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河与宁夏水利(下)
- 宁夏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 宁夏水利厅
- 13793字
- 2020-08-26 16:55:19
宁夏的船舶
从北魏到20世纪初,宁夏船舶变化不大,都是木帆船,有很强的地域特色:平底、吃水浅、船宽、舵长,适应浅滩多、弯曲的航道。20世纪20年代开始机动船舶试航,但始终未能投入营运。80年代挂浆机在小型舶上广泛使用,实现了船舶机动化,同时水上旅游业兴起,从外省引进、建造了一批游轮和高速游艇。
一、非机动船
非机动船是指以人力或借助风力驱动的船舶。宁夏的非机动船主要是各种木帆船(历年木帆船数量详见表4-6)。
表4-6 宁夏回族自治区历年木帆船数量表
1.小划子
船身甚小,一人操双桨划行,极为灵活,仅能乘坐数人,一般用于湖泊或黄河打鱼,也有用于航道勘察、布设航标等,数量很少。
2.高帮船
船长约10米,舱面中宽4~5米,型深1米左右。空船吃水0.20米,满载吃水0.70米。平底,中宽4米许,艏艉收拢至1米左右,且略向上翘。船体结构极为简单,既无隔舱又无甲板。舵与桨相似,俗称梍,约为船长之半,因而力矩较大,转向灵便。中立桅杆1根,或顺风挂帆,或逆水上驶作系缆拉纤之用。
高帮船的“帮”其实不高,载重量也不大,满载15吨,且只能在下水时满载。上水仅载2~3吨。船行速度极慢,顺水而下,枯水季节日行50公里,洪水期约70公里;逆水而上,需4~5人拉纤,一人掌舵,日行20余公里。如遇激流险滩,须合数船船工轮流拉纤过滩。
高帮船以柳木为原料,船板厚约2~3厘米,吃水浅,船体较小,宜行驶石质航道。中卫、中宁及吴忠一带常用之。
3.七站船
又名七栈、七仓、七子船。船长14~15米,型深1.8米,舱面中宽7米左右。艏艉收拢至3.5米。底平,较船面为窄。外形似纵剖的半个西瓜,呈椭圆形,故又有“西瓜皮”船的俗称。因其船深有七块板之高(又说因船帮由七块板钉缀而成),故名“七站船”。全船分为前、中、后舱,中舱较短,无甲板。舵与桨相似,约与船长相等。由于舵极长,转向极快,但在狭窄航道回转不灵。每船配老艄1人,船工6人。
七站船由于船身较大,满载吃水在1米以上,载重量较大,下水可载30吨左右,上水减载3/4。船速与高帮船相近。一般行驶于横城至包头一段航道上。这种船型原为包头、临河一带船户使用,后传入宁夏。
4.五站船
又名五栈、五仓、五子船。是灵武、永宁、贺兰、平罗县沿河船户依七栈船仿造而成,它的构造及外形与七站船相似,仅尺寸略小些。因船有五板之高,故名五站。船长12米、宽3米,载重18吨左右。船速与高梆船相同,一般都在吴忠以下的沙质航道上行驶。
上述船舶均以柳木为原料,就地取材。一般使用年限为4~5年(俗称4~5水)。
5.条船
条船是20世纪50年代改型的木帆船。由于船型狭长,较七站船、五站船“苗条”得多,故名条船。条船和传统的七站等船相比,其特点有:一是条船的长宽比约为4∶1,线型较好,阻力较小。七站船的长与宽的比为2∶1,呈椭圆形,阻力较大。二是条船使用较为坚硬、耐腐蚀、不易变形的东北红松制造,加上严格捻缝和防腐措施,船舶的整体强度较高,使用寿命高达20~25年。七站等船以本地产的柳木为原料,不仅韧性差,也容易变形,一般仅能使用4~5年。三是条船船尾安装固定舵,舵柄较高,船员可站在艉舱上操舵,不仅视线良好,而且省力。七站等船的舵是一根很长的梍(桨),搬动起来很费力气。四是条船的风帆可使用三面风(顺风、右面风和左面风),加上船舶线型较好。因此,在使用风力的情况,航速比七站等船要高出1~2倍。即使在以人力拉纤,速度也高出5%左右。七站等船的风帆仅能使用一面风即顺风,加上船体阻力较大。因此,无论是借用风力或拉纤,速度都比不上条船。五是条船舱面有甲板和舱盖板,装运货物防水漫、防雨淋。七站船等均为大敞口,货物常遭水损。六是条船有艉舱,内设船员宿舍,能遮风避雨,生活条件较好。七站等船的船员仅能在敞口舱休息,不遮风、不避雨,条件艰苦。
条船由黄河中游航运管理局于1956年上半年在包头首次建造,次年又造一批。1958年4月,黄河中游航运管理局撤销,宁夏分得条船20艘。1960年,宁夏航运公司石嘴山船舶修造厂仿造6艘,次年又造7艘。
