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李彦宏:完整的人生规划是成功的开始

2004年,百度搜索流量首次在中国超越Google,而且此后在中国市场上将这个全球搜索巨擘远远甩在了身后;2010年3月15日,百度再次实现超越:在有全球资本市场风向标之称的纳斯达克,百度股价首度超越Google,写下纳斯达克新的传奇。

百度这家创立仅11年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在李彦宏的带领下,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而42岁的创始人李彦宏目前正在为百度的基业常青和走向世界规划蓝图。可能很多人看过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的成功故事,看过苹果CEO史蒂夫·乔布斯的神话传奇,却并不知道百度CEO李彦宏的故事。

“李彦宏是当今中国年轻企业家的优秀代表,百度在高科技的领域里打出一片天地,很给中国的民族企业提气。”柳传志对李彦宏这样评价。

复制李彦宏的成功方程式显然对多数人并不现实,但是人们仍然希望从他光彩熠熠的职业生涯和创业故事中得到启发。

◎目标要明确,头脑要冷静

他19岁便背上行李离开山西阳泉到梦想中的北大读书,23岁远渡重洋赴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主攻计算机,31岁创建中国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百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知识改变了命运!

李彦宏坐在北京中关村的海泰大厦会议室,望着北京四环繁华地段,想起这些年的寒窗苦读,感叹不已。正是北大的信息管理专业让他深谙搜索内涵,正是美国的计算机学业让他掌握计算机工具,正是互联网让喜欢新事物的他激动不已,原来还有个世界如此美妙。

美国8年人生历程,西方文明改变了李彦宏的人生观。

李彦宏亲身感受了硅谷的腾飞:他先后担任了道·琼斯公司高级顾问、《华尔街日报》网络版实时金融信息系统设计者以及国际知名互联网企业Infoseek资深工程师。他为道·琼斯公司设计的实时金融系统,迄今仍被广泛地应用于华尔街各大公司的网站,他最先创建了ESP技术,并将它成功地应用于Infoseek/的搜索引擎中。

硅谷文化深深影响了他,当时身在美国硅谷,每天看到商战无数,李彦宏问自己:再去加入这场商战是不是已经太晚了?可是按照信息经济现在的发展速度,谁又能够负得起不参战的责任呢?

他要参战!在美国一批搜索引擎公司已崛起的时候,他选择了回国创业。

他回忆这段人生抉择时说,“我小时候有很强的不服输心理,越是大家不看好的事,我越是要做成。”

1999年底,李彦宏携120万美金的风险投资回国与好友徐勇先生共同创建百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并在短短6个月的时间内完成目前中国最大、最好的中文搜索引擎的开发工作。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在经历了阳泉——北京——硅谷——北京后,他才发现原来19岁时所学的北大信息管理专业就注定他终身的追求在“搜索”上。

“搜索是百度成功的所有秘密,”李彦宏说,“这是互联网用户最常用的服务之一,越来越多地影响着互联网产业,百度就是一个佐证。”

他的合作伙伴谈及对李彦宏的最大印象时,不约而同都说了“睿智”二字。在3年多来的合作中,令合伙人徐勇意外惊喜的是,李不仅有技术背景还对商战有敏锐的直觉和出色的判断。

2002年5月从用友到百度担任副总裁的朱宏波对李彦宏评价也是:“虽然以前从事技术工作,但他的商业思维和市场眼光非常独到,对搜索产业方向的把握和商业竞争的规律和规则理解得非常到位。”也许这与李彦宏在硅谷的耳濡目染有关,也许与他在美国股市小试牛刀,关注股市起伏与公司战略间的关系有关。

没有哪家公司创业与守业会一帆风顺。在百度成立初期,有记者写文章“八问百度”,其中很多问题针对其客户资源和利润增长点。现在看来,当初的一些担心并非多余,百度成立半年内狂扫国内门户网站,占领了国内搜索引擎80%的市场,但后来一些客户投靠了GOOGLE,有的自立门户自己开发搜索,市场的竞争是残酷的。

李彦宏找到了搜索引擎的出路。面临市场变化,见过无数硅谷商战的李彦宏也在变化中求发展。

现在的百度,以搜索网站和竞价排名为主要的业务增长点,以国内数量巨大的中小企业为主要客户。这与他和徐勇为拿到第一桶金,而向投资人递交商业计划书内所写的做门户网站的生意大相径庭。

