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见病诊断与用药
- 戴德银 黄茂涛 张德云
- 6384字
- 2024-11-04 21:00:19
第四节 毒瘾、药物中毒急救与用药
毒瘾(阿片类药物中毒)
根据2005年9月27日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安部和卫生部公布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目录》(2005年11月1日起施行),吗啡、海洛因、罂粟秆浓缩物、大麻与大麻树脂、可卡因等麻醉药品,布苯丙胺、丁丙诺啡、左苯丙胺、氯胺酮等第一类精神药品就是媒体所称的毒品,不包括烟草、酒类、苯二氮䓬类、安眠药和其他兴奋药、镇痛药中的成瘾物质。吸毒人群丧失劳动力,为了获得毒品,使犯罪增加,引起社会不稳定;并通过吸毒传播淋病、梅毒、疥疮、艾滋病等性传播疾病。
【临床表现与诊断要点】
1.急性中毒 多由静脉注射所致。在常用剂量下表现为恶心、呕吐、便秘、出汗,也可有口干、心动过缓、心悸不安、瞳孔缩小。一次吸毒大于0.5g以上,就可产生呼吸抑制,甚至呼吸间歇停顿,伴口唇发绀、全身湿冷、四肢冰冷、瞳孔极度缩小呈针尖样和不同程度的昏迷、血压下降,严重者死于呼吸麻痹。
2.成瘾性(戒断综合征) 偶尔或意外吸毒3~4次,甚至1~2次就可成瘾。初次吸毒可有短期恶心、呕吐等不适感觉。但随着毒品的欣快作用,使人产生松弛、舒服感,且产生渴求感;从而反复吸毒,并不断加大吸毒量,很快形成躯体上和精神上的依赖性。若突然停用,则产生戒断症状。一般停用后3~6h内,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体征;随后出现激动不安、失眠、呵欠不断、出汗、流泪、流涕、食欲缺乏、汗毛竖起和震颤。24~48h后戒断症状达顶峰,除前面症状加重外,伴有恶心、呕吐、明显发冷;交替发热、大汗、汗毛竖起,皮肤似拔毛后的火鸡皮(称冷火鸡皮肤)。尚可有全身肢体(背部)疼痛、急性腹痛,患者蜷缩成团、膝盖上抵腹部、来回翻动,甚至自残,造成肘、膝皮肤损伤。患者常因不进食、不饮水,伴呕吐和出汗使体重下降(甚至瘦如骷髅)。尚可见呼吸和心跳加快、瞳孔扩大、血压升高、体温升高、肌肉震颤、抽搐。如不予以处理,多数症状在停止吸毒后7~10d消失。但失眠、软弱无力、激动不安和肌肉疼痛等症状可持续数周。然而患者精神上渴望得到毒品的心理不断持续和加强,变得极度自私,为了毒品不择手段,危害个人、家庭和社会安全。
成瘾的孕妇可使胎儿也产生躯体依赖性。新生儿表现为激惹不安、竭力啼哭、震颤、反射亢进、呼吸加快、大便增多、频频哈欠、呕吐和发热等。
【防治措施与用药】
1.阿片类药物 吗啡、可待因、阿片全碱、哌替啶、二醋吗啡(海洛因)、罂粟膏等成瘾或中毒者。
(1)如经口中毒者,立即用1∶2000高锰酸钾溶液反复洗胃,然后给予硫酸钠导泻。
(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气管插管,加压吸氧,有呼吸抑制时可进行人工呼吸或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可用呼吸兴奋药尼可刹米等。
(3)阿片碱类解毒药的应用
① 可选用纳洛酮每次0.4~0.8mg,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必要时30min可重复给药。
② 丙烯吗啡(纳络芬)5~10mg/次,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可重复给药;总量不超过40mg。严重中毒时,每次剂量可酌情增加。
