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社会调查的类型与方法

2.1.1 社会调查的类型

确定社会调查类型是进行社会调查的首要任务。根据不同标准,可以把社会调查划分为多种类型。下面介绍最主要的四种分类。

1.以调查对象的范围为标准进行分类

根据社会调查对象的范围,可以把社会调查划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全面调查即普遍调查(普查),是对调查总体的全部单位进行的调查;非全面调查是对调查总体中一部分单位进行的调查,它又分为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和个案调查等。在社会调查的各种分类中,按调查对象范围划分的调查是最基本的调查分类。

(1)普查。普查是对所要调查的总体中的每个个体进行逐个的调查。一般来说,普查往往是对较大范围的地区或部门进行的调查,如在全国、全省、全市、全行业、全系统等进行调查,其规模很大,属于宏观的社会调查。普查能够对社会的整体状况做出全面而准确的描述,为了解整个国家或地区的基本情况及大规模总体的概况提供最基本的资料。普查往往能够得出具有较高概括性和普遍性的结论,为国家及各级部门制定政策、计划提供可靠的依据。此外,普查的成果也为各种社会科学研究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

但是,调查对象多、分布范围广等特点也导致普查的工作量较大,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资金较多。普查的高代价使其不能频繁开展,只能按一定周期、间隔较长时间进行。普查的范围广、涉及人员多、工作量大等特点也限制了普查的内容,因而普查的项目较少,缺乏深度,只是调查一些最基本、最一般的情况,对调查对象的了解不如其他调查形式深入、细致。因此,普查往往是一般个人和单位无法独立实施完成的,而是更多地需要政府出面主持,调拨专门经费、建立专门组织、动员社会各方面通力合作才能完成。所以,除统计部门和政府部门外,一般的社会研究很少采用普查形式。

相关链接1

中国人口普查

中国的人口调查有近4000年的历史,它为人们留下了丰富的人口史料。但是,在封建制度下,历代政府都是为了征税、抽丁和压榨人民才进行人口调查的,因而隐瞒、匿报人口的现象十分严重,调查统计的口径也很不一致。在1949年以前,具有近代意义的人口普查只有两次:一次是清宣统元年(1909年)进行的人口清查,另一次是民国17年(1928年)国民政府试行的全国人口调查。前者多数省仅有调查户数而无人口数,推算出当时中国人口约为3.7亿人,包括边民户数总计约为4亿人。后者只规定调查常住人口,没有规定标准时间;经过3年时间,也只对13个省进行了调查,其他未调查的省的人数只进行了估算;调查加估算的结果,全国人口约为4.75亿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先后于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进行过六次人口普查。前三次人口普查是不定期进行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和国务院的决定,人口普查自1990年开始改为定期进行,即每10年一次,在年号末位逢“0”年份举行。两次普查之间,进行一次简易人口普查。

六次人口普查都是由国务院发布命令,制定调查方案,经过必要的准备,统一组织进行的。国务院和各级政府都成立了人口普查领导机构和普查办公室。

经过严格培训的普查人员按照统一的项目和调查表式,在全国人口调查登记计算的标准时间,在全国范围内,逐户逐人通过直接询问进行调查登记。普查的数据按照统一的方法进行汇总和编印,具备了现代科学人口普查的基本特征。普查的质量都是很高的。1953年的普查,根据抽查,重复人口占1.39‰,遗漏人口占2.55‰。1964年的普查,重复人口占0.38‰,遗漏人口占0.39‰。1982年的普查,重报人口占0.71‰,漏报人口占0.56‰。1990年的普查,人口数重登率为0.1‰,漏登率为0.7‰,重漏相抵,人口数净差率为0.6‰。而2010年的人口普查,人口漏登率为0.12%。

(2)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是从所要调查的总体中,按一定方式抽取一部分个体作为样本,通过对样本进行调查的结果来推论总体状况的一种调查。

抽样调查可以节省时间、人力和经费,可以迅速获得数据,可以收集到内容丰富的资料,其准确性高,应用范围广泛。但由于抽样调查是由部分来推论总体的,而部分与总体之间总会存在差别,所以抽样的结果只能近似总体而不能等于总体。抽样调查存在抽样误差。同时,在资料处理和分析上,抽样调查需要运用大量的数理统计知识和复杂的技术,工作量较大,对工作人员的要求也较高。这种调查方法会在第4章做详细的介绍。