上述条船分大、中、小3种。大条船载重70吨,共5艘,只能作驳船用(1957年包头制造)。1958年调入宁夏后,因无机动船拖带,一直闲置。1964年经自治区交通局批准,调拨公路处拆其木料改制渡船。中条船载重35吨,共15艘(1957年包头制造), 1958年调入后由宁夏航运公司国营船队使用。1964年1月经自治区人民委员会批准封存。小条船均系宁夏自己制造,其中载重25吨的5艘、载重20吨的7艘、载重8吨的1艘,使用时间不长。1964年下半年,连同从包头调入的15艘中条船作价195155.32元,调拨给沿河各县人民公社使用。
6.驳船
驳船是机动船拖带或绑(顶)推的无动力船舶,自身不能行驶。分木质、钢木结构和钢质驳船3种。
(1)木质驳船。1948年9月,宁夏省国民政府电请交通部公路总局第七区局为宁夏仁存渡口建造机动渡轮及渡驳各2艘。同年11月3日,第二艘渡轮及第一艘渡驳从甘肃省安宁渡起航,中间因搁浅和黄河封冻等原因,1949年5月才抵达仁存渡口,这是宁夏黄河上第一次出现的木质驳船,其载重吨位和船型尺度无考。1956年以后,仁存渡、石嘴山渡普遍使用18吨的木质驳船。
1959年5月,宁夏航运公司成立石嘴山船舶修建厂,为从内蒙古包头调来的1艘拖轮建造配套的木质驳船2艘。1960年建成1艘下水,设计载重130吨,船型尺寸不详。后因拖轮试航未能成功,已建成的驳船拆解,在建的亦停建。
(2)钢木质驳船。20世纪70年代,宁夏的一些主要渡口如石嘴山、陶乐、横城、石空、莫家楼、下河沿等,开始建造载重量较大的钢木结构的汽车渡驳。这种船舶是以钢材为骨架,以松木作围板、舷墙和甲板。载重量有40吨和60吨两种(装4辆或6辆汽车)。钢木驳船强度较好,但水密性较差,仅使用了10多年时间就被钢质驳船所淘汰。
(3)钢质驳船。20世纪80年代开始建造、用以渡运汽车的非机动船只,它的骨架和围板都由钢材、钢板焊接而成,强度和安全性能比木质、钢木结构的船舶好得多。载重吨位有60吨和80吨多种(6车渡和8车渡)。船舶长度26~20米、型宽9~6米、型深1.60~1.20米。这些船舶大都是四川省合江航运公司船厂和宁夏公路局银川养路段在本地修造的。
1991年,在沙湖旅游区曾将2艘钢质挂桨机船改装为载运旅客的驳船,将舱面甲板向下移动30厘米,在顶部加设高1.8米的防风雨顶棚。驳船长13.20米、型宽3.80米、型深0.9米,舱内无座位,允许载客130名。由一般客轮绑拖,后因不符绑拖技术要求,驳船停用。
7.索道渡船
(1)动力牵引索道渡船。1983年,中卫县西园、常乐两乡的14位农民在大板湾渡口采用人工划桨搞渡运受挫以后,从煤矿用卷扬机把矿井下的拉煤车牵引到地面的做法得到启示,开始筹建由卷扬机、架空索道连接索具和钢质渡驳组成的宁夏第一条索道汽车渡船,经过反复试验,于1984年上半年投入营运。
主要设备 一是卷扬机,架设在左岸高处的防洪堤上。动力是12马力(合今8.8千瓦)柴油机。通过3∶1的减速箱和卷扬机机连接。卷扬机再连接跨河索道上的牵引索,有正、倒车装置,可将渡船往返牵引。操作者居高临下,可以很清楚接受渡船上指挥者发出信号。二是架空索道,由河两岸的铁塔和连接两塔的钢丝绳组成。索道垂度最低处离正常水位约6米。钢丝绳的直径为32毫米,瞬间破断力为110吨,强度大。三是连接索道,由滑轮和与此连接的三根钢索组成。滑轮的上端与卷扬机的牵引索连接,下端与渡船一侧连接的三根钢索,直径为26毫米。中间一根称腰绳,固定在船侧中间。前后两根称提头绳(意为提调船头方向的绳索)。它是活动的,船舶牵引时,挂在艏艉的挂钩上。这两根钢索长度相等(但长于腰绳),和船舶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通过它控制船舶方向。四是钢质渡驳,1984年上半年就地建造的,型长19.60米、型宽5.60米、型深1.60米,载重40吨(4车渡)。
操作方法 当班长吹口哨,举起绿旗,卷扬机起动,松开缆绳,船舶开始离岸,挂上后提头绳,船舶平稳前进;快到对岸时,班长再吹口哨,举红旗,卷扬机停止,松开前堤头绳,船舶利用前进的惯性,安全停靠码头,系缆,上下车辆及旅客。返回时,操作方法相同。
这种渡船速度快,过渡一次(河宽200米),仅需3~4分钟,机动渡船无法相比;成本低,卷扬机动力仅12马力(合今8.8千瓦),是拖轮动力的1/20;安全性能强,船舶挂在索道上,航向固定,无触礁、碰撞之虞。
(2)无动力牵引索道渡船。1984年8月,原本使用拖轮绑推渡驳的下河沿汽车渡口(属莫家楼渡口管辖)请人设计和施工架空索道,把6车渡的钢质渡驳挂在索道上,并在渡驳上设置两台手工卷扬机,分别连接前后提头绳,调整提头绳的长短,即改变船舶和水流方向的夹角,使船舶迎受水流冲力,自动地往返对岸。这是宁夏渡运史上的重大发明。
