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沟通与心智图

心智图是由英国的东尼·博赞于1970年提出的一种辅助思考工具,又称脑图、心智地图、脑力激荡图、思维导图、灵感触发图、概念地图、树状图、树枝图或思维地图,是一种图像式思维的工具以及一种利用图像式思考辅助工具来表达思维的工具。心智图是一种可视图表,一种整体思维工具,可应用到所有认知功能领域,尤其是记忆、创造、学习和各种形式的思考。东尼·博赞把它描述为“大脑的瑞士军刀”(图2-2)。“当你品尝到熟悉的梨、闻到花香、听到音乐、看到小溪、摸到心爱的物品,或者仅仅沉湎于回忆之时,你的大脑中会出现什么呢?答案既简单又复杂得令人惊奇。进入你大脑的每一条信息、每一种感觉记忆或者思想都可以作为一个中心球体表现出来,从这个中心球体可以放射出几十、几百、几千、几百万只钩子。”[英]东尼·博赞,巴利·博赞.思维导图[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25.由于这种方式比单纯的文本更加接近人思考时的空间性想象,所以经常用在思维创造性很强的设计工作的过程中。心智图也是设计师在自我沟通过程中应该经常使用的沟通工具和方式。设计创意思维的特点是发散性,这种思维缺乏线性单向性,表现为个人的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而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因而容易产生有创见的新颖观念。发散性思维变化较快,快速的跳跃性使思维的路线复杂而变化,很难回忆和重新读取思维记忆,从而找到有效思维节点,而运用心智图能够在创意思维过程中完整地记录下思维的轨迹,完整地保存了思维的地图,在后期可以快速定位思维和融合思维闪光点产生创意。

图2-2 大脑的瑞士军刀

(a)仅有中心图像的思维导图;(b)基本要点和一级分支;(c)二级分支;(d)更多分支

心智图也是设计教学中应该普遍使用的方法,长期以来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对创意方法的教学总是很模糊的,即便在20世纪初德国包豪斯学院,在面对创意方法的时候,每个老师都有一套自我的看法,很难有一个统一可行方式。设计教学中教师基于个人经验引导学生的设计方向,设计教学中往往容易产生热衷于形式美规律的教授而忽视对学生创意思维方式的训练,天赋不太好的学生一遇到设计就开始无限痛苦,因为他们不知所措,老师似乎也没有答案。而学生在面对设计问题的时候也是总喜欢东抄抄、西看看,沉醉于迷幻的思考之中,心中总是期待那个创意可能会在某个特定的时刻突然降临,或许还需要一点点背景音乐的刺激,这种方式不可否认有的时候的确找到了创意,但如果在设计的商业服务中限定的时间里,恐怕感觉有时候会失灵。设计的所有关注点都停留在了形式问题的解决上,对于如何获得一个好的创意,即便从业很久的设计师也可能无法理性寻找,因为设计本身就是一个有着多向路径解答的问题,其实越是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其过程越是需要使用细致的求证和严密的推导。创意不是神话,创意也不总是处在高处的云端而无法落地,创意最终只能落地才可以起飞,本质是回归到普通人的标准认同,而不是设计师。这种认同来自于普通人的认同,设计师是一个超越普通人认知的人群,他们并没有特别之处,只是他们比普通人先看到一些设计问题的本质。在过往的经历中,一个学设计的学生对设计思维的论述让我刮目相看,他说:“设计师和普通人就好比是成相对方向坐在一辆火车上的乘客,设计师是面朝列车前进方向而坐,而普通人是反方向而坐,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师总能先看到窗外飞驰而来的风景,而普通人则会慢几个节拍才能看到同样的风景,但他们看到的是一样的。”听了这学生的论述,我思考了半天,钦佩他的思维深度,而且他说得很在理。因而设计师的创意过程其实就是模拟社会中普通人的思维来看待问题,只不过设计师更善于去进行这种思考。简单来讲,一个好的创意一定是被人认可的,而认可基于普通人的认知和思维,因此任何一个创意不可能超过普通人的思维认知,如果谁设计出人们完全不能解读的东西,那么他一定来自于另一个星球。心智图是设计师在创意过程中的一种极其可靠的思维方法,除了前面讲到的图纸沟通、范例沟通等自我沟通方式外,心智图是最本质的自我沟通方式。图纸沟通、范例沟通都更倾向于技术层面,而只有心智图是解开设计智慧思维内核密码的钥匙,心智图的使用让设计创意过程变得更可靠,也更具有操作性,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灵光一闪的结果。

