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地的构建:华北内地的国家、社会和经济(1853—1937)
- (美)彭慕兰
- 516字
- 2021-03-30 23:32:54
时段
1937年日本入侵华北,为本研究提供了一个合理的下限;但上限却没有这么清楚。我们所阐述的故事大多始于19世纪50年代,与黄河改道、条约口岸的开放、对东北移民禁锢的松弛同步,并与造成了国家与财政盈裕的长江下游地区关系改变的太平天国战争同步。对于像生态衰变这样的课题,一个不间断的较长的时段有其优势;对较早阶段的扼要论述,被计入其看上去很关键的地方。尽管如此,所有这里论述过的趋势在1890年以后都得到了极大的加速,而在1900年以后则更加如此。因而,面对着一个不利因素越来越多、不太被看好的课题,我重点研究1890年以后的事件,而把以前的事件作为背景。
一个快速罗列的事件表显示黄运1890年以后在许多方面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891年,清廷改革了黄河治理体制,把这个地区的大部分负担压到了当地人的身上。1901—1902年,清廷停止大运河承载的漕运,也把这条河道留给了当地人。1897年,德国士兵来到山东,铁路也接踵而至。1896年,山东省政府开始改革金融和货币;大约到1900年,它引进了后来遍布黄运北部地区的新棉种,并开始植树造林。其间,1895年的马关和1900年的庚子赔款,降解了北京解决负担沉重的地方困难的意向。尽管如此,这些事件也加剧了中国被瓜分的恐惧,并因此为现代化和国家构建的努力提供了新的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