和大板湾索道渡口相比,它在岸上不设卷扬机,也没有牵引索,是无动力的。腰绳相同,提头绳是通过固定在艏艉舱面的滑轮后连接人工卷扬机,长度可变。船舶的停止和前进,是通过改变两根提头绳的长短来实施的。具体操作是:通过人力卷扬机,收紧前提头绳,使船舶和水流方向形成一定的夹角,水的冲力使船舶横向移动;继续收紧前提头绳,同时放松后提头绳,根据水流速度调整好船舶与水流方向的夹角,选择合适的前进速度,船舶就非常平稳地抵达对岸。快抵达对岸时,松开前提头绳,收紧后提头绳,使船舶和水流方向垂直,停止前进靠码头。返回时,操作程序相反,但方法一致。
这种无动力索道渡船的前进速度与船舶线型、水流速度和水流方向密切有关。船舶方形系数(排水量系数)较大,船舶进行速度较快,小则反之。下河沿渡驳的方形系数较小,船侧底部线型圆顺。枯水期,流速较小时,水流产生的分力不足以渡船运动。因此,在渡驳的迎水一侧,加置两块活动的面积较大的挡水板,增加了和水流的接触面积。洪水或水急时,可把挡水板提起不用。无动力索道渡船一般在流速为每秒0.8~3米中使用。水流速度过小时,船舶和水流夹角要很大,但超一定值后,水流的分力不足以使船前进;相反,水流速度过大时,稍有夹角,船舶就能前进,但操作困难。因此,港航监督部门规定:水流速度超过每秒3米时,索道渡船停止使用。无动力索道渡船对水流方向要求很严。下河沿这段航道中,水面流速均匀,航道断面呈U型,水流方向一致,无乱流和回流现象。架空索道和水流呈垂直方向。当船舶和水流方向夹角为45°时,船舶行进速度最快;和水流方向垂直或平行时,船舶速度为零。一般情况下,船舶和水流的夹角保持在15°~35°之间。操作工人在提头绳上都作了记号,操作起来很方便。
由于无动力渡船在经过主流时,在迎水一侧承受水冲力很大,船舶会向迎水一侧倾斜。因此,在装载车辆时,尽可能在另一侧多装,使渡船稍向下游倾斜,经过主流时,船舶就自然平衡。在船舶空载和少载时,这种现象不甚明显。
近几年,由于来水逐年减少,流速缓慢,河床淤积严重。枯水季节水深不足加之过渡汽车较少,该渡经常出现时停时运状态。
1984年10月,离下河沿渡口下游约1000米的草头渡口,也停用拖轮过渡,架起了无动力索道渡船,装置和操作方法完全一样,不同的时钢质渡船较小,载重为40吨。目前仍在使用,不过在右岸因引水渠口延伸,水流紊乱,因此靠离右岸码头时尚需牵引。
无动力索道渡船无能源消耗,无污染,成本低,安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较高。
8.浮箱
浮箱又名“舟体”,是一种特殊的钢质非机动船舶,但它不能装货载客,只能将其拼装成桥脚(墩),用各种物件连接起来成为浮桥。20世纪90年代宁夏吴忠陈袁滩和陶乐县架设的两座浮桥都是由军工企业生产的制式浮箱构成。这些浮箱,横向是压筋框架结构,主要由甲板、舷板、端板和底板焊成一箱体;纵向骨架有底板纵梁(龙骨)、甲板纵梁、舷缘角钢和舷底滑铁;舟体内有支柱作局部加强;舱内封闭,仅在甲板上设置进、排气孔各1个。由于浮桥的通载能力不同,因而浮箱便有各种制式。目前宁夏使用的有62式重型和63式轻型两种,其浮箱的外形和尺度边有所不同:62式重型浮箱(陶乐浮桥)分方形舟、尖形舟和承压舟3种。方形舟,舟长4.911米、宽2.400米、高1.104米,设计浮力8000千克,共51节。尖形舟,舟长5.974米、宽2.400米、高1.104米,设计浮力同方形舟,共49节。承压舟,是62式重型浮箱的加强舟体。根据陶乐渡口处沙滩变化,为浮桥落滩使用的非制式浮箱。舟长10.918米、宽3.000米、高1.104米,舟体设两个封闭舱,舱口盖2个。吃水0.8米时,浮力大于1600千克,坐滩承压力不小于30000千克,共11节。
1个方形舟和1个尖形舟拼成1个全形舟,即1个桥脚。尖形舟在前,以利导流。承压舟实际上就是1个方形舟和1个尖形舟的组合,一节承压舟就构成一个桥脚。
62式重形浮箱及其他构件由湖北华舟特种设备厂(军工企业)制造,承压舟由大连辽南造船厂设计制造。
63式轻型浮箱(吴忠陈袁滩浮桥)的尺度和数量如下:方形舟长4.36米、宽2.2米、高0.77米,共22节;尖形舟长5.11米、宽2.2米、高0.77米,共46节,各舟的设计浮力不详。
由于吴忠古城渡口有东西两河,东河为主流,水深流急;西河为支流,水浅流缓。因此,架设东桥的桥脚由1个尖形舟和1个方形舟组合而成,而西桥用单个尖形舟作桥脚。
63式轻型浮箱系1965年7月由438厂建造,1992年由各州军区舟体部队退役。
二、机动船
1.机动船试航
20世纪初至60年代,在黄河宁夏段进行了多次机动船舶试航。
