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智慧全书:不可不知的160个生活原理
- 吴卉 吴静 陈庭文编著
- 1365字
- 2020-08-28 02:11:39
刺猬法则
心理小故事
不要逼问别人的密码
小章在博客上上传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涉及了自己的隐私问题,因此,小章特意设置了密码。谁知这篇博客上传后,第二天一大早,一个朋友就迫不及待地打电话给他,向他索要密码。
这让小章很为难,不告诉吧,对方是自己多年的好友,又怕辜负了好友一向对自己的关注;告诉吧,又不愿意别人知道自己的隐私。因此,小章小心翼翼地说,既然设置了密码就没有打算让这篇文章公开。
谁知朋友不以为然地说:“对我,你还保什么密?快告诉我。” 这句话把小章逼到了更为尴尬的境地。不错,所谓朋友,就是可以彼此分担痛苦与分享欢乐的人,难道相互之间还能拥有不可让对方知晓的秘密吗?
最后,小章左思右想,还是决定不把密码给朋友,这让朋友大为恼火,好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和小章再联系。
心理学解释
只要是人,都有自己的隐私,都有自己的私人空间,这是完全属于自己的私密、自由的生活空间,绝对不允许其他人的闯入。在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刺猬法则。这个法则源于一则寓言故事:寒冷的冬天,有人把十几只刺猬放到户外的空地上,这些刺猬受不了寒冷,为了取暖,它们只好紧紧地靠在一起,而一旦靠在一起,它们身上的长刺又刺到了对方,它们又不得不分开。由于天气实在太冷了,很快它们又靠在一起取暖。然而,靠在一起时的刺痛使它们不得不再度分开。挨的太近,身上会被刺痛;离得太远,又冻得难受。经过几番聚散,刺猬们终于找到了一个不远不近的距离,既可以相互取暖,又不至于彼此刺伤。
刺猬法则强调的就是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美学上有句名言:距离产生美。事实上,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也总是保持着一定的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陌生人之间一般会保持一米以上的空间距离,否则会构成对别人的威胁,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空间侵犯”。空间侵犯会让人感到极不舒服。
一位心理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他选择了一间刚刚开门的大教室,当里面只有一位同学时,心理学家走进去,并坐在他的旁边,这个同学奇怪地看了他一眼,然后拿着自己的东西离开了。试验重复进行了几十次,心理学家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一个空旷的教室里,没有一个被试者能够忍受一个陌生人紧挨自己坐下。尽管心理学家尝试着变换自己的位置,比如分别坐在被试者的左边、右边、前面或后面,但被试者在不知道这是在做实验的情况下,更多的人选择立即默默地远离到别处坐下,有人则干脆提出:“你想干什么?”并且表现出厌恶的情绪。
人与人之间都有一个自我保护的安全距离,一旦越过那条自我保护的底线,就会引起人们的警惕、预防甚至反击。正如俄国作家赫尔岑所说:“人们在一起生活太密切,彼此之间太亲近,看得太仔细、太露骨,就会不知不觉地,一瓣一瓣地摘去那些用诗歌和娇媚簇拥着个性所组成的花环上的所有花朵。”
智慧点拨
在日常生活中,夫妻之间适当的分别,则有利于保持夫妻间的神秘感和新鲜感。在美国、日本的社会调查中表明,每周见一次面的夫妻感情最好,关系最稳定,让相互的爱情在若即若离、不冷不热中久远维持。诚然,这里所说的距离必须是有限的、适当的。正如某作家所说:“有距离才有吸引。但是,千万不要太远。当我痛苦或迷惘时,不要让我牵不到你的手。”
“保持相当的距离”不仅是一种安全的需要,也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重要法则。为了给身边的人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让大家相处得更加和谐,请一定要保持适当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