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研究:国家体育总局2011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训练管理专项赴德国研修班学习考察报告
- 国家体育总局干部培训中心
- 979字
- 2020-06-24 19:00:11
中德两国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方式比较及其启示
河南省焦作市体育运动学校 肖萍
通过参加国家体育总局2011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训练管理专项赴德国研修班,对德国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机制、青少年俱乐部的运营模式、少体校的职责任务等有了详细的了解。经过认真思考,并结合我国体育运动学校的现状,主要体会和启示如下。
一、重新审视体育运动学校的职能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体育运动学校必须按国家制定的招生计划统一进行考试、录取,学生毕业后也按照国家需要分配工作。一直以来,体育运动学校的职能是为国家输送体育后备人才和培养中小学体育教师。进入21世纪之后,国家大力倡导职业教育,把体育运动学校列入职业教育的范畴,又增加了为社会培养体育指导员的职能。
我国的体校自从取消计划招生,由学校自主招生以来,由于国家财政投入严重不足,各体校都扩大了招生人数,其中有许多有家庭、社会问题的孩子,被其他学校拒之门外,这些孩子平均年龄不满18岁,过早走上社会造成许多不安定因素,体校把这些孩子招收进来,通过严格管理,耐心教育,培养体育特长,使他们成为了体育精英和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所以体校不仅有为国家培养输送体育后备人才,为社会培养体育骨干力量的职能,还承担了社会责任,维护了社会稳定,减少了青少年犯罪率,更具备了青少年的社会教育职能。
相比较而言,德国特别重视体育对青少年的教育作用,从小培养孩子的体育兴趣,鼓励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经常举办学生户外体育比赛。我们参观了黑森州一所拳击俱乐部,他们是把一些有家庭问题、心理问题、社会问题的孩子集中起来进行体育训练,体会到家庭的温暖、社会的和谐,队员之间互助友爱、强调人人平等,由此改变他们自暴自弃、玩世不恭、憎恨社会、报复人类等不良的人生态度,让他们通过体育锻炼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二、加强社会宣传,更新体育理念,让体育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众所周知,体育具有强身健体的功能,具有为国争光、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和提高凝聚力的政治功能。毛泽东同志1952年6月10日提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号召社会各界踊跃参加体育锻炼。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实力快速发展,竞技体育水平也有了巨大突破,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代表团以51枚金牌位居榜首,中华民族的爱国热情空前高涨,体育的政治功能尤为突出。
德国体育的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强调的是体育对培养青少年的意志品质、团队精神、良好道德、公平竞争意识的巨大作用。推崇的是体育为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例如,学生的田径跳远课程是以踏板和腾空动作的技术标准作为考核的内容,不是以远近作为测评标准。德国的学校体育课特别注重对孩子体育兴趣和体育技能的培养,使他们无时无刻都在感受体育强大的教育功能。
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德国体育的先进理念,突出体育的教育和社会功能,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更新体育理念,呼吁社会各界关心青少年体育事业,鼓励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大力宣传体育为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从而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立于不败之地。
(一)青少年参加体育运动,可以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如篮球、足球、排球等集体项目的体育活动,需要队友之间的密切配合和良好的合作,能使孩子学会与人相处,懂得尊敬父母、尊敬师长、尊重同伴,树立良好的社会家庭关系,培养青少年宽容、协作、团结的团队精神,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二)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必须按照比赛的规则进行,培养了青少年遵守法则、规范行为、公平竞争的良好品德。
(三)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促进了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可减少疾病,减轻家庭负担和国家医疗费用支出,更有利于我们民族的强悍。
(四)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可以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训练反应灵活的头脑,树立奋勇拼搏、自立自强自信的人生态度,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只要合理分配时间,更有利于文化成绩的提高,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精英人才。
(五)青少年有组织地参加健康有益的体育活动,远离黄、赌、毒及黑社会的危险人群和环境,改变沉溺于网吧、参与赌博、吸毒等不良习惯,减少青少年犯罪,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六)体育运动是全社会、全人类都应积极推广和参与的活动,对青少年的道德培养、行为规范、生活能力等都有良好的帮助,对人类的发展具有重要地推动作用。
三、青少年运动员的培养要坚持以人为本、教育优先、全面发展的原则
德国对青少年运动员的培养用“平行生涯”诠释,在培养运动员体育技能的同时,特别注重运动员的文化教育,每个运动员都必须接受国家义务教育,即使运动员终止运动生涯,同样可以立足于社会,成为能为社会服务的有用之人。
