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不要问我的成绩,那是我的隐私!

你不会想到,成绩是隐私

早知道外国人都很注意保护个人隐私,被他们视为隐私的东西有很多,比如年龄、收入、生病等等,可是我从来没有想过,考试也会与个人隐私联系起来。

考试之后老师在班上公布成绩,排出名次,或者张榜公布考试成绩,好像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就像多年前,苏仲宇给我讲的一件事。

苏仲宇读高中的时候,有个叫力维的同学,高二那年险些退学就是因为一次考试后学校张榜公布成绩。

力维的成绩虽不拔尖,却也绝对不差,只是高二下学期的一次考试中,她的名次竟然落到了倒数第五名,出乎很多人的预料。那张名次榜,就张贴在校门口的过道里,那是老师、学生们出入学校的必经之路。

第二天,力维没来上课,第三天也没来。

苏仲宇听说她准备退学了,那张榜让她觉得丢尽了人,已经没脸再走进学校。力维自己出去找工作,可是找工作哪有那么容易?年纪小、没学历、没经验的力维碰了几次壁后,垂头丧气地还是来学校上学了,只不过回归后的她,仿佛成了另一个人,一个令同学们感到难以理解的陌生人。

力维变了,变得经常顶撞老师,对同学也不友好,话不投机就和人吵架,而且平时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这样的力维让同学们很不习惯。力维的改变,让苏仲宇有了一个疑问:学校张榜的目的是什么?鼓励优秀?激励后进?

我同情力维,但也理解学校张榜公布成绩的做法,觉得这是一件无可奈何的事。苏宝入学后,我才发现,这件事可以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关于隐私这种事情,我入乡随俗,不该知道的不打听,不该问的不问,不该说的也不说。平时自己的言行很注意这些,但是这也仅是对成年人,而对于要保护孩子们的隐私,就没想过那么多了。

“上学是孩子们的权利”“玩是孩子们的权利”,这些让我感到陌生又深受触动的话被清晰地记在了心里。随着对当地生活,尤其是教育的不断了解,我耳边常常听到的就不仅仅是孩子们的各种权利了,还有“孩子们的隐私”。

“权利和隐私”,是苏宝上学后,我受到的最初的“教育”。

那时候我就在想:小孩子家,有什么隐私?

出乎我意料的是,这考试成绩,恰恰就是孩子们个人隐私的一部分。

我一时不能理解,通过考试,产生成绩,然后再对照成绩奖优罚劣,这些,我想每一位家长都不会陌生。我们一路走来,从我们那一代,再到孩子们的这一代,不管什么级别的考试,每次考完,老师公布分数,排排名次,大的考试后必有家长会。作为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成绩好于别的孩子,心里必然有些沾沾自喜,也是人之常情。很多时候还会很爽快地对孩子说:“想要什么奖励,说!”大有只要你说了,我就能满足之豪迈气势。而当自己的孩子成绩不如意时,常常责骂中带着深深的担忧……不光是家长们,就是学生之间,问一下你考了多少分,被问者也会反问询问者,于是心头上或欢喜,或忧虑,这些都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再正常不过了。

这些考之前带给孩子和家长的紧张和考过之后的喜悦或焦虑对我们来说都太熟悉了,因为我们看重成绩,太看重成绩了。在学校和老师这一层面,每次考试,特别是大的考试后,都要排队张榜公示。起先,我从没深入地思考过这种做法的不合理性,因为自己成绩还不错,榜贴出去了,多少还能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心。

在苏仲宇给我讲了那件事后,我清楚地记得他当时跟我说的话,他说:“张榜有三个作用,一是让一些人更加自大,二是让一些人丧失羞耻心,三是让一些人自卑。力维的行为其实就是自卑的表现,别看表面很凶的样子。”

是啊,如果当初给予力维足够的尊重,也不会给她造成痛苦,让她有那样的转变。

这就是张榜公布成绩起到的作用?不过我想,学校和老师们的初衷大概也不是这样,但却怎么就演变出如此的效果呢?

就是这个力维,高考后阴差阳错地读了师范大学。后来的日子,我认识了力维,我和她成了很好的朋友,我们的友谊一直保持到现在。我们两人的孩子同龄,共同话题自然就多。我问力维现在老师当得怎么样,她呵呵笑着说:“我现在根本不奢望学生们尊敬我,我的一些做法连我自己都反感,可是,我有什么办法?大环境就是这样,我也无能为力。理想可有可无,但饭碗不能没有。”

忐忑的第一次考试

有些时候换个环境生活,会让你对思考的问题有一个全新的视角和更深入的认识。通过和老师、孩子及家长的接触,我逐渐明白了,大人间在交往中都知道互相留面子,而往往却忽视了孩子们的面子,甚至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大人们以取笑孩子为乐,还将这样的行为看作是对孩子的喜爱——我喜欢你,才逗逗你。孩子的缺点、缺陷或无意中的失误,常会被家长津津乐道很长一段时间。

我们忽略了对孩子的尊重。能够欣赏孩子的优点不难,而“尊重”孩子的缺点和所犯的错误就不容易了。

什么?对犯错的孩子也要尊重?

