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呼吸系统疾病(1)
- 儿科危重病症防治手册
- 孙绪丁 卓琳
- 5067字
- 2016-03-02 10:18:29
急性呼吸道感染(acute respi ratory infection)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率高。据统计,急性呼吸道感染占儿科门诊患儿的60%以上,肺炎占住院患儿的1/3以上,且病情严重,死亡率高。我国12省市小儿死亡原因的回顾调查表明:5岁以内死亡原因中以肺炎占首位,严重威胁小儿生命及健康成长。因此,积极地防治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儿科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4.1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为小儿时期常见的呼吸道病。婴幼儿期多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及麻疹、百日咳等急性传染病。毛细支气管可同时受累。
4.1.1病因
多由病毒与细菌混合感染。根据流行病学的调查,主要为鼻病毒、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及风疹病毒等。较常见的细菌为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流感杆菌、沙门氏菌属和白喉杆菌等。此外气温突变、空气污浊、小儿呼吸道解剖及生理特点、过敏因素以及免疫功能低下,均为本病诱因。
4.1.2临床表现
临床有各种类型的表现
4.1.2.1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常见于6个月以上的婴幼儿,多为呼吸道病毒所致,发病可急可缓,早期表现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流涕、干咳。2~3天后咳嗽逐渐加剧,伴分泌物增多,初为白色黏痰,后可为脓性痰。发热可有可无,热度高低不一。儿童可诉有头痛、胸痛、疲乏。食欲不振,睡眠不安。婴幼儿常有呕吐、腹泻。病程5~10天,也有持续3周左右。
肺部体征:早期呼吸音可正常。如气管病变为主,仅呼吸音粗糙;支气管病变为主,则在胸背中下部可听到干性及中粗湿啰音,且随体位及咳嗽而改变。有时也可听到呼气音延长高音调哮鸣音,为分泌物增多,管腔黏膜充血、水肿使气管变窄之故。
4.1.2.2喘息性支气管炎(asthmatic brouchifis)
目前对该病是否为一种独立疾病仍存在不同的看法。部分学者认为可考虑为婴儿支气管哮喘或轻型小儿支气管哮喘,另部分学者认为由于该病在婴幼儿中发病率较高,多数存在自然缓解的可能,故认为仍沿用此诊断名称为恰当。国内儿科学会呼吸学组几次讨论,从临床和预后考虑,喘息性支气管炎为独立性疾病。
本病可因多种原因及诱因所致,如婴幼儿解剖生理特点、感染或其他因素引起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不易咳出,刺激平滑肌产生支气管痉挛而引起喘鸣。其临床特点:
1.多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常有湿疹及其他过敏史;
2.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之后,病情大多不重,发热常为低→中度,肺部可听到较多中粗湿啰音,不固定,伴喘鸣;
3.喘息一般无明显发作,非突发突止,喘鸣声很大,但呼吸困难不明显,一般无喘憋;
4.有一定的复发性,大都与病毒感染有关。大多数预后良好,随着年龄增长复发次数减少,于4~5岁前痊愈。部分病例在数年后可发展成为支气管哮喘。
4.1.2.3复发性支气管炎
临床上有些支气管炎患儿,有明显反复发作史,每月发作1次以上,每年发作多达4次以上。临床表现如急性支气管炎症状,经过抗感染、祛痰、止咳等治疗后好转,但易复发。至5~6岁后渐见缓解。致病原检查多为病毒感染,亦不能排除过敏、体质及环境等因素。部分病例可发展成慢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哮喘。
急性支气管感染时,周围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由细菌引起或合并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多。
胸部X线检查:肺纹理增粗或正常,偶有肺门阴影增浓。
4.1.3诊断
依据临床表现诊断不难,诊断要点:
1.以咳嗽为主要表现;
2.婴幼儿有呼吸急促;
3.肺部听诊可闻及干性啰音,或闻及不固定粗、中湿啰音;