(1)“飞龙号”试航。清光绪年间,陕甘总督升允与比利时人罗比尔吉(又名林阿德)洽谈共同开发黄河航运,计划成立“飞龙轮船公司”,开辟(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至兰州的航线。经过多年的实地勘察和准备,罗氏在河口镇建造一艘名为“飞龙号”的小型钢质轮船。此事被留日学生组成的陕甘同乡会获悉,立即向社会呼吁“争黄河航权”,原计划作罢。
宣统二年(1910年)12月,甘肃省设船政局于皋兰,并且在西宁、宁夏、包头设分局,计划自办黄河航运。1911年秋,“飞龙号”轮船开始试航。该船长约18米、宽4米左右,满载吃水1.3米,空船吃水0.8米,设计载重10吨。装40马力(合今29.4千瓦)蒸汽机1台及与之匹配的蒸汽锅炉,以明轮为推进器。全船设统舱一间,舱高1.3米,可载客20余人。另设官舱二间,载客4人。该船从河口镇逆水而上,船尾拖带装有煤炭的木船2艘,以随时供应轮船之需。中途遇浅滩多处,均拉纤而过。抵宁夏后,继续逆水而上,最终到达甘肃省靖远县的五佛寺,航程约1200公里,是为黄河上游行驶轮船之始。由于五佛寺以上航道险恶,“飞龙号”只得返回河口镇。此次试航,历时月余。
1918年,甘肃商人陈润生、蔡质夫发起组织“甘绥轮船公司”,合股购置了“飞龙号”轮船进行实验性营运。7月中旬由河口镇上驶抵达宁夏横城。7月29日上午8时由横城返航。8月2日早抵达石嘴子,因雇水手、购买木料停泊两日。8月5日晨续航,13日午后抵达包头南海子,8月19日中午到达河口镇。该船的实验性营运只进行两次,因船舶客位太少、入不敷出而中止。1919年3月该公司呈请北京政府予以以补助。《宁夏交通史》曾记载了政府以“私人在内河营运请求补助恪于条例”不准。陈、蔡等只好将船拆毁变卖。
(2)“探源号”试航。1918年春,甘肃省省长张广建和宁夏道护军使马福祥出于军事上的需要,决定合伙创办轮船公司,派甘肃省榷运局长蒯寿枢赴上海求新船厂联系建造轮船。求新船厂随即派工匠至包头南海子就地建造,机器材料均由上海运来。当年交船一艘,取名“探源号”(另一艘取名“泛斗号”,建一半而止)。两船造价预计5万余元。“探源号”系钢质船体,船长15米、宽3米,吃水0.7米左右。以汽油机为动力,60马力(合今44千瓦),单轴(也称单机)螺旋桨推进。全船设官舱1间,载客4人;客舱1间,座位20个;舱面可载散客20人,无货舱。1919年夏,“探源号”从包头南海子逆水而上进行试航,5.5天抵达宁夏石嘴子,适遇蒯寿枢离兰赴京,再未上驶,载蒯返航,2.5天抵达包头。这次试航比较顺利,上水平均时速达10000米,下水可达20000米。因试航未载客,螺旋桨半露出水,效力未能充分发挥。事后经改装,再次试航,效果与前相差无几。
1920年11月,张广建离开甘肃,“探源号”及未竣工的“泛斗号”两船因无主而弃在包头南海子。
(3)木质汽船试航。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宁夏省建设厅厅长魏鸿发计划开辟宁夏中卫至包头的浅水轮船航线,拟聘请造船工程师,利用汽车发动机装配小汽船,并建议先在省城中山公园湖内试验,后在黄河试航。1933年魏离任,计划未实现。1935年夏,继任建设厅厅长马如龙派人赴天津购得汽油发动机2台,安装在中山公园建成的两艘大、小木质汽船上,大者32马力(合今23.5千瓦),小者28马力(合今20.6千瓦)。按前任厅长的建议,先在湖内试验,因湖水太浅,未得真实结果。当年12月初,将汽船运至横城渡口,拟在横城和王洪堡之间航道上进行试验。时值黄河开始流凌,试验未能如期完成。拟在来年开春再作长距离试航,一旦试航成功,还将设立航运公司,专门经营宁包航线轮船航运业务。不久,抗日战争爆发,包头等地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宁夏至包头航道已经封锁,开辟轮船航线计划也随之搁置。
(4)山西省建造汽船试航宁夏。1934年,山西省政府推行“十年计划”的机构——太原经济建设委员会曾将包头至宁夏间的航运作为西北建设项目之一。当年建造小型汽船一艘,下水试航时,因螺旋桨被水草缠住发生故障,暂停试验。次年春,对汽船进行了修理。5月9日从包头逆水试航,22日抵达宁夏横城。逆水时速可达10000米,返回时顺水时速平均19000米。试航时因对航道不熟悉,所以从包头至横城走了13天(如不耽误,10天可达)。1936年春,太原经济委员会在包头设立机船办事处,在南海子建船坞造机动船,并把包宁航线分作8段(站),每段派办事员一名,准备正式营业。经往返两次航行,因机械故障和时局变化等原因而停航。