当然,对待孩子的错不能姑息,更不能视而不见。这里所说的尊重,是在乎孩子的内心感受,让孩子明白错误的严重性、改正错误是必须的,而不是嘲讽、奚落和打骂。这又牵扯到隐私的问题了,孩子犯了错,家长很生气,这是正常反应。但请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可以不分场合地暴跳如雷,要先搞清楚错误产生的原因。孩子的有些错误是无意识的,比如考试前精神紧张导致考试成绩差,这时候家长的过激行为更让孩子感到受伤。

上了圣彼得学校后的第一次考试之前,苏宝也是寝食难安。

那几天早饭的时候,苏宝也不怎么说话了,我以为她要赶时间,也没介意,直到一天凌晨我发现她房间里还亮着灯,以为她睡着忘记了关灯,便轻轻走了进去。

苏宝正坐在床上。

我吓了一跳。“都这个时候了,怎么还不睡觉?”在我的追问下,她吞吞吐吐地告诉我,她刚刚做了一个可怕的梦。她梦到自己考试不及格,试卷贴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老师不允许她再来上课,同学们都嘲笑她。

我这才知道她要考试了,对刚刚入学不足两个月的苏宝来说,考试让她感到了恐慌。我十分理解苏宝的心情,在我们心里都认为考试的分数太重要了,它决定一个孩子在班上的地位、在老师眼里的地位。但是这次考试对语言上刚刚有些起色的苏宝来说,不可能有理想的成绩。

我尽力安慰她,让她放松心情,寄希望于今后的学习。

安抚她继续睡下后,我的心里也跟着不安起来。我可以接受她的低分数,可是她的同学们,还有老师会怎么看呢?我很担心这次考试让苏宝受到伤害,但我又不敢跟苏宝过多提及考试的事情。这个问题只在我心里纠结着,我尽量淡化考试,不在苏宝面前提起,以免再增加她的心理负担。

惴惴不安地过了两天,到了考试这一天,早上我送苏宝上学时对她说:“快放暑假了,你考虑一下去哪里玩?”

“妈妈,今天要考试。”

“我知道。考完试很快就要放假了,多好啊。”我努力引导苏宝多想想考试之后的快乐,尽量减少她对考试的关注。同时我也做好了心理准备,准备在放学的时候见到一个哭哭啼啼的苏宝。

可是放学回来的苏宝同往常一样,一副轻轻松松的样子,心情并不差。

我就装作不经意地随口问了句:“今天考试了?”

“考了。”说完她欢快地从书包里拿出两张试卷。

两张试卷上都没有成绩。数学试卷上有几条红色的曲线,一看就明白那是苏宝做错的地方。试卷的下面有一句话:你做得非常好,以后一定会更好。

而荷兰语试卷,老师改动的地方就很多了,可是下面同样也有一句话:很好,你学得非常快。

“其他同学都没有成绩吗?”

苏宝耸耸肩,现在她也不经意地常做这个动作了。

“丹妮多少分?”

苏宝摇摇头。

“夏洛特呢?”

苏宝还是摇摇头。“没有同学互相问成绩,我也没问。”

“老师不公布成绩?”

“不公布,老师课上给了答案,如果哪道题出错的人多,老师会讲。”

“这样啊。”看着苏宝高兴的样子,我紧绷的神经总算放松了下来。孩子的自尊心是需要爱护的,孩子们也是很在意自己的“面子”的,人虽小,心理感受却是和成年人一样的,只不过因为平时在我们眼里他们是没长大的孩子,我们也就想当然地忽视了他们的心理感受,忽略了他们同样需要爱护的自尊心。

对苏宝来说,让她担心得夜不能寐的考试就这样平静地过去了。没有让她感到难堪的成绩,没有老师的批评,而且老师在试卷下面的几句话让她信心倍增。

“在这儿上学真好。”苏宝有一天对我们说。

“好在哪里?”

