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境污染与劳动生产率
- 盛鹏飞
- 1478字
- 2020-08-29 06:43:00
第四节 主要观点
已有研究关注了环境污染对劳动供给的影响(Greestone, 2002;Morgenstern等,2002;陈媛媛,2010; Hanna and Oliva, 2015; Yang等,2013),然而关于环境污染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并不多见。然而,正如Zivin和Neidell(2012)所说,环境污染可以在不影响劳动供给的前提下对劳动生产率产生重要的影响。本书在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环境库兹涅茨假说和人力资本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局部均衡模型来讨论环境污染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并对中国省际层面的经验事实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对环境规制政策的制定和中国经济转型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参考价值。本书的主要观点有以下几个。
(1)不同于将环境污染视为经济发展副产品的传统观点,本书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的基础上,运用环境库兹涅茨假说和人力资本理论来构建环境污染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模型,并从环境规制和经济发展等两个方面来考察环境污染对劳动生产率的具体影响。首先,从环境污染影响厂商成本信息的角度出发,环境污染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是直接的,并且可以分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均表示环境污染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在经济发达地区,尽管替代效应依然为正,但是收入效应则表示环境污染将不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其次,从环境污染损害健康人力资本的角度出发,环境污染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是间接的,并且可以分为健康成本效应和健康配置效应,其中健康成本效应在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都明显为正,而健康配置效应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为负,在经济发达地区则为正。最后,环境污染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并且会随着环境规制强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而变化。
(2)有鉴于传统的劳动生产率指标如劳均国内生产总值(或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粗生产率指标,不能区分其他要素投入对产出的贡献,本书利用距离函数建立生产分析框架,在完全竞争市场假设下构建边际角度上的劳动生产率指标来进行实证研究。基于边际角度的劳动生产率的实证结果表明:环境污染对当期劳动生产率有显著的负效应,并且运用三种环境污染物的计量结果是稳健的;运用面板误差修正模型,计量结果进一步显示环境污染的短期波动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并不显著,但是对劳动生产率的长期影响显著为负;利用门槛面板模型,本书讨论了在不同环境污染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规制水平下,环境污染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是否存在区间效应,研究发现,随着环境污染规模的扩大,环境污染对劳动生产率的负效应逐渐加强;在较高经济发展水平下,环境污染对劳动生产率的负影响将会增强;在环境规制较为宽松时,环境污染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并不显著,但是随着环境规制愈加严厉,环境污染的负效应也将增强。
(3)已有关于劳动生产率收敛性的研究较多,但是对影响劳动生产率收敛性的外部因素考虑得较少,本书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结合Barro等(1992)和Capozza等(2002)的观点构建了环境污染影响劳动生产率收敛性的模型,从而能够对地区制定兼顾环境治理和经济赶超等双重目标的政策措施提供有力的实证依据。研究发现:中国省际劳动生产率存在显著的β绝对收敛,但是在2000年之前收敛特征更多地表现为东部地区领先背景下的有限收敛,而在2000年之后收敛特征才得以稳定;环境污染和环境规制的省际差距对劳动生产率收敛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当地区环境污染水平明显高于或者低于平均水平时,劳动生产率的收敛速度较低,而只有在环境污染水平与平均水平的差距较小时,劳动生产率的收敛速度才是最佳的。当地区放松环境管制时,劳动生产率的收敛速度将会降低,并且严格的环境规制措施也将降低劳动生产率的收敛速度,即环境规制强度与劳动生产率的收敛速度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形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