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政策变迁研究
- 徐进 李巍
- 2338字
- 2020-08-29 05:42:10
一 “西西矛盾”论
1992年初,何方发表文章称西西矛盾是冷战后时代的国际主要矛盾。这篇文章产生了非常广泛的影响,并成为中国学界关于国际主要矛盾争论的滥觞。他在文中指出,“在两极格局时期,国际关系中的主要矛盾是东西矛盾,集中表现为美苏矛盾”,“美苏的对抗和争夺一直是国际形势紧张和核战争威胁的主要根源”。随着苏联实力的急剧衰落和戈尔巴乔夫“新思维”路线的贯彻执行,美苏关系日益趋向缓和,也就开始了主要矛盾转化的渐变过程,而东方集团崩溃和苏联完全解体标志着“美苏矛盾已不再是国际关系中的主要矛盾,主要矛盾从量变发展到质变,实现了转化。而西方国家内部的矛盾,集中表现为美、欧、日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国际关系中的主要矛盾”。他认为西西矛盾上升为国际主要矛盾的原因在于发展不平衡规律导致的大国实力均衡化,具体来说就是美国的相对衰落和欧、日的日益崛起,西方国家间的矛盾正在逐渐发展,经济摩擦和各种争吵不断加剧。“西西矛盾”首先表现在经济方面,这是因为经济已成为国际关系的重点,是它们进行竞争的主要领域。苏联的解体使西方失去共同对手,同盟的基础为之动摇,它们的矛盾更加突出。而国际上存在的其他基本矛盾,无论是南北矛盾还是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矛盾,都起不到影响全局、左右世界经济和国际形势发展变化的决定性作用。
何方因故未能参加1995年3月由《现代国际关系》编辑部举办的会议,但他给会议写来一封信:“四年前我曾提出冷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主要矛盾问题,也许可算得始作俑者。后来引起一些争议,受到许多批评……希望这次讨论会能有所突破,回答以下两个问题,即国际关系中能否没有主要矛盾(哲学上的规定是必须有,而且不能间断),如果有,那么主要矛盾是什么。”
在1992年8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举办的讨论会上,“西西矛盾”论得到较多与会者的支持。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世界政治研究室主任卫林是支持何方观点的学者之一。他认为,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争夺,以矛盾的一方“融入”另一方而宣告结束后,发达国家内部的矛盾才是国际主要矛盾,而这种矛盾的实质是争夺领导权,特别是争夺世界经济的主导权。至于社会主义体系内部的国家间矛盾,以及第三世界内部的国家间矛盾,尽管曾出现过以暴力手段解决矛盾的现象,但这种冲突或局部战争在国际体系中并非经常起作用的基本矛盾。同何方一样,卫林强调,国际主要矛盾的解决,既不是以18世纪的方式,使用坚船利炮占领敌方领土,也不同于“二战”后冷战对抗时在军备竞赛中拼搏输赢,而是在以经济科技为核心的综合国力较量中优胜劣汰的问题。在时隔近3年之后的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举办的会议上,卫林继续坚持“西西矛盾”论。他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美欧日争夺全球经济主导权的斗争,立即上升为影响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国际主要矛盾。”
“西西矛盾”论的提出直接在中国引发了关于国际主要矛盾的大讨论。“西西矛盾”论的基本理由是苏联解体之后,西方发达国家失去共同对手,因而彼此之间的矛盾上升。而冷战后,世界大战的可能性更小,国际竞争主要以经济竞争的形式展开。由于美日欧是世界上最发达的三个经济体,因此它们之间在经济方面的矛盾将是国际主要矛盾的核心因素,争夺霸权的方式和手段已从战争这种暴力行为演变成以军事威慑为后盾,通过经济扩张和文化渗透来逐步控制世界。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规律继续在冷战后发挥作用,美欧日力量对比变化显著,大体上已经势均力敌。在这种背景下,这种关系到大国兴衰的经济竞争,在制约世界格局的作用中,已取代军事占主导地位。有学者评论认为,冷战结束后能及时看到“西西矛盾”上升的势头,是政治敏锐性的表现。
另外,“西西矛盾”论的支持者还顺势得出一个政策性结论:“正因为主要矛盾是西方国家美欧日之间的矛盾,使它们不可能集中力量联合对我,‘他们顾不上’,所以才能得出‘国际环境有利’的结论,否则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可见讨论主要矛盾问题绝不是名词之争,而是马克思主义‘研究问题、指导实际斗争的一个重要方法’,是进行决策的一个重要依据。”
不过,“西西矛盾”论也遭到一些批评。批评者的主要观点是说西西矛盾虽然越来越引人注目,但很难说它是国际主要矛盾。首先,西方国家之间相互渗透和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跨国公司的对外扩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经济格局已经形成,发达国家之间进行合作的诱因十分强大;而且在综合实力方面,日本和德国等国尚未壮大到足以与美国争夺世界领导权的地位。西方国家内部的矛盾固然是经常的、大量的、持续不断的,但是西方国家在重大国际事务中保持了协调与合作,相互间的冲突、摩擦常常通过谈判和妥协机制得到缓解。其次,在相互依存时代,敌友不易区分,不少国际问题是超越国界的,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来解决。国家间的合作超越了东西南北地缘概念和不同社会制度、不同价值体系。再次,西方国家在全球推行“人权外交”“西化”的价值观取向和战略目标方面共同点比较多,容易形成一股“合力”。最后,在国际关系权力结构中并非只有西方大国在起作用,亚太地区的未来主要矛盾不是取决于美日欧,或美日俄,而是取决于美日中三角关系。批评者也得出一个政策性结论:如果将西方列强之间的矛盾面置于协作面之上,搞不好又会陷入“处在新的帝国主义战争前夜”的论断。
总之,“西西矛盾”论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但也广受批评。在20世纪末,有学者撰文回顾这场关于西西矛盾的争论,认为后来发生的事实表明,这种观点夸大了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矛盾的一面,而忽略了其协调与合作的一面,西方国家之间在意识形态、价值取向以及战略利益上有着一致性,而且美国与日欧的实力差距不是缩小而是拉大,同时欧盟自身的整合困难重重,难以以一个整体与美国展开竞争,这些因素都导致了西西矛盾并没有构成国际主要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