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1995互联网商业元年(3)

Sprint是全球三大电信巨头之一,后来名满互联网的风险投资人软银的阎炎也曾在1994年前效力过这家公司。不过,这一次,Sprint为自己的傲慢和疏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与中国电信签好合同的Sprint对中国新兴的Internet市场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他们原本委托一家马里兰的咨询公司负责,但只是帮忙检查工程方案的亚信很快便凭借着自己的嗅觉发现对方的设计完全错误,从而赢得了Sprint的信任,Sprint于是把这个项目转包给亚信。这个单子最初是400万美元,给亚信的时候只有20万美元。

Sprint的这个单子虽然只有20万美元,比起亚信最早在国内接的费用为220万美元的深圳证券交易所网页系统的单子,只是个零头,但意义更为重大,因为这奠定了亚信日后的商业模式——做互联网的系统集成解决方案,也由此形成了亚信最早的创业团队。

亚信最早的创业团队是一支互补性很好的团队。最年长者刘亚东负责管理,刘亚东曾经是美国某大公司的经理人。他加盟亚信的故事很有趣,加盟亚信前刘亚东本是美国万通的总经理,他一直很看好田溯宁和丁健,知道这两个年轻人要投资,于是带着他们两人去见万通集团的董事会主席——当时到美国来做投资业务学习的王功权,王功权虽然没有太听明白田溯宁和丁健想做什么,但被他们的热情给感染了,给了他们25万美元,占8%的股份,并把同样激动的刘亚东一起送去了亚信。王功权的逻辑是,既然刘亚东这么看好亚信,为什么不一起呢?

来自邮电工业总公司的郭凤英有很强的销售经验,亚信早期的销售几乎全部仰仗于她;另外丁健、赵耀、张云飞研究技术,张云飞系中国科技大学毕业生、美国波士顿大学的博士生、哈佛大学的博士后,曾在波士顿大学、哈佛大学负责系统分析、咨询和项目管理,也曾为美国航空航天局工作;赵耀系北京大学毕业生、纽约州立大学博士,纽约大学的资深系统设计师。而统领众人者,正是充满理想的田溯宁。这在当时,是一支梦之队。

如前所言,在北京、上海电信开通两个节点一开始只是中美两国之间加强相互开放的一种交代而已,在1995年当年,这根本算不了什么大新闻,更无法称之为事件,但在一部中国互联网史中,这一事件却成为中国互联网诸多事件的开端,成为一个历史时刻。

亚信在北京、上海连接Internet这笔业务要做的是:购买整套网络设备,调制思科501路由器,通过卫星连到美国,北京、上海之间用DDN光纤专线连接,然后,开通电子邮件、Gopher(在Google等搜索引擎出现前的搜索应用)、新闻组(主题性召集,类似现在很多网站提供的小组服务)、telnet(远程登录)等互联网服务。

为支持这些服务,亚信要在服务器端开发一些软件,但开发量不大,因为Unix操作系统本身有很多现成的软件可用,另外还有很多免费的软件。亚信写的第一个软件是中文telnet软件,用颜色命的名,叫“粉”。

亚信同时需要让中文在Internet上传输,Internet上第一个传输中文的IETF标准①是亚信制定的,在此之前,Internet上没有传送中文的统一标准。

北京、上海试验网使用的路由器只有16个拨号端口。16个拨号端口意味着只能允许16个用户同时上线。北京、上海加在一起一共32个拨号端口,一个端口大约能支持10~29个用户,所以,此网络最多能够支持500个用户。不过,对于当时来说,这已经足够了。

今天看来,这些工作并不复杂,即便在当时,尽管流传着只要能把Internet拼出来就可以到亚信上班的段子,但也只是因为缺少熟悉和了解Internet的人而已,也无法证明在当时的情形下,这些工作是多么的复杂,具备多高的技术门槛。它的意义在于,之前,中国与美国之间的互联网连接都是限于小众层面,上Internet的人更多是因为拥有某种特权,而现在,这种特权因为田溯宁和丁健的努力而开始消融。

虽然北京、上海这两个电信节点的开通也不是为了向公众提供互联网服务,这更多是因为一种承诺,是中国邮电部与美国商务部的部长级会谈的结果。但此举有如打开了大众对Internet无比渴望的黑匣子,提供了一条公众对互联网进行连接的有效路径。