德国体校是培养体育精英的摇篮,所有进入体校的孩子都要经过严格的审查,具体有六项标准,在体育技能、道德规范上都有要求,特别是在文化学习上要达到中上等水平,才有可能被录取。入学之后,体校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学生必须贯彻执行,需要完成文化教育和专项训练双肩挑的任务。所以,孩子若能在体育上有所成就,自然而然地走体育职业道路,为国争光,报效祖国。若不能在体育专业上成材,绝大多数能考入不同类型的大学,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而我国的情况大不相同,大多数来体校进行体育训练的少年儿童都是被普通学校淘汰的学生,学生的文化基础及个人素质较差,学习体校的文化课知识具有一定难度。近年来,我国对青少年运动员文化学习的认识逐年提高,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等五部委也于2010年3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简称《意见》),但各级政府执行力度不够,《意见》的可操作性不强,没有对教育部门的监查评估手段,运动员文化学习问题仍没有得到实质性地解决。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呼吁社会各界,特别是各级政府学习德国有关运动员文化教育的管理经验,真正做到从思想上重视,组织上到位,经费上落实,让我们的运动员在流血流汗为国争光的成长道路上,同时享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
(一)加强运动员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各级政府部门要统一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教育优先,全面发展的原则,切实提高关于运动员文化学习的认识。运动员首先是社会人、是学生,其次才是体育人,毕竟能够站在奥运领奖台上的优秀运动员是极少数,绝大多数运动员最终都要走向社会,在各行各业中为社会的发展服务。
(二)每个运动员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九年制义务教育是国家的教育制度,抓教育是政府部门,更是教育部门应尽的责任,体校的学生、教师应享受和其他普通中小学生、教师一样的待遇,政府对体校的教育投资应是普通中小学的两倍,因为体校既承担了文化教育又承担了体育训练,应把体校教育经费纳入本地财政预算,有具体的比例数额,随着经济发展逐年提高。
(三)加强运动员文化学习是竞技体育发展的需要
从小从事体育的孩子与其他孩子相比要付出更多,既要体育训练,又要学习文化知识,他们在各级各类比赛场上奋勇拼搏,为国家争得荣誉,应该得到政府的认可、社会的支持、公众的理解和赞赏。但由于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运动员的训练比赛必定会占用学习时间,如果处理不好训练和学习的矛盾,使学生因为训练比赛影响了学习,文化教育不能完成,从而影响孩子一生的前途,那家长也不会把孩子送到体校进行体育训练,我们的体育后备人才将后继无人。
(四)加强体校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运动员文化学习的前提
由于各体校多年来形成重体轻文的习惯和招收学生的差异,教师们认为在体校的教师岗位上没有成就感,敬业奉献精神及责任心不强,钻研业务的劲头不足,与普通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相差甚远。我们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制订目标考核标准,加大培训力度,积极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和教学评估,纳入教育部门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四、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是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关键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的“举国体制”也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德国在教练员的选拔培训上,有严格的准入制度,要通过奥委会指定的机构进行培训和考试,才能具有教练员的执教资格,并根据具体标准分为A、B、C三个等级。为了使教练员不断掌握新的知识、创新体育观念,所有教练员每两年进行一次培训和考试,研修内容除了运动训练的知识,还有道德、法律、教育等有关理论,要求教练员不仅是一个优秀的教练员,还是一个优秀的教育家。
而我国基层体校的许多教练员,是从各省运动队退役后开始执教的,仅凭的是对体育的满腔热情,体育理论知识匮乏,训练理念落后,对运动员的教育手段更是简单粗暴,造成体校运动员成材率低,体育教育效果不理想。我们应该认真借鉴东西德合并后少体校的培养模式和德国教练员选拔培训办法,尊重青少年成长的客观规律,尊重家长和社会对青少年培养的愿望,在督促运动员完成文化教育任务的基础上,坚持体校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办学方向不动摇。切实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培养众多德才兼备的教练员,使他们成为发展竞技体育的中流砥柱,使体校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不竭的发展动力。
(一)加强教练员思想道德、体育理念、教育学知识的培训,提升教练员的综合素质,树立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通过教练员个人魅力感染运动员、教育运动员,使教练员成为培养社会有用人才的优秀教育家。
(二)注重教练员的业务知识培训,不断创新训练手段、方法。
每周期对全国教练员、体育教师进行轮训并考核上岗,发放上岗证。取消考核不合格、不达标教练员的执教资格。促使上岗教练员更新专业理论知识,提高执教水平。
(三)教练员培训要形成长效机制,出台相关政策和制度,将培训计划和考核结果进行通报公示,责任到人、落实到人。
(四)教练员的培训内容形式要多样化,有针对基层体校教练员、学校体育教师的培训,也有针对专业教练员的培训,可以分项目培训,也可以进行共性知识的培训。特别是对优秀基层教练员可采取到高校进修、到优秀运动队学习、到国外参观等方式进行培训,调动基层教练员的积极性,提高基层执教者的综合水平。
虽然,这次学习研修只有短短21天时间,但思想观念的更新、知识水平的提升、作风和团队精神的培养在我心中都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也将不断鼓励和鞭策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勤奋努力、开拓进取,为我国体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