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产与质量管理
- 高光锐 任俊义等编著
- 4746字
- 2024-11-03 10:59:20
2.1 现代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环境
100多年以来,企业所处的生存环境经历了一个巨大的变化过程。20世纪初,现代企业处于起步阶段,生产规模、生产技术尚未达到一定程度,产品处于一种供不应求的状态,当时工业企业的最大特点,是靠单一品种(或少品种)的大批量生产来降低成本。这种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模式使世界经济迅速发展,使一大批西方国家步入了工业社会。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整个世界处于从战争创伤中恢复的阶断,各种物品仍然供不应求,企业仍然在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模式中欣欣向荣地发展。但是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经济的全球化和买方市场的逐步形成,特别是顾客的个性化要求,让现代企业处于既充满着机遇、又富于挑战的复杂的竞争环境,给企业的生产及其管理带来了重大影响。而21世纪的今天,世界已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全球市场,其直接的后果是使企业处在更为瞬息万变、竞争更为激烈的生存与发展环境中。
2.1.1 现代企业所处环境特点
总地来说,现代企业面临的环境有如下几个方面的情况。
1.信息技术高速发展
信息革命把现代企业带向信息时代。在这个时代,信息成了企业的“血液”。企业把自己同市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靠的就是信息、信息系统与信息网络这类“纽带”。
信息革命为现代企业创造了全新范式。范式(Paradigms)通常指人们公认的惯例,出于习惯而被多数人所接受的基本假设,它是现实的、不容置疑的规则性陈述,但它又是可变的,会因科技、经济、社会、文化等环境的根本性改变而改变。例如,在工业社会,企业多半采用批量化生产的旧范式,福特式流水线是大规模生产的典型;但是到了信息社会,企业开始采用定制化生产的新范式,戴尔计算机公司被认为是大规模定制生产的典范。
信息革命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今天信息技术正以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向前发展,信息技术也正在向企业生产与运营领域注入和融合,促进了制造技术和各种先进生产模式的发展,如集成制造技术、并行工程、精益生产、敏捷制造等,无不以信息技术作为支撑。
2.个性化买方市场形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形态都在发生重大的转变,从以往的比较理性消费转向感性消费。人们已不再满足于产品的功能和价格等因素,而更关注产品的品牌、服务,特别是体现个人感受特性的个性化服务,这种转变带动了产品市场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形成了以消费需求为导向的市场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需求多样化、个性化
当今的用户已不满足于从市场上买到标准化生产的产品,他们希望得到按照自己要求定制的产品或服务,并且产品价格要像大批量生产的那样低廉。这些变化导致产品生产方式革命性的变化。传统的标准化生产方式是“一对多”的关系,即企业开发出一种产品,然后组织规模化大批量生产,用一种标准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然而,这种模式现在已不能使企业继续获得效益。现代的企业必须具有根据每一个顾客的特别要求定制产品或服务的能力,即所谓的“一对一”(One-to-One)的定制化服务。
(2)响应速度要求越来越高
竞争的主要因素从成本因素、质量因素转变为时间因素。这里所说的时间因素主要是指交货期和响应周期。用户不但要求厂家要按期交货,而且要求的交货期越来越短。企业要有很强的产品开发能力,不仅指产品品种,更重要的是指产品上市时间,即尽可能提高对客户需求的响应速度。例如,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日本汽车制造商平均两年可向市场推出一款新车型,而同期的美国汽车制造商推出相同档次的车型却要5~7年。可以想象,当时美国的汽车制造商在市场竞争中的被动状态。对于现在的厂家来说,市场机会稍纵即逝,留给企业思考和决策的时间极为有限。因此,缩短产品的开发、生产周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满足用户要求,已成为当今所有管理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3.产品更新换代加快,研发难度加大
首先,由于个性化买方市场的形成,促使企业必须不断开发新产品,以满足顾客不断变化的需求。其次,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从技术上确保产品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进行更新换代,从而大大缩短了产品的寿命周期。据统计,当今美国机械产品每20年全部更新一轮(而20世纪40年代前是每70年完成一轮更新),电子产品和航天产品每10年更新一轮,而计算机产品几乎每隔两年就有一次重大的技术更新。最后,企业之间竞争的日益加剧,意味着企业必须依靠不断地推出新产品才能开拓新市场,以确保竞争优势。
虽然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开发新产品的重要意义,也不惜工本予以大量投入,但效果并不明显。其原因之一就是产品研制开发的难度越来越大,特别是那些大型且结构复杂、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其在研制开发中一般都需要各种先进的设计技术、制造技术和管理技术,不仅涉及的学科多,而且大都是多学科交叉的产物。这样,如何能以最少的代价,快速而成功地开发出新产品,是企业面临的新问题。例如,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子产品加工国,但却没有太多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产品,往往受制于国外的大型企业集团。
4.经济全球化对现代企业生产与运作的影响
在当今社会里,全球化的浪潮正以惊天动地的速度和力度,向人类社会的一切领域挺进,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是前所未有的。许多国家的产业,包括工业、金融、投资、运输、通信、科技等,都在全球范围内打破了国家和地区的界限而融为一体。一般来看,经济的全球化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商品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从商品流通领域开始的,商品全球化在经济生活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商品全球化越发展,表明世界越开放,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越频繁,贸易量将大为提高,各国之间在生产和消费上的依赖程度也将不断加深。
(2)资本全球化