(5)“宁光号”拖轮试航。1957年,黄河中游航运管理局在包头由哈尔滨造船厂建造一艘名为“包头号”的蒸汽机拖轮,计划1958年春在仁存渡至包头间进行试航,并安排试航费60000元。1958年4月,黄河中游航运管理局撤销,其航运业务由分设的宁夏和内蒙古的航运公司分管。“包头号”拖轮分给宁夏。该轮型长27米、型宽5.6米、型深1.55米。主机为两台蒸汽机(双轴双桨),200马力(合今147千瓦),由与此匹配的燃煤锅炉供气。有2层上层建筑,上层为驾驶室,下层为船员宿舍和活动室,底层为机舱、煤舱。定员24人。设计拖带能力为600吨,原计划为其制造300吨的驳船3艘,但未实施。1960年石嘴山船厂为其建造了一艘130吨木质驳船,也未使用。
1958年8月,“包头号”拖轮从包头起航,历经两个多月的艰难航行,终于10月22日抵达宁夏石嘴山,报经自治区政府批准命名为“宁光1号”,船名标志实为“宁光”二字。1959年4月,“宁光号”从石嘴山出发,经过长达半年多时间,艰难航行170余公里,10月才到达金积县的秦坝关(今属吴忠市利通区),最后搁浅在石坎上,经多次救援无法脱浅。时值枯水季节,只能就地越冬。1960年6月,黄河流量增加,船舶自动脱浅,随即返回石嘴山。1961年12月6日,自治区交通局党委向自治区党委报告:“我区现有的 ‘宁光1号’拖轮,因黄河航道处于自然状态,浅滩多,流速大,不适于航运。前经请示自治区党委同意,报请交通部调出。交通部运输总局复函:由于该轮拆装运输问题较多,费用较大,不宜调拨。故拟原地封存”。自治区党委负责人甘春雷、李景林和马玉槐都签署了“原则同意”和“同意”的意见。1962年1月29日,自治区交通局令汽车运输公司(1961年6月自治区航运公司并入自治区汽车运输公司)将“宁光号”拖轮在石嘴山原地封存。“文革”期间,拖轮被拆解,船体卖给乌海航运公司改装为柴油机渡轮,至今仍在使用。
(6)机帆船试航。1960年宁夏航运公司石嘴山造船厂建造2艘机帆船,为木质货船,载重27吨,使用2台60马力柴油机。由高级工程师厉声振按照天津新港造船厂的通用设计图纸主持建造。《宁夏交通史》主编鲁人勇参加了后期安装及试航。10月中旬,其中的一艘下水加载压舱试航。因吃水深(1.2米)、船速快,航道变幻无常,导致经常搁浅,加之河水中芦苇根缠绕螺旋桨而失去推进功能,每航行不到半小时就要派人下水用镰刀割除芦苇根。经两天试航,航行不到50公里,事实证明无法使用,闲置3年后拆船。
2.机动渡船
(1)木质汽油机渡船。以汽油发动机为动力的渡轮俗称汽划子。1948年5月,宁夏省国民政府请求交通部公路总局第七区局为仁存渡口建造机动渡轮2艘。第七区即即令甘肃靖远清真寺公路总段请四川省华兴机器制造厂在靖远安宁渡口日夜组装。7月,以汽车发动机为动力的单桨木质渡轮一艘建成下水。8月22日,该轮由安宁渡口起航。8月30日抵仁存渡口,这是宁夏有史以来第一艘木质机动渡轮。9月3日进行试渡,5分钟过渡一次,耗油一加仑。但因没有配套的渡驳及技术工人,渡轮闲置未用。9月中旬,宁夏省国民政府除电催第二艘渡轮迅速运到宁夏外,还要求增造渡驳两艘。11月3日,第二艘渡轮及一艘渡驳从安宁渡起航,11日驶至中宁枣园堡附近搁浅,后经中宁县民工挖河脱险,但到渠口堡时再次搁浅,因时逢枯水季节,无法脱险,只好拖出水面就地保管。到1949年5月,第二艘渡轮及渡驳才抵达仁存渡口。由于该轮系草草赶造,质量极差,加上中途多次遇险,损坏严重,已不堪使用。1950年,宁夏省人民政府拨款对这两艘汽划子进行修理,费用1410万元(旧币),因汽划子吃水深,耗油量大,无固定码头,无驾机人员等原因,这两艘汽划子未能使用,最后拆解另做他用。
1953年12月16日,宁夏省交通厅第33次厅务会议决定建造汽划子1艘,1954年所需设计费用2000万元由事业费内垫付,在1955年基建费内扣除。1954年7月,宁夏省建制撤销,仁存渡口交银川养路段管理。次年,仁存渡派闵文焕等2人到安宁渡口学习驾驶汽划子技术。1956年,仁存渡口建造1艘汽划子,安宁渡口派技术工人来帮助安装机器(以两台“解放牌”汽车发动机为动力。同时还建造1艘载重18吨的木质渡驳与之配套,仁存渡自此便成为机动船渡口。
