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我国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分类研究

(一)篮球竞技后备人才群体结构特征理论

“从儿童抓起,系统训练,全面打好基础”是一条早就被人们所认识培养篮球人才的基本规律,运动寿命受年龄、体力等生理因素制约,必须从小抓起,多年系统训练,才不致错过“最佳敏感区”出好成绩。儿童少年时期,是身体发展的萌发期和运动素质敏感期。在这期间,进行系统的科学锻炼,必能使其运动潜能得以充分发展;错过萌发期和运动素质敏感期,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先天性潜能呈递减趋势,训练效果减小。运动员的成才过程有明显的阶段和年龄特征。据统计我国优秀篮球运动员的启蒙年龄最早的从4、5岁开始,平均年龄分别是10.7岁,女11.1岁。一名优秀的篮球运动员的成材需要8~12年的培养周期,也就是说,在这段期间运动员只有接受系统、完整的专业的训练才有可能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竞技篮球运动员。

运动训练的完整性科学地证明,要想培养高水平的篮球人才,必须要经过3个阶段:(1)儿童时期的基础训练;(2)少年时期的提高阶段;(3)青年时期的成熟阶段。只有在这3个阶段根据运动员不同时期的生理学、心理学和训练学的不同特点,综合利用与发挥,才能争取使专业运动技术达到更高的水平。

1.儿童时期的早期训练

儿童时期的基础训练尤其重要,少儿的认知在人的一生中是无比宝贵的,也是不可代替的。人的体能高峰时期虽在青壮年,但作为能力的核心本质,早在童年就已经开始储备,为体力、智力、经验等高峰的到来积极做好准备。与篮球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儿童篮球运动的发展相对薄弱,这是中国篮球运动的缺陷,也是中国篮球的战略生机所在。

优秀篮球运动员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其中科学的选材和育才是优秀篮球运动员培养的关键。先天素质上的优势,是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一种前提。根据篮球运动特点和发展规律,把具有篮球运动天赋,适合从事篮球运动的人挑选出来,可以大大提高培养的成功率,减少培养过程中的浪费。及时地在运动素质的敏感期,进行科学的系统的训练,是运动成才的决定性要素。有关专家认为:“培养当代世界冠军必须具备三个条件:高水平的科学训练、优化的训练环境和运动员个人优越的天赋条件。”当今世界有成就的教练员都认为:“选材的成功意味着训练成功的一半。”由此可见,科学选材是当代竞技体育发展的需要,是科学训练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因此,儿童时期对于运动员的选材以及训练都要有针对性的进行。篮球运动员的科学选材是指采用现代科学的手段和方法,通过客观指标的测试,全面、综合的评价和预测,把先天条件优越、适合从事篮球运动的人才从小选拔出来,进行系统的培养,并且不断地监测其发展趋势的一个过程。它涉及如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去研究与篮球运动特点有关的人体运动才能各性状的形成因素及其变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篮球运动员选材的基本内容、步骤、方法及其效果。

在科学选材的基础上,少儿阶段的训练主要以基本技术、基本身体素质训练为主。儿童少年篮球运动员基本技术训练,包括正确认识3个概念,即技术动作、技术、组合技术:正确处理篮球技术中技术动作的规格和应变、脚步动作、协调用力与合理放松、稳定与机动、耐力与速度变化几个共性问题。但在训练期间,应根据儿童少年训练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特点合理控制训练的负荷,以培养兴趣和基本技术教学为主,身体训练为辅,使其在早期训练过程当中培养对篮球运动的兴趣,从而激发参与动机,使之能够更好地参与到篮球运动当中。

儿童少年阶段是运动员成长的基础阶段,基础打得扎不扎实将直接影响到内在潜能的发挥。这一阶段重在普及,成立篮球队是必要的,但不能过早“分流”,因重视优秀队员而缩小了可供筛选的范围,人才的筛选应呈“金字塔”逐步往上缩减。

2.少年时期提高阶段的训练

此阶段,运动员基本进入专业培训机构进行系统的训练。在掌握篮球运动基本技术,全面发展基本运动素质后,打好身体和技术基础,提高对抗中运用技术的能力,并培养战斗作风和其他心理素质。理论研究与运动训练实践都己证明,训练活动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影响,必须通过人体系统、器官对运动负荷的渐进的、长期的生物适应来予以实现。构成优秀篮球运动员综合竞技能力的各个方面,无论是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还是心理能力,都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才能得到明显的改善和提高。

