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权激励操盘手册:国内知名企业高管十六年股权激励实践总结
- 黄治民
- 544字
- 2021-03-24 20:53:55
第3章
股权激励的驱动机制:背后那只看不见的手
1776年,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其经济学名著《国富论》中,称市场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自发调节着市场上无数个寻求“自利”的经济个体的行为,并因此推动整个社会财富的增加。“看不见的手”这一说法从此广为流传。
股票期权激励方式自1952年美国辉瑞制药公司率先推出以来,因其惊人的功效而得到广泛的采用,尤其是在市场机制发展较完备的西方国家,在美国更是如此。
股权激励机制如此广泛地、迅速地被采用,其背后的驱动机制是什么?
目前,非常普遍的观点是,股权激励机制的兴起是因为要解决公司经营管理人员的道德风险问题(Issue of Moral Hazard),似乎道德风险是股权激励机制的内驱力。
我们认为解决道德风险问题仅是股权激励机制出现的初衷,是外因,股权激励机制的产生是由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的特征决定的,因为人力资源的价值创造性,使得人力资源被资本化,形成了人力资本,而人力资本作为一种特定的资本形式必定会参与分享企业剩余价值。人力资本分享企业剩余价值的方式就是进一步将人力资本股权化,让人力资本的载体拥有企业的股权,这样才使得股权激励机制得到迅速发展。也就是说,人力资源的价值创造性是股权激励机制产生的真正内在原因,股权激励机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道德风险的功效,只是加快了它被普遍采用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