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高校教师教书育人道德规范与现状

与专门的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机构不同,高等学校之所以被归到学校这一大类,属于各级各类学校中的一个级别或一个类型,就是因为这一机构内有学生的存在。既然被归到学校这一类别,就决定了其最为基本与核心的功能是教书育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格,向学生传授高深知识,促进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因而,高等学校就是作为一种教育机构、一种师生共同成长和探索的学习机构而出现的。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的学术素养和职业道德素养,如教师本人的职业理想、职业信念、职业态度、职业情怀、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和其言行举止,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教师群体的教书育人的风气和氛围等,都对学生有重要的影响。这些因素都是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教师教书育人道德建设工作已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各级政府多次强调要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营造良好的教书育人氛围,为培养人才做出突出贡献。江泽民于2002年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强调指出:“大学的老师要做传授知识的‘经师’,更要做善于育人的‘人师’,以自己良好的思想道德风范去影响和培养学生。”胡锦涛于2007年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大会上对师德师风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求广大教师要“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这些都对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提供了重要指导。2013年5月,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党组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为提升青年教师的职业素养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在2014年12月28日至29日召开的第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做出了重要指示,他强调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指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断改革和完善高校体制机制;全面推进党的各项建设工作,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各级党委和宣传部门、组织部门、教育部门要加强对高校党的建设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切实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这就把高等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因而,强化高等学校的教书育人功能,提升高校教师教书育人方面的职业道德素养,提高教书育人的成效,已成为目前高校和社会的共同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