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国的体育课迎来了她的100年华诞。制定《奏定学堂章程》的先人们,决不会想到他们当年定下的每周两节体操课,在100年后已经成为有40 几万人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学校体育的先驱们也决不会想到,当年为富国强兵而设立的“拳脚”与“武艺”,早已脱胎为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部分。中国的学校体育和体育课程经过了100年的风风雨雨,几经彷徨,几经探索,终于成了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一门日臻成熟的学科。

但是,中国的学校体育也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教育的改革是我们要应对的挑战,体育的改革是我们要应对的挑战,社会对学校体育的要求是我们要应对的挑战,学生各种不同的体育需要更是我们要应对的挑战,中国的学校体育在步入21世纪的时候,已经迎来了全面深入改革的新时期。

当前中国学校体育的各个方面都涌动着改革的热潮:新的体育课程标准在紧张地进行实验和推广;与新课程标准配套的教材在不断探索、不断改进;农村学校体育在稳步地向前发展;大课间体育活动不断创造出新的锻炼形式;革命性的“三自教学”(由学生自选教学内容、自选教师、自选上课时间)已在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中启动;以提高教学能力为指导思想的高师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正在进行;施行多年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大中小学生的《体育合格标准》将被新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所置换;学校运动会的改革方兴未艾;各种新的体育教学模式层出不穷……这一切,使得当今中国的学校体育充满着生机和活力。

然而,在中国学校体育实践蓬勃向前发展的同时,也反映出了理论准备不足的缺点。各种未解决和说不清道不明的理论问题俯拾皆是,如制约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因素有哪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学校体育是什么?如何处理学校体育中的社会需要与个体需要、统一要求与区别对待、培养兴趣与磨炼意志、物质效益与精神效益、主体地位与主导作用等?体育学科为什么而教、教什么、怎么教?它有什么特点?新的课程标准与旧的教学大纲在管理上有什么区别、各自的理论意义何在?体育教学内容根据什么来选择、分层与编排?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如何科学设计?高水平运动队在校内办与校外办有什么本质区别?大学体育课的性质是什么?教学目标如何科学定位?面向全体学生的学校运动会的改革如何设计?何为教学模式?何为体育教材的实用性?终身体育与学校体育到底是什么关系?如此种种,纷纷杂杂,摆在我们学校体育研究者的面前,这些重要的理论问题,还没有多少人去深入研究,更没有什么重大的突破,仍然是处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若明若暗的“灰色”状态。

我们几个长期研究学校体育的人面对这种状态,面对着理论上的种种困惑,鼓足勇气,奋起挑战,以几本小书的形式试从一些新的视角对中国学校体育的改革进行一番剖析。我们希望这些勇气和视角能激发一些新的思考,促进一些新的研究,鼓起一些新的勇气,睁开一些新的眼睛,掀起一些新的争论,促成一些新的解决,产生一些新的动力。然而,由于我们水平有限,我们的这些初衷可能依然还是初衷。

敬请学校体育的同仁们能理解我们的初衷,批评我们的不足,斧正我们的观点,完善我们大家的理论。

谢谢!

丛书主编:毛振明 赖天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