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知己知彼:认识毒素很重要(2)

2.早上梳头,掉的头发超过正常掉发范围。5分

3.爱上火,有口臭。5分

4.工作时易疲倦,有时出现胸闷气短,身体明显不正常。5分

5.爱焦虑,精神压力大。5分

6.吃东西不易消化,有时食欲很差。5分

7.身体肥胖,尤其是腰上的肉特别多,摸起来很软。5分

8.清晨不排便,经常便秘,而且腹胀不舒服。5分

9.患有风湿病。5分

10.脸色暗沉,没有光泽,看起来有些色黄。5分

11.春秋时,皮肤特别容易瘙痒。5分

12.睡眠质量不高,多梦。5分

13.抗病能力差,特别易感冒。5分

14.走路多了下肢鼓胀水肿,疲乏酸痛。5分

15.腿易抽筋,四肢酸胀或麻木。5分

测试结果

得分情况:21~40分。说明体内有少量毒素堆积,可以开始排毒。

41~60分。体内堆积较严重,必须排毒。

大于60分。体内有大量的毒素堆积,如果不马上清除,很可能引发其他不良症状。

当然,上面的测试题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而且主要是能够帮助早期患者了解病情,不过很多人可能已经到了病症明显的程度了,比如以下这些症状,预示着人体的毒素已然很严重。

痤疮。各种毒素在细菌的作用下产生大量有毒物质,随着血液循环遍布全身;而当毒素排出受阻时,又会通过皮肤向外渗溢,使皮肤变得粗糙,出现痤疮。

肥胖。过量食用高脂肪、高热量、高糖分等食品,随着脂肪的囤积,体内会产生毒素,并伴随有内分泌及新陈代谢的异常。

便秘。便秘是许多疾病的主要起因之一。当体内有毒废物附着在肠壁上时。整个肠子就被厚重的黏膜所覆盖,会使消化液的分泌逐渐减少而降低消化功能,造成消化不良,甚至引起肠胃发炎。废物增加愈多,排泄因被阻塞变得更加严重,肠子变得更坚硬。就如一条厚管子,仅在中间有一狭小通道让食物通过。虽然这些人每天都有规律地排便,但是肠壁已经被厚厚的废物所覆盖,血液也被毒化了,而且肠内的废气、毒素还会被吸收再循环,不可避免会引起很多疾病。

水肿。水肿多发于40岁以上的人。中医认为“肾出水”,体内各脏腑代谢后的浊液统统由肾排出体外,如果肾出了问题,不能代谢水液,过多的水液聚在体内就会形成水毒,出现水肿。水毒不仅会引起眼皮,脚踝水肿,严重时肚子也会肿胀。

恶心、厌食、便溏。这是湿毒,由于脾功能减弱,无力化湿而导致。防止湿毒之浊气,化湿是关键。三伏天健脾化湿最重要,此时屋里闷热,似蒸桑拿,外面下着雨,又潮又湿,里里外外都被湿给包围了,湿气把化湿的脾包了起来,脾不能化湿,脾湿就会应运而生,特别是自身脾功能差的人症状会加重。

慢性气管炎、肺结核。这种病人会没完没了的吐痰,这是中了“痰毒”。痰毒说明肺有毛病,有这种症状的病人,不妨先去医院检查一下肺,如果医生说肺没事,那问题就好办多了,从饮食上调养一下就可以了。

脂肪肝。这种病是脂毒。清除脂毒降血脂是关键,吃具有将血脂功能的食物很有效。肝属木,喜绿色,所以吃绿色蔬菜,才能养肝。反之长期饮酒、吃肉,不但会伤肝,还会加重肾的负担。

关节炎和风湿症。人体骨头与骨头之间的连接处均被柔软而有弹性的软组织所覆盖,作用是垫着关节,减少摩擦伤害。在关节里面还有关节液,可润滑关节。关节液必须是清洁、没有毒素,才能使关节健壮、灵活。

