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没有找不到需求的市场,只有标错标签的商品
- 没有卖不掉,只有不会卖
- 王远
- 6255字
- 2018-03-07 17:32:27
思路决定销路:把梳子卖给方丈
很多销售员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两名推销梳子的销售员,一天经过一处寺院。
其中一人说:“怎么会跑到这个地方,这里面全是和尚,哪会有人买梳子?”说完便转身离开了。
另外一人则想:“既来之,则安之,不行动怎么会有结果呢?事在人为!”一番思量后,他径直向寺院走去。
找到方丈后,他大声地说:“方丈,您贵为寺院住持,可知做了一件对佛大不敬的事情吗?”
方丈不解地问道:“敢问施主,老衲有何过失?”
“每天众多的善男信女为了拜佛求愿风尘仆仆而来,他们满脸污垢,披头散发,实属对佛的大不敬,您身为寺院住持,却对此视而不见,难道没有失礼吗?”销售员说道。
方丈听后为之一怔,他连忙请教这名销售员:“阿弥陀佛,请问施主有何高见?”
销售员不慌不忙地说道:“方丈勿急,此乃小事一桩,待香客们赶至贵寺,只需您安排盥洗间一处,备上几把梳子,令香客们梳洗完毕,利利索索拜佛即可!”
方丈听了销售员的建议大受启发,当即以每把3元的价格购买了10把梳子。
把梳子卖给方丈,这听上去像是天方夜谭,但这名销售员却做到了。其实,他推销的不仅仅是梳子这种产品,更是一种服务。他从方丈的角度考虑问题,为方丈排忧解难,这样很容易就打动了方丈的心。
这名成功的销售员将自身经历告诉同伴后,同伴吃惊地说:“原来如此简单?我怎么会轻易放弃这么好的机会呢?还有没有机会把梳子卖出更高的价格呢?”经过一番分析与思考,他茅塞顿开,找人连夜赶制了100把梳子。
第二天一早,他面见方丈说道:“您是否想过振兴佛门,让我们的寺院名声远播、香火更盛呢?”
“阿弥陀佛,当然愿意,不知施主有何高见?”
“方丈,香客们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如果能让他们空手而来,有获而走,岂不妙哉?”
“本寺又有何物可赠呢?”方丈问道。
“方丈,我为贵寺量身定做了100把精致工艺梳,每把梳子上刻有贵寺字号,并画可爱小和尚一位,拜佛香客临别时以梳子一把相赠,一来高僧赠梳,别有深意,二来他们获得此极具纪念价值的工艺梳,更感寺院服务之细微,如此口碑相传,很快可让贵寺名声远播,更会有人慕名求梳,香火岂不愈来愈盛呢?”
方丈听后,频频点头,于是这名销售员以每把5元的价格卖给方丈100把梳子。
这个销售员经过反思,重新发现了成交机会,如果我们能够帮客户发现需求,成交自然不是难事。
这个销售员将成果告诉了同伴,同伴听后大受启发,佩服对方能够以高价卖出更多的梳子。于是,经过思考,他又萌生了新的成交对策。当晚,他向梳子店的老板定制了1000把梳子。
一个月后,他携这1000把梳子拜见方丈,先是询问之前购买梳子的赠送情况,随即转移话题:“方丈,我今天要帮您做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
方丈好奇地听销售员解说道:“我们可以通过赠送梳子获得善款,重修寺院。具体做法是:将这1000把梳子分为‘功德梳’和‘智慧梳’两组:如捐助10元善款,可获智慧梳一把;如捐助20元善款,可获方丈亲自赠予的功德梳一把。这样下来,不出一年,重修寺院的梦想就可以实现。”
方丈觉得这个想法妙极了,二人一拍即合,当即以8元一把的定价买下了1000把梳子,并签订了长期供货协议。
方丈本不需要梳子,但销售员从行善的意图出发,给出了他具体筹集善款的计划,打动了客户——方丈的心。