4.胸部X线检查,仅为肺纹理增粗。
4.1.4鉴别诊断
1.病情较轻者,须与上呼吸道感染作鉴别。
2.支气管异物:当有呼吸道阻塞伴感染时,其呼吸道症状与急性气管炎相似,应注意询问有无呼吸道异物吸入史。经治疗后,疗效不好,迁延不愈,反复发作。胸部X线检查表现有肺不张、肺气肿等梗阻现象。
3.肺门支气管淋巴结结核:根据结核接触史、结核菌素试验及胸部X线检查。
4.毛细支气管炎:多见于6个月以下婴儿,有明显的急性发作性喘憋及呼吸困难。体温不高,喘憋发作时肺部啰音不明显,缓解后可听到细湿啰音。
5.支气管肺炎:急性支气管炎症状较重时,应与支气管肺炎作鉴别,参见支气管肺炎一节。
4.1.5治疗
4.1.5.1控制感染
急性支气管炎如为细菌感染,可选用下列抗菌药物:复方新诺明0.05(/kg·d)分2次口服、青霉素3~5万U(/kg·d)分2次肌注,麦地霉素、红霉素30~50mg(/kg·d)分3~4次口服。
如无明确细菌感染情况或混合感染可用或加用病毒唑10~15mg(/kg·d)分2次肌注,或5mg(/kg·d)分2次作雾化吸入,亦可试用α-干扰素20万U/d肌注。
4.1.5.2对症治疗
1.止咳祛痰
若痰黏稠不易吸出,可用雾化吸入及选用10%氯化铵合剂、必嗽平、贝莱。频繁干咳影响睡眠及休息,可服少量镇静药物,如异丙嗪及氯丙嗪0.5~1mg/kg,每日2~3次,应注意避免用药过量及时间过长,影响纤毛的生理性活力,使分泌物不易排出。
2.解痉
氨茶碱:2~4mg/kg3~4次/日口服。
舒喘灵:6岁以下1~2mg/d,分3~4次口服或每次0.1mg/kg,舒喘灵气雾剂(0.5%1揿=0.1mg)1~2揿/次,每日2~3次。
喘鸣严重时可加用强的松1mg(/kg·d),分3次口服,4~7天为一疗程。亦可用丙酸倍氯松气雾剂,局部用药可减少全身用药副作用。婴幼儿难以合作不宜选用,儿童每次1~2揿(50μg~100μg)/次,每日2~4次。
4.1.5.3中医治疗
1.汤药
1)风寒咳嗽型:咳嗽声重较急,痰白清稀,鼻塞流涕,恶寒无汗,咽痒,发热或不发热,头痛,苔薄白,脉浮。用杏仁、半夏、荆芥各6克,前胡、苏叶各10克,麻黄3克,生姜3片。水煎服,每日2次,每日1剂。
2)风热咳嗽型:咳痰不爽,痰黄稠黏,口渴咽痛,鼻流浊涕,发热头痛,有汗,舌苔微黄,脉浮数。用桑叶、菊花、连翘、枇杷叶各10克,杏仁、前胡、桔梗、黄芩各6克。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3)热痰壅肺型:咳嗽痰多,稠黏难咳出,发热面赤,目赤唇红,烦躁不安,小便黄少,大便干燥,苔黄,脉滑数。用麻黄3克,生石膏15~20克,杏仁、黄芩、前胡、苏子各6克,川贝母、瓜蒌仁各10克,莱菔子5克。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必要时可每日2剂。
4)痰饮咳嗽型:咳嗽,痰多色白而黏,容易咳出,胸脘痞闷,食欲不振,苔白腻,脉滑或濡滑。用半夏、橘红、杏仁、白术、茯苓、太子参各10克,苏子6克,白芥子、细辛各1.5克,生姜3片,大枣3枚。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5)阴虚燥咳型:咳嗽日久,干咳无痰或少痰,口渴咽干,或潮热盗汗,手足心热,舌质稍红,苔少或无苔,脉细数。用百部、沙参、知母、杏仁、枇杷叶、前胡各10克,紫菀、乌梅各6克,青黛3克。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2.中成药
1)桑菊感冒片,或银翘解毒片,每日2次,每次3片,周岁内儿酌减。
2)川贝枇杷糖浆,每日2次,每次5毫升。或养阴清肺膏,每日2次,每次5~10毫升。周岁内儿酌减。
3)银黄口服液,每日2~3次,每次5毫升。
4.1.5.4支气管炎疫苗注射
对反复发作者,可用气管炎疫苗皮下注射。在不发作时开始,每周1次,每次0.1毫升,以后每周增加0.1毫升至每周0.5毫升最大量为止。10次为一疗程,如有效,可再用几个疗程以巩固疗效。
4.2急性感染性喉炎
急性感染性喉炎(acute infectious laryngitis)为喉部黏膜急性弥漫性炎症。好发于冬春季节,以婴幼儿多见,新生儿则极少发病。
4.2.1病因
多为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或细菌感染的一部分,有时可在麻疹、流感、肺炎或其他传染病的病程中并发。由于小儿喉腔相对狭小,软骨柔软,黏膜下富于血管及淋巴,组织疏松,腺体丰富,感染后易充血、水肿。加之咳嗽反射差,受刺激后易致喉梗阻。
4.2.2临床表现
起病较急,多有发热、声嘶、咳嗽等。如炎症侵及声门下区,则咳嗽呈犬吠样。严重者出现吸气性喉鸣、吸气性呼吸困难、鼻翼扇动及三凹征。如不及时处理,可出现烦躁不安、面色发绀或苍白、满身大汗、心率加快等现象。一般白天症状较轻,夜间加剧,因入睡后喉部肌肉松弛,分泌物潴留阻塞喉部,并刺激喉部发生喉痉挛所致。患儿中毒症状重,常极度衰竭,易窒息死亡。为便于观察病情,掌握气管切开的时机,按吸气性呼吸困难的轻重,将喉梗阻分为以下四度。