(4)重症病人尚可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流治疗。
(5)慢性中毒治疗,在2~3周内逐渐撤药,同时用巴比妥类和其他镇静药对症处理。
2.成瘾性 主要采用替代治疗,即使用依赖程度较低及作用时间较持久的阿片类药物替代成瘾性较强的毒品,使滥用(吸毒)者平稳地渡过戒断症状期,然后递减所用的替代药品的剂量,直至完全停药。可选用以下药物。
美沙酮[典][保乙] 开始剂量20~30mg,每天1次,口服,可在5~24h内增加5~10mg。以后每隔5~10d,增加5~10mg/d,一般60~80mg/d,或更高。个体差异大,为5~130mg/d。撤药原则一般每隔5~10d减10%,疗程6个月左右。应注意美沙酮也能引起成瘾,且有一定依赖性。
丁丙诺啡[典][保乙] 每日舌下含服3~6mg,用药4d后,快速递减,疗程7d。脱毒后恢复正常的生理、心理功能需3~6个月。应防毒品复吸,戒毒症状控制不完全。
纳曲酮 口服:首剂5mg,第2日10mg,第3日15~20mg,以后根据毒瘾酌定。若患者无任何不良反应,提示脱毒成功,再以20~45mg/d,连用2个月;20~45mg/d,连用2个月;最后2个月口服15mg/d。可防止毒品复吸。
可乐定[保乙] 口服:第1~4日1mg/d,分3次服用;第5日起逐日减量;第9~10日,0.2~0.3mg/d,共服10d。虽戒毒作用相对较弱,但配合心理治疗和亲属关爱,且本身无成瘾性,仍可获一定效果。
3.对症治疗 略。
巴比妥类药物中毒
本类药物为巴比妥酸的衍生物,常用作催眠、镇静、抗惊厥、抗癫痫及麻醉诱导,误用过量或自杀吞服过多,可引起急性中毒,临床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甚至死亡。本类药物作用大致相同,由于各自的脂溶性和体内清除方式不同,其作用时间亦不相同。根据药物作用时间的长短,可分为4类:①超短效类,如硫喷妥钠,作用时间为10~15min,多用于静脉复合麻醉,极量每次1g;②短效类,有司可巴比妥(速可眠),作用时间快,服药后15~20min即可见效,维持2~3h;③中效类,包括异戊巴比妥(阿米妥)、戊巴比妥,作用时间持续4~6h,异戊巴比妥极量为600mg/d,戊巴比妥极量为每次200mg;④长效类,有巴比妥、苯巴比妥(鲁米那),作用时间持续6~8h,可致蓄积中毒,巴比妥极量为每次600mg,或每天1g,苯巴比妥极量为每次0.2~0.5g。
【临床表现与诊断要点】
1.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症状,有嗜睡、语言障碍、震颤、瞳孔缩小(中毒后期因缺氧麻痹而散大)、腱反射消失、病理反射阳性。早期可有发绀、脉搏细弱、血压下降,严重者可出现昏迷、呼吸衰竭、休克,甚至死亡。如口服苯巴比妥2~5倍催眠剂量可引起中毒。患者入睡,推之可清醒,但反应迟钝、言语不清、有判断力和定向力障碍。当吞服5~10倍催眠剂量后,患者沉睡或进入昏迷状态,强刺激虽能唤醒,但并非全清醒,不能言语,随即又沉睡,呼吸减慢,眼球有震颤。若口服苯巴比妥达10~20倍催眠剂量,患者呈深度昏迷,呼吸浅而慢,有时呈“陈氏呼吸”。动脉血气分析可证实呼吸抑制。短效巴比妥类药物中毒偶有肺水肿发生。吸入性肺炎很常见,脉搏细而速,甚至休克。尚可见少尿,皮肤受压部位可发生表皮水疱;昏迷早期有四肢强直、腱反射亢进、锥体束征阳性;后期则全身弛缓、各种反射消失、瞳孔缩小、无对光反应,体温低在深昏迷病人中很常见。
