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物重构:智能社会来临前夜的思索
- 韦青
- 3249字
- 2020-06-25 01:58:27
3.巨变下的思考
3.1 我们的选择:拥抱还是拒绝?
看似遥不可及的未来,正在一点点变成现实。在这种改变中,未知与不确定性带来焦虑与恐慌,往往会让一些人拒绝面对现实。然而,历史的车轮注定是向前的,它不会停滞,更不会倒退。在这场变革的最初,选择权还掌握在我们手中,是顺应时代的步伐,还是无所作为,甚至顽固抵抗?事实上,无论我们怎么选,结果已经注定。就像一百多年前的“电流之战”一样,更符合时代发展的技术最终取代落后的技术,而进步技术的发明者和推动者则被后人所铭记。
19世纪末,一场围绕电流的战争在爱迪生与特斯拉这两位卓越的发明家之间展开。当时,成功发明电灯的“光明使者”爱迪生创建了自己的公司——爱迪生通用电气公司。在爱迪生的领导下,这家公司开始大力发展直流电业务。而籍籍无名的发明家特斯拉则更热衷交流电事业。
在爱迪生看来,高压交流电是危险的,而低压直流电是安全的。所以,他并不重视交流电技术,而是发明了低压电系统,并以此为傲。低压直流电便于使用,安全性也无懈可击,但是,它的缺点也极其明显。首先是耗材问题,直流电远程传输必须依靠大量粗铜导线进行,而当时持续上涨的铜价,也让直流电的成本高居不下。其次是覆盖面积,低压直流电系统在当时只能为方圆1公里左右的范围供电,这种局限性显然不利于电力的大规模应用,无法承担引领人类进入电气化时代的历史使命。
1884年,在爱迪生大肆推广直流电体系的背景下,美国仅建了18个独立中心电站,而这种互不相连、独自发电的独立车间却有378个。很明显,低压直流电虽然能点亮电灯,但却无法满足需要高压驱动的大型工业设备。
一直视爱迪生为偶像的特斯拉,曾在爱迪生的公司为他改进发电设备。作为商人的爱迪生看到了特斯拉的价值,并答应支付他5万美元的报酬。可结果爱迪生却以“你不懂我们美国的幽默”为借口拒绝支付这笔钱。无奈之下,特斯拉只得离开爱迪生的公司。
在经历了爱迪生的“背叛”和创业失败后,特斯拉最终以顾问的身份加入西屋电气公司。西屋电气的创始人是乔治·威斯汀豪斯,这位成熟老辣的商人,很清楚直流电在远距离传输和大功率设备使用上的局限,所以,从一开始他就把目光放在了交流电上。在获得特斯拉的支持与帮助后,交流电系统在技术上更完善,西屋电气公司开始迅猛发展,一场颠覆性的革命也开始进入高潮。
交流电的出现,直接威胁到了爱迪生所经营的直流电生意。在利益的驱使下,爱迪生开始诋毁交流电的名声,他坚称交流电是“给公众提供的最不经济实惠的东西”,站在交流电一方的人被他称作“贪便宜的上当者和吝啬鬼”。为了凸显交流电的危险性,爱迪生甚至让雇员以公开表演的形式用高压交流电电死了一头大象。
在爱迪生的宣传攻势下,一些人站到了反对交流电的阵营中。这些人觉得交流电是危险的,可怕的。为了“防止人类生命遭受更大的危险”,甚至有人要求立法限制高于300伏的交流电。在这场反对交流电的行动中,动物成了最佳的“实验品”,猫、狗、牛、马相继成了展示交流电危险的牺牲品。最终,电刑被宣布用来执行死刑,将这场闹剧推向了最高潮。
交流电的发展始终伴随着争议。但是,无论是爱迪生制造的重重障碍,还是无知群众的担忧与恐惧,始终无法抵挡更加高效和低成本的交流电的成功普及。
1893年,在美国芝加哥举办的哥伦布世界博览会上,被交流电系统瞬间点亮的会场,犹如白昼一般明亮,这是人类历史从未有过的场景。在这场壮观的博览会上,人们见到了未来城市的样子,也打消了对交流电的怀疑。
至此,“电流大战”以爱迪生的失败告终,而他的名字被从公司名中抹去。一百年后,通用电气公司与西屋电气公司依然屹立不倒,爱迪生的名字已无法与通用电气联系在一起,但西屋电气公司仍然在自豪地以公司创始人为名(西屋是威斯汀豪斯Westinghouse的意译)。推动“电气化时代”的技术先驱特斯拉,已经成为新一代技术实践者的偶像,另一位技术天才埃隆·马斯克甚至以“特斯拉”命名自己的电动汽车,而爱迪生“光明使者”的形象,也因这段历史而饱受诟病。
这不仅仅是一个梦想,
这是电力工程科学的一个壮举,
电力可以驱动全世界的任何机械,
不再需要使用任何煤炭或者石油,
或许,人类还没有意识到发明者的意图,
也或许,人类更希望在创新还未成熟的时候就扼杀掉,
然而,那些被嘲笑的、被制裁的、被打压的,
在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屹立不倒,
我们的任务,是为后来者打好基础、指明方向,
没错,人类将大步前进迈向未来,
我们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大步前行在无止境的空间中,
每分每秒,全宇宙都在改变,而这,就是能量!