经过与方丈几番交谈,两名销售员先后都拿到了实实在在的订单。一个典型的小故事中,包含着丰富的销售道理:
1.找出客户需求是成交的诀窍。不管遇到怎样的客户,也不管他们喜不喜欢我们的产品,只要我们能够从产品中挖掘出客户的需求,成交就不难了。
2.销售的不仅是产品,更是一种服务。卖产品的实质是卖服务,单纯地将产品特性介绍给客户,很难赢得客户的青睐。我们在销售产品的同时,也是在提供一种服务。两名销售员之所以把梳子卖给了方丈,就是因为把卖梳子做成了一种服务。
3.思路决定销路。没有卖不出的产品,只有把握不到的客户需求。最先成功向方丈推销梳子的销售员,眼界比一般销售员要宽广得多。当同伴知难而退时,他依旧选择尝试,用一种新的思路将梳子推销了出去。他成功的秘诀就在于善于分析客户心理,把握住了方丈的需求。
客户的差异性心理:像卖日用品一样卖感快贴
在众多同类产品中,凭什么能让客户选择我们的产品?这需要我们在产品差别上动点脑筋。让自己的产品有独特性,可以满足客户的特定需要。要让客户有这样一种感觉:花一样的钱,买到了不一样的产品。比如一个速递公司,如果我们将其提供的服务表述为“递送迅速可靠”,只是对其活动的特点做了简单说明。如果从客户的利益出发,将公司业务表述为“让客户对包裹安全迅速到达零担忧”,则是考虑了客户的心理需求。后者之所以更受欢迎,就是源自对公司业务认识的不同。
在销售中,倘若我们推销的产品与其他产品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客户就会对我们的产品更有兴趣。
在把梳子卖给方丈的故事中,两名销售员都努力制造了一些梳子的差异性。先是一名销售员对“梳子”这一产品进行深加工:在每把梳子上刻了寺院的字号,并且画了一位可爱的小和尚。这样就使得平凡的梳子有了赠送的意义,方丈自然愿意接受。随后,另外一位销售员将梳子分为“功德梳”和“智慧梳”两种,将梳子这一简单的产品赋予了行善积德的内涵。
没有卖不出去的产品,只有卖不出产品的人。一种有差异化的产品,更能体现出它的价值,优先吸引到客户。同时,客户也容易喜欢上产品的这种差异化,成为忠实的购买者。
差异化不仅体现在产品本身上,也体现在销售策略上。像卖日用品一样卖感快贴,就是一条差异化销售的思路。
张默是一家药厂的药品销售员,冬季一到,感冒人群越来越多,为了更好地将感快贴药品推荐给感冒患者使用,他决定换种推销方式。
感冒在冬季是高发病,张默认为在感快贴购买渠道的选择上,应具备即时性、方便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最好是24小时便利店,而不只是在药店。
于是,张默根据目标人群的消费特征,选择了时尚产品较集中的屈臣氏、罗森、可的、21便利、7-11等24小时便利店为主流的销售点。
随后,他还开拓了特色渠道,利用会所、健身中心等目标消费群比较集中的地方,进行促销活动。
这样一来,本来不被人们关注的感快贴,竟然成了冬季感冒患者的首选。
张默就是营造了产品在推销渠道上的差异化,用个性化的思路实现了产品的多销、热销。产品本身以及销售渠道的别具一格彰显了产品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正是感快贴的“卖点”。
一种产品即使非常独特,但如果客户没有感觉到这种独特性,在客户心中这种产品与其他产品也没有区别;反之,一种产品即便平淡无奇,但如果通过销售手段让客户相信该产品有独特之处,则这种产品在客户看来就有差异性。这种产品的差异性正好迎合了客户喜欢接受新鲜事物的心理。客户喜欢新奇,我们提供创新,这样一来,成交势在必得。
幸运是怎么来的:你若会把握,成交就在那里
在同样的环境下,为什么有些销售员能不断地签到订单,而有些销售员却空手而归?
