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桓公卷第三(起元年尽七年)(2)

【译文】

秋季,七月壬辰日,初一,出现日全蚀。

传言日言朔,食正朔也。既者,尽也,有继之辞也。

【译文】

记壬辰日又记初一,因为日蚀正出现在初一。既是尽义,有承接的意思。

经公子翚如齐逆女。

【译文】

公子翚到齐国去迎亲。

传逆女,亲者也。使大夫,非正也。

【译文】

迎亲,应该君王亲自迎。派大夫去,不对。

经九月,齐侯送姜氏于讙。

【译文】

九月,齐侯送女到讙地。

传送女,父不下堂,母不出祭门,诸母兄弟不出阙门,父戒之曰:“谨慎从尔舅之言”。母戒之曰:“谨慎从尔姑之言”。诸母般申之曰:“谨慎从尔父母之言”。送女逾竟,非礼也。

【译文】

送女,父亲不能下堂,母亲不能送出庙门,诸母和兄弟姊妹不能送出阙门。父亲告诫女儿说:“要谨慎遵从你公爹的话”。母亲告诫女儿说:“要谨慎遵从婆母的话”。诸母七嘴八舌地重复说:“要谨慎地遵从你父母的话”。送女越过国境,不合于礼。

经公会齐侯于讙。

传无讥乎?曰为礼也。齐侯来也,公之逆而会之可也。

【译文】

没有人进谏吗?他是为履行礼仪,因为齐侯来了。桓公又迎亲,又会见齐侯是可以的。

经夫人姜氏至自齐。

【译文】

夫人姜氏从齐国来到。

传其不言翚之以来何也?公亲受之于齐侯也。子贡曰:“冕而亲迎,不已重乎?”孔子曰:“合二姓之好,以继万世之后,何谓已重乎?”

【译文】

为什么不说公子翚迎来?因为桓公亲自从齐侯那接受过来。子贡说:“国君亲自迎亲,不太过分吗?”孔子说:“合二姓成婚好,以至延续到万代,怎么说过分呢?”

经冬,齐侯使其弟年来聘。

【译文】

冬天,齐侯派他弟弟来鲁访问。

经有年。

【译文】

年成好。

传五谷皆熟为有年。

【译文】

五谷都丰收叫有年。

桓公四年

(公元前七百零八年)

经四年,春,正月,公狩于郎。

【译文】

四年,春,正月,桓公到郎地狩猎。

传四时之田,皆为宗庙之事也。春曰田,夏曰苗,秋曰搜,冬曰狩。四时之田用三焉。唯其所先得。一为乾豆,二为宾客,三为充君之庖。

【译文】

一年四季打猎,大多猎物用以宗庙祭祀。春猎叫田,夏猎叫苗,秋猎叫搜,冬猎叫狩。四季的猎物有三种用处,根据猎物获得的先后顺序来确定,一是用来祭祀,二是用来招待宾客,三是平常食用。

经夏,天王使宰渠伯纠来聘。

【译文】

夏天,天子派宰官渠伯纠来鲁访问。

桓公五年

(公元前七百零七年)

经五年,春,正月,甲戌,己丑,陈侯鲍卒。

【译文】

桓公五年春天,正月甲戌日,己丑日,陈桓公鲍去世。传鲍卒何为以二日卒之?春秋之义,信以传信,疑以传疑。陈侯以甲戌之日出,己丑之日得,不知死之日,故举二日以包也。

【译文】

为什么用两个日子记陈侯的死?春秋经记事的原则,事件确实就记下确实的,有疑问就记下疑问。陈侯在甲戌日出走,己丑日得到尸体,不知死的日期,所以记载两个日子,以便包容不漏。

