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政策变迁研究
- 徐进 李巍
- 840字
- 2020-08-29 05:42:10
四 总结与评论
关于国际格局的争鸣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是最重要也是最热烈的,而且这一争鸣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它的持续时间很长,但凡国际体系出现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事件,关于国际格局的争鸣就会重现。
现在回头来看,关于国际格局的每一次争论都暴露了中国学者对国际格局认识的不足。在第一次争论中,几乎没有中国学者预见到苏联将会崩溃、两极格局走向终结。在第二次争论中,大多数中国学者都认为国际格局表现为美、日、欧三足鼎立,但很少有学者预见到美国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重新崛起,日本则进入“失去的十年”,欧洲实际上也陷入增长乏力的困境,而苏联的继承者独联体没有能够成为另一个足以同西方抗衡的力量中心。美国在冷战后的一超地位更为稳固,国际社会缺乏有效的制约力量。因此,那时的一超多强格局不是朝着有利于多强的方向发展,而是朝着有利于一超的方向发展。多极化仍然是一种趋势而不是现实。
在这场持续20多年的争鸣中,中国国际关系学界从过去主要关注其他大国实力地位的变化,转变为越来越关注中国自身的实力地位变化,这主要是因为随着中国实力地位的上升,中国本身对国际格局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的国际地位会如何变化成为第三次国际格局之争的重头戏。在争论中,大多数中国学者认为金融危机促使中国等新兴国家国际地位的提高,唯独在提高程度上,学者们的观点略有差别。另外,对于美国国际地位如何变化,大多数中国学者对美国衰落的论断保持了非常谨慎的态度。这与20世纪90年代,不少学者唱衰美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从政策制定的角度来看,这次关于国际格局的争鸣发生在政府做出决策之前,而且政府采纳了学界一部分人的主张,即采纳了“一超多强论”。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政府观点推出之后,学界主流派(一超多强派)渐趋形成。此后,无论国际上发生何种重大事件,政府的判断没有发生变化,而一超多强也一直是学界的主流观点。当然,近两年来,主张国际格局趋于两极化的声音有所加强,随着中国实力的进一步增强,这一观点对政府会有什么影响还有待于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