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博览会

商贸展销会、品牌经营店、主题景点、世界博览会(简称世博会)、博物馆艺术展、旅游中心、历史遗迹、景观介绍以及艺术装置,所有这些都可以大致被纳入到广义的展会范畴内。展会可以是长期的,也可以是短期的,从5年到5天不等。它们的规模也大小不一,从小小的桌面陈列到世博会举办城市的全方位呈现。

然而,无论本质上是文化的还是商业的,通过三维空间来传达一个故事的理念都贯穿于所有这些迥然不同的展示环境之中。

大型展会起源于法国:1848~1937年,巴黎主办了很多次令人难忘的展会。表示展会的法语单词exposition已经成为此类大型活动的同义词。自1928年国际展览局(BIE)在巴黎成立以来,BIE一直被视为国际性展会的仲裁机构。EXPO这个名词作为国际规模的大型公共展会的通用缩略词,在20世纪60年代被BIE首次使用。有趣的是,博览会现在被认为是与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文化和经济层面上对等的词汇。

世界性的展会可分为两大类:注册型展览会(正式名称为世界博览会)和规模较小的认可型展会(正式名称为国际性或者专业性展会)。

图1-1 1889年在巴黎举办的世界展览

世界博览会

世博会每5年举行一次,规模巨大。自2000年起,越来越多的非政府组织不断加入进来。世博会上展商所参与的主题包罗万象。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充分反映出全球对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共同关注。对于这些盛会而言,各国设计师需要设计和建造他们各自的展馆。

展会的现代化本质鼓励对新媒体和新材料的尝试,并且一直在为艺术、建筑和设计的革新提供机会。

然而,建筑物的昂贵费用通常令发展中国家望而生畏。因此,他们可能会选择使用廉价的模块结构,或者更常见的是,在主办国家提供的建筑物里与其他展商分享展示空间。

图1-2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主题,表现出了“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中国文化精神与气质。 世博会结束后,更名为中华艺术宫。

图1-3 2015年米兰世博会意大利国家馆

作为2015年世博会的主办国,意大利国家馆被赞叹为“欢乐的颂歌、生命的常青树、人类文明的象征”。建筑犹如巨大的一颗生命树,在错综复杂的树枝状皮肤包裹中,6层楼高的晶格结构由900块新型混凝土板组成,“捕捉”空气中的污染物,并将其转化成为惰性盐。

面对数量庞大的参观者,21世纪的世博会主办国家需要投入巨额的资金并进行多年的规划。这需要一个包括交通、住宿、技术、健康和食品等在内的广泛的支持性基础设施系统。此外,安全性问题也已经成为全球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一直以来,世博会被看作是一座城市进行重建和城区规划尝试的机遇。1893年的芝加哥,1900年的巴黎和1967年的蒙特利尔都建造了他们各自的地铁系统来为世博会服务,2010年的上海则建造了磁悬浮列车来解决参观者从浦东机场到世博会场地之间的交通问题。

虽然很多展馆都被视为临时性建筑,但近年来,世博会的组织者已经借机设计出可持续使用的建筑物,以便在世博会结束后可以继续满足其他地方和国家的发展需要。

国际性展会

国际性展会通常在世博会间隙的年份举行,规模一般较小。国际性展会通常有更为专业的主题或者与具有特殊意义的国家盛事联系在一起。主办委员会通常会建造一个预建结构以便展商租赁。这个预建结构建成后便成了一个框架,各国可以在上面悬挂体现自己国家特性的信息。

图1-4 2012年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

威尼斯双年展具有30多年的历史,与德国卡塞尔文献展、瑞士巴塞尔艺术博览会并驾齐驱,堪称国际展示当代艺术的最高展会。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于1980年首次举行。在30多年的历程中,成为世界建筑艺术和学术界最具影响力的盛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