资本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重要步骤,也是必然趋势。国际间直接投资的迅速增长和跨国公司的蓬勃发展,使国际间资本流动规模巨大,而且国际资本的形式也日益多样化。
(3)生产全球化
由于跨国企业的蓬勃发展,世界已成为跨国企业的“王国”。而跨国企业的发展,又促进了生产的全球化。各国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相互渗透,互通有无,把以往一个国家内部范围的分工和协作关系,发展成为一系列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和协作关系,出现了大量的全球工厂,越来越多的产品成为“全球产品”。例如,福特汽车公司的Festiva汽车就是由美国人设计,在日本的马自达生产发动机,由韩国的制造厂生产其他零部件和装配,最后再在全球销售。
(4)技术全球化
发达国家在输出资本的同时也输出了技术,包括管理技术,技术的输出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当然技术的输出大部分是有偿的。
2.1.2 生产运作管理新特点
与日益激烈的环境发展相适应,现代企业的运作管理也出现了新特点和新发展方向。面对环境变化,企业为了生存、发展,必须考虑新的运营方式,并适时地对原有的运作系统进行调整、改造和升级。这也给企业的运营管理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使得现代运营管理的概念及内容与传统的生产管理存在很大不同。运营管理的目的是通过构造一个高效率、适应能力强的运行系统,为企业制造有竞争力的产品,所以它的发展也是以此为目的。
现代企业运作管理新特点及其发展方向可归结为以下9点。
①“全球运营”成为现代企业的一个重要主题。随着全球经济朝一体化方向的发展,企业的制造活动将从集中式转变为分布式,大企业面对的工厂选址问题将不再是一个单一的工厂选址问题,而是为一个由不同的零部件厂、装配厂及市场构成的制造网络选址的问题。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工厂选址和资源优化配置。
② 信息技术成为生产运作系统控制和运作管理的重要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一系列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上的变革已成为生产运作管理的重要研究内容。计算机已经并将继续对企业产生较大的影响,先进制造技术(AMT)的应用使企业的生产运作方式发生了真正的革命,其应用涉及产品设计、产品特性、加工技术、信息处理、通信等各个方面。
③ 现代生产运作管理的涵盖范围扩大化。现代生产运作突破了传统制造业的生产过程和生产系统控制,扩大到了非制造业的运作过程和运作系统的设计上。现代生产运作管理不局限于生产过程的计划、组织与控制,而是包括生产运作战略的制定、生产运作系统设计、生产运作系统的运行等多个层次的内容,把运营战略、新产品开发、产品设计、采购供应、生产制造、产品配送直至售后服务看成一个完整的“价值链”,对其进行综合管理。
④ 跨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成为企业生产运作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供应链由原材料零部件供应商、生产商、批发经销商、零售商、运输商等一系列企业所组成。在传统的企业管理中,一条“链”上的各个企业只把对方视为买卖关系、交易对手,各自只关注自己企业内部的运作和管理。而现代企业则开始致力于整个供应链上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合理化和优化,与供应链上的多个企业结成联盟,把整条“链”看成一个集成组织,通过“链”上各个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分工,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
⑤“柔性”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决定因素。只有适时、适量地向市场提供顾客所需的合格产品和满意服务,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居于主动地位。增强对产品需求量、产品本身及交货时间变化的适应能力,即增强企业的“柔性”,已经成为企业的主要竞争战略。企业的柔性包括物的柔性和人的柔性,即生产系统的柔性和组织管理系统的柔性两个方面,任何一方面缺乏柔性都会导致企业的整体柔性降低。
⑥ 注重流程管理。运作系统的生产率高低,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生产运作管理的有效性,因此,生产运作管理对企业获得竞争优势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流程管理在产业化发展中紧密连接技术变化及规则,并出现各种新的管理哲学和实践,从规模生产到柔性生产、全面质量管理(TQM),从科学管理到雇员创新、准时生产(JIT)和再造工程(RE)、基于时间竞争(TBC)等新的管理理念。
⑦ 多品种小批量混合生产方式。随着市场需求日益多样化、多变化,多品种小批量混合生产方式成为主流形势。靠增大批量降低成本不再适用于生产方式的这种转变,生产管理面临着多品种小批量与降低成本之间相悖的新挑战。要求从生产系统的柔性生产设备和计划与控制系统、工作组织方式和人的技能多样化两大方面去挖掘新的方法。
⑧ 精益生产成为企业生产运作管理追求的目标。精益生产意为使用比大量生产系统少的资源生产出同样多的产品。这一生产方式产生于20 世纪90 年代,其基本原理是不断改进、消除对资源的浪费,协力工作、沟通。精益生产系统利用高技术的工人和富于柔性的设备,集中了大量生产(高产量、低成本)和手工艺生产(品种多和柔性)的优点,其产品质量要优于大量生产的产品。因此,精益生产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的推崇。组织结构扁平化,管理层减少也顺应组织变革的时代要求。
⑨ 环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企业具有最直接的责任。企业有必要在产品设计和运作过程中考虑如何保护环境,在资源获取和利用上尽量节约自然资源、合理使用资源,并考虑各种资源的再生利用问题。国际标准化组织通过对企业取得ISO14000 的认证作为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要求。企业注重减少废弃物,使用毒性较小的化学制品,以及设计出使顾客更容易再处理和再利用的产品和部件。
总之,企业为应对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必须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努力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获取竞争优势。首先,为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企业必须开展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员工技术技能,提倡终身学习,构建学习型组织。其次,组织结构合理,业务流程畅顺,生产有序,管理有效,充分利用各种可供利用的资源,减少浪费,以较小的投入获得理想的产出。再次,在企业内部构建一个较公平的竞争平台、分配制度,以及有一套完善的激励、制约机制。最后,一定要以人为本,企业关爱员工,员工忠诚于企业,多方面、多角度地为企业制造有竞争力的产品,构造一个高效率、适应能力强的运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