承建ChinaNet亚信四处开花

1995年一开春,邮电部将中国电信这块牌子注册为独立法人,这是邮电部将电信部门分拆出来独立大发展的强烈信号。中国电信下属的各个地方电信局②都很敏感地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都在积极地为自己寻找一些新的增长点,Internet是一个相当不错的选择。

辽宁省电信局找到亚信,要求建沈阳、大连两个节点,辽宁电信的态度是:“不管怎么建,只要能连到Internet上就行。”如前所述,辽宁是田溯宁的半个故乡,故土召唤,田溯宁乐于前往。

浙江电信也要建杭州节点,连接到上海。当时在中国只有两家公司能够做Internet系统集成,一个是亚信,一个是Sprint。杭州市电信局数据通信局的局长谢峰寻思:“Sprint在中国的第一个Internet单子都交给亚信做了,我再将单子交给Sprint,它是不是还会转交给亚信做?既然如此,我为什么不直接找亚信呢?”

辽宁和浙江的这些项目都不大,几十万美元的规模。亚信接到的第一个大单是1995年8月签下的广东省Internet网,7个节点,近300万美元投资,只是时间要求的很紧,10月1日需要试开通,1996年1月1日需要全面开通。

广东省网尚未建完,1995年11月,中国电信就与亚信签约,建设ChinaNet,这是一笔800万美元规模的合同,全国33个省会级城市都要连通。

为了更好地拿单,亚信采取与中讯合作,以亚信中讯的名字一起与电信打交道。中讯也对亚信最后拿下上海热线等项目有很大的帮助。

亚信运气不错,至少在市场对手方面,当时没有出现特别大的劲敌,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Internet业务属于新兴业务,懂这块业务的公司本来就不多,海外的强敌Sprint又因为他们的轻视而在客户那里失分,国内可以算得上劲敌的华为和UT斯达康都没看上这块业务。前者在帮着给电信卖交换机,后者虽然有孙正义的投资,进入互联网行业较深,包括承建了他们投资的吉通网的Internet部分,但更多仍是做基于电信的软件系统和部分设备的销售,最终没有成为亚信的正面对手。

各地电信乐于进行互联网方面的建设和实践,还在于1995年也是中国电信最大对手联通高歌猛进的一年,新技术、新趋势的诱惑加上来自对手的压力,使得中国电信不得不加紧对互联网的投入。

关于中国电信上马互联网业务是如此仓促的佐证还在于,在分拆出中国移动后,负责与互联网业务对接的各地电信的数据分局在中国电信新的一轮组织结构调整中荡然无存,被肢解到其他业务单元中去了。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联通、吉通等公司的创办和成立,至少从推动电信垄断和更加高效上是有其正面意义的。特别是对中国互联网来说,中国电信在1995年开始迈出的一小步,却成就了中国互联网的一大步。

神秘的讯业金网

1995年5月,中国电信开始对外允许申请电信增值服务牌照,于是有了第一批5家ISP。5家之中,和讯虽然申请了牌照但没有进入,世纪互联虽然杀入但很早转型。其他三家是万平国的中网、张树新的瀛海威和王鹏的讯业金网。这些ISP,都做过在Internet圈地、然后将电信取而代之的梦,所以,一开始,他们和电信之间的关系相当矛盾,一方面是合作伙伴,另一方面也是潜在的竞争对手。

就投资额和当时的举措来说,总部设在深圳的讯业金网是排头兵,讯业金网当时的投资额到现在都是个天文数字:4亿元。即便今天,4亿元的投资规模也是让人惊讶的,何况是整个产业刚刚拓荒的1995年。讯业金网的创始人王鹏极其神秘,媒体上并无关于这个人的半点消息,坊间传说他是军人出身,相貌堂堂,在各地政商两界拥有广泛的人脉。

1995年7月,讯业金网集团从深圳开始了“泰坦尼克”号起航,下列数据可以看出讯业金网集团在中国网络界的前瞻性:1994年10月,获得原中国邮电部第一张批文,获准从事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业务;1995年5月,注册COL.COM.CN域名(中国在线);1995年10月18日,COL第一个站点开通。就是这样一个至今还披着神秘面纱的企业在“船长”王鹏的带领下从深圳开始了漫长的远航。讯业金网集团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学习美国在线(AOL)的营运模式,做中国的AOL。