推出竞价排名并实施“闪电计划”对百度实行第二次技术升级后,2003年年中的财务报表显示李彦宏的赌注压对了:据美国alexa统计,百度现在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的独立搜索引擎,在中文搜索引擎中更是遥遥领先,名列第一,近期排名上升趋势十分明显,再加上2000多个联盟伙伴,通过竞价排名,当6800万中国网民通过搜索引擎寻找各种信息时,80%以上的用户会看到由百度提供的结果。

有人评价百度的成功在于:目标明确,市场定位准确;而且头脑冷静,不跟风,不抢潮。

用这句评语描述其创使人李彦宏的性格特点也是非常适当的:他知道自己想要得到的是什么,他一直坚信ASP商业模式必将获得成功,他知道自己所专注的,而别人做不到同样程度的就在搜索领域;在互联网高潮时,他能预言对于国内公司的烧钱做法,国外的投资人要吃亏;在互联网低谷时他能鼓励员工不要只看眼前利益要把眼光放得长远些……

李彦宏知道自己不是正规化的职业经理人,他想学的东西还很多。

◎听多数人的意见,和少数人商量,自己作决定

管理者的决策是这样形成的:听多数人的意见,和少数人商量,自己作决定,李彦宏就做到了。

在百度搜索一下,可以看到很多企业家说过相似的话,为什么呢?因为采用一言堂的决策方式,通常效率极高,但有可能犯下不可逆转的错误,而且使团队缺乏激情与创造力,让优秀的人才无用武之地;可如果采用充分“民主”的方式,又让话题永远陷在争论环节,迟迟拿不出结论,从而大大降低效率。

怎么办?百度的做法显露东西方企业智慧的结晶:听多数人的意见,是民主;和少数人商量,是为了快速获得做出判断的依据;自己做决定,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

正是百度创始人李彦宏所坚信和坚守的一些信条,不断校正着百度罗盘,让它保持在正确的航道上,快速而稳健地前行。

这几条法则,是百度几年来最宝贵的财富,被百度视为基业长青的不二法门。

Part 1 立业:认准了,就去做;不跟风,不动摇

2009年7月,李彦宏以创业导师的身份做客央视《青年创业中国强》活动,在现场,他为中国所有的青年创业者写下了“认准了,就去做;不跟风,不动摇”,分享了其成功创业的秘诀之一。

“认准了,就去做”,讲的是判断力和行动力——要正确地判断形势与机会,一旦看准了,就要付诸行动,患得患失只能坐失良机;“不跟风,不动摇”,讲的是远见与定力——能看到机会的人很多,但能坚持到底,不为眼前利益所动,不因一时困难变节的人却很少,所以多数人的成功都是昙花一现。

“认准了,就去做;不跟风,不动摇”,这12个字对今天的中国——无论是个人立业还是企业确定和执行战略——意义尤其重大。中国每年有多家企业倒闭,大型企业集团的平均寿命不到八年,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不到四年,症结往往是“跟风”和“动摇”。

Part 2 守正:不唯上

2008年初,百度的即时通讯产品经过几个月的潜心开发,即将面市。但针对这个产品的最终名称,却分成了两派,一派说叫“百度Hi”,另一派说叫“百度小声”。当时李彦宏在博客对网民说了,“百度小声是个不错的名字,我喜欢”,就相当于大老板拍了板。但最终项目小组举手表决的结果是“百度Hi”的支持率高于“百度小声”,后来该产品最终定名为“Hi”。李彦宏也在博客坦然写道:“虽然百度小声是我喜欢的名字,但在百度并非总是我说了算,所以最后就叫Hi了。”

一个有活力和创造力的组织,一定会鼓励一线员工坚持自己的观点并敢于直接表达——即便这可能有悖于某些上级或权威的观点。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个人的专业性与责任感真正发挥出来,避免企业犯经验主义的错误。其实,领导人放下架子,偶尔在力所不及时向员工暴露自己的缺陷,反而会使员工更加信赖自己,并在整个公司里形成“唯实”的风格,大大增强企业的活力。

Part 3 出奇:允许试错

2002年的一天,百度的一位工程师和李彦宏探讨一些产品方面的问题:“能不能将搜索结果页模板的行宽从500像素调整为600像素,这样不仅看着会更舒服,而且有更好的用户体验。”基于用户电脑配置高低的考虑,李彦宏并没有马上投入大规模的尝试,但也没有否决这个提议,而是向用户小批量上线试试,如果用户体验确实提升,那流量可能会增加,如果用户体验不好,那不做就行了,问题也不大。最后百度选取了10%的用户,对新的结果页模板进行了小批量上线尝试,结果用户的点击量不增反降。不用怕,马上下线就是了!

