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酒:流经岁月的奢华诱惑(全彩)
- 宁远
- 1742字
- 2020-08-27 07:16:14
红酒的眼泪——红酒的挂杯
曾经有人用一句很诗意的语言来赞美红酒:“好酒都是有感情的,酒杯上的痕迹就是它哭泣时流出的泪。”这里形容的就是红酒的挂杯现象,指酒液在酒杯的壁面缓缓向下滑落,形成如一条条小河一般的“泪滴”的景象,有人形象地称之为“红酒的眼泪”。
Wine
眼泪与美腿
随着红酒知识在国内的普及,挂杯也渐渐被人所熟知。大家都晓得红酒倒入杯中后要以杯柱为轴心,以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有节奏地旋转酒杯,让酒液在杯壁上转动几圈,然后停下来欣赏沾在杯壁上如一层幕布一样的酒液缓缓回流的过程,同时闻酒在摇曳激荡中散发出来的香气。
写到这里,很多人可能都会以为这沾在杯壁上的酒幕,以及回流的过程就是挂杯,其实不然,要看挂杯还得稍微等会儿,等到摇晃酒杯的时候酒液达到的最高处有一圈水迹略为鼓起,然后有像溢出眼眶的泪水似的酒痕慢慢落下,这才是挂杯,红酒真正的眼泪。但是法国人却更喜欢称之为“腿”,对,浪漫的法国人就是把这一条条的酒痕想象成了《红磨坊》里舞女们裙下一条条亭亭玉立的美腿,很暧昧,很性感,充满着塞纳河畔余音袅袅的桨声灯影的风尘气息,像午夜的巴黎,属于大都市的灯红酒绿,纸醉金迷。
至于挂杯是如何形成的,科学上很好解释,大体上说来这是酒中酒精和水分的共同作用。当我们摇晃杯子让酒液在杯壁上铺满的时候,酒和空气的接触面增大,蒸发作用相对加强,因为酒精的沸点比水低,所以这时候红酒中的酒精会比水分蒸发得快,形成一个向上的牵引力,同时由于酒精蒸发,水的浓度增高,表面张力增大,在杯壁上的附着力也增大,所以酒液到处便累积形成一个圈一样的拱起。但最后还是由于万有引力的作用,重力最终取胜,破坏了水面的张力,酒液下滑,释放出“酒的眼泪”。所以说挂杯其实是酒精和水较劲的一个过程,自然,酒精浓度越高,挂杯现象就越明显。
而除了酒精度之外,红酒的浓度对挂杯也有一定的影响。比如酒中含有的微量物质、糖分、甘油、挥发性成分、非挥发性物质,等等,这些因素虽然不能直接导致挂杯,但是对挂杯形成的速度、密度、酒脚的粗细、滑落的快慢却有影响,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挂杯也反映着酒体的黏稠性和酒中成分的丰富度。
Wine
挂杯与品质
正因为从挂杯现象中可以看出很多红酒组成成分上的东西,所以许多人喜欢通过观察“酒泪”去判断红酒的品质,以为挂杯的密度越高,流动速度越慢,持续时间越长,葡萄酒的品质越高。那么这观点到底正不正确呢?
首先要说,这判断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从本质上看,挂杯现象的出现,必然要是100%葡萄汁酿造的红酒才可能产生,那些勾兑明显的、掺水太多的假冒伪劣商品,痕迹晃两下就没了,几乎不可能挂杯,因此从这一环节起码能看出酒的真假。其次挂杯现象明显的红酒,必然是酒精、糖分和甘油等成分的含量较高的,喝起来酒体醇厚、口感丰腴。
但是挂杯却从来不是,也永远不会成为评判红酒质量高低的得分标准。因为挂杯与红酒的酒体有关,而不同种类、不同庄园出产的红酒,酒体是各有标准的,互相之间根本没有可比性。就像我们拿一杯酒精含量达14%的加州金粉黛,去对比酒精含量只有12.5%的勃艮第黑品诺,如果单看挂杯,肯定是金粉黛完胜黑品诺,但是后者的价值却是前者的十倍还多!
这就是挂杯的缺陷了,它作为一种科学现象,只能根据“酒泪”的密度、流动速度和持续时间来判断酒精、糖分和甘油含量的高低。但是红酒的评价标准中,各种成分的平衡,香气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口感的丰腴性和均衡性、色泽的优雅性、余韵的持续性等都是更重要的因素,这些却跟挂杯没关系,更多依靠的是品酒师的嗅觉和舌尖。
而且,当初旋转酒杯的目的,也不是为了观察挂杯,而是为了让酒液旋转起来,加快香气的释放。与其过多地把时间浪费在观察杯壁,倒不如把鼻子深入杯口去捕捉那转瞬即逝的浓烈香气,这才是品鉴红酒的正确步骤。
挂杯,红酒的眼泪,只是一个美丽的误解,靠它并不能真正看出红酒品质的高低,综合考虑才能找出真正的佳酿。
About Wine
酒事点滴
其他饮料的挂杯鉴别
不单是红酒,其他一些饮料比如酸奶也可以用挂杯度来鉴别真伪。劣质的酸乳饮料由于含有各种各样的酸,饮用之后对舌头、喉咙有刺激,口感不好;优质的酸乳饮料含有自然的奶香,口感醇厚,令人回味。优质的酸乳饮料晃动之后会有挂杯现象,劣质的酸乳饮料由于当中不含有或仅有少量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没有挂杯现象。
The Experience of W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