心智图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是设计的革命性思维工具。对于设计创意思维的过程,心智图可以通过第一步文字的构建,到第二步图形的转换,到第三步选取关键思维点链接。设计心智图的绘制过程中应该把握的原则是所有的发散思维的联想都必须可以转化成可见的视觉图形,而不是简单的形容词,例如,如果我们从设计的角度用心智图去思考“爱情”这一主题关键词,最好不要用到“浪漫”“温馨”等抽象概念词汇,而应该直接用图形表达,这样才可以避免设计创意过程中绘制心智图的空洞。对心智图的深入学习可以通过东尼·博赞撰写的关于思维导图的相关书籍获得(图2-3和图2-4)。心智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放射性思考是设计师创意思维的主要思考方式,每一种进入设计师大脑的资料,不论是感觉、记忆或是想法——包括文字、数字、符码、香气、食物、线条、颜色、意象、节奏、音符等,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节点,每一个关节点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联结,而每一个联结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呈现出放射性立体结构,而这些关节的联结可以清晰地呈现出设计师的记忆数据库。设计任务的开始伴随着设计问题的产生,任何设计问题的解决都基于一个核心的概念点,这个概念所形成的关键词成为设计的中心和主旨,因此设计师在独立思考创意过程中使用这个核心概念的关键词,基于核心概念的关键词通过发散性的思维引发出单纯的文字性思考,同时将其过渡到图像化的构造模型。心智图是一张集中了所有的设计关联资讯的语义网络或图像认知网络。所有设计关联资讯都是被发散性交织在一起而非单纯的线性连接,通过图解的方式和设计直接关联。

图2-3 看似“杂乱”的思维导图初稿

图2-4 东尼·博赞绘制的思维导图

设计概念的确定是利用心智图展开设计的自我沟通的前提。概念是心智图的核心原点,它是指未来设计作品中所蕴含的本质思想内核,是任何设计作品中都饱含的,不同的设计作品的概念以显性和隐性方式蕴含在设计作品之中。设计作品不可能没有概念,没有概念的设计就不能称为设计。正如《易经》所言:“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就是设计的意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概念,没有意识就没有方向,没有方向就无从谈及设计的开始。介于此,心智图的沟通方式一定是基于设计的基本概念,将基本概念绘制于图纸中间,由此中心展开思维的推导,发散性的思维模式使心智图能够朝着不同的方向展开思考,不同方向的路径可以逐层展开,但又不宜在一个方向上过于拓展,这样容易导致思维离中心话题越来越远,从而失去心智图沟通的价值。心智图自我沟通过程中,所有的思维节点都应该是可以转换成具体图形的语言或词。因为心智图的沟通目的在于寻找达到创意,而创意正是从无形的概念思维转换成有形的图形思维,这是心智图在整个自我沟通过程中所承担的所用和价值。通过语言文字描述记录下来的心智图可以再经过二次绘制将所有节点转换成图形。心智图本身并不能产生创意,心智图只不过是将创意的思考过程记录,以备后期抓住闪光点获得创意。在实际操作中,有可能会出现即便通过心智图展开沟通,也最终没有找到创意。其实这种结果是因为沟通者并没有完整地使用心智图,而是仅仅把它当作一个形式或者公式来看待,而忽视了它只不过是把大脑思考的过程客观记录,避免没有客观记录的思维节点消失,或者很难再次回忆和被重新唤起。所以,一旦重视使用心智图沟通过程,随时保持记录状态,创意的思维就一定不会离开这张图的内容。如果图上没有体现出创意节点,那么只能说明这个创意思考不是由自己的思维产生的,而是窃取来的。

心智图广泛运用于众多的工作中,设计师在设计工作中应该善于使用心智图进行沟通练习,它会让设计少一点天马行空,多一点理性和智性。设计心智图的学习不仅仅可以通过简单的笔和纸的工具来进行,也可以借助于普通的心智图软件来实现,例如,i Mind MAP和Mind Manager是备受赞誉、最好的心智图软件。这些工具可以让设计师在一个单一的视图里组织想法,添加图像、视频、超链接和附件都非常简单,设计师可以轻松地实现拖放操作和优先考虑想法,把寻找设计的创意和想法的沟通变得更具体和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