每当看到总监们过于担心,不敢让下属试错的时候,李彦宏常说:“我们现在还是小孩子,有哪个孩子小的时候不跌跤呢?这时候就不敢跌跤了,以后长大了,就更加不敢了。小批量试一下,马上就可以知道结果,知错就改,有何不可?我觉得,相比损失的那一点点流量,鼓励工程师有不断改进的想法和创新意识是更重要的,它会给我们带来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

伟大的创新有时就存在于某些看起来不成熟的想法里,所以要鼓励员工的每一次创新,舍得给他们机会去试错。有时候明知风险很大,仍然可以让他们去做,可以小规模地尝试,如果结果不好,退回来就是了,但试错中得到的宝贵经验却可以让团队大步成长。

Part 4 协同:主动分享

百度创立之初,李彦宏就常常跟大家说:“无论你是获得了新的知识、教训还是遇到了困难,都应该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不要让别人重走弯路,这样我们的速度才能更快。”

在他的带动下,百度人都话很多,早上吃早餐时,嘻嘻哈哈带点自嘲地分享昨天某某写代码时犯的错;工作中突然遇到一个问题,卡住了,就去打扰一下身边的同事,一齐辩个结论出来;独自在家时突然产生了一个重大的灵感,马上打开电脑梳理思路,兴奋地给大家群发个邮件请求拍砖……

这样的故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百度发生着,于是,主动分享就成了每个百度人的习惯。

一个人的知识与阅历再丰富,其覆盖面也总是有限的,在一个真正的团队里,每个人都应该向后来者无私地分享团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教训,让他站在前人肩膀上迅速成长。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主动分享,员工在一起就不再是加法,而是乘法了,团队的效率与“智商”才会不断提高。

Part 5 驭人:百度不仅是李彦宏的,更是每一个百度人的

百度从成立初不足十人到现在,已经有近万名员工了,但是百度人对“百度”品牌的爱护却是有增无减。每当百度人遇到推广的机会,都会不遗余力地介绍百度;每当看到有威胁百度声誉的隐患,百度人都会立即寻找处理办法。要是听说哪个朋友抱怨百度某个产品哪儿不好用,百度人就会不厌其烦地为他解释、给他演示,或者把用户意见记录下来发给相关同事参考。无论是高难度的技术问题、棘手的广告客户,还是用户发来的每一条使用疑问、产品建议,不管问题大小,“解决它”,是每个百度人最直接的反应。

对此,李彦宏说:“百度不仅是我李彦宏的,更是每一个百度人的。”

对于中国搜索引擎界的领导者百度来讲,李彦宏实际上是搭一个平台,邀请有着共同理想爱好的专业人士来合作一件伟大的事业,让每个人利用这个平台实现自己的梦想,从而分享到企业成长和为社会贡献价值所带来的巨大成就感,就同样能让员工拥有主人翁的心理位势,从而打造出人人尽责、人人把企业发展与个人命运紧密结合的一流团队。

◎三步走出完整的人生规划

20岁,做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事情

20多岁的年轻人,大学毕业后去企业工作几乎是多数人的职业轨迹。李彦宏的20岁与很多人的20岁并无二致。唯一可能不同的是,李彦宏选择了自己喜欢和擅长的职业,并成为了这个领域中的专家。

对于90年代留学美国的中国学生来说,大多都是抱着读一个博士学位的目的去的。读了博士学位之后,可以回国做研究,去大学里当教授。这在很多人看来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就读于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计算机系的李彦宏却选择了一条与大多数人相反的路,那就是获得博士入学资格之后,却毅然放弃这一机会,选择直接进入企业工作。

李彦宏的第一份工作是去华尔街作实时金融信息检索,这份工作让李彦宏获得很高的收入,才26岁就可以租得起一套公寓,并买了属于自己的新汽车。如果换做其他人,可能就会因此满足了,安安稳稳地在华尔街这个满地是美元的地方过着悠闲的生活。可是李彦宏却在不久之后选择了辞职,他有着自己的打算。

