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华润雪花收购金威啤酒

刘丹

(江汉大学商学院,湖北 武汉430065)

一、中国啤酒行业的并购背景

我国啤酒行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主要动力来自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使得啤酒的消费量迅猛增长。从90年代开始,中国各大啤酒企业为了实现销量和利润的不断增长,开始不断扩大规模,一轮又一轮的“圈地运动”在中国啤酒市场开始展开,之所以说是“圈地”,是因为这些啤酒企业起初的收购都是在没有大型啤酒厂的地方,一般就是在周边的城市,所以大型啤酒企业之间的收购很少[1]

随着竞争的不断升级,各大啤酒集团为了在未来的发展中稳定的立足,开始寻求新的目标企业继续扩大自身的规模与实力。小的并购圈子已经不能满足各大啤酒集团的战略需求,为了争夺整个中国市场,啤酒巨头之间的竞争开始拉开,通过不断的并购与整合,中国啤酒行业逐渐形成了以青岛、燕京、华润雪花和百威英博为第一阵营,金星、嘉士伯为第二阵营的市场格局。

二、金威啤酒企业概况

金威啤酒集团有限公司原名粤海啤酒集团有限公司,是广东省政府在香港最大企业粤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旗下控股企业,公司投产于1990年,专业从事啤酒的酿造和销售,其麾下的全资子公司分布在深圳、东莞、天津、西安、成都、汕头等地区。2004年1月,外资品牌喜力集团通加盟金威,持有金威啤酒集团约21%的股份,成为金威啤酒的战略合作伙伴。2010年,金威啤酒的品牌价值达到23.85亿元,在中国啤酒企业中名列第12位。2012年金威啤酒集团因经营不善出现巨亏,于2013年被华润雪花啤酒收购。

据财经数据显示,从2002年~2006年,金威啤酒每年保持30%以上的增长速度,净利润一度达到2亿港元,占据了深圳市场70%~80%的市场份额[2]。但是从2007年到2012年,金威啤酒的经营一直处于极端波动状况。下面是金威啤酒近几年经营状况图。

图 金威啤酒收入盈亏图

由上图已看出,金威虽然在2009年—2011年间扭亏为盈,但总体上呈亏损态势,尤其在2012年,金威亏损1.68亿港元,公司已无法正常运营。

三、华润雪花啤酒公司概况

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是一家生产、经营啤酒的全国性的专业啤酒公司,总部设于中国北京。其股东是华润创业有限公司和全球第二大啤酒集团SAB。其中香港华润集团为华润雪花啤酒提供了资金、管理和人才等方面的支持,SAB则为华润雪花啤酒提供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啤酒酿造技术和管理经验,并有多名酿酒技术专家常驻国内实施监督、指导和改良工作,两大股东的强力支持成为华润雪花啤酒发展的坚强后盾。

表1 华润雪花情况汇编表

表2 中国啤酒巨头近年来销量 单位:万千升

数据来源:啤酒公司年报公布数据

从上图可知,华润雪花近年来销量一直居于第一,而且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销量超过1000万千升的啤酒品牌,华润雪花通过运用强大的营销能力和营销渠道,带动华润雪花不断走向强大。

四、华润雪花收购金威的动因分析

1.华润雪花的战略的变化

通过研究,华润集团从宁高宁时代到宋林时代,其大力推行并购的战略发生了基本的改变,主要集中在战略方向上。宋林曾说过:“华润集团以前的战略是收购亏损企业并尽快将其扭亏,而今后的发展方向则是强强联合,我们会与大企业谈并购。”金威虽然处于亏损状态,但不能否认其强大的实力,华润雪花选择金威作为收购目标,一方面沿袭了华润集团之前的战略方向,另一方面也是对新的战略发展的推动。

2.华润雪花收购金威的战略协同分析

(1)华润雪花的战略目标

在并购目标的选择上,华润雪花一直遵循其“蘑菇战略”的执行,所选择市场必须具有一定的战略地位,所并购企业必须有较强的经济实力。

通过长期的并购,华润雪花在东北、华中、西南都建立了强大的势力,为实现在全国的整体布局,华润雪花将华南市场定为战略目标。对华润雪花来说,华南地区具有很高的战略地位,垄断华南市场将意味着一个层次上的提升。而金威久居华南市场,其产量在广东市场排行前三,而且品牌的影响力很强,华润雪花要想在华南市场取得发言权,收购金威是最好的选择。

(2)获取金威的战略资源

第一,获取金威的品牌资源。随着啤酒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化,靠单一品牌获得竞争优势显得比较吃力,基于对行情的认识,华润雪花开始实施“1+N”的一品多牌战略[3]。金威作为华南市场极具影响力的品牌,华润雪花通过收购金威并保留其品牌可以扩大其在华南市场的影响力,增强其在全国的品牌效应,进一步提升竞争力。