在提高阶段,运动员在基本技术训练的基础上,长期系统的专业训练是运动员成才的必由之路。随着运动员年龄的增长,在基本技术和身体素质锻炼的基础上,根据其生理学、训练学特征科学的加大运动员的运动负荷,使其在长期的系统训练过程中,形成训练的叠加效果,为出色的竞技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现代篮球运动的运动特点,在于它的运动形式的中心,是围绕悬挂于空间高处的球篮和篮球而展开的,因此对活动者提出种种身体、形态、体能素质、素养等的特殊要求。篮球运动员高度的特殊作用日显重要,篮球高度是运动员的身体高度、臂长、弹跳高度以及制空高度的综合。篮球运动作为同场对抗性项目,体重和力量日显重要。高大强壮力量型的运动员更能适应激烈对抗的比赛。体重的问题决不是说体重越大越好,应视位置的需要,中锋、大前锋除具有相应的位置技术外,为适应强对抗的需要,体重应相对重些。在这一能力中,我国运动员与欧美运动员有一定差距。身体素质方面,我国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己有了较大提高,但在对抗中的力量、爆发力、制空高度以及高大队员协调性、灵活性方面,须进一步提高,以适应现代篮球强对抗的特点。因此在少年训练时期,应根据篮球运动特点和运动员生理、心理特点科学地、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同时,也要注意运动员在训练过程当中,心智能力的培养。使运动员在文化修养、思想品质、心理素质等方面得到较好的锻炼、培养,以发挥他们更大的运动潜能。从而有利于提高球员对篮球运动的理解和认识,更好地发挥教练员的技、战术意图;有利于给自己确立更高的奋斗目标,稳定心理,在比赛中正常甚至超水平发挥。

3.青年时期成熟阶段的训练

此阶段的人才培养是技术战术的全面充实、思维的高度强化、应变能力的实践与提高、经验的积累与运用的时期。

运动员在良好身体素质形成的基础上,在技战术全面发展的同时形成自己良好的特长技术,从而使自己的竞技水平达到成熟。身体是运动员的基础,而技战术能力则是取胜的根本保证。从技战术上讲,全面又有绝招与特长是现代优秀篮球运动员必备条件和显著标志。绝招与特长是指在对抗中具有某种突出的技巧和本领,对付复杂情况的某种优异才能。全面是基础,特长是基础的发展,而绝招又是特长的延续。准确性、稳定性和应变能力是绝招与特长技术的特征。主要体现在良好的身体素质,高超的斗智能力,最佳的心理特征,强烈的获胜欲望,良好的进取和敬业精神,丰富的比赛经验,富有想象力和创造性。在激烈的对抗中表现出良好的篮球意识和观察判断与果断的行动,机智沉着的应变能力。具有稳定性、独特性、威胁性和观赏性,具有自我控制能力、战术变化的预见能力、应变能力、适应能力(对比赛规模、时间、地点、气候、裁判、观众情绪的适应)以及自我保护和运用规则的能力等。

另一方面,运动员的心智能力在此时也达到成熟。篮球运动员智力的高低集中体现在对篮球运动深刻、正确、完整的理解程度上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速度和质量上。它主要包括观察判断能力、思维能力、注意集中与分配能力、分析推理能力等。运动员这一阶段心智能力的成熟主要体现在主要体现为技术的目的性、行动的预见性、判断的准确性、配合的协同性、战术的灵活性以及高度的协同集体性。现代篮球运动的显著特点之一是比赛双方直接对抗,竞争激烈程度更加炽热化,在此阶段,运动员在意志、意识、心理定向方面及“主变”“善变”“应变”能力日趋成熟。