在华尔街,李彦宏有两个重大发现,其一,他看到了股票市场上IT企业的火爆,也看到了IT企业中互联网企业的巨大潜力;其二,他结合自己所学习的页面链检索技术,发现自己有必要发明一种有效的互联网搜索技术,这就是后来李彦宏在美国申请的“超链分析技术”专利。

接着,在加拿大的一个互联网技术大会上,李彦宏向Mirosoft、Infoseek等硅谷公司的高级技术人员讲解了自己的“超链分析技术”,让这些IT巨头们看到了李彦宏的价值。最终李彦宏选择去了Infoseek公司,在Infoseek李彦宏受到重用,成为当时硅谷最年轻的产品经理,并获得Infoseek公司的股票,在30岁那年成了百万富翁。

从华尔街到硅谷,李彦宏都是职场中的优胜者,原因在于李彦宏始终都没有离开过自己所喜爱和擅长的搜索行业。他这种选择职业的方法对于很多正准备参加工作的大学生和正在工作的职场人,都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为了爱好而工作是幸福的,为了工作而工作是机械的、枯燥的。只要你找到了自己的爱好,并知道你所擅长的事情,就会精神百倍地投入工作,创造出别人无法创造的价值。

当20多岁的大学毕业生和职场人士在为找工作而烦恼的时候,大家不妨静下心来想一想自己的爱好和擅长是什么,或许在你冷静地思考之后,你会更有信心地去面对工作,更有激情地投入工作,最后获得应有的回报和成就感。

30岁,创业者要专注和坚持

三十而立,对于80后来说,已经步入而立之年,在而立之年的前一夜,很多人也正走在创业的路上。而立之年我们应该立什么呢?或许李彦宏的三十而立可以给很多人带来启示。

已经成为百万富翁的李彦宏,本应该继续留在硅谷,在IT公司做一名高级工程师,然而,他在三十而立之年再次选择了离开。当李彦宏的Infoseek公司利用自己的互联网搜索技术成为百万富翁的时候,中国互联网也在蓬勃发展。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已经成立,搜狐张朝阳也在国内大红大紫。但是中国互联网市场仍没有一家像样的搜索引擎公司,甚至很多人不知道搜索引擎为何物。

李彦宏看到了国内互联网发展的机会,他要利用自己的“超链分析技术”在中国做中文互联网搜索。李彦宏毅然放弃了美国的安逸生活,开始了创业之路,这一年李彦宏刚好31岁。

1999年,李彦宏怀揣着120万美元风险投资和一个中文搜索梦想回到了中国。1999~2003年的互联网正在演绎着互联网泡沫来临前的狂欢,门户网站、网络游戏、SP公司等各种互联网形式在中国百花齐放,众多互联网公司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快速捞钱。

曾有人给李彦宏投资让百度做无线增值业务,李彦宏拒绝了。有员工建议李彦宏做网络游戏,李彦宏也拒绝了。他总是冷静地说:“搜索要做的事情还很多,我们应该专注于互联网搜索领域,我看好它未来的增长。”当时李彦宏的决定被很多人认为是不明智,不懂得尽快捞钱。

然而几年过后,当中国互联网用户猛然增加到3亿,百度成功超越了谷歌成为中文搜索第一品牌的时候,曾经在无线增值业务上叱咤风云,日进斗金的”大佬”却无声无息了。李彦宏对互联网搜索的专注和坚持,让百度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2005年8月5日,百度成功登陆纳斯达克股票交易市场,上市目标发行价27美元,当日便直线冲破150美元,最后落定于122.54美元收盘,成为美国证券历史上IPO首日表现最佳的十大股票之一,百度的数百名员工也随之成为“百万富翁”,时年李彦宏37岁。

在三十而立之年,李彦宏毅然选择回国创业,并将自己的所有精力都专注如一地投在了自己所爱好和擅长的互联网搜索行业,也因此将百度公司从7个人发展到近万人。

虽然而立之年的李彦宏获得成功有很多“天时地利人和”的成分,很多80后创业者们也可能会抱怨现在“时过境迁”。但是有一点是非常值得创业者们学习的,那就是时间已经容不得我们再继续为自己的创业选择而徘徊不定!我们应该在现有的创业经验积累下,专注如一,激情百倍地将手头的事情做到极致。

