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好脾胃 年轻20岁
- 裴胜
- 3228字
- 2024-11-02 13:53:13
绪论 养脾胃就是养命
脾胃为后天之本,养生以脾胃为先
从中西医角度来看脾胃的功能
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说过:“土气为万物之源,胃气为养生之主。胃强则强,胃弱则弱,有胃则生,无胃则死。是以养生家必当以脾胃为先。”可见,脾胃强盛是人体健康长寿的基础。
探究人体衰老的原因,确实与脾胃虚衰有关。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提出“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阳明脉即胃经、大肠经,因脾胃能化生气血,故为多气多血之经,但女性到35岁左右,胃经衰弱,则衰老开始显现。
现代医学认为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人体的蛋白质虽由人体自身合成,但其原料来源全赖胃肠道功能正常运行,即胃的受纳和脾的运化。
脾的结构和功能
中医的脾:常泛指整个消化系统,还包括部分循环系统。
西医的脾:只是单一的器官。
脾脏位于人体左上腹内,深居于肋弓之后,与胃脾韧带、脾肾韧带、膈脾韧带和脾结肠韧带等器官相邻。脾脏是一个颜色黯红、质地柔软的网状内皮细胞器官,成年人的脾长10~12厘米,宽6~8厘米,厚3~4厘米,重110~200克,大约有巴掌那么大,由几条韧带将其“悬挂”在上腹部。
脾的三大功能
脾主运化:脾的运化功能,可分为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方面。运化水谷,指脾能把吃进去的食物转化为营养物质(水谷精微),并将其输送到全身各处。运化水液,指脾将吸收的多余水分,及时地转输到肺和肾,化为汗和尿排出体外。
脾主升清:指脾把吸收的营养物质(水谷精微)上输到心、肺、头、目,生成气血,滋养全身。脾的升清功能正常,脏器才不致下垂。
脾主统血:脾统血的作用是通过气摄血来实现的。人体血液在经脉之中流动,怎样才能防止它不跑出来而导致出血?靠的是脾统血的功能。若脾失健运,气虚不能摄血,则会出现皮下出血、尿血、便血、崩漏等。
“脾”字的含义
《释名》释:“脾,裨也。在胃之下,裨助胃气,主化谷也。”裨即帮助,且古代有以右为尊,以左为卑的习惯,故古人造“脾”字,取其在胃之下(左),帮助胃消化食物之意。
胃的结构和功能
中医的胃: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等上消化道的解剖部位与生理功能。
西医的胃:只是单一的器官。
在X线钡剂透视下,胃的形状多呈钩状或牛角状。胃一般分为四部分:
贲门部分:指贲门附近的3厘米范围内。
胃底部分:指从贲门向大弯侧画一水平线,此线以上部分,也即贲门向左上方凸出的部分。
胃体部分:胃的中部,即胃底与幽门窦之间的体积最大的部分。
幽门窦部分:距幽门口约5厘米处,胃小弯有一从左向右的弯曲形成的切迹叫胃角切迹,幽门窦是指此切迹与大弯水平连线以下部分。
胃的功能
胃主受纳:指我们吃的东西需要胃来受纳、装盛、容盛。“受纳”指接受和容纳水谷。食物首先得在口腔里被咀嚼成细小的颗粒,吞咽后食物颗粒经食管进入胃,胃像个大袋子,里面很宽敞,食物都暂存在这里,这一过程称为受纳。
胃主腐熟:指胃具有将水谷饮食初步消化为食糜的功能。我们吃进去的食物被胃受纳后,胃就不停地蠕动,分泌胃液帮助混合搅拌这些被咀嚼成细小的颗粒,并研磨为半液体状食糜,以便消化吸收。
脾胃强则气血足、四肢健
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元气之本。人体一切生命活动和脏腑功能均依靠气血的供应,而脾胃乃“气血阴阳之根蒂”,产生气血之源泉。
什么是气血
气血是人体内气和血的统称,在中医看来,它们是濡养脏腑组织,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对身体的发育成长以及健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气”是元阴元阳产生的能量,主要起着推动的作用,而“血”则是指血液,主要起着濡养的作用。
气血和脾胃的关系
人体中的气血主要来源于两部分,一部分是先天拥有的,来自于父母;而另一部分则来自于后天的食物营养,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健康都需要依赖这一部分气血。而食物转化成气血的关键就在于脾胃的运化。脾胃负责收纳食物,并将食物转化成为水谷精微(营养物质),然后输布和滋养全身。如果一个人脾胃健康,那么气血自然也就充足。