当毒素积聚时,关节便会开始肿大,骨头末端粗糙,呈锯齿状,而软骨变干且易碎,慢慢地关节液也逐渐枯竭,骨头间彼此“痛苦”地摩擦,就形成了关节炎。当毒索伤害到肌肉和血管时,就可能形成风湿。

血管硬化症。有毒的废物和脂肪一起黏附在血管内而阻碍血液的畅通,慢慢地这些被阻塞的血管会变硬、变厚,心脏必须更费力地将足够的血液经由这些被阻塞的血管送到细胞内,以致引起高血压、血液凝块、心脏病和卒中,这种情形称为血管硬化。

肿瘤。恶性肿瘤往往是由致癌毒瘤素在体内囤积而诱发产生的。70%的肿瘤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其中又有90%为化学因素。因此,肿瘤是污染的外环境导致人体内环境污染的必然结果。

脏器衰竭。人体内多个脏器官与排毒有关。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血液流经肝脏时,一些有害物质可被肝脏产生的酶分解;肾脏是人体最重要的排毒器官,可过滤掉血液中的毒素并通过尿液排出体外;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器官,能够通过出汗等方式排出其他器官很难排出的毒素。但如果体内毒素沉积过多,有可能会造成肝、肾、皮肤负担过重,而引起脏器中毒,甚至引起脏器衰竭。

虽然,人体避免不了会出现毒素侵扰的情况,但是我们的身体有强大系统可以自行对抗毒素侵害,当然,这种对抗是在身体健康的情况下。在接下来的几章内容中,编者将集中系统地介绍一些中医常用的排毒养生方法,比如体质排毒法、饮食排毒法、脏腑排毒法、穴位排毒法,刺猬,因为男女体质存在差异,在选择排毒方法的时候会有不同,对此,编者也作了差异化处理。

第三节 中医相关的排毒理论

不得不说,人们能有毒素的养生意识主要来源于现代医学的知识普及,尤其是当下西医技术在我国的大面积推广和实践,使得人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毒素概念,明白毒素可能带来的危害,并逐渐提高自身防毒排毒的意识。

其实,在我国中医学理论中早就有关于毒素的认识和治疗,不过,中医学并不是以毒素称谓那些伤害人体的事物,而是统称为外邪,即外在环境中那些可以侵犯人体的不健康因素。

一般来说,中医学上讲到的外邪,主要有六种,即风寒暑湿热燥。简单来说,风不是说在任何时候都是伤害人体健康的因素,而是在相对情况下,指受风者的体质较弱,同时,能成为外邪的风一定是超过一定程度的,比如风很凉很大等。

由此可知,我国传统中医在认识毒素方面的理论与现代医学的观点基本相同,不过又具备自身时代的特殊性,除了外界恶劣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外,中医非常重视内在因素的反应,而且是具体到脏腑功能变化的。

毒是一切疾病的根源。在《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中就已经对毒有了集中的论述。书中指明:“一切疾病皆因毒而生”,并提示人们,毒并不是独立的一种致病因素,而是邪气演变的产物。风,寒,湿,热,燥等邪气能演变为“寒毒”、“湿毒”、“热毒”、“燥毒”等。另外,吃东西,血液循环不畅也会引发食积之毒,淤血之毒。

此外,《黄帝内经》中就早有关于毒素的说法,“五脏相通,移皆有次,荣卫不行,五脏不通,则死矣。”这句话的意思是,在人们体内有很多毒素,如淤血,痰湿,寒气,食积,气郁,上火等。这些毒素堆积在五脏之内,就会加速五脏的衰老,产生疾病。毒素虽深藏在体内,但人们可以按照五脏所反映出的病症,找出毒素的藏身之处,尽快将它排出体外,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还说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这句话是说阴阳是相对的,又是互根的,是相长的,又是相转化的。说明阴阳平衡与否对疾病的影响很大,阴阳分离,病人则危险。具体说来,中医根据阴阳力量的非均衡存在状况得出这样关于毒素的几种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