或许我们无法获得李彦宏这样巨大的成功和回报,但相信结果也是值得自己骄傲和满足的。

40岁,企业领袖要有船长心态

四十不惑。40岁左右的人,在享受着艰辛创业之后带来的丰硕成果的同时,大多失去了锐意进取的精神,因此导致很多企业难以基业常青。如何让自己的战船继续乘风破浪?显然英雄主义不会每天上演,船长需要的是更为高超的驾驭精神。

在中关村,百度一直是中关村上班时间很晚的公司,在百度大厦旁边的公司里,员工都是按时上下班。但是百度公司到上午10点钟,办公室里还是稀稀拉拉的几个人。在外人看来,百度没有很多公司严格的打卡考勤制度,这样管理松散的企业如何实现10年千倍的增长呢?

“硅谷因为年轻更加开放,追求比较实际的东西。”李彦宏曾经这样总结对美国硅谷的看法。也正是因为李彦宏在硅谷的工作经验,让他知道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并不能依靠简单的考勤制度,实实在在的业绩指标和激励制度比枯燥乏味的考勤制度更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今天,互联网的“轻公司”特质已经开始显露出它的优越性,这不仅表现在利润率方面,还表现在员工的考勤机制和激励机制方面。当某些老牌企业还在用严格的考勤制度和加班制度约束员工的时候,百度等年轻公司已经开始给员工更大的自由,因此也获得了更高的效率。

不仅如此,李彦宏也正试图将百度打造成一家“系统性足够强健”的公司,一个企业能否真正成功,不能因个别领导人的去留给企业造成影响,就需要一套完善的管理机制。

从刘建国到俞军,再从叶鹏到李一男,百度似乎是互联网公司中高管变动最频繁的公司之一,但这并没有影响到百度业绩的增长。

百度从2005年1月到2006年6月市场份额一路攀升,2006年初其市场份额已经超越50%,而到了2008年其市场份额更是高达62%,2009年市场份额达到76%。而百度的股价也在2010年3月15日突破560美元大关,一度超过Google10多美元。这与李彦宏所灌输给百度的管理思想密不可分。

在成功带领百度在纳斯达克上市后,李彦宏就开始用“用户需求决定一切”、“公司离破产只有30天”、“听多数人意见,和少数人商量,自己作决定”、“打破部门樊篱”等先进的管理思想管理百度,这让百度的发展不再受制于某个高管的去留,整个企业的运行都在完善的管理机制下有条不紊地推进。

如今,李彦宏身上有太多的光环,背后一定有更多不为人知的努力,他的成功给处于不同年龄段的人很多启示:

20岁的年轻人,要将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事作为自己选择职业的标准,这一段职场经历很可能决定你的一生;

30岁的创业者,要专注如一,激情百倍地坚持做好手头的事,不能再轻易动摇和改变;

40岁的企业家们,仍然要敢于梦想,在享受创业成果的同时,更要当好船长,为企业建立一套成熟有效的管理机制,并为企业的基业常青做好长远规划。

◎远大抱负与稳健发展的结合

自古英雄多磨难。古往今来,多少事业成功者胸怀大志,抱负远大,执着奋斗,功绩斐然而名垂史册。然而,向来一帆风顺、畅行无阻者的成功却寥若晨星;而大多数人都要历尽千回百折、重重坎坷险阻方可胜利抵达彼岸。

李彦宏往往给人以一种含蓄、腼腆、内敛、冷静的感觉——与之对应的是深藏不露、秘而不宣的市场竞争策略;养精蓄锐、厚积薄发的战略推进政策;游刃有余、高屋建瓴的对外形象塑造……同时,李彦宏又是一个高瞻远瞩、胸怀大志的企业家。

所谓高瞻远瞩,就是站得高望得远,即已经洞察和领悟到未来的境况和趋势。明智的人应当正视现实、隐忍恬退、明哲保身、冷静沉着,而不是争强好胜、锋芒毕露,动辄行以“妇人之仁”和“匹夫之勇”。

所以说,“忍得一时之气,免得一世之忧”。所谓“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中所提到的“细谨”和“小让”这些“小节”,不应该成为大丈夫处世的磕磕绊绊,也不应该为这些“小节”而发作。这样的谨慎其实就是为了“大行”,而看到“大行”就是有远见。

