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见病诊断与用药
- 戴德银 黄茂涛 张德云
- 5016字
- 2024-11-04 21:00:21
第六节 头颈部肿瘤与用药
鼻咽癌
鼻咽癌发病与遗传因素、EB病毒感染及环境因素有关;鼻咽癌高发区的大米和水中微量元素镍含量高。
【临床表现与诊断要点】
鼻咽癌约占耳鼻喉科恶性肿瘤的60%,为我国高发肿瘤之一。广东、广西、湖南、福建等省为高发区,男性发病率为女性的2~3倍。40~50岁为高发年龄组。临床常见涕中带血、进行性鼻塞、患侧耳鸣、耳闷、听力下降、颈部淋巴结肿大、头痛、面部麻木、眼球外展受限、上睑下垂、软腭瘫痪、呛咳、声嘶等脑神经受损症状,晚期有远处转移。鼻咽顶前壁及咽隐窝为好发部位,常表现为小结节状或肉芽肿样隆起,表面粗糙不平,易出血,有时表现为黏膜下隆起,表面光滑。早期病变不典型,仅表现为黏膜充血,血管怒张或一侧咽隐窝饱满。EB病毒血清学检查可作为鼻咽癌诊断的辅助指标。原发病变部位在鼻咽一个部位或一个部位以上,可侵犯鼻腔或口腔、颅骨和脑神经。
鼻咽镜检查有利于病变的早期发现。鼻咽部CT扫描、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可了解侵犯范围;病理活检可明确诊断。
【防治措施与用药】
放射治疗如伽马刀是鼻咽癌的主要治疗手段。铂类抗癌药如顺铂(DDP)、卡铂(CBP)及紫杉醇类药物则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虽然手术和放疗对早期病人有较高治愈率,5年生存率达70%~90%。但大部分病人就诊时已是晚期,并有一定程度的转移,需要对症全身化疗。下述化疗方案供选用时参考。
顺铂(DDP)[保甲] 80~120mg/m2,静脉滴注,第1日;3周重复。连用3~4个周期。缓解期一般在6个月内。
卡铂(CBP)[保甲] 200~400mg/m2,静脉滴注,或60~80mg/m2,静脉注射,1次/d,连用5d,4周后重复。
紫杉醇(TAX)[保乙] 110~135(可到175)mg/m2,24h持续静脉滴注,每3~4周1次,如有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G-CSF)[保乙]支持,可用到250mg/m2。或遵医嘱用药。
单药抗鼻咽癌有效的药物尚有甲氨蝶呤(MTX)[保甲]、博来霉素(BLM)[保乙]、平阳霉素(PLM)[保甲]、环磷酰胺(CTX)[保甲]、氟尿嘧啶(5-FU)、羟基脲(HU)[保甲]、丝裂霉素(MMC)[保甲]、多柔比星(ADM)[保甲]、长春新碱(VCR)[保甲]、长春碱(NVB)[保乙]、长春地辛(VDS)[保乙]等。含有DDP的联合化疗方案的疗效优于单一用药,亦优于许多不含DDP的联合化疗方案。
喉癌
喉癌是头颈部肿瘤中的高发病。病因包括:①长期吸烟与饮酒;②化学因素如空气污染严重地区喉癌发病率高;③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HPV-16、HPV-18感染);性激素及微量元素异常,如喉癌患者血清睾丸酮明显增高,雌激素则降低,锌、硒等微量元素缺乏;④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以及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
【临床表现与诊断要点】