第二,获取金威的技术资源。金威啤酒的技术创新始于2004年的啤酒行业的“甲醛风暴”,针对于此,金威啤酒投入巨资与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联合研发了无甲醛酿造的“绿色工艺”,酿造了中国新一代“绿色”啤酒,这种技术的不断创新成为金威一路领先的最大秘密 [4]。虽然华润雪花拥有南非SAB集团先进的酿造技术,但金威的“绿色啤酒”技术也是华润雪花所缺乏的,华润雪花希望通过获取金威啤酒的技术能力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

(3)满足扩大市场份额和提高产能需要

表32012年广东省啤酒产量表

数据来源:中国国际啤酒信息网

在产量方面,收购前华润雪花的产量在广东市场仅居第六,如果收购金威,华润雪花的产量将达到85.2万千升,排行第三。产能方面,据资料显示,并购前华润雪花在广东市场仅有东莞一处生产基地,产能40万吨,此次收购中金威出售4家啤酒厂产能近80万吨,收购金威后,华润雪花产能将由40万吨提高到120吨,翻了两倍。因此,收购金威有利于扩大华润雪花的产能和市场份额,使华润雪花在华南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3.华润雪花收购金威的财务协同分析

表4 资产负债表 单位:千港元

表5 利润表 单位:千港元

资料来源:金威啤酒年度报告

(1)从偿债能力上分析

对于食品、饮料行业,流动比率一般大于1比较合理,而资产负债率维持在40%~60%之间比较合理。从短期来看,金威的偿债能力很弱,一旦控制不好,企业将资不抵债,无法经营。从长期来看,金威的资产负债率三年内变化不大,而且均在40左右,虽然处在合理区间界限旁徘徊,但金威是一个成长中的企业,从长期来看,还是具有发展潜力的。华润雪花通过收购金威,一方面部分利润将被冲抵,有利于减少应纳税额,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借助金威经营状况的改善增强自身优势,实现双方财务的协同。

(2)收购价值分析

据资料显示,华润雪花对金威全部股权估价为5019000000元(约合6192400000港元),加上全部债务并扣除现金及银行存款后的企业价值为5739154552元(约合7081005000港元)[20]。所以本次交易的市盈率=6192400000/95935000=64.55,企业价值倍数=7081005000/245284000=28.87,但是从食品饮料行业来看,2012年平均市盈率只有27.85,而企业价值倍数一般也在12倍左右。据金威资料显示,金威的市值大约为45.1亿人民币,因此,华润雪花的此次收购价格过高,曾在收购金威中占优势的燕京也是因为要价过高而放弃收购。这从侧面反映出相对于金威的财务状况来讲,华润雪花更看重的是其市场份额,通过市场份额的扩大带来的价值将远远高于此次收购的付出。

4.华润雪花不选择青岛或燕京为并购目标的原因

从战略上讲,并购青岛或燕京将使华润雪花控制整个中国啤酒市场,产能也将翻倍提升。然而青岛和燕京整体实力均强于雪花,并购难度很高。从财务上讲,二者的资金实力都较强,经营能力很好,实施并购风险极大。华润雪花在选择收购金威上,一是分析了收购的可行性,二是把握了收购金威的时机,而对青岛或燕京的并购很大程度上不切实际,所以目前来讲,华润雪花对此不予考虑。

5.收购结果

2013年2月5日,金威与华润雪花达成交易意向协议,华润雪花(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出资收购金威旗下7家啤酒酿造厂及销售公司、商标等知识产权,并且保留金威品牌。2013年9月17日,金威啤酒公告公司名称变更为“粤海置地控股有限公司”。同时,华润创业公告收购金威啤酒的交易已经完成,产权过户已经办理完毕。

五、结论

目标企业的选择是企业并购活动中的首要环节,本文将理论研究与实例分析相结合,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通过分析案例中并购双方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企业在选择并购目标时的动因以及双方的协同效应,并对并购的价值作出基本的评估。通过研究,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一)企业并购的战略在企业并购目标选择中居于指导地位。企业在选择并购目标时要以企业发展的总体战略为指导,进行详细的市场调查与分析,做出合理的目标企业选择标准,这样才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并购目标选择的盲目性。企业发展的总体战略决定了企业并购的方向。

(二)选择并购目标时一定要注重并购双方的协同效应分析。并购双方的协同性直接关系到企业并购的可行性,关系到并购后企业整体实力的发挥。协同性需要通过对并购双方的实际情况综合分析获得,如果并购双方在战略或财务方面存在很多的协同性,那么并购后的企业将会充分利用协同性发挥巨大的优势,从而达到“1+1>2”的并购效益。

参考文献

[1]卢湲太.华润雪花的圈地运动 [J].全国商情,2012,19:59.

[2]吴勇毅 陈绍华.华润雪花的狂飙扩张 [J].经营管理者,2006,12:54-56.

[3]王霞.金威啤酒预计亏损加大业绩不佳或影响后续收购 [N].每日经济新闻,2013-02-04.

[4]夏芳.53亿“喝下”金威啤酒,华润雪花华南市场座次将改变.证券日报 [N],2013-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