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科学

一、什么是科学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科学”一词,但对其含义却往往不甚了解。有些人将科学与技术联系起来,认为科学就是尖端技术;有些人将科学定义为“一切系统的、有组织的、正确的知识体系”;还有些人认为,科学就是数学、化学、物理学等等现有的学科。这些看法虽然不无道理,但都有片面性。科学促进了技术的发展,但科学不等同于技术,那些创造发明,如宇宙飞船、电子计算机、人造卫星等只是科学的部分成果,而并不就是科学本身。科学也不能囊括所有的知识体系,例如,许多哲学体系和宗教体系都是系统的、有组织的知识(它们和科学知识一样都包含正确的和不正确的成分)。科学也不能以现有的学科来界定,因为有些学科,如文学、伦理学等等并不具备科学的特征,此外,新的学科在不断涌现,它们同现有学科一样,可以划分为科学的和非科学的学科。

那么什么是科学呢?简略地说,“科学是从确定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规律这一目的出发,通过观察、调查和实验而得到的系统的知识”《韦伯斯特新世界大辞典》,“科学”词条。。这一定义指出了科学的目的、方法和特征。科学的基本特征是,它是人的有目的的活动与客观的、可实证的知识体系的结合。也就是说,科学是科学研究与科学知识这两种形式的结合。任何一个科学工作者都知道,科学工作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开展研究活动,发现新知识,开拓新领域;另一方面是掌握和推广现有的知识体系。这两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科学知识是科学研究的基础,缺乏科学知识就很难从事科学研究。科学研究则是科学知识的来源,科学知识体系是依靠研究成果来建立、充实和完善的。

科学知识 科学是系统的知识,这些知识是组织在具有逻辑性的理论系统中,它们以论文和专著的形式发表,并在教科书、百科全书、词典以及各种普及读物中得到推广。科学知识可应用于各种目的、各个领域,它是教育的主题,是文化的资源,也是人类社会化的重要内容。可以说,科学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因而它不具有为集团利益服务的意识形态的宣传性。科学的三个主要任务是描述、解释和预测事物的产生、发展与变化。科学知识所说明的是那些具有普遍性的事物,而不是某个具体现象或特殊事件。科学要排除各种偶然因素,它力求通过对一个个具体事物的研究来找出事物的共性、发现普遍的因果规律。科学知识体系是开放的,它是通过不断地补充新知识、删除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旧知识来逐渐积累和发展的。

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是以系统的、实证性的方法获取知识。科学要使用实验、观察、检验等实证方法,以保证所获得的知识是真实可靠的。科学判断知识真假的标准是客观事实与逻辑法则,不符合事实或逻辑的知识是虚假的知识。科学与形而上学是对立的,后者使用的是主观、思辨的方法,它对同一个事实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而科学则是客观的,任何人只要采用同样的科学方法都能得出同样的结论。尽管科学知识是说明普遍的规律,但科学研究却是具体的、分析性的。研究通常是将事物分解,然后对具体问题作出具体分析,最后才加以综合、概括。科学研究是人的活动,它不仅要求研究人员具备一定的特殊能力,如智力、创造力和想象力,而且还受到个人主观因素——如个人偏好、价值倾向、世界观等——的影响。此外,现代的科学研究实际上是一种社会活动,它是许多个人的有组织的职业活动李汉林:《科学社会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93—96页。。在科学的共同体中,不仅需要组织管理与协调,而且还需要一些共同的规范和规则。这样,研究活动必然会受到社会结构和组织规范的影响。

通过对科学的两个方面的考察可以概括出科学的一些主要性质:(1)系统性,科学理论是一种逻辑上相互联系的命题体系。(2)因果决定论,科学假定,事物之间存在着有序的因果关系,尽管这种因果关系可能表现为概率的形式(例如,“事件A的出现有90%的可能会导致事件B”)。(3)普遍性,科学的对象与科学结论是普遍的。(4)开放性,任何科学知识都只是相对真理。(5)实证性,科学研究要依靠经验观察与验证等实证方法,无法被实践检验的知识称不上科学。(6)客观性,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规则尽可能地排除了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影响,使科学发现具有客观性。(7)明确性,科学研究都是针对具体事物,并且是以明确的操作化方式进行的。(8)社会性,科学必然要受到社会的影响和制约。下一节,我们将对这些性质做进一步说明。

