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尉氏方言表否定的“快VP嘞”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河南境内中原官话与晋语边界点方言语法研究”(项目编号:16BYY041)的阶段性成果。

辛永芬辛永芬(1964~)女,河南大学国际汉学院、语言科学与语言规划研究所教授,文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汉语方言。

摘要:河南尉氏方言有一种“快VP嘞[·lɛ]”格式,如“我快给他嘞”“(他)快有本事嘞”“快嘞”,意思是“我才不会给他呢”“(他)才没有本事呢”“才不会呢”等。“快VP嘞”格式一般用于对话中的回应句,表示否定意义,带有不以为然、不屑、挖苦、讽刺等意味,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快VP嘞”格式由一种“回声反语”演变而来,它以一种肯定的形式表达了回应者对某一命题的否定态度。其演变机制是语用否定在语言运用过程中的语义固化,即语用法的语法化。

关键词:尉氏方言;快VP嘞;反语;回声引述;语用法;语法化

引言

尉氏县地处河南省中部,属于开封市。东邻通许县、扶沟县,南与鄢陵县、长葛市接壤,西与新郑市交界,北与开封县、中牟县相连。根据贺巍《中原官话分区(稿)》,尉氏方言尉氏方言的声调系统:阴平24、阳平53、上声44、去声31。属于中原官话郑开片。[1]

尉氏方言有一种“快VP嘞[·lɛ]“嘞”是个同音字,一般读成[·lɛ],但当“嘞”前一个音节的韵尾为[n]时,“嘞”变读为[·nɛ]。”格式,如果用于一般陈述,表示一个动作行为或一种变化即将实现,与普通话的“快VP了”语义相同。如“他快毕业嘞”(他快毕业了)、“天快晴嘞”(天快晴了)。但如果用在对话语境中,用来回应别人,且“快”重读时,则表示一种带有负面感情色彩的否定意义。如“我快给他嘞”“(他)快有本事嘞”“快嘞”,意思是“我才不会给他呢”“(他)才没有本事呢”“才不会呢”。本文描写和讨论后一种意义的“快VP嘞”格式。

一 使用语境和语义特点

1.使用语境

尉氏方言的“快VP嘞”格式一般用在对话语境中,常作为一种回应句使用,即有一方先行引出一个话题,或是谈论一件事情,陈述一个行为,表述一个观点,提出一个请求,表达一个判断,进行一下咨询,做出一个推测等,回应者用“快VP嘞”进行回应,表示自己对所述情况的一种否定态度。如:


(1)A:你给他吧?(请求)

B:我快给他嘞!

(2)A:我下午收拾屋嘞。(行为)

B:你快收拾嘞!

(3)A:他从监狱出来[‘uɛ24]嘞吧?(情况)

“出来”的下划线表示合音,括号里“[‘uɛ24]”是合音后的读音,下文的“里头[·liu]”同。

B:他快出来嘞!


例(1)是不同意对方的请求,表达的意思是“我才不会给他呢”。例(2)是对说话人所说的话不相信,意思是“你才不会收拾房间呢”。例(3)是对对方说的情况予以否定,意思是“他不可能从监狱里出来”。有时候,针对一种行为,会话一方没有引出话语,回应者根据会话人的表情、神态等推测出一个,然后自己用“快VP嘞”进行回应,表示一种否定态度。如:


(4)你不叫他换,他快给你换嘞。

(5)你不催住他,他快干嘞。


例(4)的语境是这样的——回应者让某人给退换物品,某人给他换了,其实那个人并不愿意换。在场的人对这事感到意外,觉得退换物品的那个人还挺好的。这时候回应者用上面这句话进行反驳,意思是“你不让他换,他才不会给你换呢”。例(5)的语境是:回应者催促某人去干活儿,某人就去干了,其实那个人并不愿意干。在场的人看到某人在干活儿,认为那个人还不错,这时候回应者用上面这句话进行反驳,意思是“你不催他,他才不会干呢”。

可以说,例(4)、(5)的引出语是隐性的,“快VP嘞”还是一种回应句。例(4)、(5)还可以转换为:


(4‘)A:这还不赖嘞,还给咱换换。

B:你不叫他换,他快给你换嘞。

(5‘)A:他怪勤勤嘞,我看他给那[·na]干活儿嘞。

B:你不催住他,他快干嘞。


2.VP的类型

作为一种回应句,“快VP嘞”里的VP一般是引出话题的一方所陈述过的内容,是一个述谓结构,其中心谓词可以是动词性的也可以是形容词性的。如:


(6)A:他当上局长嘞吧?

