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中储公司西安分公司从仓储企业到现代物流中心的嬗变

近几年,中储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拓宽经营思路,坚持全方位发展,注重多种经营并举,不断走出一条自我发展之路,目前公司已由原来一个普通的仓储企业发展成一个集仓储、运输、货运代理、现货市场、信息服务、流通加工、物流质押(金融)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现代化物流中心,同时带动了周边地区小型物流运输、连锁经营、餐饮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成为推动陕西区域经济发展繁荣的起动机和助推器,引领着陕西乃至西北地区现代物流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一、企业发展现状

中储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原西安中储物流中心)隶属国资委所属国有企业集团之一的中国诚通集团下属的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经过多年的市场洗礼,企业已发展成为集仓储、运输、货运代理、流通加工、物流质押(金融)、经销、信息服务、现货市场等于一体的第三方综合性大型物流企业。公司占地面积40万平方米,拥有4条铁路专用线,库房30多栋,10万平方米,货场15万平方米,各种起重、装卸、运输设备100多台(辆)。物资吞吐量每年在240万吨以上。目前公司主要客户资源以钢材、家电为主,另有有色金属材料、纸品、装饰建材、食品等。现有客户600多家,遍及全国各地;有家电客户有60多家,格力、春兰、新飞、荣事达、澳柯玛、西门子、小天鹅、志高、科龙等已成为公司的长期服务对象。近年来公司加快城市快速消费品业务拓展,先后引进了雪花啤酒、茅台酒、美特斯邦威、李宁服饰、西北国药、双汇等品牌客户。企业发展已步入快车道。

二、经营理念转变

随着物流业在我国的兴起,许多企业纷纷以“现代物流的旗号”相继进入人们的视线,一时间,发展现代物流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公司作为西北大型物流企业,敏锐地看到这一变化,他们努力发挥自身储运优势,积极尝试从传统储运向现代物流转变。坚持全方位发展、注重多种经营并举,给一度大量闲置的库房和场地带来无限生机,实现了经营理念的跨越,彻底打破了原来的流通体制,极大地满足了客户的个性化消费需求。他们不断整合社会闲散资源,对周边个体运输户进行整合,充分利用现代物流理念对车辆进行管理,以达到满足客户需求,降低社会总成本的目标。

三、培育物流市场

仓储不是物流,它仅是物流的一个环节。物流具有系统化特性,只有把保管、运输、配送、分拣、包装、加工、装卸、信息服务等环节加以系统的考虑,才能使物流活动达到效率化、快速化和整体最优。

多年来,公司凭借15万平方米货场和10万平方米库房、4条铁路专用线和完善的起重运输设施,以及中储在全国物流组织网络的优势,紧密联系我国国情,结合地区实际,坚持“本土化”经营。同时借鉴国内外先进物流业经验,奋力开拓市场,积极寻求发展机遇。在拓展配送业务过程中,重点开展家电产品销售物流服务。根据客户商品特点,先后购置十多辆箱式货车充实运力,满足配送需要。现在,格力、春兰、荣事达、新飞、志高、雪花啤酒等近20家家电客户及生活资料客户已与公司进行深层次物流配送合作,配送规模也由单一配送转向共同配送,运输成本大大降低。配送形式以B2B为主,负责向陕西地区各大超市和商店及西北五省运送。在深入市场调研基础上,公司了解到许多客户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资金瓶颈问题,通过论证,公司开发了物流质押(金融)业务,延伸物流服务链条,与银行合作为客户解决资金短缺问题。通过此项业务的开展,实现了公司、客户和银行“多方共赢”。

四、提高服务水平

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灵魂,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物流的现代化,他们在中储总公司的指导下,根据公司实际,首先对业务流程进行了改造优化,开发引进了仓储管理软件。目前公司仓储业务基本实现计算机管理,客户登陆中储物流网即可查询库存动态,对库存进行有效监控。同时,还可以通过公司中心网站进行信息广告发布,实现信息共享交流。完善了办公局域网,管理层可以运用计算机对生产经营动态随时进行控制,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此外,还对起吊设备进行信息化改造,每钩货物都可以在起吊过程中准确测出重量,极大方便了客户。在治安安全方面投资30多万元进行技防布控,在办公区、生产作业区和安全重点防范区域安装了监控设备、红外线感应系统等高科技安全监控设施,有效保证了公司物资、财产和人员的安全。