2.现场残留药品、药瓶(标签)、血液、呕吐物(胃内容物)及尿液中巴比妥类药物测定可明确诊断。巴比妥类药物为肝药酶诱导剂,个体对药物的耐受性差异很大,病人长期应用后停药,可出现依赖性症状。
【防治措施与用药】
1.维持呼吸、循环和泌尿系统功能。洗胃应彻底,活性炭可由鼻饲管反复灌入,必要时气管插管,正压辅助呼吸。尽快纠正低氧血症和酸中毒而恢复心血管功能。洗胃可用生理盐水或1∶2000高锰酸钾溶液,然后用硫酸钠2.0~3.0g配成10%溶液(20~30ml)导泻。禁用硫酸镁,以免加重中枢抑制。
2.静脉输液3000~4000ml/d(5%葡萄糖和0.9%氯化钠各半),5%碳酸氢钠注射液250ml静滴碱化尿液,促进毒物排泄。静注呋塞米(速尿)40~80mg,使尿量达250ml/h以上;必要时可予甘露醇降颅内压和利尿。
3.对严重中效药物中毒或肾功能不全者,可考虑血液或腹膜透析疗法。
4.出现呼吸抑制时,可选用以下呼吸兴奋药:①贝美格每次50mg,静脉滴注;②印防己毒素每次1~3mg,静注或肌注,15~60min 1次;③尼可刹米每次0.25~0.5g,皮下、肌内或静脉注射;④戊四氮每次0.05~0.1g,每2h 1次;⑤复方麝香注射液(醒脑静)5~10ml,静脉滴注。若反复大量注射上述兴奋药,可发生惊厥,增加机体耗能、耗氧,加重中枢衰竭,不宜作为常规使用。中枢兴奋药或苏醒药临床应用的指征是:①患者深度昏迷,处于完全无反应状态;②有明显呼吸衰竭;③经48h的积极抢救,患者仍不醒。
5.对症治疗 ①如出现血压降低、循环衰竭,应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如间羟胺、多巴胺等,并补充有效循环量;②选用适当抗生素防治感染,尤其在昏迷较深、呕吐物误入肺或洗胃时误服者,更应注意防治肺部感染。
氯丙嗪中毒(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物中毒)
氯丙嗪又称冬眠灵,是吩噻嗪类药物的代表。临床用于治疗精神病、镇吐、抗惊厥、降温、降血压以及人工冬眠用药。安全范围较大,一般口服每次12.5~100mg,极量每次150mg;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每次25~50mg;极量每次100mg或400mg/d。
【临床表现与诊断要点】
1.氯丙嗪中毒临床表现主要为中枢神经和心血管系统两大症候群。
(1)中枢神经系统 困倦、嗜睡、注意力不集中、表情淡漠、烦躁不安、瞳孔缩小、肌张力减弱、腱反射消失、震颤、昏睡、大小便失禁、阵发性抽搐等。
(2)心血管系统 可有心悸、体位性低血压、四肢发冷;严重者可发生持续性低血压、休克。
(3)其他 可有恶心、呕吐、腹痛、流涎、呼吸困难、黄疸(类似阻塞性黄疸)、肝脾大、口干、便秘、鼻塞等。
2.根据现场遗(残)留药品、药瓶(药袋、标签)、服药史或误服药物史,对血液、尿液或呕吐物(胃内容物)进行药物鉴定,有助于明确诊断。
【防治措施与用药】
1.立即清除未被吸收的药物。氯丙嗪有减缓胃肠蠕动的作用,使胃排空减慢。因此,尽管服药时间超过一般排空时间,仍应反复洗胃。洗胃最好用清水或生理盐水,亦可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然后服用活性炭,并用硫酸钠导泻。
2.防治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可选用苯丙胺每次5~10mg,口服或肌注:哌甲酯(利他林)[保乙],40~60mg肌内注射,直至中毒者神志清醒。禁用可致全身性惊厥的士的宁、印防己毒素。
3.抗低血压和休克,可选用静脉滴注去甲肾上腺素[保甲](不宜用肾上腺素)。