B:他快当上局长嘞!(他才当不上局长呢。)

(7)A:这电视该演完嘞吧。

B:快演完嘞!你看看表,还有一集哩[·lei]。(才不会演完了呢,你看看表,还有一集呢。)


很多时候,VP可以省略中心语前后的一些成分,有时候也可以全部省去,答话人只用“快嘞”来回应。如:


(8)A:他做[ʦu31]生意赚住钱嘞。

B:他快赚住嘞/他快嘞!(他才不会赚着钱呢。)

(9)A:他孩儿管考上重点大学。(他儿子能考上重点大学。)

B:他快管考上嘞/他快管嘞/他快嘞。(他才考不上呢。)


3.语义特点

从形式上看,“快VP嘞”是一个肯定表述,但它总表示一种否定的意义,而且这种否定带有较强的贬义感情色彩。即回应者的应答中带有一种不以为然、不屑或轻微的挖苦、讽刺语气。需要注意的是这种不以为然、不屑或挖苦、讽刺的语气不一定是针对说话人的,而是针对话题中所述主体的。当话题中所述主体是说话人时,才指向说话人。如:


(10)A:今个[ʨi24·kə]还怪勤勤嘞,我看他给那[·na]干活儿嘞。

B:他快勤勤嘞。(他才不勤快呢。)

(11)A:我明儿个开始戒烟嘞。

B:都吸十来年了,你快戒嘞!(都吸了十几年了,你才不会戒呢!)

(12)A:都说你年前结婚嘞。

B:我快结婚嘞,房还冇[mou44]盖哩。(我才不会结婚呢,房子还没盖呢。)


例(10)是针对第三方,例(11)针对会话人,例(12)是针对回应者自己。

一般情况下,“快VP嘞”中的VP本身是一个肯定性表述,如上文的例句。但有时候VP也可以是一个否定性的表述。如:


(13)A:他说以后不打麻将了!

B:他快不打嘞!(你才不会不打呢!)这话他都说过好几次了。

(14)A:这回我不给他钱嘞。

B:你快不给他嘞。(你才不会不给他呢。)


“快VP嘞”对译成普通话要在否定意义前添加一个“才”才觉得符合回应者的表达意图,即大致相当于普通话的“才不(没)VP呢”结构。关于普通话的“才”和“才不(没)VP呢”结构,很多学者都有过讨论。张宝胜认为“‘才’是一个语义后指的主观负向副词”,其作用是“说话人有意把否定的意义彰显出来”。[3](P434~438)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指出,副词“才”表示强调语气时,如果“才”后面是动词,多为否定形式[才不(没)VP呢]。[4](P88)王力也认为表示辩驳语气的“才”字只用于否定语中。[5](P179)可见,在语义上,尉氏方言的“快VP嘞”结构所表达的意思与普通话的“才不(没)VP呢”基本相当。尉氏方言也使用“才不(没)VP嘞”结构,与普通话的“才不(没)VP呢”语义相同,但使用频率远不如“快VP嘞”结构多,而且其反驳的语气和贬义感情色彩也不如后者强烈。

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意义的情况其他方言也有,据笔者调查,开封方言、浚县方言中有这样的说法:开封方言:


(15)A:他去了吧?

B:他要去嘞[·lɛ]。(他才不会去呢。)

(16)A:他不懂,你给讲讲。

B:我要给他讲嘞。(我才不会给他讲呢。)


浚县方言:


(17)A:他不懂事儿,你让D[ʐæŋ213]他点儿。

B:我可[k‘ɛ]让D他嘞[·lɛ],他铁不讲理了。这里的上标“D”表示“D变韵”,即动词、形容词、介词等词的变韵,与下文浚县方言中的D变韵相同。关于“D变韵”,请参看贺巍《获嘉方言韵母变化的功用举例》。尉氏方言有个别介词保留了变韵,但不表示语法意义。(我才不让他嘞,他太不讲理了。)

(18)A:瞧他这劲儿,你借给他点儿吧。(看他这样,你就借给他点儿钱吧。)

B:我可借给他嘞,他孬嘞吃不住。(我才不借给他呢,他坏得不得了。)


开封方言用“要VP嘞”,浚县方言用“可VP嘞”表达相同的意思,其中“要”和“可”都重读。在结构和表达上,这两种格式与尉氏方言的“快VP嘞”异曲同工,但在使用频率和使用范围上远不及尉氏方言的“快VP嘞”。

二 演变机制

尉氏方言的“快VP嘞”、开封方言的“要VP嘞”、浚县方言的“可VP嘞”从形式上看都是肯定的,却常表示否定的意义。如果从一般的句法关系去分析其演变机制似乎是不通的,应从它的语义特点、使用语境着手考察。

语义上,“快VP嘞”“要VP嘞”“可VP嘞”都是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的意义。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这些属于修辞学上的反语。