常见声音嘶哑、咽喉部异物感和疼痛、咳嗽以及痰中带血、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及颈淋巴结转移。检查喉部可见乳头状、菜花状新生物或出现较深溃疡。病灶可在声门上区一个亚区,声带活动正常;或在声门上两个区域,声带活动正常;或侵犯喉内声带,和(或)已侵犯环后区、梨状窝内壁、会厌前间隙;或侵犯喉外、甲状腺、软骨口咽、颈部软组织。根据临床症状、纤维喉镜检查有利于病变的早期发现;喉部CT或磁共振(MRI)检查可了解肿物侵犯范围。综合病理活检可明确诊断。
【防治措施与用药】
根据病理类型和范围,选择手术方式、伽玛刀治疗及后续治疗。化学治疗与“鼻咽癌”基本相似。手术或放疗是治愈性疗法,二者效果相似。
甲氨蝶呤(MTX)[保甲] 最早而常用的药物之一,口服、肌内注射、静脉注射及动脉灌注均可;亦可采用大剂量与亚叶酸钙(CF)解毒剂联用。一般40~50mg/m2,每周1次;或15~20mg/m2,每周2次。静脉给药的疗效较好。1/3~1/2病人产生药效应答反应。CF用法为200~500mg/m2。
博来霉素(BLM)[保乙] 或平阳霉素亦是常用药物,可使晚期肿瘤缩小:前者0.25~0.5U/(kg·d),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每周1~2次;后者8~12mg,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每周2~3次。
顺铂(DDP)[保甲]、卡铂(CBP)[保甲]、紫杉醇(TAX)[保乙]的用法用量同“鼻咽癌”,从略。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肿瘤分良性甲状腺瘤和恶性甲状腺瘤两大类。甲状腺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女性多见。良性者一般有完整的包膜,分三种主要类型:滤泡性(常见),Hürthle细胞性和乳头状瘤(少见)。甲状腺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年长者,女青年亦不少见,单结节肿块比多结节肿块多见,可分5种:乳头状癌、滤泡细胞癌、未分化癌、甲状腺滤泡旁细胞癌、甲状腺淋巴瘤。
【临床表现与诊断要点】
对任何年龄出现的甲状腺肿块,无论单发或多发,包块质地、光滑度如何,均应警惕。发现孤立单发结节,质硬而不规则,有任何压迫症状或颈部淋巴结肿大或静止性肿块近期增大,尤其在儿童期颈部有X线照射史提示肿瘤或恶变。X线检查中如有气管移位或甲状腺肿块上细小点状钙化,则提示乳头癌内存在沙样瘤片,较稠密的钙化可能表示髓样癌,而带状或环状钙化提示良性瘤。冷结节甲状腺扫描加上提示癌症的其他因素则癌变率高。甲状腺内发生肿瘤时,甲状腺功能试验如血清T3、T4或TSH一般在正常范围,但髓样癌的血清降钙素浓度增高。
甲状腺球蛋白在分化良好的甲状腺癌被作为肿瘤复发的标志之一。
甲状腺细针活检和手术切除后病理检查可作出明确诊断,但对活检的安全性亦有争议。
【防治措施与用药】
(1)甲状腺肿瘤确诊后,一般做手术切除。术前用甲状腺激素进行抑制性治疗,既可减少肿瘤扩散,又便于手术操作。手术时应争取做冷冻切片,以决定是否需要根治术。
(2)术后4周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浓度增高,提示有残余癌组织;如扫描发现有吸碘功能的病变残留,即可使用大量放射性碘,按病性情况,以1850~5550MBq(50~150mCi)照射,次日继续以甲状腺激素充分抑制治疗,使血清TSH降至测不出水平,或对TRH试验呈阴性。甲状腺素宜300μg/d以上,或甲状腺干燥片120~160mg/d,口服。