二、科学的功能

科学有三种主要功能:技术功能、学术功能和社会功能。

科学的技术功能是显而易见的,科学作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有效手段,使人类摆脱了对于物质世界的被动地位。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科学主要被当作一种满足人类基本需要的技术手段加以利用,因此在许多人看来,科学仅仅是一种实用性的工具。

但是,大多数科学家是不赞成这种看法的。科学家们强调科学的学术功能,认为科学是一种探索未知、发现真理、积累知识、传播文明、发展人类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活动。他们认为,科学的目的在于解释世界万物,这种解释能够提供新思想,能够充实和改进人类的世界观,促进思想革命。在他们看来,科学是一项伟大和神圣的事业,而不仅仅是一种为实用目的服务的手段。不过也有一些科学家走到另一极端,他们排斥科学的技术功能,主张“为科学的科学”,认为科学只是由人类好奇心或兴趣引起的一种智力活动。当然,科学在探索真理、开发智力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科学仅仅具有学术功能的话,那么它只能是少数人的爱好或消遣,而无法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一种职业或一项广泛的事业。

科学除具有技术功能和学术功能外,还具有社会功能。科学是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它首先是通过技术革命间接地、不自觉地对社会产生影响,然后是通过思想革命直接地、自觉地促进社会变革。培根指出,科学能不断地为人类提供新思想、新方法,使人们理解他们所生活的世界,认识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从而能够协调地、自觉地管理社会生活,创造更美好、更和谐、更积极的生活方式。科学之所以具有力量,是因为它提供了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手段,尽管“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但是人们一旦掌握了科学理论,就能将它转化为改造社会的巨大力量。

科学的三种功能是相互联系的,其中,学术功能是最基本的,科学的首要任务是发现真理,建立科学理论,但是,科学理论只有运用到生产领域和社会领域中才能发挥其技术功能和社会功能,才能转化为生产力。另一方面,科学只有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中才能得到发展。

三、科学的发展

科学一方面起源于哲学家和宗教僧侣对事物本质的思辨,另一方面起源于工农业生产的实践。科学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与分类,第二阶段是对自然界的运行机制或规律的认识,第三阶段是对人类社会和人类本身的认识。如果说人类在认识与解释自然现象方面已取得了重大进展,那么在科学地解释社会现象方面则是刚刚起步,目前的科学还很难应付人类在政治、经济、社会、心理、文化等方面提出的问题。

当代科学在发展问题上面临着三个重大问题:(1)科学与文化的分离;(2)科学方法的局限;(3)社会制度的制约。

长期以来,科学主要是把客观的自然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领域,它主要应用于人类物质文明的建设,这就造成了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的分离。自然科学主要采用实验的方法来说明和解释客观世界,而人文学科(哲学、文学、伦理学、艺术、历史等)则主要以思辨或直观的方法来说明包含有人类主观意义的文化现象。这种分离阻碍了对社会现象的科学研究。

与上述缺陷相联系的是科学方法的局限性。目前的科学方法主要适用于可直接观测的、重复出现的自然现象,它对那些无法直接观察的、非重复出现的社会文化现象则缺乏有效的研究手段。著名的科学家贝尔纳(J.D.Bernal)指出:“今天的科学的同一缺陷的另一方面在于它不能妥善地处理各种包含有新颖事物、不容易归结为数学数量公式的现象。为了把科学扩大应用到社会问题上去,就需要扩大科学以补救这个缺陷。”贝尔纳:《科学的社会功能》,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546—547页。

科学的发展还受到社会制度的制约。在现代社会,科学在发挥其功能的同时还具有某些消极作用。例如,尖端技术被用于毁灭生命的战争,先进的科技手段造成了工人的失业,生产的集约化导致了贫富两极的分化,科学理论被改造成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意识形态教条。在许多场合,科学似乎已成为一些无形的社会力量的奴仆或工具。人们对科学成果的应用感到失望,对科学的功能产生怀疑,这种怀疑导致反理性主义和反科学思潮的兴起。应当指出,科学的消极作用并非科学本身带来,而是由社会制度的弊端造成的。科学社会学家默顿提出了一个假设,他认为:“不同的社会结构、不同的制度环境对于科学发展有重大影响。”J.加斯顿:《科学的社会运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第244页。

综上所述,科学要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除了要扩大科学的研究领域、打破科学与文化的隔绝状态、发展适用于研究社会文化现象的方法之外,还必须改革现存的社会体制和科学体制。要改造社会,首先要深入全面地认识社会。因此,当代科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已取决于社会科学和社会研究方法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