相关链接2

现代家庭,谁当家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家庭对“当家人”的要求越来越高。要当好家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家人”既要负责家庭的财政管理,又要控制家庭的日常支出。从某种程度上,“当家人”的储蓄理念及消费习惯决定了家庭的经济管理模式。那么,城市家庭的“当家人”是谁呢?他们的家庭经济管理呈现何种特征呢?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在《中国城市女性及家庭消费行为研究》报告中专门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研究。该项研究是对北京、上海、广州、哈尔滨、成都、西安、绍兴、新乡、曲靖九城市的547名18~60岁的普通女性居民进行的入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城市的家庭消费观念各异,五成家庭有制定月度支出总额度计划的习惯;家庭收入中占主导地位的为男性,然而家庭的消费支出主要由女性负责。值得注意的是,高达九成的40岁女性掌管着家庭日常支出的话语权。

(3)典型调查。典型,就是同类事物中具有代表性的事物。典型调查是指根据调查研究的目的和要求,在对所要研究的对象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有目的地选择有代表性的单位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对典型单位进行周密细致的调查,达到了解研究总体目的的一种调查方法。其目的是通过深入地“解剖麻雀”,以少量典型来概括或反映全局。

典型调查选择最有代表性的典型单位,进行面对面的直接调查,侧重对事物质的方面做深入研究,可以反映调查对象的内在本质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其方式简便灵活,大大节省了人力和资金,缩短了调查时间。典型调查大多只适用于范围较小、同质性较强的研究总体,不太适用于较大范围的总体。典型调查是指由个别的典型推论一般的总体,如果典型选择得不正确,则往往不能保证推论的准确性,得出的结论也不一定能适用于总体或全局,导致调查结论的适用范围难以确定。典型调查收集的资料只能用于定性分析,难于进行科学的定量分析。

相关链接3

北京暴力拆迁典型案例调查

记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若拆迁协议谈不拢,一些拆迁方连房地局裁决、法院强制执行判决都没有,就先行强制拆除被拆迁户的房子,致使被拆迁户流落街头,时间之长可达两三年。

家住东城区北池子大街的一位男性居民与其他两个兄弟共同拥有房屋67.3平方米,房屋为三个兄弟平分。1995年,三个兄弟已经在法院签订了房屋分享协议书,兄弟三人每人22.4平方米,而且约定“如遇拆迁,任何一方不得侵害对方房屋财产权”。

但在1999年2月20日该地公告拆迁,3月24日晚上,在没有任何协议、房地局裁决和法院强制执行书的情况下,拆迁方将他的房子强拆了。他找到拆迁办讨说法,拆迁办方面的答复是:被拆迁人虽然有该房的产权证,但没有在此房居住,户口也不在本地拆迁现场,因此把22.4平方米的房子平均成11.2平方米分别补给了他的两个哥哥。

他不服气,向区房地局申请裁决,裁决结果与拆迁办的说法一样,只是多给了他房屋建筑材料折旧款8440元。他再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法院维持区房地局的裁决。

据了解,这是拆迁方惯用的手段:使地上标的物消失,被拆迁户就是想申诉、想讨说法,都没有了最现实的证据。最后,拆迁方将被拆迁户晾在一边,补偿金不管多少,被拆迁户要是这么多,不要也是这么多,而且被拆迁户不跟在拆迁方屁股后面讨个一到三年,就这点儿补偿金你还拿不到手。

(4)个案调查。个案调查是选取某一社会单位,如个人、家庭、组织、社区等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收集与其有关的一切资料,并详细描述和分析其产生与发展的全过程的一种调查方式。

个案调查与典型调查存在明显区别。一是调查对象的特点不同。个案调查的调查对象都是特定的、不可代替的,不存在选择问题;典型调查需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单位作为调查对象。二是调查的主要目的不同。个案调查的主要目的是就事论事、解决特定具体问题,一般不存在推论总体、探索规律性等问题;典型调查需要以少量典型概括或反映全局。

个案调查具有调查深入细致、调查对象确定、调查内容具体独特、调查结果真实可靠、调查方法灵活多样等特点。但是,由于个案调查是对个别的、具体的个案单位进行的调查,其调查结果缺乏普遍性。

相关链接4

我失去的只是锁链

姓名:毛毛(为保护隐私,这里隐去真名)