传统语言学理论认为“反语”是正话反说或是反话正说,从而达到幽默、讽刺等修辞效果。随着认知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和语用学的兴起与发展,研究者从新的角度重新解读了反语,并提出了新的理论。其中较有影响的有斯波伯(Sperber)和威尔逊(Wilson)。他们提出了反语关联理论和回声解释理论,尤其是后者,对反语的解释很有说服力。斯波伯和威尔逊认为反语是一种回声式话语(echoic utternace),是用来表明说话人对回声中的看法所持的态度。也就是说反语本质上是一种回声解释用法(echoic interpretive use),说话人在说反语时,其实是想通过回应他人的观点、态度和思想来表达自己对这一观点、态度或思想的看法和态度,其目的在于表达自己对所回应命题的贬抑性态度,从而暗示该命题的荒唐和可笑。[6]沈家煊引用了斯波伯和威尔逊语用角度的解释,认为反语的语用作用是“引述+讽刺”,“使用反语是按字面意义‘引述’一个词语并对其表明一种(讽刺)态度”。[7]

从使用语境看,“快VP嘞”格式一般用于回应别人,其中的“VP”都是引述别人的话语,属于“回声引述”。[7]这种“回声引述”是说话人在交际中遵从礼貌原则的一种表现,即不对对方的话语进行否定,而是直接引述别人的话语进行附和。“引述”没有提供新的信息,其作用是表示已听到或听懂对方的话。听到了或听懂了并重复对方的话语实际上是表明了回应者的一种态度,即不耐烦、不满的态度。而当这种不耐烦、不满意的态度进一步加强时,就走向了否定意义。

反语是语言交际中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比如:


(19)A:我这个人从来不蛮不讲理。

B:你不蛮不讲理!这是有目共睹的。[7]

(20)A:现在的歌曲越来越经典。

B:太经典了![8]


例中的回应者都使用了回声反语,表达对前述话语不认可以及讽刺的态度。

人们在使用回声反语的时候,往往会在引述之外添加一定的情态成分和语气成分,以凸显反语的语用意义和讽刺意味。比如例(19)是在引述前添加了语气词“哼”,引述后添加了感叹语气。例(20)是在引述后添加了感叹语气。例(21)在引述前添加了程度副词“太”,引述后添加了语气词“了”。

从这个角度来分析尉氏方言的“快VP嘞”格式,其中的“VP”是一个“引述”,“快……嘞”是情态成分和语气成分,是加强主观化表达的一种手段,进一步凸显了反语的贬抑性态度。“快VP嘞”格式的深层语义则是“引述+讽刺+强调”。由此可见,其格式所表达的对回应命题的否定以及不以为然、不屑、挖苦、讽刺等主观态度正是反语语用意义的典型体现。

沈家煊指出:“语言演变不是源自语言自身,而是源自语言的使用,而且大部分是源自成人的语言使用,而不是儿童的语言使用。说话人和听话人在语用原则支配下‘在线(on-line)’交谈是语义演变最重要的动因,语用推理和推导义的‘固化’是语义演变的最重要的机制。”[9]回声反语本质上是一种语用否定,是根据语义推理而来的,当这种形式在会话中频繁使用,就会逐渐形成固定的格式,意义也进一步凝固,从而完成格式的语法化过程。其具体演化过程可以描述为:

回声引述→语用否定→语义推理→格式固化→语法创新

具体到尉氏方言的“快VP嘞”,可以这样表述:最初回应者引述对方的话语表示附和,这种附和带有不耐烦、不满意的主观态度;不耐烦、不满意可以推导出说话者的否定态度,即否定意义;高频使用使这种否定意义逐渐固化在“快VP嘞”这一格式中,最后完成语法创新,成为一种新的句法格式。

与尉氏方言相比,开封方言的“要VP嘞”、浚县方言的“可VP嘞”在使用频率上远不及尉氏方言的“快VP嘞”,没有最终完成语法化过程,没有成为新的句法格式。

总之,尉氏方言的“快VP嘞”是由回声引述发展演化而来。从会话原则看,这种回声引述起初可能是出于礼貌原则,不对对方的话语进行否定,但语义演变的结果却恰恰走向了相反的方向,使得此种应答从语义上变成了一种具有轻视或讽刺意味的否定,构成了不礼貌的否定形式。换一个角度讲,“快VP嘞”格式表示否定意义是语用法语法化的结果。

参考文献:

[1]贺巍.中原官话分区(稿)[J].方言,2005(2).

[2]贺巍.获嘉方言韵母变化的功用举例[J].中国语文,1965(4).

[3]张宝胜.副词“才”的主观性[A]//语法研究和探索(十二)[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4]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5]王力.中国现代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6]胡天恩.反语的认知阐释[J].时代文学,2009(5).

[7]沈家煊.语用法的语法化[J].福建外语,1998(2).

[8]李伟.网络中的反语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9]沈家煊.语用原则、语用推理和语义演变[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