“轻松,没有压力,学得高兴。”

这是苏宝第一次表示对现在学习生活的喜欢,就在第一次考试之后。

每个孩子都出色

力维也很关心在新环境下学习的苏宝,我告诉了她这第一次考试的情况,力维听了非常感慨。

每一次考试都没有成绩吗?也不是,苏宝经历的这第一次考试,实际只是一次阶段性的测验,月考和期末考试还是有成绩的,只不过成绩不公开。重要的考试结束后,老师会公布前三名的成绩,其他同学的成绩是不公开的。孩子们之间也不询问彼此的成绩,甚至在家庭里,也是这样。

曾经有一次,因为不懂,我险些做了一件尴尬事。

苏宝和夏洛特是好朋友,经常到彼此的家里玩。孩子之间有了友谊,也让大人们互相熟悉了起来。有一次开家长会的时候,我遇到了夏洛特的母亲玛格丽特。玛格丽特手里拿着夏洛特的成绩册,我正要开口问夏洛特的成绩怎么样,玛格丽特先提起了夏洛特和我们一家外出吃中餐的事情。

回想起那天的情形不觉莞尔,那个天真可爱的夏洛特又回到了眼前,她吃饭时的样子,以及后来她对中餐溢于言表的赞美历历在目。

通常我们不会出去到中餐馆吃中餐,什么时候怀念家乡的口味了,我们会自己做。中餐馆里的中餐,在我们这些中国人吃来,已经觉得不合胃口、不够正宗了——那是改良后的中餐,那是给外国人吃的中餐。夏洛特来的那天,正是假期,两个孩子玩到晚饭前,我和苏仲宇也想不出吃什么,于是决定去吃中餐,刚好夏洛特也说没吃过。我们来到一家自助的餐馆,在这里夏洛特认识了中餐,也喜欢上了中餐。开始时夏洛特只取了很少的几样,吃过之后,就被勾起了胃口,诱发了兴趣,嘴里不停说着“真好吃”“真好吃”,起身又去取了更大的一盘,看得苏仲宇直提醒她:“喜欢吃我们下一次还可以再来的。”

我们都担心她吃不完眼前的一大盘食物,可她不仅优雅地吃完了,似乎还意犹未尽,看着我们每个人的盘子。

玛格丽特说夏洛特那天非常开心,回家后一直对中餐赞不绝口,后来他们一家又去吃了一次。

正说话的时候,夏洛特的妹妹跑过来要妈妈手里的成绩册看,玛格丽特扬起了胳膊,说:“不,艾米丽,这是姐姐的成绩册,你不可以看的。”

我吃了一惊,暗自庆幸若不是刚刚提到了吃中餐的事情,我正要问夏洛特的成绩呢。还好自己没有嘴巴太快。可是这成绩不对别人讲,难道自家人也不可以知道吗?

的确是这样的。成绩是一个孩子的隐私,只有必要的人知道。这其中最大的好处,就是保护了一个人的自尊,让人们,包括学生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心态看待成绩。

从小到大成长的路上,不光只有成绩;成长的过程中,也并非只有成绩好能说明你优秀。正确看待成绩,也就能正确看待一个孩子。

苏宝跟我们说过,班上没有差生,老师也不批评谁。“对每一个人都一视同仁。”她说。

“挺好!不必过早地把人分成三六九等。”这是苏仲宇的话。

第一个学期,苏宝的主要精力是放在和薇拉老师学语言上,只有语言过关了,才能正常地学习。苏宝一直是个敏感又很好强的孩子,这期间她总是担心自己学习不好被老师嫌弃,我和她爸爸也不断安慰、鼓励她,但收效甚微。直到班上举办了一次同学的生日会,苏宝才渐渐放松了自己紧张的神经。

苏宝在参加了卡特琳娜的生日会后,就对她自己的生日在假期里感到遗憾,她很羡慕卡特琳娜收到了来自老师和同学们的礼物,特别是能收到薇拉老师的礼物,让苏宝羡慕不已。那时候苏宝最喜欢的老师就是薇拉老师,薇拉老师送给卡特琳娜的礼物是一本专门写给女孩子的书。苏宝后来曾翻过那本书,内容可丰富了:介绍各种头饰,告诉女孩子如何梳理头发;介绍各种洗浴用品,教女孩子如何做好个人卫生;还有一些可爱的手工制作,比如教你如何制作相框、卧室或浴室的小装饰等等,五花八门。苏宝觉得薇拉老师真会选礼物,她心里充满渴望,渴望什么时候也能得到薇拉老师的礼物。我安慰她说:“你想想看,薇拉老师给予你的,岂是一件礼物能比拟的?如果哪一天你可以展翅飞翔了,别忘了,薇拉老师就是给你插上翅膀的人。”

还不仅仅是生日礼物,那次生日会更让苏宝深受触动的是,老师对卡特琳娜太好了。

卡特琳娜是个怎样的学生呢?

