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僖公卷第九(起十九年尽三十三年)(1)

僖公十九年

(公元前六百四十一年)

经十有九年,春,王三月,宋人执滕子婴齐。

【译文】

十九年,春,周历三月,宋国抓了滕国国君。

经夏,六月,宋公、曹人、邾人盟于曹南。

【译文】

夏季,六月,宋国、曹国和邾国在曹国南部会盟。

经缯子会盟于邾。己酉,邾人执缯子,用之。

【译文】

缯国国君跟邾国会盟,邾国抓住缯子,用他的血祭土神。

传微国之君,因邾以求与之盟。因己以求与之盟,己迎而执之,恶之,故谨而日之也。用之者,叩其鼻以衈社也。

【译文】

小国国君,想依靠邾国帮助参与诸侯的盟会。想依靠自己的帮助参与会盟,自己迎来却抓住他,憎恨邾国的做法,所以慎重地记下日子。用之,是指击打缯子的鼻子,用他的血祭土神。

经秋,宋人围曹。

【译文】

秋天,宋国包围了曹国。

经卫人伐邢。

【译文】

卫国攻打邢国。

经冬,会陈人、蔡人、楚人、郑人盟于齐。

【译文】

冬季,鲁国同陈国,蔡国、楚国、郑国在齐国结盟。

经梁亡。

【译文】

梁国灭亡。

传自亡也。湎于酒,淫于色,心昏耳目塞。上无正长之治,大臣背叛,民为寇盗。梁亡,自亡也。如加力役焉,湎不足道也。梁亡,郑弃其师。我无加损焉,正名而已矣。梁亡,出恶正也。郑弃其师,恶其长也。

【译文】

梁国是自取灭亡。国君沉湎于酒,荒淫好色,头脑昏愦,听不进意见。上边没有正常的治国之道,大臣背叛,百姓偷盗。梁亡,是自己灭亡的。还有繁重的劳役,沉湎于酒的事不值一提。梁国灭亡,它抛弃了自己的军队。我们毫没有增减事实,只是对其亡正名而已。梁国灭亡,由于它国政很坏,抛弃了自己的军队,作恶那么长久。

僖公二十年

(公元前六百四十年)

经二十年,春,新作南门。

【译文】

二十年春天,重新制作南门。

传作,为也,有加其度也。言新,有故也,非作也。南门者,法门也。

【译文】

作,是制作的意思,加大原来的尺度。说新,表示有旧的,就不是新制作。南门,是法门。

经夏,郜子来朝。

【译文】

夏天,郜子来鲁朝见。

经五月,乙巳,西宫灾。

【译文】

五月乙巳日,西宫发生火灾。

传谓之新宫,则近为祢宫。以谥言之,则如疏之然,以是为闵宫也。

【译文】

西宫也叫新宫,它靠近父庙(这里指庄公庙)。用谥号称呼的,是远祖的庙。根据这点认为着火的是闵公庙。

经郑人入滑。

【译文】

郑国攻入滑国。

经秋,齐人、狄人盟于邢。

【译文】

秋天,齐国和狄国在刑地会盟。

传邢为主焉尔。邢小,其为主何也?其为主乎救齐。

【译文】

邢国是主持者。邢是小国,为什么它主持?以邢为主(研究)援救齐国。

经冬,楚人伐随。

【译文】

冬季,楚国攻伐随国。

僖公二十一年

(公元前六百三十九年)

经二十有一年,春,狄侵卫。

【译文】

二十一年春季,狄人侵略卫国。

经宋人、齐人、楚人盟于鹿上。

【译文】

宋国、齐国和楚国在鹿上会盟。

经夏,大旱。

【译文】

夏天,大旱。

传旱时,正也。

【译文】

天旱记载季节是对的。

经秋,宋公、楚子、陈侯、蔡侯、郑伯、许男、曹伯会于雩,执宋公以伐宋。

【译文】

秋天,宋公、楚子、陈侯、蔡侯、郑伯、许男、曹伯在雩地会盟,捉住宋公然后攻打宋国。

传以重辞也。

【译文】

用以字,表示抓到的是个重要人物。

经冬,公伐邾。

【译文】

冬季,鲁国攻伐邾国。

经楚人使宜申来献捷。

【译文】

楚国派宜申来献战利品。

传捷,军得也。其不曰宋捷何也?不与楚捷于宋也。

【译文】

捷是指战利品。为什么不说伐宋的战利品?不愿意说楚国胜了宋国。

经十有二月,癸丑,公会诸侯盟于薄。

【译文】

十二月癸丑日,僖公在薄地会盟诸侯。

传会者,外为主焉尔,释宋公。外释不志,此其志何也?以公之与之盟目之也。不言楚,不与楚专释也。

【译文】

用会字,表示主要是为国外的事,为释放宋公。释放国外的人不必记载,这次为什么记呢?因为僖公参加会盟看到了。不提楚国,是不愿说楚国自己放的人。

僖公二十二年

(公元前六百三十八年)