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没有机会,而是我们把握不住机会。一个成功销售员的潜质就在于能够抓住时机。就像在把梳子卖给方丈的故事中,当两名销售员同时驻足寺院前时,其中一人勇敢地去尝试推销梳子,试图抓住一切机会;而另一人则认为不可能成交,于是选择放弃,错失了机会。
王海是一家对外汉语培训机构的销售员。十一期间,他参加了公司组织的“北京三日游”活动。
与其他同事不同的是,王海除了满心喜悦地赏景外,还格外注意发现新的推销机遇。即便是在出游过程中,他也想趁机寻找一些客户,在游玩的同时能够签几个订单。
王海发现,在北京的各个景点都有许多外国游客。他们不懂汉语,总是很吃力地找中国人拍照、问路、买东西,为此会在游玩途中耽误很长时间。
发现这一细节后,王海突然萌生了一个想法:在旅游景点推销汉语培训课程或许是很好的契机。
于是,王海专门跟随景点中的外国游客,每当他们遇到语言困难的时候,他都会走上前去为他们解决困难。因为学过多国语言,王海帮助很多外国游客解决了在旅途中的语言问题。
每当困难化解后,王海都会告诉他们汉语在交际中的重要性,接着很自然地向外国游客介绍对外汉语课程。很多外国游客都会因为王海的热心和诚心接受试听课程的邀请。
当其他同事沉浸在游玩的快乐中时,王海却细心地发现了销售机会,将日常不好推销出去的汉语培训课程轻松地推销给了外国游客。王海的成功就在于他留心细节,这样不仅发现了机会,更重要的是抓住了机会。
第一个销售员成功地将梳子卖给了方丈,正因为他懂得抓住到手的机会,即便是这个机会把握起来有难度,他也会想办法实现。而打道回府的销售员,虽然也发现了客户,却让有希望成交的机会溜走了。
随时随地都有成交的机会。成功的销售员能够把握住每一次成交的机会。对客户需求的敏感和把握,让他们能在别人看不到机会的时候制造机会。要想提高销售业绩,我们就要学习这种销售的敏感和习惯。在别人忽视或放弃的地方,发现需求,制造成交机会。
“锚锭”原理:找对人,做对事,说对话
几乎所有客户在购买产品时,都会对产品衡量很久。如何让客户下定决心,觉得自己买对了呢?
销售看重的是卖主如何卖,而不是买主如何买。故事中的销售员为了将梳子卖给方丈,花了很多心思。如果直截了当地让方丈买显然是很难的,如果找到一个好的理由,不用费力推销,方丈就会主动购买。
出色的销售员不会盲目地把产品推销给客户,而是在分析了客户的需求和购买力后,提供给他们需要的信息,让他们自己来买。
张震是一家中老年人按摩仪器公司的销售员。将价格昂贵的按摩仪器卖给中老年人的确很不易。特别是平日里花钱比较节省的老年人,说服他们购买更是难上加难。但张震却依照自己的套路推销出了很多的按摩仪。
张震经过走访发现,大多数的老年朋友已经失去了自己赚钱的能力,由于财力有限,即便将产品介绍得天花乱坠,他们依旧不会买。
于是,张震转变思路,决定向这些中老年人的子女推销。因为这类群体的子女大多都有固定收入,相对来说更容易说服。
随后,张震每天都会提前赶到小区,遇到下班回家的年轻人,他就主动上前介绍产品。先是和对方闲聊几句,将话题引到父母身上,随后他再将按摩仪的独特功能介绍给对方。
一般情况下,老年人的子女们会主动上前询问按摩仪对父母身体的具体好处,对方听后很容易就动心了。
如果我们在销售中能读懂客户的心思,在产品中找到他们的“兴趣点”,用兴趣点牵引,激发客户的“心理认定”,客户就会做出购买决定。这遵循了价格学中的“锚锭”原理。也就是说,客户在购买产品时需要一种“心理认定”,这个认定就是对某件事物的最终确定。如果我们的推销策略能够激发客户的这种认定感,客户就会自己购买。张震瞄准了中老年人子女更为关爱父母这一心理,运用温情策略,感染了客户的心,得到了子女们的认可。
让客户自己认购的推销策略还有很多。例如:可以通过产品对比,让客户发现产品优势;可以通过让客户亲身体验,认可产品的价值;还可以通过贴心的服务,打动客户。总之,要让客户自己认为产品是最好的、最适合的。
正视拒绝:爬起来,客户在原地等你
没有卖不出的产品,只有未发现的需求。作为销售员不要担心成交无门,当你无法找到成交机会的时候,不妨站在客户的角度,认真挖掘客户的需求,机会就会出来。
在把梳子卖给方丈的故事中,原本已经放弃的销售员,听到同伴将梳子推销给方丈的经历后,内心受到了极大的触动。他并没有到别的地方寻找机会,而是重新制定销售策略,最后以更高的价格卖出。
这名销售员之所以能在原本失败的地方找到成交机会,就在于他善于自省,能够重新挖掘出客户的需求来。遇到销售难题,如果我们能够善于自省,发掘出客户的需求来,成交就不再是难事。
保险销售高手贝特格,初入保险业时踌躇满志,但是业绩却一直不佳。一天早上,他苦苦思索问题的根源。他自问自答了这样几个问题:
1.问题到底是什么?
