二阶段奠定了基础。

德意志人努力成为罗马帝国的继承者,陶醉于统治世界的迷梦中,这是第二章的主题。为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冠,德意志皇帝们放弃了民族的私念,奔波于阿尔卑斯山南北。然而,基督教徒的心灵主宰提出了挑战,诸侯邦君也逐渐离心离德。封建的统治格局摇摇欲坠。

16世纪起,德意志人分三步从中世纪跨入近代世界。第三章围绕宗教改革的发生与影响,讨论了德意志社会如何卸下神权政治的重担,完成世俗化的第一步。第四章针对德意志的三种势力,探讨了普鲁士如何在权力版图的重新划分中脱颖而出,为民族国家的构建做好准备。第五章进入德意志人的心灵,思索民族意识如何在一系列思想运动和政治波浪中孕育而生,为现代德意志民族主义的兴起奠定基础。经过三个世纪的努力,德意志人在19世纪初业已站在了民族国家历史的入口。

然而,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的张力继续存在。在德意志统一的进程中,它既表现为保守派与统一派的矛盾,也隐藏在大德意志派和小德意志派的争论中。德意志帝国建立后,它又影响着从“大陆政策”到“世界政策”之间的转变,并最终在所谓“1914年思想”的自诩中,让新生的民族国家灰飞烟灭。饱受屈辱的共和国立足于世界主义的魏玛精神,却始终敌不过来自极端民族主义的乱箭长枪。在一场没有硝烟的“褐色革命”中,共和国悲壮解体。纳粹德国十分巧妙地用一个纯粹的民族共同体和不断扩张的帝国版图,暂时减轻了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的张力。但是,这种以极权和侵略为主要手段的解决方式,从根本上违背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以至于德意志民族最终深受其害,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任人宰割,一分为二。这是第六章到第九章的主要内容。

第十章讨论的是二战后德意志民族如何找到一条平衡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的道路。在冷战的背景中,德国的分裂是必然结果。两个德国分属不同阵营,民族统一实属德意志人有心无力的目标。然而正是在这种无奈中,两个德国不约而同地把自己定位于“欧洲的德国”。联邦德国成为西欧一体化的积极推动者,民主德国则是东欧阵营中的佼佼者。当1990年内外时机成熟时,一个重新统一的德国便不再为自己的定位而烦恼,其他国家也无需担忧来自新德国的威胁。

当然,新德国仍在不断发展中。在全球化的浪潮里,民族国家的自我认识与承受力必然受到持续考验。未来如何,我们当对聪颖的德意志人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