经夏,齐侯、郑伯如纪。

【译文】

夏天,齐侯和郑伯到纪国去。

经天王使任叔之子来聘。

【译文】

天子派任叔的儿子来鲁国访问。

传任叔之子者,录父以使子也,故微其君臣而著其父子,不正。父在子代仕之辞也。

【译文】

记“任叔之子”,这是记载父亲而使派儿子,轻视君臣关系而强调父子关系,不对。(任叔之子)这是父亲还在,儿子代他干事的意思。

经葬陈桓公。

【译文】

安葬陈桓公。

经城祝丘。

【译文】

在祝丘筑城墙。

经秋,蔡人、卫人、陈人从王伐郑。

【译文】

秋季,蔡国、卫国、陈国随从天子攻打郑国。

传举从者之辞也。其举从者之辞何也?为天王讳伐郑也。郑,同姓之国也,在乎冀州,于是不服,为天子病矣。

【译文】

经文把随从的国家举在前,为什么把随从者举在前呢?是为了避讳提天子伐郑。郑是周的同姓诸侯,在冀州一带,此时不服管,成为天子一害了。

经大雩。

【译文】

举行大规模求雨的祭祀。

经螽。

【译文】

闹蝗虫灾。

传虫灾也。甚则月,不甚则时。

【译文】

这是虫灾。严重就记载月份,不严重就记载季节。

经冬,州公如曹。

【译文】

冬天,州国国君到曹国。

传外相如不书,此其书何也。过我也。

【译文】

外国相互往来不记载,这次为什么记呢?因为路过鲁国。经六年,春,正月,实来。

【译文】

六年,春,正月,(州公)来鲁国。

传实来者,是来也。何谓是来?谓州公也。其谓之是来何也?以其画我,故简言之也。诸侯不以过相朝也。

【译文】

实来就是是来。什么叫是来?指州公来。为什么记载为“是来”?因为州公图谋鲁国,所以用“是”简称他。诸侯之间不能因为路过才朝见。

经夏,四月,公会纪侯于郕。

【译文】

夏季,四月,桓公在郕地会见纪侯。

经秋,八月,壬午,大阅。

【译文】

秋天八月壬午日,举行大阅兵。

传大阅者何?阅兵车也。修教明谕,国道也。平而修戎事,非正也。其日以为崇武,故谨而日之,盖以观妇人也。

【译文】

什么叫大阅?就是检阅车队、战车。修治教化,让百姓知礼,这是治国的办法。太平时修治兵事,是不对的。阅兵那天表示崇尚武功,所以要慎重地记下日子。大概让妇女观看。

经蔡人杀陈佗。

【译文】

蔡国杀死陈国国君陈佗。

传陈佗者,陈君也。其曰陈佗何也?匹夫行,故匹夫称之也。其匹夫行奈何?陈侯喜猎,淫猎于蔡,与蔡人争禽,蔡人不知其是陈君也,而杀之。何以知其是陈君也?两下相杀,不道。其不地于蔡也。

【译文】

陈佗是陈国国君。为什么称陈佗呢?因为他有平民行为,所以用平民的称呼。他平民的行为是什么样?陈侯喜欢打猎,在蔡国纵情射猎,和蔡国争夺猎物,蔡人不知他是陈国君王,就杀了他。怎么知道他是陈国君王?(因为)两个大夫相杀,不予记载。蔡国不是他应死的地方。

经九月,丁卯,子同生。

【译文】

九月,丁卯日,儿子同降生。

传疑,故志之。时曰同乎人也。

【译文】

怀疑是桓公的儿子,所以记下这件事。当时人们说(孩子)长得像别人。

经冬,纪侯来朝。

【译文】

冬天,纪侯来朝见鲁君。

桓公七年

(公元前七百零五年)。

经七年,春,二月,己亥,焚咸丘。

【译文】

七年,春天,二月己亥日,火烧咸丘。

传其不言邾咸丘何也?疾其以火攻也。

【译文】

为什么不说是邾国的咸丘?恨它用火攻法。

经夏,谷伯绥来朝。邓侯吾离隹来朝。

【译文】

夏天,谷国国君来朝见,邓国国君来朝见。

传其名何也?失国也。失国则其以朝言之何也?尝以诸侯与之接矣。虽失国,弗损吾异日也。

【译文】

为什么称名?因为他们失去了国家。失去了国家为什么还说来朝见呢?因为曾经以诸侯名义跟他们交往过,即使他们失去了国家,也不能损害往日的交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