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戶政三理財下(5)

吳德旋

天地之生人也。必有以給之。唐虞三代之時。民各安其居。樂其業。生養休息。千有餘年。而人無饑寒之患。今之論者。咸以為承平久而生齒日繁。天之所生。地之所出。不足以給人之用。是不考其實。而失天地所以生斯人之心也。夫三代井田之制。囗見於載籍。而其詳已不可得聞。至如晉太康時。男子一人。占地七十畝。女子三十畝。其外丁男課田五十畝。丁女二十畝。次丁男半之。唐武德中。天下丁男十八以上者。給田一頃。篤疾廢疾給田十畝。寡妻妾三十畝。若為戶者加二十畝。皆以二十畝為永業。其餘為口分。史冊具在。班班可考。然猶以為承三國亡隋之後。土廣而人稀。非累世相承民生不見兵革之比。乃若漢平帝元始二年。戶千二百二十三萬七千。定墾田八百二十七萬五百三十六頃。戶合得田六十七畝百四十六步有奇。則自高帝誅秦滅項。與民休息。重之以文景之恭儉愛人。雖更武帝聚斂征伐之耗。而昭宣元成。世並稱小康。故元始民戶數為漢之極盛。而考其田穀所出。未嘗不足以供人之食。然則民之嗷嗷若救死而不贍者。毋以山林藪澤之地之猶有遺利也。逐末者多而游惰之民不盡歸農也。俗競於奢而嫁娶喪祭服食之度漫無品節也。崇本而抑末。囗其勤而警其惰。示之以儉而革其靡。則食無患於不足矣。是良有司之責也。

漢循吏召信臣傳書後

鄒鳴鶴

近世長吏。以養民為心者鮮矣。即以養民為心。而泛泛焉行之。亟亟焉圖之。不能相天時。度地利。用人和。舉尚書六府三事。周官大司徒之職。以真精神融貫其間。而遂謂能盡養之之事。窮養之之效哉。若班史之紀召翁卿。乃真能養民者矣。養民而民不知所以養。故始之以躬耕勸農。出入阡陌。所以先之勞之也。先勞盡矣。而民仍不知所以養。故繼之以行視水泉。開通溝瀆。起提閼數十處。溝瀆與提閼。功相濟也。而常至相悖。有溝瀆無提閼。則洩。提閼於所不當提閼。則壅。洩與壅各宜其宜。因地因時因人。乃悉宜之。必深明水性。而後實獲水利。此真養民之大經濟哉。雖然。經濟宏矣。興其利而不防其害。無益也。翁卿乃為作均水約束。刻石田畔。水多均之少。水少均之多。水近遠。則均以引近至遠。水高下。則均以引高就下。爭尺寸。爭杯勺。囗爭刻晷。約束之使無爭。庶幾無獘而利真興矣。雖然。開其源而不節其流。仍無益也。民富則易奢靡。民富則好游敖。翁卿乃制為嫁娶喪葬之禮。務出儉約。而斥罷其不勤田作者。利用厚生先以正德。三事所以維六府也。大司徒所屬諸職大都言養。而統之以掌邦教。教正為養計也。翁卿其真能養民者哉。雖然。囗有司鳩之聚之。而一人耗之。奢侈者久必掊克。吾為小民慮矣。翁卿之奏請上林宮館。勿復囗治。共張減過泰半。為天子崇節儉。正為百姓足財用。計慮至深遠也。雖然百物產於地。而實生於天。順時則生氣遂。違時則生氣竭。冬生蔥韭菜茹。為物雖微。大官重此不時物。民間必有效尤者。悉行奏罷。生氣遂矣。百物昌矣。以飭化責之人。以則壤責之地。而以調燮權之天。翁卿精神融貫如是。是真窮盡養民之事之效者哉。元始四年。詔書祀卿士有益於民者。蜀郡以文翁應。而九江以召父應。文翁之教。千古教民之法。召父之養。千古養民之法也。盛矣哉。