运动员的成长过程,除了受到强烈的内部因素影响之外,其发展还要受到外部因素的制约,其中教练员在运动员的成长道路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关研究表明,教练员的水平对运动训练水平和竞赛成绩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袁伟民同志在2001年全国体育发展战略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一个运动项目水平的提高,关键是教练。一位精通业务技术、善于管理、有理想追求的教练员,往往能带出一支好队伍。”所以,我们要十分重视优秀教练员的发现和培养。不但运动员要形成梯队,教练员也必须形成梯队,这是关系竞技体育能否持续发展的中心环节。教练员是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随着现代竞技体育的迅速发展,教练员在长期的训练过程和激烈的竞赛过程中的作用显得更加重要。竞技运动训练过程的规律、方法、手段等物化因素最终要通过人力因素来付诸实施。训练过程中主要的人力因素是运动员和教练员。运动员是训练的主体,教练员是训练的主导。运动员从启蒙训练、初级训练、中级训练到高级训练直至成为世界冠军,都是在教练员的指导、教育下完成的。没有好的教练员就没有优秀运动员,没有世界冠军教练就不可能有世界冠军。

大力提高我国各级篮球教练员的素质,对于培养优秀运动员及我国篮球竞技水平的提高,为我国篮球运动培养一批优秀的后备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训练进入多学科综合利用阶段,对教练的智能要求更高了,教练不仅要有精湛的专业水平,而且还要有丰富的多学科知识,能加以综合运用于训练竞赛过程,实行对训练与竞赛过程的有效控制。培养篮球运动员的过程就是塑造人的过程。而这个过程的实施者就是教练员,由此可见教练员的责任重大。运动训练实践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体育要在世界争雄,仅仅依靠运动员的天赋条件和苦练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一批高水平的教练员出色的工作。教练员是整个训练比赛过程的策划者和控制者,是决定运动成绩的关键人物。教练员的思想修养、技术业务水平、组织管理能力和对篮球运动规律的把握能力等直接关系到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随着运动技术和体育科学的发展,对教练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教练的主导作用涉及训练的各个方面,除了进行训练,还要对队员进行思想工作,另外包含运动员社会理想的建立,技术目标的确定,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道德纪律的自觉遵守等。教练必须不断地调整和协调自己与运动员的关系,从儿童少年运动员时期的师生关系,逐步过渡到高级竞技训练时期的亲密伙伴关系。教练与运动员之问牢固的相互信任关系,是训练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总而言之,优秀运动员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在运动员培养及其成长过程当中,各级培养机构应根据运动员不同年龄阶段、生理、心理、训练学等特点,针对性、目的性、系统性地开展训练工作,从而保障运动员合理的成才过程。

(二)篮球竞技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理论

体育有没有可持续发展?我国理论界对此给予了肯定的回答。谢琼桓指出,可持续发展理论不但为体育的发展提供了进一步的理论依据,也有助于提高体育在经济和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无论是社会体育还是竞技体育,都存在可持续发展问题。袁伟民局长在2001年全国体育局会议上作“认真贯彻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努力实现体育专业的持续发展”的报告,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实现“奥运争光计划”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必由之路。可见,可持续发展同样适用于体育运动的发展。作为世界上三大球类运动之一的篮球运动是体育运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那么,可持续发展理论同样适用于篮球运动。

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世代人的需求,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因为人是社会的主体,既是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又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何谓篮球运动后备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呢?我们试定义为,是指以满足当代人对篮球运动后备人才的需要为目标,不危害后代人对篮球运动后备人才的需要,又不危害其他体育专业乃至其他行业对后备人才的需要的前提下,通过实践引导篮球运动后备人才的培养系统向更加均衡、和谐和互利状态运行的定向动态过程【49】。

篮球运动可持续发展是时代和社会发展对篮球运动的要求,也是篮球运动后备人才自身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其背景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它应具备以下特征。

1.全局性特征

实践表明,在我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为了追求眼前利益、急功近利,忽视了打基础和提高的关系,不遵循篮球运动规律,没有全局性的眼光,导致有前途的苗子过早凋谢,最终只会影响整个篮球运动的自身发展。因此必须将篮球运动后备人才的发展同整个篮球运动视为一个统一整体,谋求共同发展,而不是将他们孤立、割裂开来,甚至牺牲某一个或局部而取得其他的发展。

在我国当前篮球培养机构当中,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在奥运战略和全运战略影响下,众多的体育运动学校不再招收或减少招收篮球人才,使得原来“举国体制”下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主要机构的篮球人才锐减。人才的培养没有数量,就难以保证质量。篮球后备人才的多少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篮球水平能否良好的持续发展,拥有雄厚的篮球后备人才储备,才能使在激烈的篮球竞技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而正是由于这种行为,造成了当前我国竞技篮球后备人才的匮乏和整体篮球水平的下滑。因此,应从全局的角度考虑我们竞技篮球事业的发展,打好基础,以局部的发展促进全局的发展。

