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通高校中文学科基础教材古典文献学基础
- 董洪利
- 1169字
- 2020-07-09 17:13:56
《普通高校中文学科基础教材》总序
温儒敏
中文学科本科的教材很多,其中有些使用面还比较大。但是,这些年高校扩招,本科的培养目标在调整,大多数高校都在压缩课时课量,逐步往通识教育和素质教育方向靠拢,教材也就不能不作调整。现有的多种本科基础课教材质量不错,在综合性大学较受欢迎,但对普通高校特别是地区性高校的学生来说,相对就显得比较深,课时与课量也过大,不太适应教学的需求。许多普通高校中文系老师都希望能够组织编写一套新的中文学科基础教材。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很支持这一想法。近几年每年全国大学中文系本科招生六、七万人(属于前五名的学科),其中综合大学大概还不到一万人,其他大都属于一般教学型、应用型的大学,包括许多师范学院、地区学院和大专,他们都必选中文系的七门基础课。此外,相当多的专科中文系,以及有些相关学科(如外语、新闻、艺术等等)也要求学生选修中文系的某些基础课程,中文学科每门基础课的教材需求量很大,特别是普及型、应用型的中文基础教材,仍然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出版这套教材,无论对学科建设还是人才培育来说,都很有必要。
这套教材的设计意图主要是:
(1)第一批主要以本科基础课为主,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文学理论、语言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古典文献学、外国文学、中国文化史10种,以后再逐步扩充,继续编写出版选修课教材(总计划大约30种),形成完整的中文系本科教材系列。
(2)这套教材主要由北大、南开、吉林大学等重点院校的著名学者牵头,同时充分整合全国各大学包括一般教学型和应用型大学的教学资源,每一本教材的主编都是所属领域的权威专家,有的还邀请一些地方院校的一线教员参与。
(3)新教材和已经有影响的同类教材相比,特色是充分考虑扩招之后一般教学型和应用型大学、地区学院以及师范学院中文系教学调整的需要,减少课时课量,突出基础性、应用性,适合教学,同时又能体现各个研究领域新的研究水平,有前沿性、开放性。如文学史教材,就减少了“史”的叙述,重点放在作家作品的分析鉴赏;文学理论则注意从文学生活及基本文学现象中提出问题。
(4)为帮助普通大学的教师备课,将为各基础课教材设计配套教参,必要时也可以配套光盘。
(5)这套教材的总编委会由刘中树(原吉林大学校长)、陈洪(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南开大学副校长)、温儒敏(北大中文系系主任)三位教授组成,负责物色各教材的主编与编者队伍,设计教材体例、框架,审读教材,从整体上监督和保证全套教材的编写质量。
(6)这套教材大部分正式出版并投入使用后,由编委会和出版社负责组织全国相关教学人员短期培训,北大中文系(或其他主编所在单位)可以协办。
我们诚挚希望广大师生和学者对这套教材提出改进意见,通过教学实践使之不断完善,最终成为高质量而又适合教学需求的教材。
2008年6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