(3)患者每2~3个月详细检查1次,包括甲状腺球蛋白测定,并对症治疗。因为接受抑制治疗者血清甲状腺球蛋白值升高提示有转移。如无复发,继续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直至下一次扫描前4周,改用三碘甲腺原氨酸,后者在扫描前10d停用。如有复发,则需再用较前更大剂量放射性碘,总剂量在18500MBq(500mCi)以下。有些患者扫描没有可证明的功能转移,但血清甲状腺球蛋白升高,应该用X线和骨扫描检查,明确分泌甲状腺球蛋白转移癌部位,对症治疗。
(4)术后的主要治疗手段为放射性碘和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直至治愈。如未手术者的结节未缩小或更大,在获得患者同意后,即应考虑手术治疗;如结节有功能,虽无恶性证据但有甲状腺功能亢进时,也应手术治疗。
颅内肿瘤(脑瘤)
颅内肿瘤是指生长于头颅腔内的新生物,简称脑瘤。按好发部位、年龄和病理分类如下。
1.神经外胚层肿瘤 起源于胶质细胞的肿瘤占首位。
(1)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好发于大脑半球,为20岁以上成人最常见的肿瘤,生长迅速,常因供血跟不上肿瘤生长速度引起瘤中心部分坏死、囊变和出血,加速病情恶化。
(2)星形胶质细胞瘤 生长较缓慢,成人常发生于皮质下白质,儿童和青年多在视神经、小脑和脑干。尚伴发于神经纤维瘤和结节性硬化。
(3)少支胶质瘤 常发生钙化,有自发出血倾向,仅偶有恶变。
(4)髓母细胞瘤 为常见原始外胚层肿瘤,占儿童脑瘤的1/4,通常见于中线、小脑蚓部的下部。在成人则多见于小脑半球。高度恶性,生长快,经脑脊液循环扩散,转移至脑膜、脑室、蛛网膜下隙、腰段脊髓及马尾等。
(5)室管膜细胞瘤及室管膜母细胞瘤 主要生长于儿童的第四脑室内,堵塞脑脊液循环,瘤体位于脑室壁,可长入脑白质或蛛网膜下隙。
2.脑膜瘤 约占脑瘤的20%,女性为多,好发于大脑镰旁,大脑凸面,嗅沟、蝶骨嵴、鞍结节、枕大孔和小脑天幕,偶见于脑室内。多在中年发病,生长缓慢,有包膜,不侵犯脑组织。可伴发于神经鞘瘤、乳腺瘤。恶性脑膜瘤侵入正常组织,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转移。
3.垂体腺瘤 占脑瘤的5%~15%。良性肿瘤多见于成人腺脑垂体。以泌乳素腺瘤多见,次为生长激素腺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而促甲状腺素、促性腺激素的垂体腺瘤则少见。
4.神经鞘瘤 占脑瘤的7%~10%。好发于成人第八对脑神经,称听神经瘤。生长缓慢,压迫而不侵入周围正常神经组织。发生于双侧的听神经瘤是一种遗传性疾病。
5.先天性肿瘤 以颅咽管瘤最为多见,源自原始口腔Rathke憩室的残余。通常位于蝶鞍之上,呈囊性,囊内含大量胆固醇结晶,囊壁最常见钙化点。多见于青少年因下丘脑或视交叉受压而发生症状。少见的尚有上皮样囊肿(胆脂瘤)、皮样瘤肿、脊索瘤等。
6.血管母细胞瘤 多见于成人小脑半球,易囊性变,可有红细胞增多症。
7.松果体区肿瘤 多见于男性儿童生殖细胞的肿瘤。
8.转移瘤 占脑瘤的5%~25%,约1/4肿瘤可转移至颅内。
【临床表现与诊断要点】
原发于颅内的各种组织肿瘤,各年龄组都有发病,但以20~40岁者最多。脑瘤的具体表现形式取决于肿瘤的性质、大小、生长速度和部位。大约半数的患者以头痛为首发症状。由于肿瘤直接压迫或牵拉局部疼痛敏感结构,引起部位固定的局限头痛,可伴局部压痛。天幕上肿瘤多数为病侧头痛,颅后窝肿瘤的头痛常位于眼后、耳后或枕部。1/5脑瘤并发症状为癫痫。最初的症状可能为认知、情感等脑功能细微的改变或人格障碍,因无明显临床意义而被忽略。