4.注意保温,保持呼吸道通畅;有黄疸、皮炎及高热者,可选用糖皮质激素;同时选用适宜的抗生素防治感染。
5.同类药物哌啶类(如硫利达嗪)、哌嗪类(如奋乃静)中毒急救与氯丙嗪中毒相同。中枢抑制较重时用苯甲酸钠咖啡因等。有震颤麻痹综合征时可选用盐酸苯海索、氢溴酸东莨菪碱等。
苯二氮䓬类药物中毒
苯二氮䓬类药物又称弱安定药,为抗焦虑药,同时具有镇静催眠、抗惊厥、抗震颤以及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代表药物有夸西泮(四氟硫安定)、阿普唑仑、卤沙唑仑、溴替唑仑、咪哒唑仑(速眠安)、地西泮、硝西泮、替马西泮、氟硝西泮、三唑仑(三唑氨安定)、艾司唑仑(舒乐安定)、氯氮䓬(利眠宁)等。本类药物可稳定情绪,减轻焦虑及紧张状态,改善睡眠,并可松弛肌肉,副作用较少,中毒剂量和治疗剂量比值非常高,以氯氮䓬为例,成人口服治疗剂量为5~50mg,最小致死量约2g。
【临床表现与诊断要点】
有长期服用或一次大剂量服用(误服)药物史,毒性作用和中毒表现与氯丙嗪相似,如眩晕、头昏、多语、共济失调、语言不清、昏睡、精神错乱、昏迷等。此外,还有胃灼烧感、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刺激症状。严重者(一次大剂量服用或静脉注射过快),可造成呼吸抑制,导致呼吸暂停。年老体弱者易有晕厥。口服中毒后除有上述表现外,可有血压降低及呼吸抑制。
长期应用本类药物可有食欲和体重增加,久用可成瘾。大剂量持续服用数月,易产生依赖性。突然停药可出现抑郁、精神激动、失眠以及癫痫发作。某些药物(如氯氮䓬)偶致胆汁淤积性黄疸、血管脆性;地西泮偶致粒细胞减少等。
【防治措施与用药】
1.口服中毒者立即用微温清水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反复洗胃,然后用硫酸钠导泻(忌用硫酸镁)。
2.特异性解毒药氟马西尼[保甲],为苯二氮䓬受体拮抗药,能快速逆转昏迷。静脉注射首剂0.1~0.2mg,需要时于30min后可重复给药;或静脉滴注0.2~1mg/h,总量小于3mg。妊娠头3个月的孕妇禁用,哺乳期妇女慎用。
3.对症治疗,予输液、利尿;昏迷者可用贝美格等药,但量不宜过大,以免发生抽搐,加重脑缺氧;烦躁不安及惊厥者不宜用巴比妥类药物,以免加重抑制。
甲喹酮(安眠酮)中毒
甲喹酮又名安眠酮、海米那、眠可欣,是一种速效巴比妥类催眠药。催眠作用出现快而持久,一般用药后迅速经胃肠道吸收,10~30min内起效,可持续6~8h。在肝脏代谢,其代谢产物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由肾排出。镇静用剂量口服每次0.1g,每天3次;催眠用剂量口服0.1~0.2g,睡前0.5h服用。小儿酌减。本品中毒后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先抑制,后兴奋,再抑制的作用;大剂量直接作用于心肌、可致出血。成人致死量估计在20g以上。
【临床表现与诊断要点】
1.甲喹酮中毒后表现为头昏、嗜睡、心悸,重者可有惊厥、抽搐、血压降低、昏迷、软瘫、心衰、体温降低、瞳孔先缩小后扩大,对光反应迟钝、呼吸困难甚至呼吸暂停等。亦可有烦躁、谵妄、精神错乱等精神症状。少数病人用常规剂量就出现皮疹、口舌或肢体麻木;个别患者有心悸、恶心、呕吐及全身无力等反应;连续应用较大剂量数周,可产生耐受性及依赖性,故不可滥用。有用至8~20g致死者(一般用药不应超过3个月,孕妇忌用,肝功能不全者慎用)。