苏宝想了想说:“她就像以前我们班上的胡越。”

以前苏宝班上的胡越可谓大名鼎鼎,班上四十二名同学的家长没有不知道胡越的,苏宝的老师把胡越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家长们的头脑中,还有胡越的妈妈,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家长会的情形现在仍然记忆犹新。曾经有一次家长会上,班主任老师劈头盖脸对胡越母亲好一通训斥——那是当着四十多名家长的面。

胡越成绩差,班里倒数第二名,而且,还是个闲不住的孩子。老师责怪胡越的成绩拖了全班的后腿,批评家长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让家长回去给胡越找补习老师。老师说再观察一段时间,成绩没有提高的话必须转学走。

可以想见胡越妈妈当时的难堪,我都替她难过,觉得有些话老师完全可以和家长私下交流,何必当着这么多家长的面呢?

对这一幕,我想很多家长并不陌生。孩子自从一入学,拼的就是成绩,成绩好,一好百好,成绩不好,学生和家长的日子都不好过。教室地上丢一张废纸垃圾,老师的第一反应就是那几个学习不好的孩子干的——学习不好的孩子,还能干出什么好事?!

那么卡特琳娜的成绩也是很差的了?我问苏宝怎么知道卡特琳娜学得不好呢。

苏宝说:“虽然不公布成绩,但从平时的表现也看得出来。克里斯蒂老师的课上经常要做练习,做完后老师会给大家对答案。卡特琳娜的错题多,而且,很多时候她根本不能在老师规定的时间里做完练习。”

那么老师是怎么对待卡特琳娜的呢?

“那天卡特琳娜简直成了我们班的公主!”

卡特琳娜生日那天临近中午的时候,卡特琳娜的妈妈将一个大蛋糕送到了班上,生日会就开始了。切蛋糕,送礼物,老师、同学纷纷和卡特琳娜拥抱拍照。中午休息的时候,克里斯蒂老师将一顶尖尖的蓝色帽子戴在卡特琳娜头上,她在同学们的簇拥下,到操场旁拍照。几天后苏宝拿回了那张照片,孩子们东倒西歪地或坐或半躺在卡特琳娜身边,而卡特琳娜,竟是一副胳膊肘撑着地,手托着头,好一个慵懒的睡姿,身边尽是笑容灿烂的脸庞,她在其中尽显高贵自在的女王范儿。

不光是在生日这一天老师这样对待卡特琳娜,平时也一样。老师常常表扬卡特琳娜,说她是个能干的小姑娘,每天都会照看妹妹,还帮着妈妈分担家务。说得多了,后来苏宝竟也跟我要弟弟妹妹。

看来卡特琳娜受到的待遇和胡越受到的待遇可是天壤之别啊!

老师不会把一名学生的成绩告诉其他学生;同学之间也不会彼此询问成绩。正是因为客观公正地看待成绩,每个学生才能得到公正平等的看待。

那么老师对成绩差的学生会不闻不问吗?当然也不会。教师毕竟担负着教育学生的职责,要把知识教给学生,教会学生。对成绩差的学生,老师会分析原因,和学生谈心,帮助学生尽快掌握知识。如果经过几次考试,成绩一直比较差,老师会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老师和家长面对面地沟通,共同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通常家长和老师交流后,回家会再和孩子交流。但是打骂的现象是不会发生的。这就涉及到了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指导、建议和陪伴。在参与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尽量平和地疏导,而不是粗暴地干涉。

在和老师一道分析了孩子成绩差的原因后,还是要听听孩子的想法、孩子的心声。然后再提出自己的建议,和孩子达成共识,共同制定出措施,老师和家长一起监督孩子严格执行。而检验这一措施成效的,也是大大小小的检测和考试。孩子的一点点进步,都会让老师和家长欢欣鼓舞,那种表现在我们看来有些夸张,可是老师和家长都明白,对于学习不好的学生,帮他们树立起信心才是关键。老师和家长的表现,是为了激励孩子,是时刻小心爱护着孩子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所以苏宝说在这里上学没有压力,放松才是最好的学习状态。

成绩的好坏并不能影响别人对你的看法,因为成绩并不能说明一个人的全部。

其实我们细细想来,我们的老师们,甚至包括我们的父母们,有多少人曾说准了我们的未来呢?对一个人的判断,往往是从对他过往的研读中得来的,如此片面,又怎能有准确的结论呢?