敬陳民生吏治大概情形疏道光八年

陳肇

本月初四日。奉  上諭。見在回疆底定首重撫綏欲戢眾心先清獘竇自應明定章程以垂久遠等因欽此。仰見我  皇上深謀遠慮。無微不燭。夫回疆撫馭得人。誠為善後第一要務。而內地百姓。尤當加意撫綏。竊見民間生齒日繁。謀生之途日隘。即遇豐年。蓋藏並不充裕。此時安輯撫恤。一宜嚴禁朘削。一宜保護善良。查州縣朘削斯民。如錢漕之浮收勒折。久已習為固然。近來日加日多。靡有底止。如山東錢糧。嘉慶年間。每兩收至三千一二百文。今有加至四千文者。以市價二千六百文計之。折收幾於加倍。窮簷小民。其何以堪。此外如偪富戶之捐輸。勒里長之攤派。養牛馬者按頭索息。作商賈者逐戶斂錢。種種朘削。雞犬皆空。夫古人藏富於民。以民富則易於為善。窮則易於為非。故當嚴禁朘削。方能舒民困而安眾心。至善良之民。地方之福。 國家之元氣也。乃近日良民。既被州縣之朘削。復遭胥役之陷害。臣聞外省辦一竊盜。必擇殷實良民。教賊誣扳。或言曾為伊寄頓。或言曾買伊贓物。陵偪勒索。輕則傾其家貲。重則釀成命案。其他藉端誣捏。乘機嚇詐者。不一而足。又士為齊民之秀。似宜少加體面。令人知所慕效。現在州縣動云刁生劣監。凡生監有事到官。不分曲直。擅自責打。或縱令吏役陵辱。百方挫折。士類既已短氣。齊民愈懷不平。不知此等或被人牽連。或實有屈抑。並無劣蹟可指。而真正刁劣者。其權力詐術。足以挾制官吏。把持公事。地方官畏之如虎。又何嘗過而問乎。夫為善而獲榮。尚未必其囗。為今者善良蒙害而姦徒肆志。是示民以善之不可為。而誘民以為惡也。夫少一善良。即多一匪類。幸遇豐年。可保無事。一遇荒歉。良可寒心。前年山東壽光等縣。因歲災歉。匪徒即乘間蔓延。肆其煽惑。今歲東省年成。已屬豐熟。而劫盜之案。仍復頻聞。結會斂錢之徒。依然不淨。又賭博為盜賊之原。匪類之藪。而樂安益都一帶。沿街大路。擺設賭局。毫無畏忌。其無賴少年。身無寸縷者。三五為囗。所在多有。查上年疏失餉鞘重案。即係斯地。故臣以為滋事之後懲辦一二以塞責。皆屬苟且之計。不如平日保護善良。囗勸化導。使民知為善之可樂。善良不遭荼毒。則為善者眾。姦詐者不能以善良為魚肉。則其技無可施。久之亦化為善矣。以培 國本而養元氣。此誠正本清源之急務也。臣管見所及。據實直陳。伏乞  皇上聖鑒。

備陳民間疾苦疏

曾國藩

臣竊惟國貧不足患。惟民心渙散。則為患甚大。自古莫富於隋文之季。而忽致亂亡。民心去也。莫貧於漢昭之初。而漸致乂安。能撫民也。我 朝康熙元年至十六年。中間惟一年無河患。其餘歲歲河決。而新莊高堰各案。為患極鉅。其時又有三藩之變。騷動九省。用兵七載。天下財賦。去其大半。府藏之空虛。殆有甚於今日。卒能金甌無缺。寰宇清謐。蓋   聖祖愛民如傷。民心固結而不可解也。我  皇上愛民之誠。足以遠紹   前徽。特外間守令。或玩視民瘼。致  聖主之德意。不能達於民。而民間之疾苦。不能訴於上。臣敢一一縷陳之。一曰銀價太昂。錢糧難納也。蘇松常鎮太。錢糧之重。甲於天下。每田一畝。產米自一石五六斗至二石不等。除去佃戶平分之數。與抗欠之數。計業主所收。牽算不過八斗。而額征之糧。已在二斗內外。兌之以漕斛。加之以幫費。又須去米二斗。計每畝所收之八斗。正供已輸其六。業主只獲其二耳。然使所輸之六斗。皆以米相交納。則小民猶為取之甚便。無如收本色者少。收折色者多。即使漕糧或收本色。而幫費必須折銀。地丁必須納銀。小民力田之所得者。米也。持米以售錢。則米價苦賤而民怨。持錢以易銀。則銀價苦昂而民怨。東南產米之區。大率石米買錢三千。自古迄今。不甚懸遠。昔日兩銀換錢一千。則石米得銀三兩。今日兩銀換錢二千。則石米僅得銀一兩五錢。昔日賣米三斗。輸一畝之課而有餘。今日賣米六斗。輸一畝之課而不足。 朝廷自守歲取之常。而小民暗加一倍之賦。此外如房基。如墳地。均須另納稅課。准以銀價。皆倍昔年。無力監追者。不可勝計。州縣竭全力以催科。猶恐不給。往往委員佐之。吏役四出。晝夜追比。鞭扑滿堂。血肉狼籍。豈皆酷吏之為哉。不如是。則考成不及七分。有參劾之懼。賠累動以巨萬。有子孫之憂。故自道光十五年以前。江蘇尚辦全漕。自十六年至今。歲歲報歉。年年蠲緩。豈昔皆良而今皆刁。蓋銀價太昂。不獨官民交困。 國家亦受其害也。浙江正賦。與江蘇大囗相似。而民愈抗延。官愈窮窘。於是有截串之法。截串者。上忙而預徵下忙之稅。今年而預截明年之串。小民不應。則稍減其價。招之使來。預截太多。缺分太虧。後任無可復徵。雖循吏亦無自全之法。則貪吏愈得藉口。魚肉百姓。巧誅橫索。悍然不顧。江西湖廣。課額稍輕。然自銀價昂貴以來。民之完納愈苦。官之追呼亦愈酷。或本家不能完。則鎖拏同族之殷實者。而責之代納。甚者或鎖其親戚。押其鄰里。百姓怨憤。則抗拒而激成巨案。如湖廣之耒陽崇陽。江西之貴溪撫州。此四案者。雖閭閻不無刁悍之風。亦由銀價之倍增。官吏之浮收。差役之濫刑。真有日不聊生之勢。臣所謂民間之疾苦。此其一也。二曰盜賊太眾。良民難安也。