经二十有二年,春,公伐邾,取须句。

【译文】

二十二年,春天,鲁国攻邾国,攻下须句。

经夏,宋公、卫侯、许男、滕子伐郑。

【译文】

夏天,宋国、卫国、许国和滕国攻打郑国。

经秋,八月,丁未,及邾人战于升陉。

【译文】

秋天八月丁未日,鲁国和邾国在升陉作战。

传内讳败,举其可道者也。不言其人,以吾败也。不言及之者,为内讳也。

【译文】

忌讳说鲁国失败,就记下可以说得出的。不记鲁国领兵的人,因为我们败了。不提“及”字前边的,是忌讳提鲁国。

经冬,十有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师败绩。

【译文】

冬季,十一月己巳日,是初一,宋国和楚国在泓地作战,宋军失败。

传日事遇朔日朔。春秋三十有四战,未有以尊败乎卑,以师败乎人者。以尊败乎卑,以师败乎人,则骄其敌。襄公以师败乎人,而不骄其敌何也?责之也。泓之战,以为复雩之耻也。雩之耻,宋襄公有以自取之。伐齐之丧、执滕子、围曹、为雩之会,不顾其力之不足,而致楚成王。成王怒而执之。故曰,礼人不答,则反其敬。爱人而不亲,则反其仁。治人而不治,则反其知。过而不改,又之,是谓之过,襄公之谓也。古者,被甲婴胄,非以兴国也,则以征无道也,岂曰以报其耻哉?宋公与楚人战于泓水之上。司马子反曰:“楚众我少,鼓险而击之,胜无幸焉”。襄公曰:“君子不推人危,不攻人厄,须其出”。既出,旌旗乱于上,陈乱于下。子反曰:“楚众我少,击之,胜无幸焉”。襄公曰:“不鼓不成列”。须其成列而后击之,则众败而身伤焉,七月而死。倍则攻,敌则战,少则守。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信之所以为信者,道也。信而不道,何以为道?道之贵者时,其行势也。

【译文】

发生事的日子遇上朔日就记朔。春秋经记载三十四次战役,一般没有中原国败于夷狄、人多的败于人少的。如果中原国败于夷狄、人多的败于人少的,那就是因为骄傲轻敌。宋襄公败于楚人,却不是因为骄傲轻敌。为什么记?为责备他。泓之战,宋公是想以此报复雩之会上的耻辱。雩地会盟时的耻辱,是宋襄公自讨的。他趁齐有丧事伐齐、抓滕子,围攻曹国,主持雩地会盟,不看自己力量够不够,把楚成王请到会。楚成王一怒就把宋公抓起来。所以说,礼敬别人却得不到报答,就不算敬;爱别人却得不到爱,就不算仁;治理百姓却治理不好,就不算智;犯了错误不改,又犯同样的错误,才叫错误。这些说的就是宋襄公。古时,披上铠甲戴上头盔,不是为了振兴国家,就是讨伐无道,难道能用作战报仇雪耻吗?宋公和楚国在泓水边作战。司马子反说:“楚国兵多,我们兵少,趁它渡河危险时打它,肯定取胜”。宋公说:“君子不趁人之危,不在别人困厄时攻击,等他们过河再打”。楚军已经过了河,上面指挥的军旗乱了,下面阵容也乱了。子反说:“敌众我少,趁它乱时打它,肯定能胜”。襄公说:“君子不进攻没列阵的军队”。楚军排好阵列,而后才进攻。结果,宋军大败,宋公自身也受了伤,七个月后就死了。(军队作战),兵力是对方的一倍就主动进攻,兵力和对方相当就可以打,兵力少于对方就坚守不出。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能说话。人如果不能说话,还算什么人?言语之所以叫做言语,就是要真诚。说话如果不真诚,还叫什么言语?真诚之所以真诚,就在于它符合道理。真诚如果不符合道理,那还叫什么真理。真理的可贵就在于它合乎时机,顺应形势。

僖公二十三年

(公元前六百三十七年)

经二十有三年,春,齐侯伐宋,围闵。

【译文】

二十三年春,齐国攻打宋国,包围闵城。

传伐国不言围邑,此其言围何也?不正其以恶报恶也。

【译文】

攻伐一国,就不必记包围了城邑,这次为什么记载?是认为齐国用坏回报坏是不对的。

经夏,五月,庚寅,宋公兹父卒。

【译文】

夏天,五月庚寅日,宋公兹去世。

传兹父之不葬何也?失民也。其失民何也?以其不教民战,则是弃其师也。为人君而弃其师,其民孰以为君哉?

