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导读作者/程钢

《庄子》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拥有独特的地位:既是文学名著,又是哲理经典,还是道家道教的重要典籍。

作者简介

庄子名周,战国中期蒙人(今安徽河南交界处)。庄子本人曾担任过管漆园的小官吏,生活清贫。庄子的传记见于司马迁的《史记·老庄申韩列传》。庄子生活的年代与孟子同时而稍后,生卒年及生平难于详考。令人遗憾的是,庄子与孟子生活于同一时代,他们的著作中都没有提到对方,这让我们失去了欣赏大思想家之间对话品评的机会。

现存《庄子》33篇,分为《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一般认为,《内篇》的作者是庄子本人,其余由庄子后学所著。现在读到的《庄子》33篇是魏晋时代郭象所编。

 

庄子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庄子的核心范畴仍然是“道”。庄子之“道”,以“道通为一”(《齐物论》)为宗旨,着眼点不在于揭示万物生存变化的操作性规律,而是帮助人们理解、接受并应对这个充满偶然性、恢诡奇谲、不合常规、变化不定的世界。在庄子看来,万物一体,道通为一。万物(包括人在内)都是由气所聚合而成。“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而为死”(《知北游》)。这个世界又是由色彩斑澜、形态各异的事物组成的,它们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联。“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禅”(《寓言》)。“禅”是替代。每个事物都是有限的,都有生死,都会被其他事物替代,宇宙生化,无穷无尽。“道”的独特功能就是“通”。个体都是有限的、偶然的,在无尽的宇宙中孤苦怜丁。只有藉助于“道通为一”,个体才能将有限的生命与更大的宇宙整体联通起来,并融入其中,从而真正体验到生命的意义,摆脱对于死亡的恐惧。在庄子看来,死亡原本是自然现象,有如四季的代谢转移。

庄子的“道”可以外现为人格。“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大宗师》)。道是有情,可以与人感通。对于得道之人,庄子有多种称法。有“真人”“至人”等。大宗师是庄子心目中的理想人格。庄子认为,万物一齐,没有本质差别。通过认知之路,无法通达真理。但这并不意味着世界上没有真理。真理要以真人作为前提。“有真人而后有真知”(《大宗师》)。

庄子推崇达观游世,提倡以道为师,放弃自我中心,物我一如,达到无我的境地。自我中心是人类根深蒂固的缺点。它有两种局限性:一是束缚了人类的生命想象力,认识不到宇宙的浩瀚无边,看不到宇宙无可言说的“大美”,体验不到天人一如的“天和”“天乐”(《天道》);二是在自我与他人之间建立了贵贱等级,人为物役,相互争斗,乐此不疲。依庄子看,一切等级都是浮云。“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秋水》)。种种物我差别都是一种自我欺骗,与大道完全背离。真正得道的人,会摆脱自我中心,不为物役,真正地做到“物物而不物于物”(《山木》),回归自己的本性,做物的主人。对于现实的一切,顺其自然,坦然达观。“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应帝王》)。大宗师是真正达观游世的人。

“道通为一”的体验,无法用精确的方式表述,必须藉助于寓言、重言、卮言,才能传达。《庄子》书中,有极其丰富的寓言,它们以汪洋恣肆的想象力与富于哲理的构思,向人们展现了宇宙的丰富多样与复杂关联。

《庄子》对自我中心的批判在中国文化史上有极大的影响。庄子道论,既是佛学传入中土的哲理媒介,还为宋明理学的崛起提供了理论资源。近代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无我之境”,也从庄子学说中得益匪浅。破除自我中心主义是世界性的话题,庄子思想仍有其启迪意义。

近年来,不少学者关注庄学与儒学的关联。儒家思想的重要提法如“内圣外王”以及“六经”等儒家思想的主要范畴,多源出于《庄子》。宋代思想家王安石援儒入庄、援庄助儒的庄学观也受到关注。

 

《庄子》全书共有33篇,篇幅较大,通读不易。建议认真通读《内篇》(共7篇),外加《秋水》《知北游》和《天下》3篇。

历史上,知识分子喜欢《内篇》,主要因为《庄子》脱去了《老子》书中的“权诈”因素。有些学者干脆直接以《内篇》为文本依据,研究庄子本人的思想。也有学者认为,《内篇》固然是理解庄子的基础,但是庄子的某些重要思想,在《外篇》《杂篇》中也有同样深刻、甚至是后出转精的阐述。例如《秋水》中的“无以人灭天”深受当今环境保护人士的喜爱。《天地》中关于机事、机心的寓言,深受现代技术哲学家的关注。《天下篇》是一部精要的学术史,历来受到学界推崇。

司马迁在谈论庄子时,未提及《内篇》,谈论的是《外篇》中的《箧》、《杂篇》中的《渔父》《盗跖》。受司马迁影响,有些学者视《外篇》《杂篇》为庄子所作,《内篇》为庄子后学所作。

英国汉学家葛瑞汉(A.C Graham)认为,《庄子》由五部分人共同写成:庄子本人、庄子弟子、原始主义者、杨朱派、折衷主义者(杂家)。作为一家之言,可以参考。(参看《论道者》,张海晏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202~203页)

《庄子》版本很多。初学者可读陈鼓应的《庄子今注今译》,商务印书馆2016年版,这是当代最通行的庄子注译本。张默生的《庄子新释》,齐鲁书社1993年版。本书系由张翰勋根据张默生的讲义和著作补订整理成书。本书最大的特点是:其译文类同串讲,没有回避篇中难解的关键词语,对初学者很有帮助。还有多种当代学者译注本,读者可自行选择参看。关于庄子的生平,可参看颜世安的《庄子评传》第一章“生平著述”。(颜世安:《庄子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庄子》的权威版本是郭象本,可参考《南华真经注疏》,(晋)郭象注,(唐)成玄英疏,曹础基、黄兰发点校,中华书局201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