如果脾胃生化的气血不足或者体内气血消耗过多,就会造成气血亏虚,皮肤缺少气血的濡养,肤色就会暗沉,呈现出衰老之态。
脾气健运,四肢健康
四肢的功能正常与否,与脾运化水谷精微和升清的功能是否健旺密不可分。脾气健运,精微得以布散,供给四肢的营养充分,活动也强劲有力;若脾失健运,精微不能输布,则四肢营养不足,会倦怠乏力,严重者日渐筋脉弛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久而久之易导致肌肉萎缩或瘫痪。
脾与五行相应属土
在中医里,常用五行描述人体五脏系统的功能和关系,五行就是木、火、土、金、水,代表五种属性,分别有与之相对应的五脏,即木性为肝脏,火性为心脏,土性为脾脏,金性为肺脏,水性为肾脏。
五行之间“相生”“相克”,也就是说脾与其他四脏之间有着相互促进又相互克制的密切联系。如心生脾就是火生土,心之阳气可以温脾;脾生肺就是土生金,脾运化水谷之精气可以益肺。因此,五脏阴阳平衡、和谐相处,才是维持生命活动的根本保证。
脾胃升清降浊是脏腑气机升降的枢纽
脾胃是维持我们生命活动的重要环节,其升降运动构成了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只有二者功能协调,才能保证人们吃进去的东西正常消化、吸收和排泄。无论脾胃升降的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整个消化吸收过程,甚至导致全身病变。
大家知道,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这个过程其实是靠脾升胃降完成的。脾气上升,不仅可以帮助胃进一步消化,而且能吸收、转输水谷的精微和水液,使水谷精气上奉于心肺,布散全身;同时,还能统摄、升提内脏,不使下陷,以保持诸脏各安其位。胃气下降,不仅能使饮食得以下行,而且能将初步消化后的水谷精微物质移交小肠,小肠再进行吸收活动,将水谷化为清和浊两部分。浊者下降到大肠,形成粪便,经肛门排出体外。
因此,我们说脾气宜升不宜降,胃气宜降不宜升,这一过程既受纳又排泄,一升一降,升降相宜,互为因果,以取得相对的平衡与协调,使得人体气机生生不息。
善治病者,唯在调理脾胃
《黄帝内经》中说“有胃气者生,无胃气者死。”所以说看病的时候,大夫首先望闻问切,问的时候就问患者,饮食怎么样,吃东西香不香,大便怎么样,首先看你消化道,如果吃东西都挺好的,大夫心里就踏实了。
脾胃对疾病恢复很重要
脾胃病研究发现,很多慢性疑难杂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都跟肠胃功能的损伤与修复有关。《养老奉亲书》认为:“脾胃者,五脏之宗也。安谷则昌,绝谷则亡。”中医临床上有“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的说法。古代医家也有“脾胃内伤,百病由生”的论述,即人的健康与疾病的康复与人的胃气联系密切。如果胃气比较好,即胃肠功能健全或胃肠运化正常,则能维系人体健康;如果脾胃功能不健,或脾胃运化失调,则易患疾病或患了疾病不易恢复。因此,胃肠功能对维持人体健康和促进疾病痊愈来说十分重要。
脾胃健壮,则全身健壮
脾胃为后天之本,能资生一身,脾胃健壮,多能消化饮食,则全身自然健壮,因此,调理脾胃不仅能医治脾胃本身的疾病,而且可以间接或直接地医治全身其他脏腑病变。
少食多餐适宜哪类病人
溃疡病活动初期病人:少食多餐可以中和胃酸,还能减轻胃窦部扩张。
胃下垂病人:进食量过多易引起上腹部饱胀及疼痛。
胆囊炎、胆石症病人:适量进食可刺激胆汁的分泌,有时还可促进细小胆石排出。
冠心病病人:饱餐引起的胃膨胀可诱发心绞痛及心律失常发作。
单纯肥胖病人:在总热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采取少食多餐的进食方式,更有利于减肥。
诸病不愈必寻脾胃
明代医书《慎斋遗书》上说:“诸病不愈,必寻到脾胃之中,方无一失……治病不愈,寻到脾胃而愈者甚多。”意思是说,如果没有一个好脾胃,健康就没有了保证。
有位40多岁的女士近10年来脾胃一直不太好,她面色发白,说话慢声细语。年轻的时候她生活压力大,工作很
拼命,一天忙到晚,常顾不上吃饭。现在是东西吃下去会腹胀,胀得像个皮球,大便也不好,时而便秘,时而便溏。虽然胃药吃个不停,但还是时好时坏。
这位患者,十年来求医无数,效果却不佳。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她脾胃一直不好,不能好好吃饭。就算其他症状治好了,但没有胃气的支撑,元气不能恢复,病情就易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