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为加强中卫莫家楼和石嘴山公路渡口的渡运能力,在仁存渡建造木质汽划子2艘,随调机驾人员各4名,分别调往上述两渡,并在当地建造配套的木质渡驳使其成为机动船渡口。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宁夏的汽车渡口已普及汽划子。中宁石空渡口在1966年从莫家楼渡口调入汽划子1艘;横城和陶乐渡口均在1972年从仁存渡口调入旧汽划子各1艘。这些汽划子已定型,系木质船体,船长14米、船宽3.5米、型深1.3米,两台“解放牌”CA10B汽油发动机,190马力(合今140千瓦)。由于汽油燃点低,易挥发,容易发生火灾(陶乐和仁存渡两渡口都发生过)。因此,在60年代末期和70年代初,将汽油发动机更换为4135柴油发动机,总160马力(合今118千瓦),但仍称汽划子。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汽划子在宁夏全部淘汰。
(2)钢质柴油机渡轮。钢质柴油机渡轮从汽划子演变而来。船体改成钢质,尺度加大;发动机功率加大;安全性能、操作性能都有很大提高。
宁夏的钢质柴油机渡轮是从四川省引进的长江上游浅水拖轮船型。1980年4月,四川省合江县航运公司船舶修造厂派人为陶乐渡口建造宁夏第一艘钢质柴油机渡轮,命名“陶渡201号”,船长18.20米、型宽4米、型深1.30米(平均吃水0.75米),船舶全高为4米。动力为两台6135型船用柴油机,总功率176千瓦。其外形似汽划子,设机舱和驾驶舱,造价11.55万元。
1981年,四川合江船厂又为自治区公路局建造一艘钢质柴油机拖轮和与之匹配的钢质驳船。拖轮船长20.95米、型宽4.34米、型深1.30米、船高7.10米,发动机为2台6135型船用柴油机。船名“黄河201号”, 1998年5月25日调拨给陶乐渡口所更名为“陶渡203号”。
1982年,四川合江船舶修造厂派来50余名技术工人,在石嘴山和陶乐两地分别建造3艘钢质柴油机渡轮。其中石嘴山渡口2艘姐妹船,命名“石渡301号”、“石渡302号”,船长20.80米、型宽4.6米、型深1.25米,船舶全高6.9米,动力为两台6135船用柴油机。陶乐渡口的1艘命名“陶渡202号”,船型尺寸、发动机型和石嘴山的一致。这3艘渡轮有上层建筑两层,上层为驾驶室,下层为船员休息室,底层为机舱。驾驶室和机舱之间用传令钟连接,传递驾驶员指令。操舵装置为传统的机械传动(链轮传动)方式,安置了舵角指示器,操作起来既省力又方便。这种船舶是当时宁夏最为先进的船舶。
同年,中卫莫家楼渡口在银川养路段造船技工指导下,采用1980年制造的“陶渡201号”的部分图纸,仿造外形尺寸基本相同的钢质柴油机渡轮。
1984年,横城渡口请银川养路段造船技工按照石嘴山渡口“石渡301号”的图纸,建造1艘船长20.95米、型宽4.60米、型深1.30米,主机为6135型船用柴油机的钢质渡轮,命名为“横渡5号”。
1986年,莫家楼渡口又按1982年建造的渡轮样子,再仿造一艘钢质柴油机渡轮。
同年7月,石嘴山渡口又请四川合江造船厂建造1艘和“陶渡201号”基本相同的钢质柴油机拖轮,命名为“石渡201号”。
20世纪80年代,宁夏由四川合江船厂和自己仿造的各类钢质柴油机渡轮共9艘,使用情况甚好。到20世纪末,宁夏主要公路渡口改渡为桥,一些次要公路渡口也架设了浮桥,这些拖轮多闲置不用。
(3)双体渡轮。双体渡轮将两艘船舶并连,中间留一定距离,以加大有效载货(客)面积,增加稳性,减少船体阻力。1980年春,宁夏公路局银川养路段造船技工应石嘴山交通局邀请,赴山东省考察和学习制造机动渡船,在济南航运公司索取一份双体渡轮图纸,又到有关船厂商议承包造船事宜未果,最后在山东鄄城县航运公司船舶修造厂聘请6名电焊工、3名钣金工和1名技术人员,来宁就地建造。同年8月2日,宁夏第一艘双体渡轮顺利下水。其船型的尺度是:船长29.94米、型宽14.40米(两船各宽5.20米、间距4米)、型深1.60米、船高8米。分两层,上层是驾驶室和旅客舱室,下层装载车辆。底层为机舱,安装两台6160型船用柴油机,总功率244千瓦,总吨位329吨,净吨位197吨,满载排水量90余吨。乘客定额为散客140人,装载汽车10辆。该轮设计为横向停靠码头、上下车辆。石嘴山渡口水流较急,未设浮动式码头,自然岸坡停靠不易,上下车辆很不方便,使这艘较为先进的渡船并未发挥作用。20世纪90年代改作水上施工平台船。
3.挂桨机船
20世纪70年代末,宁夏沿河船户自发地从广东、浙江等省引进船用挂浆机,匹配本地产S195农用柴油机,将传统木帆船改装成机动船舶。挂浆机、农用柴油机价格便宜,安装和操作非常容易,省力省时,因而这种船舶发展非常迅速。20世纪80年代中期曾在宁夏段黄河航道上“一统天下”。
