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周边国家的中国观
- 许利平主编
- 2696字
- 2020-08-29 11:07:52
第二节 中国人在缅甸的形象呈现多样化特征
不过,对于缅甸人眼中的中国形象,也不能一概视之。除了以上举出的例子之外,缅甸人也分三六九等,具体到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观点。在作者接触的缅甸人中,政府官员更为深沉,不会当面表露自己的好恶。但是,私下里他们也会议论国家对外政策,对朋友容易表露出自己的友好和不满。比如,中层和基层官员是具体政策的执行者,处理中资公司和个人投资和许可的具体事务,他们的观点是在与中国公司和个人交往中慢慢形成的,相对比较理性,也就是说他们对中国的看法不论是正面还是负面,相对不会非常偏激,这和非政府组织一些个人和学者对中国的极端观点成鲜明对比。高层官员则经常出访国外,英语流利,眼界开阔,对国际局势非常了解,也知道国际社会如何看待中缅关系,对中国的形象也有自己的看法。他们普遍喜欢中国的古典文化,例如作者曾被高层官员多次索要张艺谋拍摄的古装片,他们还喜欢与作者进一步探讨其中的哲学和谋略学,对中国当代政治和文化则不以为然,认为不是仿效的对象,他们骨子里更加崇尚的是西方文化。
知识精英阶层中也有对中国抱有好感的。作者与一位人民力量党的地方领导人交流时,他就表示,他对中国的观点与其他缅甸人有所不同。他认为缅甸与中国是好邻居,中国人民是最可靠的朋友,相信两国人民能克服挑战,两国出现分歧是正常的,做一些有利于两国关系发展的事情。如果与外国(指中国)打交道过程中缅甸遭受了一些损失,那也是缅甸本身的制度或人性缺点所导致的,不能归因于外国(指中国)。与西方国家打交道,缅甸同样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所以缅甸人要正视自己的缺点。一些缅甸人觉得低人一等是因为比较心理,是自卑的表现。另一位政府高官也说:“中缅油气管道公司比较重视企业社会责任,在管道沿线修医院,学校,雇用大量的当地劳工。他们做得比较好。唯一的问题是掸北克钦邦的军事冲突,以及若开邦的民族冲突。但同时这也是个好机会,刚好给中国公司以展示他们善意的机会。有些若开人认为,天然气资源没有合理分配给他们,如瑞天然气运动,中国公司可以给当地人提供福利和援助,以实际行动来对抗这种诋毁。”
一般缅甸老百姓则无缘来中国,多数是从中国电视剧和来缅的中国商人中了解中国,形成中国形象。由于缅甸引进的中国电视剧中主人公多是衣着光鲜的俊男美女,和同时引进的韩剧类似,他们认为中国与韩国是同等发达的国家。有一次笔者和马圭省一个老百姓谈到中国山村里还有大量贫困人口,他无论如何也不相信。有的缅甸人作为劳工输出在马来西亚和泰国打过工,知道中国是个比缅甸发达的国家,对作者表示缅甸现在与外界相比落后太多了,希望缅甸能够像中国那样飞速发展,早日成为现代化国家。
缅甸还有一个特殊的人群:缅甸华人。缅甸华人也分为几种,有知识分子、商业精英和普通民众。知识分子由于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化,对中国有天然的亲近感。华人商人则在中国公司大量投资缅甸中看到了商机,积极与中国公司接交,中国公司也乐于与他们往来与合作,毕竟了解缅甸最多的还是他们。随着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有钱华人还来到中国购买了许多房产。底层华人则对中国没有什么概念,他们祖籍在中国,但他们更多想到的是自己艰辛的生活。他们对缅族人有优越感,常称缅族人为“老缅”,认为他们说话不靠谱、撒谎和吹牛。年轻华人虽然并非天然就对中国有亲近感,但喜欢中国流行歌曲,在与他们交谈中,作者发现一些年轻华人对中国流行乐坛了解程度甚至超过了自己。这些年缅甸网络开始发展,令作者惊讶的是QQ(腾讯QQ,中国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开发的一款基于Internet的即时通信软件)在缅甸华人中的普及率,缅甸每个网吧都把MSN(微软网络服务,Microsoft Service Network,简称MSN)和QQ作为招牌树立在外面,而这些年轻华人也有很多来自中国的QQ网友,但交谈中他们也将中国作为“外国”。一位底层华人听到中国要在缅甸修建天然气管道后,对作者说:“那你们要把我们的气都采完了。”也有底层华人由于好奇,结伴而行非法越过边境,到达中国云南境内,到达最远的地方是昆明,他们对昆明的第一感觉是震撼,认为是个大都市,但是在中国生存的艰难让他们又回到了缅甸,中国只是他们记忆中路过的他乡且不容易生存的国家。
缅甸还有一些民族意识强烈、与中央政府存在冲突的少数民族,他们对中国的看法非常复杂。根据“国际危机组织”(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ICG)的报告,近来中国在克钦邦、掸邦和若开邦等地投资了很多大型项目,由于利益分配不平等和对地方传统生活方式造成伤害,许多投资项目加剧了当地少数民族对中国的对立情绪。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包括中缅油气管道在内的其他重大中缅合作项目也受到攻击。如“国际地球权益组织”(Earthright International)和“瑞天然气运动”(Shwe Gas Movement)多次发表研究报告,指控中缅油气管道项目在征地、强制移民、军事劳役方面损害了缅甸人民权益,作者在仔细分析这些报告之后,发现其提供的证据非常具有选择性和诱导性,但在没有来自中国有关方面的澄清和反驳的情况下,这些报告在国际社会产生了非常恶劣的影响。
例如,密松水电站事件的核心是缅甸政府和克钦族经济利益分配问题,但同时又掺杂了国内外政治因素。水电站合作项目绕开了克钦邦,施工地点在克钦邦内政府军控制区,但淹没区却在克钦独立军控制区,当地克钦族社区未能从项目中获得更多利益,这就引发了巨大矛盾。克钦人声称:“克钦人都是猎人,我们喜欢森林,森林就是我们的一切,我们依靠森林建房子、获得食物,森林是我们孩提时的游乐场所,离开了它,我们都不知该往哪里走。”因而抵制中国公司将他们迁移到修建好的安置点。加上密松水电站在缅甸和国际社会被炒热,成了政治问题,缅甸人的民族情绪被鼓动起来,甚至有的缅甸学者提出,如果缅甸在与中电投的官司中败诉,他们将号召每个缅甸人都捐1000缅币来赔偿。这种情况下如果表态支持修建的话,无疑是要冒着戴上“缅奸”帽子的危险。西方非政府组织和缅甸社会活动分子在密松水电站问题上长期煽动终于产生了蝴蝶效应,传导到缅甸政府高层领导,最终成为缅甸政府在2011年9月作出停建决定的重要因素。
从2011年6月9日到现在,克钦独立军与政府军已发生了900多场冲突,5000多难民逃到中国。克钦族也在关注中国政府如何对待进入中国境内的克钦族难民。中国政府与克钦独立军达成了克钦族难民返回克钦邦难民营的决定,在他们看来是中国政府在缅甸政府的压力下驱赶他们离开中国,希望中国政府能善待这些难民。一位仰光的克钦族高层人士就说过:“这些难民处境很悲惨,得到的援助主要来自社会组织,如世界各地的克钦社区和组织以及缅甸内地的克钦组织,它们为他们捐助食物和衣服。我去过这些难民营,1000人中只有10个厕所,难民死亡后不许葬在中国,被迫把尸体运回克钦邦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