他回忆,有时在与客户洽谈一单业务时,似乎进展非常顺利,但往往在要落单的关键时刻,客户却突然就此打住,说下次有时间再面谈。正是这些所谓的“下次面谈”,耗费了他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使他产生了挫败感。
2.问题的根源在哪里?
他翻看最近12个月的记录发现,有70%的生意是在首次与客户的洽谈中一次成功的,还有23%的生意是在第二次洽谈中才成功的,只有7%的生意需要在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或更多次的洽谈之后才能成交。正是这7%的生意把他搞得筋疲力尽、狼狈不堪。也就是说,他把大量的时间浪费在只占7%的生意额上,结果得不偿失。
3.解决方案是什么?
根源一找到,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他立即快刀斩乱麻,把那些需要进行3次以上洽谈的生意一笔勾掉,把节省下来的时间专门挖掘潜在客户。
结果,在很短的时间内,贝特格的成交额就翻了一番。
和故事中那个错失机会后重新抓住机会的销售员一样,贝特格并没有放任自己不佳的业绩,而是积极地反思,寻找解决的办法。选择回顾自己失败的销售经历是发现问题最好的方法。
遇到销售难题是难免的,关键是要思考解决难题方法。苏格拉底说:“没有经过反省的生命,是不值得活下去的。”有迷才有悟,过去的“迷”,正好是今日的“悟”的契机。同样,自省是销售员提升业绩的法宝,遇到销售难题,如果我们能够反躬自省,深入挖掘客户的需求,我们就能够发现成交的机会。
成交的切入点:你的客户是谁?
现在很多产品都差不多,同样的产品怎样才能卖得好,是困扰很多销售员的难题。
答案就在于是否能够选好切入点,给成交一个好的理由。一把看似很难卖出的梳子,却在两名销售员的分析与思考下,成百上千地卖给了寺院的方丈。这就在于他们抓住了梳子不仅可以用来梳头,还可以用来赠送这个关键点:赠给拜佛者梳洗,以示对佛的尊重;卖出梳子,筹集善款,修缮寺院。方丈出于对管理寺院的责任感,自然会同意购买。
能够将梳子卖给方丈的方法有很多种,关键就在于我们如何找到一个切入点,给出一个比较好的成交理由。要做到这一点,还是对客户需求的把握。倘若我们在介绍产品时,都能结合客户的内心需求,巧妙地找准最合适的切入点,那么不管什么产品都能顺利成交。
美国制鞋企业高浦勒斯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经营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对市场和营销素有研究的弗兰西斯受命于危难之际,担任公司的总经理,主持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
弗兰西斯眼光独特,他认为,在现代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特别是在美国,经济已经十分发达,百姓生活富足,人们不只是看重鞋子御寒防潮这个特性了。因此,必须生产出富有个性、形象鲜明独特的产品,才能吸引消费者,广开销售渠道。
弗兰西斯为此要求设计人员以“销售感情胜于销售鞋子”为宗旨,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想象力,设计出多种多样、富有个性的鞋,来刺激人们的购买欲望。
在这一崭新的营销理念下,该公司在市场上推出了“男性情感”“女性情感”“优雅感”“野性感”“沉稳感”“轻盈感”“年轻感”各种主题的鞋子。弗兰西斯还为这些类型的鞋子都取上稀奇古怪的名字,如“袋鼠”“笑”“泪”“爱情”“摇摆舞”,等等,令人回味无穷。
这种独具特色与个性的鞋一出现,便在不同的消费群体中引起了强烈的心理呼应。这一新切入点的引入,让这个公司收获了丰厚的利润。
高浦勒斯公司之所以可以起死回生,就在于营销策略中切入点的升级。能够让顾客感兴趣的不仅仅是鞋子的质量和品牌,还有新奇、个性的样式。弗兰西斯正是从这一切入点入手,调整了营销方案,最后大获成功。
不同的产品切入点是不同的,相同的产品介绍给不同的客户,切入点的选择也不尽相同。因此,在选择最佳切入点时,要结合客户的需求、产品的特性以及挖掘产品内涵等方面综合考虑,给成交一个好的理由,客户自然会乐意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