廬鳳潁亳一帶。自古為囗盜之藪。北連豐沛蕭碭。西接南汝光固。此皆天下腹地。一有嘯聚。患且不測。近聞盜風益熾。白日囗淫。捉人勒贖。民不得已而控官。官將往捕。先期出示。比至其地。牌保輒詭言盜遁。官吏則焚燒附近之民房。示威而後去。差役則訛索事主之財物。滿載而後歸。而盜實未遁也。或詭言盜死。斃他囚以抵此案。而盜實未死也。案不能雪。贓不能起。而事主之家已破矣。吞聲飲泣。無力再控。即使再控。幸得發兵會捕。而兵役平日皆與盜通。臨時賣放。泯然無囗。或反借盜名以恐嚇村愚。要索重賄。否則指為盜夥。火其居而械繫之。又或責成族鄰。勒令縛盜來獻。直至縛解到縣。又復索收押之費。索轉解之資。故凡盜賊所在。不獨事主焦頭爛額。即最疏之戚。最遠之鄰。大者蕩產。小者株繫。比比然也。往者嘉慶川陝之變。盜魁劉之協者。業就擒矣。太和縣役賣而縱之。遂成大亂。今日之劣兵蠹役。豢盜縱盜。所在皆是。每一念及。可為寒心。臣在刑部。見疏防盜犯之稿。日或數十件。而行旅來京。言被囗不報。報而不准者。尤不可勝計。南中會匪。名目繁多。或十家之中。三家從賊。良民偪處其中。心知其非。亦姑且輸金錢。備酒食。以供盜賊之求。而買旦夕之安。臣嘗細詢州縣所以諱盜之故。彼亦有難焉者。蓋初往跴緝。有拒捕之患。解犯晉省。有搶奪之患。層層勘轉。道路數百里。有繁重之患。處處需索。解費數百金。有賠累之患。或報盜而不獲。則按限而參之。或上司好粉飾。則目為多事而斥之。不如因循諱飾。反得晏然無事。以是愈釀愈多。盜賊橫行。而良民更無安枕之日。臣所謂民間之疾苦。此又其一也。三曰冤獄太多。民氣難伸也。臣自署理刑部以來。見京控上控之件。奏結者數十案。咨結者數百案。惟河南知府黃慶安一案。密雲防禦阿祥一案。皆審係原告得實。水落石出。此外各件。大率皆坐原告以虛誣之罪。而被告者反得脫然無事。其科原告之罪。援引例文。約有數條。或曰申訴不實杖一百。或曰驀越進京告重事不實發邊遠軍。或曰假以建言為由挾制官府發附近軍。或曰挾嫌誣告本管官發煙瘴軍。又不敢竟從重辦也。則曰懷疑誤控。或曰訴出有因。於是有收贖之法。有減等之方。使原告不曲不直。難進難退。庶可免於翻控。而被告則巧為解脫。斷不加罪。夫以部民而告官長。誠不可長其刁風矣。若夫告奸吏舞獘。告蠹役詐贓。而謂案案皆誣。其誰信之乎。即平民相告。而謂原告皆曲。被告皆直。又誰信之乎。  聖明在上。必難逃洞鑒矣。臣考定例所載。民人京控。有提取該省案卷來京核對質訊者。有交督撫審辦者。有 欽派大臣前往者。近來概交督撫審辦。督撫發委首府。從無親提之事。首府為同寅彌縫。不問事之輕重。一概磨折恫喝。必使原告認誣而後已。風氣所趨。各省皆然。一家久訟。十家破產。一家沈冤。百人含痛。往往有纖小之案。累年不結。顛倒黑白。老死囹圄。令人聞之髮指者。臣所謂民間之疾苦。此又其一也。此三者。皆目前之急務。其盜賊太眾冤獄太多二條。求  皇上申諭外省。嚴飭督撫。務思所以更張之。其銀價太昂一條。必須變通平價之法。臣謹攄管見。另擬銀錢並用章程一摺。續行入奏。國以民為本。百姓之顛連困苦。苟有纖毫不得上達。皆臣等之咎也。區區微誠。伏乞  聖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