对无原因头痛、局灶性癫痫、成年后首次发生的癫痫、伴有阳性神经系统体征的全身性癫痫、颅内压增高症、认知功能进行性减退、某个特定脑功能(如说话、言语、空间定向)进行性损害、颅内某个特定解剖部位的局限神经损害、各种神经内分泌紊乱、脑神经麻痹或进行性视力减退、婴幼儿反复呕吐、头围增大、患者突然出现神经症状等均应考虑颅内肿瘤。通过详细询问病情经过,仔细全面体格检查,以找出可能存在的全身肿瘤和初步确定颅内病损部位,推断是否为脑瘤以及可能是哪一种肿瘤。
头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学检查、脑血管造影、腰椎穿刺、甲胎蛋白(AF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检查等有助于诊断;开颅或立体导向技术下进行肿瘤活检可明确诊断。活检判断肿瘤性质是决定正确治疗方案的先决条件。
【防治措施与用药】
根据肿瘤的类型、生长部位、数目和大小,对症手术、放射(包括伽玛刀)和药物治疗及综合辅助治疗。
1.手术治疗 对位于非言语半球额叶、枕叶或脑室内的有些原发肿瘤(脑膜瘤、室管膜瘤、少支胶质细胞瘤和良性星形细胞瘤),若小脑和视神经的某些良性星形细胞瘤早期发现而能早期切除,有可能达到根治。
2.放射治疗 用于不适合手术或不能全切除的脑瘤,可用伽玛刀治疗,疗效确切可靠。
3.药物治疗 是脑瘤综合治疗中的一个重要措施。未经治疗的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预期生存期平均为17周(3个月),手术后加放射治疗组可达47周(11个月),除放射治疗加化疗组的患者预期生存期可增至62周。50岁以下组2年生存率约20%。
以顺铂(DDP)[保甲]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是治疗晚期头颈部癌的最有效方案,在未治疗过的患者中有较高的部分应答(>70%),甚至完全应答(18%~22%)。DDP+5-FU(氟尿嘧啶)[保甲]连续静脉滴注,对头颈部癌是非常有效和安全的方案,其效果优于DDP+BLM(博来霉素)[保乙],亦没有DDP、MTX(甲氨蝶呤)[保甲]中涉及DDP的肾毒性及MTX肾排出可导致致命的相互作用。一般采用DDP 50~100mg/m2或卡铂(CBP)70mg/m2,连用5d;5-FU 400~1000mg/m2,连续静滴4~5d。
单一药物治疗脑瘤有效的药物尚有甲氨蝶呤(MTX)[保甲]、博来霉素(BLM)[保乙]、平阳霉素(PYM)[保甲]、匹来霉素(PLM)、环磷酰胺(CTX)[保甲]、羟基脲(HU)[保甲]、丝裂霉素(MMC)[保甲]、多柔比星(ADM)[保甲]、长春新碱(VCR)[保甲]、长春碱(NVB)[保乙]、长春地辛(VDS)[保乙],应答率不高,中位生存期3~5个月。
有人认为卡氮芥(BCNU)静脉给药有较好疗效。对少支胶质细胞瘤,有学者主张在手术后放疗前加丙卡巴肼、洛莫司汀(氯环亚硝脲,CCNU)、长春新碱(VCR)。原发性淋巴瘤患者给予大剂量甲氨蝶呤(MTX)和泼尼松,可结合环磷酰胺、多柔比星和长春新碱,接着进行放疗。对生殖细胞瘤放疗后的复发,用BLM、DDP、VCR治疗有一定效果。对髓母细胞瘤手术和(或)放疗后复发,可应用CCNU、丙卡巴肼和VCR+泼尼松及鞘内注射甲氨蝶呤,5年生存率可达75%。溴隐亭是治疗泌乳素(微)腺瘤的首选疗法,为减少不良反应,可从小剂量开始,于少量进食后服用。可从0.5mg逐渐增至1.25mg,口服2~3次/d。
当脑瘤患者病情急剧恶化,出现意识迟钝或天幕裂孔疝的迹象时,可给予地塞米松30~60mg/d,或甲泼尼龙120~200mg/d,每4~6h 1次分次静脉滴注;20%甘露醇250ml快速静脉滴注,也可暂时降低脑水肿引起的颅内高压症状。危重症者必要时需紧急脑室引流减压。癫痫患者需给予抗癫痫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