(1)挂浆机货船。根据船舶载重的在小,挂浆机的数量和尺寸也不相同。七站船载重达30余吨,船帮也较高,因而船尾安装两台1.5米长的挂浆机,用2台8.8千瓦或11千瓦的柴油机传动。可把两台挂浆机操纵把联在一起,1人操作即可;也可以把1台挂浆机操纵把拆掉,只操作另一台挂浆机。五站船载重较小,一般安装1台1.20米长的挂浆机,柴油机功率8.8千瓦或11千瓦。20世纪80年代,吴忠和平罗的沿河船户大都使用这种船舶。据1986年10月15日统计,当时宁夏有挂桨机船102艘,其中货船占2/3、渡船占1/3。1996年统计,全区挂浆机货船仅存4艘,至2000年已全部消失。
(2)挂浆机渡船。1981年,横城渡口首次在一艘载重为6吨的木船上安装了挂浆机,载客渡运,效果良好。各地经营者纷纷效仿,不久,全区的民营渡口即实现了木质渡船机动化。民营渡口的渡船一般较小,以载客为主。因此,一般安装1台1米长的挂浆机,动力用8.8千瓦的柴油机。1988年银川市郊区通贵渡口建造一艘钢质挂浆机渡船,船型为雪橇型,船长14.10米、型宽4.45米、型深1.00米,安装两台挂浆机,匹配柴油机两台,总功率22千瓦,核定乘客定额(散席)120人。试航时,组织银川地区的民营渡口船工观摩,以之推广。经过5年多时间,银川和石嘴山地区基本按推荐船型实现了渡船钢质化,银南地区的船舶也已钢质化,但仍沿用高帮船船型。2000年,全区共有挂浆机渡船25艘,客位1785座,总功率383千瓦。
4.旅游船
20世纪80年代,水上旅游在宁夏兴起,运输工具以具有地方特色的羊皮筏子和“象”型非机动船开始,不断引进各类客船、摩托快艇、仿古游船以及较为先进的气垫船和水上飞机等。2000年,全区共有各类旅游船127艘,总功率6617千瓦,总客位2687座(见表4-7)。
表4-7 宁夏回族自治区旅游船舶数量统计表(2000)
注:本表不含非机动旅游船舶
(1)客船。1984年,青铜峡外事办公室因接待外宾需要,在江苏省无锡造船厂定购两艘小型客船,在青铜峡库区开展水上旅游。同年8月,已竣工的“青游2号”客船运至库区。该船长13.3米、型宽3.60米,型深1.45米,主机为1台6105型柴油机,功率为72千瓦,船体分上下两层,乘客定额为30人(上层为20人,下层为10人)。这是宁夏的第一艘客船,由青铜峡水电厂接待室保管使用。1985年8月,无锡船厂将竣工的“青旅1号”客船运送到宁。该船长19.10米、型宽3.96米、型深1.35米,平均吃水0.8米,主机用上海柴油机厂生产的6135Aca型船用柴油机1台,功率为88千瓦,总吨位46吨,净吨位28吨,是当时宁夏唯一使用液压舵机的船舶。乘客定额为50人,其中坐席40人、散席10人(上舱32人、下舱18人)。1985年9月,青铜峡市成立外事旅游局,上述2艘客船交其经营管理。旅游局专建船坞,冬季船舶进坞卧冬和维修,开创了宁夏船舶入坞卧冬先例。1995年“青旅2号”报废。“青旅1号”经多次维修,至今仍在营运。
1990年4月,沙湖旅游区从江苏无锡红旗造船厂购来3艘旅游客船,分别命名为“骏马号”、“前进号”和“沙湖号”,船型和青铜峡的客船相同。“骏马号”稍大一些,船长17.70米、型宽3.50米、型深1.3米,主机为南昌柴油机厂制造的6105型船用柴油机,单机,功率51千瓦,载客定额为50人。其他两船主机相同,均为单机,乘客定额略少。
1992年,永宁望洪乡一个体经营者请四川合江船厂的技工建造了两艘小型钢质客船。船长17.70米、型宽3.40米、型深0.95米,安装两台共22千瓦农用柴油机,乘客定额55人,拟在黄河搞旅游,试航多次未能成功,后卖给贺兰县西湖游乐园,但因设备简陋,柴油机噪音太大,且污染严重,不久停止使用。
1993年,沙湖旅游区从内蒙古乌海市购进一艘钢质驳船,请四川合江船厂改装成“游龙号”客船,于6月10日下水。该船全长33.50米、型宽7.00米、型深1.40米,两层,全高7.37米。主机为6105型船用柴油机两台,功率102千瓦,载客定额为600人(其中一层400人、二层200人),时为宁夏乃至西北地区最大的客船。
2000年,沙湖旅游公司请河北省安新船厂来宁建造3艘玻璃钢电动客船。船长15.75米、型宽3.60米、型深1.05米、船高3.75米,乘客定额66人,以蓄电池为能源,防止了水污染和噪音。
(2)摩托艇。摩托艇又称冲锋舟或快艇。20世纪80年代后期从广东、浙江、山东和大连等地引进宁夏。摩托艇的艇体一般用玻璃钢或增强玻璃纤维注塑而成,艇长7~4米、型宽2.64~1.25米、型深在1.10~0.75米,乘客定额6~12人。动力用汽油机和挂浆机一体的舷外机,挂在艇体艉部,功率从29~147千瓦不等。舷外机大都从日本和美国进口,国产机因功率小,很少使用。其操作方法有两种:一是功率较小的用手柄操作,要使快艇向右驶,手柄向左,反之手柄向右。二是功率较大的用方向盘操作。摩托艇属于滑行船,前进时艇体的2/3离开水面,阻力减少,速度迅速提升,时速可达30~60公里,很刺激,深受游客青睐,是目前宁夏水上旅游的主要工具。