2.根据用药史,或剩(遗留)下的药品(瓶签、药袋)、呕吐物、胃内容物或血、尿液中药物含量或定性鉴别测定,可明确诊断。
【防治措施与用药】
1.参见“巴比妥类药物中毒”。
2.尽早洗胃、导泻、对症及支持治疗,重点是维持呼吸道通畅,加压给氧,呼吸骤停时进行人工呼吸或机械通气辅助呼吸。
3.适当选用贝美格、尼可刹米、戊四氮等呼吸兴奋药,乙胺硫脲等苏醒药以及复方麝香注射液(醒脑静)等。
三环类抗抑郁药中毒
三环类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丙米嗪、多塞平、氯丙米嗪、马普替林等。主要作用于下丘脑及边缘系统(“情绪中枢”)部位,发挥调节作用。用于对抗情绪低落、忧郁消极和解除抑制。本类药物可延迟药物在胃内的排空,与组织和血浆蛋白广泛结合,体内半衰期长,有的活性代谢产物也有毒性;治疗量与中毒量接近,每日用量小于10倍治疗量即可引起严重中毒。一般摄入10~20mg/kg可危及生命安全。血中本类药物的治疗浓度小于0.3mg/L,当药物原型加代谢物的浓度≥1mg/L时,常提示严重中毒。
【临床表现与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1)抗胆碱能作用 谵妄、昏迷、瞳孔扩大、视物模糊、眼压升高、皮肤黏膜干燥、出汗减少、体温升高、心动过速、肠鸣音减少或消失、尿潴留等,尚可见肌肉阵挛、肌颤。
(2)心血管毒性 血压先升高后降低,可突然出现虚脱或心搏停止。心肌抑制,心电图病理改变明显。可发生进行性不可逆的心源性休克而死亡。
(3)诱发癫痫,顽固而持久 出现肌张力升高,出汗少,可致严重高热、横纹肌溶解、脑损伤,最终因多系统功能衰竭而死亡。
2.根据用药史,剩留药品(瓶签、药袋)、呕吐物、胃内容物或对血液、尿液中药物定性、定量测定和鉴别,结合上述表现,可明确诊断。
【防治措施与用药】
1.尽早洗胃和灌肠,对症支持治疗。服药后12h仍有洗胃和灌肠的必要。
2.有心律失常者进行心脏监护。严重心律失常时给予静脉注射利多卡因[保甲/乙]50~75mg,然后以1~4mg/min静脉滴注,维持动脉血pH为7.45~7.55。必要时考虑心脏起搏。
3.用晶体或胶体溶液静脉滴注扩张血容量,以纠正低血压。必要时可用去甲肾上腺素。
4.癫痫发作时,可用苯妥英钠治疗,避免应用苯二氮䓬类和巴比妥类药物,以免加重对中枢神经和呼吸的抑制。
避孕药物中毒
避孕药物是计划生育的重要措施之一。主要避孕药有女性避孕药,如雌激素(炔雌醇、戊酸雌二醇)和孕激素(炔诺酮、甲炔孕酮、己酸孕酮等)配伍而成。主要作用是抑制排卵和阻止受精卵着床,从而起到避孕作用。虽然毒性较低,但若在家庭保管不当,有可能被儿童误服,服用过量时,可致急性中毒。男性避孕药仅棉酚1种,实际很少使用,此处从略。
【临床表现与诊断要点】
口服避孕药急性中毒主要是对消化道黏膜产生刺激及腐蚀作用,如恶心、呕吐、口渴、流涎及口腔黏膜充血、脱落、溃烂。亦可有头痛、烦躁、乏力、嗜睡等神经精神症状。远期损害主要为雌激素对肝、肾功能的影响;个别严重者,可引起肝肾功能障碍,诱发糖尿病、血脂代谢紊乱。
【防治措施与用药】
1.妥善保管好避孕药物,放在儿童不能触及处;按药品说明书或在专科医师、临床药师指导下服用。
2.发现误服中毒时,应立即催吐、洗胃(1∶5000高锰酸钾溶液),注意防止呕吐物误吸或胃管插入气管导致窒息。
3.静脉输液,酌情使用利尿药,输液量及速度应严格掌握,以防急性肺水肿。
4.注意保护肝脏,可酌情应用护肝药物、如硫普罗宁(凯西莱、同瑞达)、多烯磷脂胆碱(肝得健、易善复、易善力)、甘草酸一胺或甘草酸二胺、香菇多糖(肝血康复)等。
5.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