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夏中部干旱带农业实践
- 蒋儒龄
- 1500字
- 2020-08-26 16:44:54
序言一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宁夏和全国一样,也有一个区域协调发展的问题,解决不好势必影响全区发展大局。
我区中部干旱带面积占全区的43%,人口占全区的23.6%,长期干旱少雨,生态恶劣,生产生活条件很差,一些地方“一方水土养育不了一方人”。目前,这一地区是我区困难最大、问题最多、发展任务最艰巨的地区。可以说,我区能否如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标,能否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部干旱带发展的快慢。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快中部干旱带发展,不仅是一个局部性问题,而是一个全局性问题;不仅是一个紧迫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
中部干旱带的发展历来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历届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特别是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先后三次召开中部干旱带工作会议,从制约中部干旱带最突出的问题入手,先后实施了基本农田建设、农田水利工程、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禁牧封育、发展特色产业、人畜饮水等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举措,使中部干旱带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生态建设、特色产业、工业经济、基础设施、社会事业、扶贫开发等取得长足进步。但受历史、自然、地理、区位等多种因素制约,目前这一地区的发展条件依然较差,发展基础相当薄弱,发展的任务艰巨而繁重,不仅现在而且在相当一段时期内仍将成为国家和自治区重点扶持的地区。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即便在这样被称为“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千百年来依然养育着勤劳顽强的人民。他们长期与自然抗争,不断寻求生存之道、发展之路,总结出许多宝贵的经验,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一笔丰厚的生存财富。这里人们艰辛的实践,无不说明一个道理,这就是:思路决定出路,劣势中包含着优势,困难中潜藏着机遇,逆境中孕育着生机。中部干旱带干旱少雨是劣势,但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作物病虫害少、无污染、无台风、无梅雨、不潮湿,加之扬黄灌溉进一步扩展,具有发展设施农业、地方特色产业的独特条件,这又是优势。实践证明,只要转变传统抗旱的惯性思维定势,顺应自然规律,采取压夏增秋、扬黄节水补灌、集雨补灌、覆膜保墒等措施,变被动抗旱为主动调整,变抗旱救灾为减灾增收,规避风险,加快建立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旱作农业生产体系,就能构建抗旱增收的长效机制。
海原县作为中部干旱带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地区,经过多年的艰辛探索,在破解干旱难题、调整农业结构、发展节水避灾农业和特色农业方面迈出了新步伐,取得了新成效。在这样的背景下,海原县科技中心高级农艺师蒋儒龄同志,以整个中部干旱带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为研究对象,以海原县为重点,在大量研读历史文献资料、深入调查研究现实问题、亲身指导并参与科研实践的基础上,撰写了《宁夏中部干旱带农业实践》一书。该书以一个基层农业科技工作者的视角,对多年来中部干旱带农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和提炼,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干旱带现代农业发展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和思考,对推广农业新技术、发展区域特色优势产业以及做大做强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环保食品等问题也有不少独到的见解,对基层农业科技工作者特别是干旱山区农业结构调整等具有较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书中所介绍的许多旱作实用生产技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简单、易学、管用,对促进农民增收必将起到较好的作用。
愿更多的基层农业科技工作者,立足“三农”,紧密结合当地条件和环境,针对生产中的突出问题,深入研究,积极探索,不断在生产科研中总结出更能够指导实践的好经验和作法,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更大的贡献。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