【译文】

为什么不记载安葬宋襄公?因为他失掉民心。他为什么失掉民心?因为他不教百姓作战,这就抛弃了他的军队。做为人君,却抛弃了自己的军队,那百姓谁还把他看做国君。

经秋,楚人伐陈。

【译文】

秋季,楚国攻打陈国。

经冬,十有一月,杞子卒。

【译文】

冬季,十一月,杞国国君去世。

僖公二十四年

(公元前六百三十六年)

经二十有四年,春,王正月。

【译文】

二十四年,春,周历正月。

经夏,狄伐郑。

【译文】

夏季,狄人攻打郑国。

经秋,七月。

【译文】

秋季,七月。

经冬,天王出居于郑。

【译文】

冬天,周襄王逃出,住在郑国。

传天子无出,出,失天下也。居者,居其所也。虽失天下,莫敢有也。

【译文】

天子无所谓出,说出,表明他丢了天下。居,指住在他自己的地方。天子即使失去天下,也没有谁敢享有天下。

经晋侯夷吾卒。

【译文】

晋惠公去世。

僖公二十五年

(公元前六百三十五年)

经二十有五年,春,王正月,丙午,卫侯毁灭邢。

【译文】

二十五年春,周历正月,丙午日,卫国灭掉邢国。

传毁之名何也?不正其伐本而灭同姓也。

【译文】

为什么称卫侯的名?认为他伐同祖灭掉同姓国是不对的。经夏,四月,癸酉,卫侯毁卒。

【译文】

夏天,四月癸酉日,卫文公去世。

经宋荡伯姬来逆妇。

【译文】

宋国的荡伯姬来鲁迎儿媳妇。

传妇人既嫁不逾竟。宋荡伯姬来逆妇,非正也。其曰妇何也?缘姑言之之辞也。

【译文】

女子已经出嫁,就不能越过国境。宋国荡伯姬来迎儿媳妇是不对的。为什么称妇?称妇是从婆母那方面说的。

经宋杀其大夫。

【译文】

宋国杀了自己的大夫。

传其不称名姓,以其在祖之位,尊之也。

【译文】

不称大夫的名姓,因为他在先祖的地位,尊敬他。

经秋,楚人围陈,纳顿子于顿。

【译文】

秋季,楚国围攻陈国,迫使陈国送顿子回国。

传纳者,内弗受也。围一事也,纳一事也,而遂言之,盖纳顿子者陈也。

【译文】

用纳字,表示国内不愿意接受他回去。包围陈国是一件事,送顿子回国是一件事,经文紧接着说,大概送顿子的是陈国。

经葬卫文公。

【译文】

安葬卫文公。

经冬,十有二月,癸亥,公会卫子、莒庆盟于洮。

【译文】

冬天,十二月癸亥日,僖公在洮地会盟卫子、莒庆。

传莒无大夫,其曰莒庆何也?以公之会目之也。

【译文】

莒国没有天子命封的大夫。为什么称他莒庆?是因为他与僖公会盟而高看他。

僖公二十六年

(公元前六百三十四年)

经二十有六年,春,王正月,己未,公会莒子、卫宁速,盟于向。

【译文】

二十六年春,周历正月,己未日,僖公在向地会盟莒子和卫国大夫宁速。

传公不会大夫,其曰宁速何也?以其随莒子可以言会也。

【译文】

鲁公不能和大夫会盟。为什么提宁速?因为他随在莒子之后,可以和鲁公会盟。

经齐人侵我西鄙,公追齐师,至嶲,弗及。

【译文】

齐国侵略鲁国西部边境,僖公追逐齐军到嶲地,没追赶上。

传人,微者也。侵,浅事也。公之追之,非正也。至嶲,急辞也。弗及者,弗与也,可以及而不敢及也。其侵也曰人,其追也曰师,以公之弗及,大之也。弗及,内辞也。

【译文】

称齐人,表示领兵人地位不高。用侵字,表明不是严重的事。僖公追逐齐军,是不对的。追到嶲地,表示急迫追逐的意思。没追上,是指没跟齐军交战,是可以追得上而不敢追上。说侵略称齐人;说追逐称齐师,是因为僖公没追上,所以要强调齐军强大。说弗及,是为鲁公找个脱辞。

经夏,齐人伐我北鄙。

【译文】

夏季,齐国攻打鲁国北部边邑。

经卫人伐齐。

【译文】

卫国攻伐齐国。

经公子遂如楚乞师。

【译文】

公子遂到楚国去请求援兵。

传乞,重辞也,重人之死也,非所乞也。师出不必反,战不必胜,故重之也。

【译文】

用乞字,表示严重的意思。严重是指人们战死了,不是指乞求的。军队出战返不回,作战又不胜,所以很严重啊。经秋,楚人灭夔,以夔子归。

【译文】

秋天,楚国灭了夔国,把夔国国君带回楚国。

传夔,国也。不日,微国也。以归,犹愈乎执也。

【译文】

夔是国名。不记日期,因为是小国。把夔子带回楚国,比捉住他还重。

经冬,楚人伐宋,围闵。

【译文】

冬天,楚攻打宋国,包围闵城。

传伐国不言围邑。此其言围何也?以吾用其师,目其事也。非道用师也。

【译文】

攻伐一国不必记包围了城邑。这里为什么记围城呢?因为鲁国用楚军,看到了他们干的事,认为如此用兵不合道义。

经公以楚师伐齐,取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