另一方面,行政机关应从全局的高度把握,提高教练水平,提高后备人才培养效率。在人才成长的过程当中,教练员起着关键性作用。篮球教练员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是一项系统的战略工程,它体现出的基本内涵是篮球人才资源的整体开发、保护和利用。没有政策法规作保障,会使篮球教练员队伍在管理过程中处于一种无序状态,必然会造成人才的大量浪费和流失。本着宏观规划和微观调控的原则,篮球中心在制定有关政策和法规的基础上,应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符合各省市实际情况的篮球教练员人才资源整体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法规体系。

现阶段,在基层的教练员队伍当中,存在着教练员执教水平不高,训练方法不科学,基本技术训练不够重视等现象,造成许多有发展潜力的后备人才在早期的训练过程当中因为没有接受系统专业的训练而导致最后不能成才,导致人才的流失。因此,各级篮球后备力量培养单位每年应拨出专项经费用于加强教练员的培训工作。同时,应严格实行篮球教练员岗位培训制度,使教练员必须持证上岗,促使教练员自身的知识更新,从而保证训练质量。

2.持续性特征

持续性是篮球竞技后备人才的一个基本特征。这种持续并不意味着篮球后备人才的发展总是呈现出一定的阶级性和波浪性,如20世纪80年代篮球业余体校中,三线队伍人数、参赛队数、人数明显比90年代多,原因是政府“金牌战略”的影响。因此,在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中应遵循其自身持续性特征,要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发展的微观目标和宏观目标有机结合并统一起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篮球竞技后备人才队伍。另一方面,在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过程当中,还应重视其个体的持续性发展,即在运动员最初接受专业训练时,依据后备人才群体结构特征,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效果,在训练中不要一味只重视当前利益和效果,应以运动员的长远发展为目标,科学系统的训练以保障运动员的运动寿命。同时,从宏观的角度出发,训练保障和社会保障是促进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

随着社会的发展,运动员的社会化角色也越来越明显,与社会的联系较计划经济时代更为密切。且竞技篮球运动员在退役或无法进入更高层次的系统时,就面临进入社会就业的抉择。由于学训矛盾的原故,大多数运动员文化水平较低,所接受文化教育的时限,内容较少,无法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从而影响了其自身在退出竞技运动舞台之后的发展。因此,在基础训练阶段,就应从长远角度考虑运动员的长远持续发展,完善竞技篮球后备人才的综合素质,使其全面发展,从而能够更好地融入到社会当中,更快更好地适应其他角色的要求。

3.协调性特征

篮球竞技后备人才发展是一个系统,是置身于整个社会发展大系统下的一个小的子系统。篮球竞技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不仅表现在篮球运动内部各要素之间要协调发展,也包括竞技篮球运动、群众篮球运动、篮球职业化的协调发展。它要求篮球竞技后备人才发展必须与篮球运动内部各要素协调发展。竞技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来源于在群众体育中对篮球运动产生兴趣的群体,只有产生强烈的内部动机才有可能对篮球事业进行长期的训练,从而成为优秀的人才。另一方面,随着篮球运动市场化和产业化,竞技篮球运动逐渐向职业篮球运动倾斜,运动员从其自身角度发展考虑,职业化道路是竞技篮球后备人才的一条主要选择。因此,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够更好地处理好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过程当中职业化道路选择的问题以及为扩大竞技篮球后备人才人口基数做出重要贡献。

外部环境的协调发展,指篮球竞技后备人才发展必须与社会发展对篮球的需求相适应以及篮球竞技后备人才发展与教育、文化、经济和社会生活方式发展相适应。社会环境对于人的成长具有很大的影响。首先,社会环境为人类成长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和方式。人本质上是一个社会性的存在,他的发展不可能脱离现实的社会。其次,社会环境是人类成长的有力支持。人的成长过程总难免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社会环境常常能够给我们提供宝贵的资源和强大的力量。总之,篮球竞技后备人才培养及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协调好篮球运动内部各要素、内部与外部各要素之间的综合平衡,既不能过度超前,也不能过分滞后,使篮球后备人才更加协调地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我国篮球运动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应是以人为本的,人们能动地调控各种要素组成复合系统,使篮球运动后备人才协调、稳定、持续发展,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篮球事业的发展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