同时,由于有了远大目光和洞见而谨慎,也不是消极引退而放弃,而是积极主动、养精蓄锐、蓄势待发、磨砺意志,等待真正崛起。如果没有一双慧眼和睿智的大脑,对时局和前景没有科学、客观、冷静的分析和判断,对各种错综复杂的人事和关系懵懵懂懂,糊里糊涂,这样的一种无知的愚顽者,怎么可能做到隐忍而后动呢?所谓“无知者无畏”,因为无知无畏,隐忍变成了几乎不可能的事情;因为无知,即使隐忍,也只是没有方向、毫无目标的消极隐忍。

成大事者必须拥有远大抱负和宏伟愿景,否则他们就会在失败面前畏惧退缩,徘徊不前。同时,也只有这些抱负和愿景,在提醒他们学会妥协,学会与环境和谐共存。因为抱负还在前方,还很遥远,只有隐忍才可以保全实力,以备将来。如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为了将来愿景和抱负的实现,必须苦其心志,如果没有隐忍和韧性,人是无法承受心志之苦的,那怎么能承载得起天之大任?

百度一路驶来,李彦宏要翻越多少深沟险壑和激流险滩,在这种环境之下,保持高瞻远瞩和睿智洞明的大脑,稳重而隐忍,对李彦宏来说多么重要。

当中最明显的是他对搜索引擎在互联网行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关键作用的精准判读;其次是他对中国搜索引擎行业的社区化发展趋势的判断和预见;再次是他对商业模式的选择和发展趋势的判断和分析;最后是他对中国网民使用搜索引擎的消费习惯和心理的判断和分析。

正因为有了这些判断、分析和预见,他才选择竞价排名和凤巢系统作为百度主要的商业模式;构建“网页搜索、社区化和电子商务”三大支柱和核心业务的战略框架;确立体现了“简单可依赖”思想的以“框计算”为主导的百度理念;在市场策略上形成了以娱乐为主要内容和以年轻人为主要目标消费群体;在竞争力取向方面形成了“以技术为支撑的追求完美的用户体验”的认知等。从以上这些,可以窥见李彦宏清晰睿智的大脑、深邃的战略眼光。

李彦宏保护百度的著名战役是防止了Google的收购。

2005年8月5日,百度成功登陆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当日,以每股27美元为发行价的百度股价以66美元开盘,以122.54美元收盘,中途曾摸高150多美元,单日涨幅达354%,为美国股市2000年来新上市公司首日涨幅之最。站在百度狂欢的背后,Google公司立刻作出反应,于3日后马上授予中企动力为其在中国大陆首家代理商,正式与百度短兵相接。其实,Google公司为何会亲自出马?只因为它一年前曾想收购百度,但李彦宏对此早有防范,设下重重关卡将Google的希望化为泡沫。

2004年6月15日,百度成功地进行了第三次融资,即上市前的最后一次融资。这轮融资给百度创造的价值不小:一是世界上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Google成为百度的股东,极大地提升了百度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百度具有与自己股东Google几乎一样的商业模式,因此Google的风光上市和在华尔街的号召力为百度的尾随营造了运势;三是百度可以用对手的钱来收购Hao123和上海企浪等,做大盘子扩充团队。随着百度从Google赚得盆满钵满,精心策划好“草船借箭”之计后,2005年快马加鞭地策划“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策略,用以保卫百度,抗击抵御Google的恶意收购。本来在当年创业的时候,李彦宏就把做大百度抵御Google作为自己的愿景,怎么可以反而让Google收购呢?早在第三轮融资时只允许Google持有26%的股份就已经埋下了伏笔。

为此,百度先后设置了四道关卡,而且每一道关卡,都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如此一来,Google要想收购百度只能是白日做梦了。

李彦宏今天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这与他的鸿鹄之志密不可分。有了远大的目标,才会激起一个人心中的渴望,从而去进一步思考自己如何一步步地去实现这一目标。

实现目标的过程可能是曲折的,李彦宏后来在与竞争对手的交战中之所以要隐忍不发和妥协退让,就是因为他宏伟的抱负和愿景还没有实现,也才会“苦其心志”,违心而压抑地保持克制,隐而不发,等待时机。

◎七种武器掌握创业技巧

有志,谁都想创业;赚钱,谁都想做老板。

今天的青年创业者很可能就是明天的成功企业家,但要想在创业之路上达到成功却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创业的过程中除了毅力等一些自身的因素外,更要掌握创业的技巧,学会创业的方法。

