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西医结合治疗结缔组织疾病
- 郑虹编著
- 1448字
- 2020-06-25 20:38:38
第一章 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第一节 概述及中医理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器官并有多种自身抗体出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体内有大量致病性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而造成组织损伤,临床上可出现各个系统和脏器损伤的表现,如皮肤、关节,浆膜、心脏、肾脏,中枢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等,以不同程度的发热,皮肤暴露部位的水肿性红斑,关节疼痛,口咽部溃疡等为主要临床特征。心脏受累则出现心包炎、心肌炎或心内膜炎,甚至心功能衰竭等。肾脏受累则出现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功能不全等。消化系统受累则出现肝炎、胃肠溃疡出血等。神经系统受累则出现癫痫、脑膜炎、脑血管意外等。SLE以青年女性为主要发病人群。急性型起病急骤,伴有严重中毒症状,且多脏器受累,功能衰竭,预后较差。慢性型盘状损害,病变局限于皮肤,极少累及内脏,且病程进展缓慢,预后良好。该病在世界范围内均有出现,患病率为4/10万~25/10万,亚洲及黑人患病率较高,我国的患病率为70/10万~75/10万。女性发病明显多于男性,约为10∶1,育龄妇女为发病高峰,老人及儿童也可患病。
一、中医理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中医的“阴阳毒”、“红蝴蝶疮”、“马缨丹”、“心悸”、“内伤发热”、“痹证”、“水肿”、“虚劳”等范畴。《金匮要略》:阴阳毒病分为阳毒病和阴毒病,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唾脓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汤主之。也就是说阳毒病是感染时邪疫毒而引起的发斑出疹性疾患。热毒壅于营血,发于颜面,则面赤斑斑如锦纹;邪毒上蒸,结于咽喉,故咽喉肿痛;热蒸肉腐,肉腐成脓,则咳唾脓血。因本病斑疹色泽鲜艳,病邪偏表,故称阳毒。本病早期邪虽盛而正未衰,驱邪犹易;日久则邪盛正虚,疫毒难逐,故云:“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其五、七之数,说明本病来势凶猛,变化迅速,应该早期治疗。升麻鳖甲汤以升麻、雄黄、甘草清热解毒;当归鳖甲滋阴散瘀,蜀椒辛热,以阳从阳,欲速散其既结之邪毒,全力功在清热解毒、活血散瘀,是治疗阳毒之主方。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主之。也就是说阴毒病亦为感染时邪疫毒所致,但因病邪内伏,毒滞血凝,脉阻不通,血流不畅,故病者面目发青,身痛如被杖;疫毒上壅,结于咽喉,则咽喉疼痛。本病的治疗仍以升麻鳖甲汤解毒散瘀为主,因疫毒深伏,恐蜀椒、雄黄辛热助邪,耗伤阴血故去之。
二、病因病理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有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内因为素体虚弱,先天禀赋不足;外因为生活条件较差,生活无规律,起居不慎,日光暴晒,感受邪毒,七情内伤,劳欲过度等,致脏腑功能紊乱,气血阴阳失调,毒热和淤血内生而发病。
病理变化为热毒炽盛,播灼营血,损伤血络,则见发热,舌咽红肿、溃痛,皮肤对称红斑,呕吐、干呕、血尿、便血。热灼阴液,阴虚内热,血瘀络虚,外邪痹络,则关节疼痛。阴虚耗损气血,邪毒痹心,则心悸气短,胸闷或痛,口唇绀紫。阴虚血瘀,则低热,红斑色黯。肾阴亏损则腰酸腿软,头晕,脱发、失眠。阴损及阳,脾肾阳虚,则下肢水肿,恶寒怕冷,腰脊酸软。此外,情绪失调,情志内伤,肝气郁结,血行不畅,瘀毒内结则胁肋疼痛伴有肋下包块。
三、诊断要点
1)皮肤暴露部如面部、双下肢或双上肢可见蝶形或盘状红斑,对光敏感,双眼充血畏光,口腔黏膜溃疡、关节炎等。
2)小便可见蛋白尿、管型尿或血尿,血常规可见血三系降低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或溶血性贫血。血沉增快,免疫检查可见补体C3C4降低,荧光抗核抗体阳性;抗双链DNA(+),或找到LE(狼疮)细胞;皮肤(非病损部)狼疮带试验(+)或肾活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