尽管从老师到学校,乃至整个社会,为孩子们的成长都营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但还是有孩子因为家庭的问题,生活处于矛盾之中,在学校没有动力,时间长了便对什么都失去了热情;也有孩子因为处于青春叛逆期,出现逃课行为或其他不良行为。这是一种社会现象,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存在。

我们生活的世界很精彩,但这个世界也有不少诱惑,让人产生挫折感、过激或不良的行为。对于有不良行为的孩子,社会同样给予了必要的关爱,政府及一些非赢利的民间组织也向这些孩子伸出了援助之手。因为这是一个特殊群体,年龄跨度比较大,从孩童到青年,所以这些组织对有逃课或其他不良行为的人区别对待,为他们提供最需要的帮助。例如对逃课的学生,政府安排了专门机构、老师和民间组织,并提供资金,每周都会安排这些孩子参加校外教育活动,希望能逐步提高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有时候教他们厨艺、舞蹈、朗诵,希望借此唤醒他们对生活的热情,体会生活的美好,看到未来和希望;有时候也教他们掌握一些技能,以便他们将来能融入社会。

每个孩子都有长处,都是可造之材,社会不能忽视或者排斥那些有不良行为的孩子,而应该努力帮助他们走过这段不平常的日子,让他们以后能有一个好的发展。

无独有偶的教育观

我曾经看过这样一篇文章,也印证了欧洲各地人们对待成绩的态度基本相同——不是不看重成绩,而是正确看待成绩。

英国有一所小学,在所有毕业生的成绩单里附了一封信,这封信告诉我们:任何人的天性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着多面的色彩,都值得被善待和挖掘,任何人都可以变得伟大。

亲爱的×××同学:

你这次小学毕业考试的成绩已经附在这封信里了。对你的成绩我们感到非常骄傲,我们觉得你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

但是你要知道的是,这些考试成绩其实并不能反映你是有多么与众不同。

出这些考试题的老师们并不像学校的老师一样了解你们每一个人,更不会像你的爸爸妈妈一样了解你。

考试不会告诉他们,你们当中有些人刚念完小学就已经会说两种语言。

考试不会告诉他们,你已经能熟练演奏乐曲,能唱歌,会跳舞。

考试不会告诉他们,你能给你的小伙伴带来笑声,你是一个值得小伙伴信赖的人。

考试不会告诉他们,你能写诗或者写歌,甚至球也踢得很好。

考试不会告诉他们,你在家能把弟弟妹妹照顾得很周到。

考试不会告诉他们,你去过多少美妙的地方,能说出多少美妙的故事和经历。

考试不会告诉他们,你是一个善良、有思想、可信赖的人。

考试不会告诉他们,你每一天都在让自己变成一个更好的人。

你的分数只能告诉大家你的一面,但是它不能代表你的每一面。

所以,分数只是分数,我们可以为自己的分数而自豪,但是请永远记住,人可以有很多种伟大的方式,考试绝对不是唯一的一种。

看了这篇文章,身为家长的我们,做何感想?

这篇文章对我触动很大,我开始修正我对成绩的看法,对苏宝的看法,并且开始寻找苏宝身上的优点。我想这对我们来说是有益的,我们学会有一个更好的心态对待学习,对待孩子的成长。

不比较成绩,不仅在无形中为孩子们的成长营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而且也在无形中避免了对孩子的羞辱与嘲笑。这个世界上,好孩子不应该只有一个标准、一个完美形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每一种个性都有独特的品质。老师和家长的任务,是发掘出每一个孩子的潜力,爱护、培养孩子们的个性,让每一种个性都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可以想见,从小在被认同的环境下长大和在被嘲笑、羞辱的环境下长大的人会有什么样的不同。从小处说,会影响到个人的品质;往大处说,不同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代人,影响着社会环境是平和、宽容还是充满戾气与躁动不安。像张榜公布成绩的做法,也许初衷是好的,但这种做法绝不可取。它给学生带来的是压力和羞辱。对学习不太好的学生,起到的激励作用微乎其微,并不能让一个人真正进步,它能带来的只是让人更难堪,更压抑自己,一遍遍地怀疑自己,最终使人自卑、缺乏自信、缺少行动力。只有生长在一个被认可的环境下,才能成为一个自信、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

在这个城市生活我时常心存感恩。感恩并不是因为城市环境的优美宜人,而是在这里能让人静下心来,静下心来读书,静下心来思考,静下心来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这份“静”,或者说是“专心”,来自整个社会的平静祥和,而社会又是由人构成的,人又是怎样成长起来的呢?由此我们又不能不提到教育,可见教育有着怎样的重要性,它不单单是教育出了什么样的专业人才,它最终的呈现方式是社会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