我们还是来看看李彦宏教你的这几招吧。

第一招:向前看两年

当年李彦宏在美国抛弃唾手可得的博士帽,艰苦创业的时候,美国IT界最火的是电子商务。无数人拼了老命想要挤上这辆被看好的网络列车,甚至不惜抛掉自己熟悉的行业。

李彦宏没有跟随大流进入电子商务领域,而是悄悄走到了尚少有人问津的网络搜索领域。因为他看到了搜索对网络世界可能产生的巨大影响。

李彦宏告诫跃跃欲试的年轻人:一定要有向前看两年的眼光。跟风、赶潮流,你吃到的很可能只是残羹冷炙。

第二招:少许诺,多兑现

——“这个项目多久可以完成?”

——“6个月。”

——“4个月行吗?给你加50%的报酬。”

——“对不起,我做不到。”

这是在李彦宏创业之初和一个客户的对话。后来,这个客户告诉他,对于李彦宏的拒绝,他感到非常满意,因为这反映出李彦宏是一个很真实和稳重的人,这样他的产品在质量上一定会有保证。

第三招:不需要钱的时候才借钱

在创业过程中,“有钱走遍天下,无钱寸步难行”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在美国硅谷里,每天都有公司因为有了风险投资而开山立派,每天也有公司因为囊中羞涩而关门大吉。李彦宏认为,一定要在不需要钱的时候再去向投资人寻求投资。

用一年的时间来做半年的事情,这是李彦宏的风格。他认为,这样可以保证有一半的钱仍然在自己的掌握当中。在这样的情况下去向投资人借钱,你就会立于不败之地,因为“就算借不到,我的公司也不会马上垮掉”。

在这种情况下,新创业的公司在寻求投资的时候,才能够与投资人以平等的身份来切磋具体事项。而投资人看到公司的经济状况良好,也就认为公司运作不错,便会很乐意进行投资了。

“不要轻易将主动权交给投资人,在创业的过程中没有人会乐善好施。”李彦宏告诫创业的青年人,“一定要在尚不缺钱的时候借到下一步需要的钱。”

第四招:分散客户

在创业的初期,创业者常常会因为有了一两个固定的大用户而偷笑不止。“或许不久就是想哭都哭不出来啊。”李彦宏这样说。

他刚回国创业的时候,公司主要是服务于几大门户网站。这几大网站都占据了公司收入的10%以上,任何一个客户的流失,都会对公司的效益造成极大的影响。

“命运只能掌握在自己手中,绝不能操纵在别人手中。”

第五招:不要过早地追求赢利

过早地实现赢利就是在大量地缩减对技术的投入。

李彦宏认为,一个创新的公司,在技术上一定需要大规模的投入。这样才能使自己在技术上一直处于领先甚至于垄断的地位。而这种领先在今后一定会带给企业大的回报。牺牲企业的长远利益宣布赢利,是不理智的行为。

第六招:专注自己的领域

从1999年公司成立到现在,互联网世界沧海桑田,“网络游戏”“短信平台”纷纷强势登场,不少人捷足先登,赚得盆满钵满;不少人跟风而动,也摔得头破血流。而李彦宏说他只在做一件事:搜索。

他说不少人曾鼓动他向网络游戏、短信等领域涉足,但李彦宏并没有这样做。在他眼里,自己的公司,自己的领域还有很深的潜力可以挖掘,自己目前要做的只是将搜索这一个领域不断翻新。

“在今后的若干年,百度也将只在搜索领域发展。”李彦宏如是说。

第七招:保持激情

一个创新的过程,绝对不是一个一帆风顺的过程。如果没有足够的热爱和激情,创业者将会很难坚持下去。所以,李彦宏对青年创业者们说,先确保你对这个事业的热爱和激情,然后再创业吧。

“我选择放弃博士学位来进行创业,并不是为了钱,而是真的出于对这个行业的热爱。同时,我也并非完全不考虑钱的因素,但我始终坚信:在今天的社会中,只要你给了社会好的产品,社会一定会给你更多的回报。”

“我常常想列出我个人认为成功一生缺一不可的素质:坚毅、勇气、有志、有识、有恒、有为、诚恳、可靠、有礼、宽容、公平、正义、洞察、智慧、尊重、正直、和善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