水上摩托也属摩托艇的一种。沙湖旅游公司曾引进多台水上摩托,由游客自己驾驶。艇全长3.15米、型宽1.26米、型深1.10米,功率58千瓦。
拉伞船是功率很大的摩托艇。沙湖旅游公司有一项惊险旅游项目即“空中旅游”,把事先系在降落伞上的游客用摩托艇拉着升空,绕湖一圈后降落在水上平台。这种摩托艇功率大,分147千瓦和110千瓦。
沙湖旅游公司还从美国进口2艘豪华快艇,艇长6.50米、型宽2.46米,艇体由铝合金组成,功率66千瓦。其船型为浅海型。
(3)仿古玻璃钢游船。1998年,沙湖旅游区请河北省安新县安泽造船有限公司按照北京颐和园的龙舟等仿古船的样子仿造了3艘玻璃钢客船,其中两艘姐妹船命名为“沙湖龙画舫1号”和“沙湖龙画舫2号”,艏艉安装龙头和龙尾,船长16.90米、型宽3.66米、型深1.10米、船高4.26米,主机采用直流电机1台,功率7.5千瓦,电源是使用110块蓄电池,直流电压在220伏特,电流为41安培,可连续使用8小时,核定乘客定额为60人。另1艘为上层建筑仿古亭式画舫游船,琉璃瓦顶,雕龙画凤。船长25米、型宽5.80米、型深1.60米、船高5.40米。主机使用两台30千瓦的同步电机,电源是由设在机舱的1台柴油发电机组提供,柴油机功率110千瓦,发电机功率64千瓦。乘客定额100人(坐席为一层舱75人、二层舱25人)。
(4)气垫船。2000年春,青铜峡市旅游局和江苏省无锡市马山区交通局商定:马山区交通局提供28客位气垫船1艘,青铜峡提供码头及其他服务设施,拟开辟青铜峡至中卫的气垫船旅游航线。
同年7月气垫船运抵青铜峡,名为“世纪号”,系全垫升气垫船,由江苏省南通市天通高速船开发有限公司制造(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701所设计)。船长14.75米、宽3.30米、型深0.90米,铝合金材料。安装两台BF8L413F柴油机,每台功率222千瓦。主机两用,既能产生压缩空气使船舶垫升,又能带动螺旋桨使船前进。螺旋桨螺距可调,直径2米。乘客定额28人,船员2人,舱室密封隔音。
2000年8月,该船设计人员在青铜峡水域进行调试,并作了一些改进便投入营运。但由于功率大,耗油多,营运成本太高,再加上噪音大、速度低,乘船游览者少,营运4个月后便歇业。
(5)水上飞机。1998年,沙湖旅游公司在沙湖大岛嘴的西水域,开辟了一个水上飞机场,由平罗县友好娱乐服务公司有限公司等2个民营单位在此经营水上飞机飞行业务。他们使用的飞机是A2C和小鹰100两种超轻型水上飞机。A2C水上飞机由湖北荆门的605部设计制造,安装奥地利进口的ROTA×912A2型飞机发动机,水平对置四缸、四冲程,最大功率为58千瓦。使用美国POWER-FIW公司制造F3-70型、碳纤维的三叶可调距推力螺旋桨,直径1778毫米,重4千克。燃油为最低辛烷值RON90专用无铅汽油,油箱容量为41升(30千克)。飞机总长6.641米、总宽11.2798米、总高3.1977米。机翼有主翼、副翼、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两个浮筒为玻璃钢结构,通过前后支架安装在机身下方,长3.749米,供水上起飞降落使用。飞机最大起飞重量520千克,载油量30千克,空机重量315千克,有效载重175千克,载客2人(含飞行员1人)。最大平飞速度每小时118公里,巡航速度每小时80公里,实用升限1500米。起飞时,发动机处于起动功率状态,从水上起飞,爬升到安全高度15.2米,起飞距离190米,起飞离水速度每小时67公里。飞机从安全高度15.2米下降,着水距离为160米,着水速度每小时65公里。
小鹰100超轻型飞机为水陆两用,由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630部设计制造。飞机外形、结构和A2C相似,不同的是发动机是双缸二冲程、双汽化器、双点火系统,手起动,功率37千瓦。螺旋桨直径1676.4毫米,飞机总长5.5649米、总宽9.9437米、总高2.9032米。空机重量175.339千克,最大起飞重量345千克,最大装载重量169.661千克,最大可用燃油15.5千克,最大平飞速度每小时105公里。
水上飞机起降和飞行一次仅5分钟左右的时间,乘坐者不少。目前已有4架飞机在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