这段话是特斯拉在人生仅有的一次演讲中说过的。正如这位才华横溢的天才发明家所言,发明与创新,总会被误解或被阻挠,但科技终将引领我们迈向未来。没错,我们已经在开往未来的列车上,结果已经注定,而过程如何就看我们自己的选择!
3.2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
成都武侯祠有一副名对,是清末民初西南名士赵藩写的:“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1958年,毛泽东曾在这副对联前驻足沉思良久,反复玩味其中的微言大义。这副对联,也是诸多政府领导、企业主管时常引用的管理名言。这副对联,尤其是第二句,“不审势即宽严皆误”,道尽了大变革时代人们所应有的态度和采取的方法。身处变革时代,大多数人或多或少都会主动或被动地接受转型的概念,这还不是最难的。更为重要的是如何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观察与体会周围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做到审时度势,在恰当的时间、地点,以恰当的方式成为一个不与时代脱节的人。
时代的发展,就像一台不断向上的电梯,意识到这台电梯存在的人,自然可以乘着它一直向上。而懵然不知所处环境,找不到正确方向的人,就只能落于人后。“智者见于未萌,愚者暗于成事”,在这里“智者”与“愚者”的区别不是谁比谁聪明,而是谁能审时度势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最后找到正确的方向和时机。
我们处在一个时刻都在变化的时代,周围的一切都在发生改变。在这种环境下,如果我们还后知后觉,完全搞不清楚状态,就只能接受被时代甩在身后的命运。相反,如果我们能审时度势地认清改变的发生,了解技术的发展方向,并根据这些做出判断,进而采取行动。那么,我们才有机会与时俱进。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被纺织机器淘汰的手工业者,愤怒地冲进厂房砸毁机器。完全不理解技术发展为何物的他们,最后的挣扎也是最无力的。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全力阻击交流电技术的爱迪生与其支持者,从来就没思考过旧有技术的局限性,所以,他们只能以失败告终……
如今,新一轮工业革命正在发生。新的技术、新的产品不断涌现,传统的商业模式被彻底颠覆,人们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在这种巨变之下,我们更应该头脑清醒地观察这个世界,审时度势地理解驱动时代改变的知识与技术。
“时移则势易,势易则情变,情变则法不同”,在全新的时代里,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都会发生改变。我们需要适应新的事物,熟悉新的环境,我们看待问题的角度,处理问题的方式也需要做出相应调整。
适应新的时代就好像“逆水行舟”,如果不拼尽全力向前,持续涌来的新科技就会把我们淘汰。在新时代的浪潮里,每个人都可能被淘汰,每个行业都可能会消失,每家企业都可能失败,每个国家都可能落后。但是,挑战与机遇总是相生相伴的。所以,我相信能够审时度势,适应时代发展的每个人都有机会与时俱进,享受新时代的“机器”红利。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每个人都需要调整心态,储备技术知识,所有不想被淘汰的行业与企业同样如此。在新的时代中,无论是传统制造业,还是新兴的互联网企业,同样面临转型的问题。所有无法把握技术方向,无法实现创新的行业与企业都将成为过去式。现在如日中天的互联网宠儿,如果不能够随时与时代同步,依旧会重蹈也曾经如日中天过的摩托罗拉和诺基亚的覆辙。微软公司是唯一一家在过去二十年间始终屹立于全球上市公司市值前五名的企业,这与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先生一直主张的微软公司只有十八个月的生存机会不无关联。无论多么优秀的企业,一旦故步自封,一定会有更新、更优秀的企业将它们抛在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