年龄:46岁

文化程度:大学

职业:高级编辑

调查内容:婚姻暴力

婚后,毛毛不能忍受丈夫的殴打与谩骂,先后两次提出离婚。经过两年的努力,她终于摆脱了前夫对她身体上和精神上的折磨。在以下的叙述中,既有她对自己受暴经历的描述,又有一个知识女性对婚姻的理解,对丈夫施暴原因的分析,以及对家庭暴力的认识和感受。

我们俩是大学同学,但我们的生活态度、生活志趣、世界观都不一样,两个人之间很难协调。毕业以后,我这个人事业心很强,而他比较懒散。这样就造就双方心理都不平衡。日积月累,双方的反差就开始大起来……

他打我的另一个原因和他脾气不好有关系。他的脾气很恶劣。他在常人还不至于发脾气时就爆发,而且是喷射出来。他了解我,专拣我最容易受伤的地方刺痛我,这是我最受不了的。他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很差,但是他伤害别人的能力很强……

家庭暴力是女性弱势造成的。一个女人不可能比一个男人劲儿大,这是不可能克服的。我觉得女性自爱最重要。对孩子付出一片真诚,他也会理解你、尊敬你。我很反对为了孩子什么都不要,甚至连尊严都不顾了。

相关链接5

婚姻暴力的城市社区干预个案研究

作者在对北京市丰台区右安门街道社区婚姻暴力干预的研究中发现,政府机构是主要的婚姻暴力干预主体,其中妇联和居委会的作用尤其显著;调解是处理婚姻暴力事件的主要方式;心理治疗、心理辅导对预防和制止婚姻暴力的发生非常有效,但居民的接受程度普遍较低。因此,作者认为,社区干预婚姻暴力必须充分利用社区已有的资源,以预防、调解为主,最大限度地减少婚姻暴力的发生。具体措施包括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种力量共同参与的反婚姻暴力支持网络;提升公共意识,营造反对婚姻暴力的社区文化;提升社区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工作技巧,加强对居民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等。

2.以调查研究的性质为标准进行分类

(1)应用性调查研究。应用性调查研究是发现和解决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的调查研究。这类调查研究比较集中地关注那些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中不断出现的新现象和新问题,侧重于从总体上描述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状况与特征,并运用社会理论对这些现象和问题进行科学的说明和解释,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及特定的政策性建议。应用性调查研究的课题涉及现实社会的各个领域,如社会管理、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劳动就业、社会分配、社会控制、社会治安、城市建设、区域发展、文化教育、公共卫生、人口问题、环境问题、青少年问题、老龄化问题等。

相关链接6

城市“蚁族”幸福感影响因素调查

城市“蚁族”是对高校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典型概括。为了更好地了解影响城市“蚁族”幸福感的因素,姚明、曲泽静两位学者对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玄武区、白下区的求职公寓等城市“蚁族”集中的地区进行实地调查。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39份,有效问卷率达84.7%,受试者年龄为21~29岁,全部为大专以上学历。

调查发现,城市“蚁族”幸福感普遍不高,且随着学历的提高呈现递减趋势。影响城市“蚁族”幸福感的因素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物质生活水平、精神生活质量和社会保障水平。调查建议通过提高收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心理与情感宣泄化解机制等方法提高他们的幸福感。

(2)理论性调查研究。理论性调查研究是旨在发现社会运行的内在规律,发展和丰富社会科学理论的调查研究。这类调查研究具有明显的理论倾向,往往侧重于通过对现实社会的观察、概括和抽象来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因果关系,从而解答社会科学领域中的各种理论问题,建立或检验新的社会科学理论学说或假说。

理论性调查研究的领域也十分广泛。例如,社会学的专门研究中包括社会文化、社会行为、社会群体、社会组织、社会结构、社会分层、社会流动、社区、社会制度、社会控制、社会变迁、社会现代化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性社会调查研究不同,理论性调查研究往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探索和钻研,其研究成果也不能迅速、直接地应用于现实社会实践,但理论性调查研究常常会对社会未来或全局的发展产生影响。

相关链接7

城市移民的政治参与:一个社会网络的分析视角

1978年之后,大量农村劳动力人口进入城市中的工作领域,中国出现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劳动力流动。目前,中国有超过一半的农民工离开“生于斯,长于斯”的农村地区,进入城市社区生活甚至定居。同时,第二代移民也开始进入城市的劳动力市场,与父辈相比,他们更疏远籍贯意义上的农村,而更渴望进入城市社会,因此,移民群体在城市中的社会融合成为一个非常紧迫的研究议题。按照Gordon(1964)进行的划分,社会融合过程包括7个方面:文化适应、结构融合、婚姻同化、认同性融合、态度接受、行为接受和民主性融合,民主性融合是社会融合的一个重要维度。孙秀林通过“上海市社会网络与职业经历问卷调查”,对于城市移民群体的政治参与进行了初步探索。研究采用社会网络的分析视角,运用社会活动参与网络、讨论网、拜年网三种不同的测量方式,探讨社会网络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高城市居民的政治参与,尤其是对城市移民群体而言,更广泛的社会网络,是否有助于促进其政治参与?