发展现代物流人才是关键,要发展现代物流,还需要大量的现代物流理念和理论知识做基础。公司积极采用各种办法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除经常选派一些生产、管理干部外出学习参观,积极参加物流论坛会外,还加强对员工服务理念教育。经常开展多种形式的优质服务活动,使员工服务意识得到大幅提升,形成了“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服务理念,“优质高效、便捷周到”的中储服务品牌已经贯穿于工作的各个方面。

随着公司内部改造、整合完成,并进一步加大传统储运设施的改造、技术改造和项目投资,中储股份西安分公司将成为一家更为规范、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管理科学、服务一流的现代物流企业。

(来源:物流天下网,http://www.56885.net,2007-3-22)

案例分析

传统物流往往只注重仓储或运输,而现代物流具有系统化特性,只有把保管、运输、配送、分拣、包装、加工、装卸、信息服务等环节系统加以考虑,才能使物流活动达到效率化、快速化和整体最优。传统物流企业的改造、发展任重而道远。

现代物流是人类进入信息经济时代而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产物,可以说现代物流是现代社会经济正常运行的主动脉。它是泛指原材料、产成品从起点至终点伴随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全过程,包含了产品生命周期的整个物理性位移的全过程。现代物流将运输、包装、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与信息等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

从20世纪初到50年代,物流概念处于孕育与产生阶段。对物流这种经济活动的认识,在理论上最初产生于1901年JohnF.Crowell(约翰·F·克罗威尔)在美国政府报告《农产品流通产业委员会报告》中第一次论述了对农产品流通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和费用,从而揭开了人们对物流活动认识的序幕。1915年,美国市场学者阿奇·萧(Arch.W.Shaw)在他的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Some Problem in Marketing Distribution)一书中提出物流的概念,称为“Physical Distribution”。1933年行业团体美国市场营销协会(AMA)最早给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PD)下定义的是,“物流是销售活动中所伴随的物质资料从产地到消费地的种种企业活动,包括服务过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根据军事上的需要,率先采用了“后勤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一词。战后“后勤管理”的概念被引入到商业部门,被人称之为商业后勤(Business Logistics)。1927年Ralph Borsodi(拉尔夫·布索迪)在《流通时代》一书中,用Logistics来称呼物流,为物流的概念化奠定了基础。

1963年美国物流(PD)管理协会成立,从管理的角度定义物流。经过20多年的实践,物流向一体化方向发展,美国物流管理协会于1985年更名,将PD更换为Logistics,并对物流重新定义:物流是对货物、服务及相关信息从起源地到消费地的有效率、有效益的流动和储存进行计划、协调和控制,以满足顾客要求的过程。在物流实践中,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期,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欧美和日本等国家运输管制放松、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质量理念不断创新、合作伙伴和战略联盟等的新型市场组织形式的发展推动了物流的发展,使物流管理发展到供应链管理的新阶段。

目前国内讲的这个“物流”概念,是从日本引进并直接使用了日文中的“物流”。物流热在日本的兴起是在1955年末到1965年,这是“二战”后日本经济从复苏转向高度发展的时代。当时的日本组团赴美国调查“流通技术”(Distribution Techniques),他们把Physical Distribution(PD)的概念带回日本,向政府提出了重视物流的建议,并在产业界掀起了PD启蒙运动。20世纪60年代,日本物流专家把Physical Distribution译为“物的流通”,1970年以后简称为“物流”,沿用至今。1987年,在李京文教授等人主编的《物流学及其应用》一书中,物流被定义为:“物质资料在生产过程中各个生产阶段之间的流动和从生产场所到消费场所之间的全部运动过程。”1995年,王之泰教授在《现代物流学》一书中,将物流定义为“按用户(商品的购买者、需求方、下一道工序、货主等)要求,将物的实体(商品、货物、原材料、零配件、产成品等)从供给地向需要地转移的过程。这个过程涉及到运输、储存、保管、搬运、装卸、货物处置和拣选、包装、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许多相关活动。”1996年,吴清一教授在《物流学》一书中,将物流定义为:“指实物从供给方向需求方的转移,这种转移既要通过运输或搬运来解决空间位置的变化,又要通过储存保管来调节双方在时间节奏方面的差别”。1997年,何明珂教授在《现代物流与配送中心》一书中,定义物流是“物质实体从供应者向需要者的物理性移动,它由一系列创造时间和空间效用的经济活动组成,包括运输(配送)、保管、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及物流信息处理等多项基本活动,是这些活动的统一”。

2007年5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 18354—2006),将物流定义为:“为物品及其信息流动提供相关服务的过程。”这个定义是对2001年8月起实施的第一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 18354—2001)中物流定义的进一步明确:“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现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