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号航母推迟交付对美国亚太战略有何影响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2016年7月报道,美国海军最新型、造价高达130亿美元的航母“福特”号因“可靠性差”,将再次推迟至2017年服役。实际上,这艘超级航母的服役日期已经多次推延,迄今为止,已比原定的2014年9月的服役日期推迟了两年。

作为世界上设计最先进的超级航母,“福特”级航母与现役的“尼米兹”级航母相比较,在诸多方面都有极大的提升。首先是在动力系统方面,“福特”级采用两座分别为104兆瓦输出功率和96兆瓦供电功率,总输出功率达200兆瓦的新型核反应堆,动力系统比“尼米兹”级高出四分之一以上,供电能力提高3倍,从而满足了电磁弹射系统、双波段雷达、电磁炮和激光武器等新型装备的电力需求;其次是在探测系统方面,“福特”级采用的双波段雷达,能够以两种频率同时运行,从而可以有效区分低空飞行的飞机与导弹,大幅提升自身防御能力;最后是在空中战力方面,由于在飞机弹射、飞行甲板和舰岛设计等方面运用了诸多新技术,“福特”级的舰载飞机出动率大大提高,由每天最多160架次提升到220架次,且不仅能够弹射重型飞机,还能弹射多种无人机,这使其空中作战能力产生了质的飞跃。

为了适应以“福特”级航母为代表的下一代航母的作战运用,美国已经开始探索新的航母运用方式。2015年10月,美国哈德逊研究所发布了题为《削尖长矛:航空母舰、联合部队和高端冲突》的研究报告,报告分析了当前美军航母打击群的弱点,以及下一步的创新运用和能力提升问题,提出在西太平洋地区反介入/区域拒止威胁下,新型航母可以实施“脉冲式打击”的海上游击战,以及以多艘航母分散部署实施多航母打击群一体化作战等多种航母作战运用新方式。这是在为即将服役的“福特”级航母“量身打造”的运用方式。

图23 美军“福特”号航空母舰

美国上下对“福特”级航母寄予厚望,但作为“福特”级航母首舰的CVN-78“福特”号航母却多次推迟交付日期,造成其“难产”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技术难题难破。正是因为使用了太多新技术,“福特”号航母一时半会“难以消化”。美国国防部作战测试和评估局局长吉尔莫在2016年6月28日发布的备忘录中称,航母在发射和回收战机、运输舰载武器、实施飞行控制和舰只自卫方面都存在困难。并明确表示,“这四项系统关乎飞行作战的主要领域,除非这些问题得到解决,否则它们将极大地限制CVN-78的作战能力。”二是预算超支严重。要解决这一系列的技术难题,就需要不断投钱,而“福特”号在建造过程中屡次追加预算,看上去似乎是个无底洞。对此,参议院武装部队委员会主席约翰·麦凯恩早就表示,“在追加23亿美元飞行费用,使航母的耗费达到近130亿美元的情况下,纳税人理应知道CVN-78什么时候能够交付,在项目中还存在多少研发风险,以及如果持续追加投入,谁应当对此负责。”

由于“福特”级航母迟迟无法交付,对美国的军事战略也产生了一定影响。从短期来看,当前美军正在进行的全球反恐战争对航母的需求不断增加,而新航母迟迟不能到位,将会拖延正在中东地区展开的打击“伊斯兰国”行动的进程。长期看来,美国实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毫无疑问地需要“福特”级航母这类战略性资产的有力支撑。而这一支撑缺位的情况下,“平衡”就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特别是当前在美国干涉中国东海、南海问题的过程中可以看出,航母的地位作用依然举足轻重。

原文发表于2016年9月8日《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