一度患儿安静时无症状,哭闹或活动时出现轻度吸气性喉鸣及呼吸困难,呼吸音清晰。若下呼吸道有炎症及分泌物,则可闻湿啰音,心率无改变。
二度患儿在安静时出现轻度吸气性喉鸣及呼吸困难,活动时加重,缺氧症状不明显,肺部听诊可闻喉传导音或管状呼吸音,脉搏整齐,心率较快。
三度除二度梗阻的症状外,患者因缺氧而出现阵发性烦躁不安,口唇及指、趾发绀,口周发青或苍白,恐惧、出汗,肺部听诊呼吸音明显减弱或听不见,心率加快,心音较钝。
四度经呼吸困难阶段的挣扎后,渐呈衰竭,半昏睡或昏睡状态。由于无力呼吸,表现暂时安静,三凹征也不明显,但面色苍白发灰。肺部听诊呼吸音消失,仅有气管传导音,心率不齐、微弱、低钝。
4.2.3诊断和鉴别诊断
小儿急性喉炎发作快,出现声嘶、喉鸣、犬吠样咳嗽、吸气性呼吸困难等症状,一般诊断不难;但需与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咽白喉、急性膜性喉炎、喉水肿、喉痉挛、喉或气管异物等所致的喉梗阻相鉴别。
4.2.4治疗
4.2.4.1抗生素疗法
急性喉炎病情发展快,多为细菌感染,应早期使用足量抗生素控制感染,常用青霉素或红霉素等。病情严重者可选用广谱抗生素联合治疗,或根据咽拭子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选用适当抗生素。
4.2.4.2肾上腺皮质激素疗法
激素具有抗炎、抗毒及控制变态反应的作用,凡二度以上呼吸困难者均用激素治疗,常用泼尼松,每次1mg/kg,每4~6小时口服1次,一般服药6~8次后,喉鸣及呼吸困难多可缓解或消失。呼吸困难缓解后可停药。严重者可用地塞米松2~5mg/次,静脉注射,继之按每日lmg/kg静脉滴注,并可用氢化考的松每日4~8mg/kg静脉滴注。
4.2.4.3吸氧、雾化吸入
视病情轻重,可间断或持续吸氧,不仅可增加氧气吸入,且可减少喉痉挛,减轻呼吸困难和心脏负担,避免心力衰竭。蒸气或雾化吸入湿化喉内黏膜,使喉内分泌物变稀易于咳出,有利于黏膜炎症和水肿消退。雾化液中可加入庆大霉素4万U、地塞米松2~5mg,疗效更好。
4.2.4.4镇静剂
烦躁不安者,宜用镇静剂,一般用异丙嗪口服或注射,有镇静和减轻喉头水肿及喉痉挛的作用。但少数患儿用药后反而出现兴奋,甚至呼吸困难加重,此时宜稍减用量,或改服水合氯醛或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钠等。冬眠灵有时可致喉肌松弛,加重呼吸困难,不宜使用。禁用吗啡及阿托品类药物,以免抑制呼吸或使分泌物干结不易咳出。
4.2.4.5气管切开术
凡三度呼吸困难经治疗无效者应考虑气管切开,四度呼吸困难者应立即行气管切开术抢救。术后应继续抗炎治疗,待炎症消退后拔除气管套管。
4.3小儿肺炎
肺炎(pneumonia)是由不同病原体或其他因素(吸入或过敏反应等)所致的肺部炎症,其临床以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和肺部细湿啰音为主要表现。肺炎是婴幼儿时期重要的常见病,回顾性调查表明,小儿肺炎为我国小儿死亡原因第一位。
迄今肺炎尚无一种理想的分类方法,目前所采用的分类方法有如下四种。
1.病理分类: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炎和毛细支气管肺炎。
2.病因分类: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真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吸入性肺炎和过敏性肺炎等。
3.病程分类:急性肺炎(病程<1个月)、迁延性肺炎(病程在1~3个月)和慢性肺炎(病程>3个月)。
4.病情分类:
1)轻症:除呼吸系统外,其他系统仅有轻微受累,全身症状轻。
2)重症:病情重,除呼吸系统症状外,可出现心力衰竭、呼吸衰竭、中毒性脑病、中毒性肠麻痹、超高热或体温不升,或伴有较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
临床上若病因明确,则以病因分类较实用,可指导治疗,病因不明则按病理分类,若两者均不能提供明确资料,则按病程、病情分类。
小儿以支气管肺炎多见,因此本节以支气管肺炎为重点内容。
支气管肺炎(bronchopneumonia)
是小儿时期各型肺炎中最常见的一种,尤好发于婴幼儿。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北方以冬春季多见,在南方则多发于夏秋季节。可呈散发或流行。小儿可因居住拥挤、通风不良、空气混浊易患本病外,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先天性心脏病等也使肺炎发病率增高,且病情更趋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