讯业金网采取与各地联合创建的模式进行运作,王鹏先从深圳农业银行贷出4亿元,然后拿这笔钱到思科、太阳微系统、摩托罗拉那里买全套的互联网接入设备,用这些设备找当地政商名流一起合作,对半分股份,因此一下子在全国铺开,为公众提供拨号接入服务。不过,这家公司起得快,也衰败得快,1998年刚过,就传出讯业金网各地分公司难以为继、相继关门的传闻,而之后,讯业金网几乎是一夜之间,就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之后唯一与讯业金网有关的新闻是深圳农业银行信贷科科长接受调查的消息,该科长被当时的讯业金网老员工回忆起,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经常出没讯业金网在深圳八卦岭的办公室里。

讯业金网虽然来去匆匆,但却也间接培养了诸多人才。其中最有名的是网盛科技的董事长孙德良,1995年夏天,23岁的孙德良从沈阳工业大学计算机系毕业回到老家,他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能在杭州找一份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孙德良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讯业金网杭州分公司,因为很多北大、清华、浙大等名牌大学毕业生的竞争,孙德良没能应聘上程序员岗位,反而因为大学背英文词典的功底,歪打正着成为这家公司的翻译,并由此进入互联网行业,一年后,讯业金网杭州分公司关门,孙德良自动失业,随即靠父亲的资助开始创办网盛科技的前身中国化工网。

后来与康哲等人一起创办中文linux软件公司蓝点并担任该公司CEO的邓煜也曾在1996年前后做讯业金网杭州分公司的网管。1988年,13岁的邓煜随父母从南昌迁到深圳。1995年,高中毕业后不久的邓煜跑到杭州和人一起做电器生意,并由此自学Internet成才,进入讯业金网杭州分公司——杭州讯业。1999年,回到深圳后的邓煜和他在论坛认识的好友廖生苗、李凌一起写下风靡一时的Bluepoint linux;并拉来邓煜当时服务的盛润公司的同事、前《深圳特区报》的记者康哲当他们的董事长。2000年3月7日,蓝点在美国三板上市,第一天股价上涨400%多,市值超过4亿美元。但随即泡沫破灭,蓝点在内地也遇到红旗linux不计成本的肉搏,最终中文linux市场集体沦陷,蓝点也在三板市场上彻底套牢,最后以100万元人民币贱卖给深圳元征公司,之后邓煜和康哲单飞。

在各地讯业的关门声中,以深圳讯业金网的交接最为顺畅。一方面,讯业的总部就在深圳;另一方面,也与讯业金网当时的常务副总经理兼CTO刘匀本身在这个行业的老资格有关。刘匀,重庆人,1971年生,1993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1995年,刘匀只身加入由吉通、联想和方正联合投资创办的易迈电子邮件公司,和当时也在易迈、后来成为瀛海威网管的周宇成为中国最早开发和应用电子邮件商务系统和建站软件系统的几个人之一。

刘匀1996年6月来到深圳万用网,半年后的1997年年初,猎头开出月薪8000元的价钱把他挖到了讯业金网深圳分公司当常务副总经理兼CTO。2000年,刘匀在主导1998年年底讯业金网深圳分公司的用户与深圳169的平移一年多后,离开深圳,去了上海,与讯业香港投资人刘轼宣一起创办了中国领先的电子支付公司环讯,现在的刘匀已离开环讯,正在做着手机钱包③方面的技术和商业的双重实践。

清华研究生沙龙主席万平国创办中网

深圳互联网虽然领先,但还是比不上北京。亚洲互联网从来都是首都效应,北京又是当时互联网接入最早放开的地方,因此,不论讯业金网还是深圳万用网(深圳万用网是另一家深圳乃至全国早期着名网站之一,是中国最早获得赢利的ISP,也是中国最早的ICP公司之一,其推出的大近视栏目很长时间内领网络新闻之先),虽然在实力上未必差,但从动静上反而不如在北京的万平国的中网和张树新的瀛海威。

1993年,从斯坦福大学拿到管理科学和工程学双硕士学位的万平国决定回国,担任一家美国公司的办事处代表。1994年,万平国决定投身互联网,而正是这一年的4月,万平国在斯坦福的校友杨致远创办了雅虎。

①IETF是The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互联网工程任务组)的英文缩写,是为互联网上标准的制定而成立的一个公众组织,他们认定的标准称呼为IETF标准。

②长期以来,中国的电信运营商都采取二级法人的治理机构,地方电信运营商均有相当大的自主权限。

③即通过手机做金融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