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之道 明德至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研究
- 田爱丽
- 2780字
- 2022-09-02 23:46:56
一、作为专业人员的高校教师劳动特性分析
高等学校内,教师凭借特定的知识和技能体系为社会提供服务,这种服务的质量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升和社会的良好运行和健康发展。因而,高校教师是一个专业性职业。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67年把教师职业归为专门性职业。我国1993年颁布的《教师法》第三条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高等学校的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和其他专门性职业从业人员一样,其劳动过程具有独特性。简述如下。
(一)专业人员与服务对象之间信息的不对称性
专业性职业需要复杂深刻的知识体系、精确细致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从业经验,从业人员需要经过长时期的学习和实践才有资格上岗。这就使专业人员拥有一般人所不具有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例如,医生和病人之间,医生拥有病人所不了解的知识,拥有病人所不具有的临床经验;律师和委托人之间,律师拥有委托人所不知晓的法律规定以及证据收集与法庭辩护的技能;教师和学生之间,教师拥有比学生更深刻的思想、更丰富的学科知识以及更为科学的学习与研究方法等。专业性越强的职业,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之间的这种信息不对称性就越显著。
专业劳动的这一特点决定了专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有条件、有可能做出对服务对象有利或者不利、利多或者利少的举措。这就对专业人员的道德自觉和道德自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能够从服务对象的利益和需要出发,从事专业工作,不得利用自身所具有的专业知识做出有害他人的事情。从这个角度而言,专业人员的工作是良心活儿。
从另一方面来看,在人的恐惧感来源中,无知是一个重要因素。病人对病情的恐惧,家长对孩子学习的担忧,委托人对官司进展的担忧和焦虑等,皆由对此事的无知而产生。对未知事物的恐惧,以及专业人员和服务对象之间信息的不对称性,决定了社会大众对专业人员的高度敬畏和高度期待,期待他们工作中尽职尽责、全力以赴。这就对专业人员的专业良心、专业态度和专业道德提出了较高的期待和要求。“高等学校是社会的瞭望塔”“高校教师是社会道德的高标”“教师是个良心活儿”的说法均源于此。
(二)专业人员劳动时间、场所和形式的不固定性
专业性工作需要系统的专业知识、高度的精神投入、专门的技能和丰富的经验,需要从业人员持续的专业学习和提升,需要从业人员对专业工作付出全身心的情感和努力,需要专业人员终身的追求和探索。正如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所言,专业性工作需要从业人员“真挚深切、如痴如醉的热情”,需要从业人员的“灵感”。而从业人员的“精力”“思考”“灵感”却又是强迫不得的,尤其是“灵感”这东西,有时是坐在沙发上抽雪茄的时候迸发出来的,有时是顺着街道的缓坡散步时突然想出来的,而不是一个人坐在书桌前苦思冥想、搜索枯肠时出现的。只是,如果没有书桌前的苦思冥想和如痴如醉地寻根究底,灵感也不会从天而降。注33因而,专业劳动的时间、场所和形式需要根据专业任务的性质所需以及从业者自身的特点来选择和确定,具有较大的不固定性。
对专业人员进行职业道德素养建设和提升,外在的规定和规范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效果较为有限,它更多地依赖于专业人员对本职工作的高度认可。这就决定了在对专业人员进行职业道德建设时,重点应放在提升专业人员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上,使其充分意识到自身工作对社会的价值和意义,只有如此,专业人员才能够自觉自律地投身于这一职业。
(三)专业人员的劳动成果充满不确定性
专业领域的探究和实践充满变化,辛苦的付出并不能保证理想结果的必然出现。马克斯·韦伯在《伦理之业》中谈道:“在专业研究领域,需要研究的热情。但是即使有很多的热情,甚至不管它是多么真挚,多么深切,还是永远不能保证一定会取得成果。”注34尤其是服务对象与“人”有关的专业更是如此,对于疑难杂症,医生很难事先判定治疗的最终结果;对于一个学生,再优秀的教师也很难预测其发展的程度;再好的律师也很难事先判断一个官司的输赢。一项科学研究,研究者很难预测到研究结果。不少诺贝尔奖获得者事先也都没有预料到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够获此殊荣。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听医生、教师等专业人员说“我已经尽力了”的话,以表达对某一结果的无可奈何。
专业人员劳动成果的不确定性,决定了其应对工作中每一个环节和细节予以高度重视,对工作重点和工作内容进行充分准备和研究,对工作时机予以准确把握和智慧处理等。在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一定的情况下,专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是否“按规律办事”了、是否“尽心尽力”了、是否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不少中小学以及高等学校,都提出了“时时处处皆德育,人人都是德育者”的理念。
(四)专业性工作对个体的高度依赖性
专业性岗位对从业者个体有较强的依赖性,这种依赖既有来自天赋方面的要求,也有知识技能方面的要求,更有职业道德素养方面的要求,因而,专业工作者个体对专业发展的现状、专业发展的高度等具有较强的不可替代性。并且,专业性越强的职业,其工作质量的高低对专业人员个体素养的依赖性就越强。没有牛顿,就没有物理学目前的发展成就;没有比尔·盖茨,就没有微软的今天;没有乔布斯,也没有苹果公司的发展成就。同样,在高等学校,有了某一位或几位大师的出现,才可能带动一个学科的发展,最后才是学校的发展,这是包括高校在内的所有专业机构发展的特有逻辑。
此外,专业性越强的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越大,对个人专业成就的影响也越大。这足以说明专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对社会发展以及个人专业成就的价值所在。
(五)专业人员劳动质量评价的复杂性
专业性工作因其需要专门的、高深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再加上影响其工作质量的因素多元,劳动成果的不确定性、滞后性以及隐蔽性等特点,使得对专业人员进行评价较为困难。只有本专业内的专家和同行才有可能对从业人员的劳动质量进行评价,有时甚至本专业专家的评价都有可能不准确,而其他人员对其更是无法评价。很多时候,专业人员劳动成果的质量要等数十年或数百年以后才可能被世人所认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此外,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行业,有着区别于其他职业的独特性,即情感性和精神性。这要求教师对工作积极投入情感,用心行事,才可能有好的结果。对学生的关爱、理解、尊重和信任就成了教师所必备的职业道德素养;对学生思维的指导、困惑的点拨、兴趣的激发、爱心的唤醒等是教师工作的核心。而所有这些都体现在具体的工作中,细微烦琐,并有一定的重复性,但对学生影响深远,时刻考验教师的耐心和毅力。上述这些要求更是难以进行精确评价。但是不具备这些素养,也不可能成为好教师。
专门性职业劳动的这些特点决定了从业者必须有较高的专业道德修养,要求他们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工作中要有高度的自觉自律和强烈的服务意识。当然,社会大众对专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和个人品德修养的期待更高、要求更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