最后的实证结果显示,拜年网的规模对于城市居民的政治参与是一个负向的效果;讨论网的规模只对移民群体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而“社会参与网”则表现出了正向的显著作用,城市居民参与社会活动如“同乡、校友、战友聚会”、“居委/物业组织的会议/活动”、“宗教聚会”、“兴趣群体的聚会”、“志愿者活动”的频率越高,其“参加投票选举区人大代表”的概率就越高,而且,城市移民参加上述社会活动的效果要显著高于本地户籍市民。

3.以调查方式为标准进行分类

根据社会调查的方式,可以把社会调查划分为直接调查和间接调查。直接调查是调查者与被调查者直接接触的调查,如实地调查、口头访问、实验调查等。间接调查是调查者通过某种中介向被调查者间接进行的调查,如通信调查、电话调查、问卷调查、文献调查等。

4.以调查时间为标准进行分类

按照社会调查的时间,可以把社会调查划分为一次性调查、经常性调查和追踪调查。一次性调查是指只进行一次的调查。例如,为解决某种具体问题进行调查,这个问题解决了,就不再进行调查了。经常性调查包括周期性调查、阶段性调查和不定期调查。周期性调查是指以月、季、年或若干年为周期进行的调查,如我国的人口普查就是以十年为一个周期进行的周期性调查;阶段性调查是指以事物发展阶段为依据的调查,如根据蔬菜销售淡旺季进行的市场调查、根据青少年不同年龄阶段进行的教育调查等;不定期调查是指根据工作需要进行的无固定期限的调查,如根据物价管理需要不定期进行的物价调查、根据社会治安情况不定期进行的犯罪调查等。追踪调查是指在不同时间对同一类型调查对象进行的调查。追踪调查可分为周期性追踪调查和不定期追踪调查。一次性调查属于静态调查,经常性调查和追踪调查则属于动态调查。

练习3

了解社会调查类型

到图书馆或上网,每位同学查找三份不同类型的调查报告,然后将全班同学的调查报告按照不同标准进行汇总、分类。学会识别不同类型的调查,分析不同类型调查的优缺点。

2.1.2 社会调查的方法体系

社会调查是社会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社会调查也同样遵循社会研究所遵循的方法体系。社会研究方法体系可分为三个层次:最高层次的方法论、中间层次的研究方式或研究法、低层次的具体方法与技术。按照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社会调查的方法体系也分为方法论、调查方式、具体方法与技术三个层次(见图2.1)。

图2.1 社会调查的方法体系

社会调查方法体系的三个层次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它们在调查中缺一不可。没有方法论的指导,调查结果就只能停留在日常观察的水平上;不掌握正确的调查方式,就无法系统地、有步骤地、有条理地进行调查;不会使用具体的方法与技术,就无法收集到所需要的资料或无法对调查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

1.方法论

“方法”和“方法论”是两个意义不同的概念。提到社会调查,人们往往马上想到的是选择什么样的人进行调查?用问卷调查,还是用电话访问?这是人们在考虑调查所使用的“方法”。其实,作为社会调查的基础,调查方法论是在调查背后支撑着这个调查的那些社会研究方法的理论(如研究方式或范式)和调查内容所归属的学科理论。这些理论构成了社会调查的方法论。

方法论主要探讨调查的基本假设、逻辑、原则、规则、程序等问题,它是指导调查的一般思想方法或哲学,是人们的思想方法和一般的科学方法在社会调查中的体现和应用。它提供了调查研究的指导思想,主要回答社会调查中的这些问题:调查(包括调查指标设计、调查方式方法、数据统计分析等)的理论依据是什么?调查结果是否能够真实、科学地反映客观事实?

任何调查都要以一定的理论和方法论为指导,所以,人们在进行调查之前一定要认真研读调查所需要的相关社会研究理论和相关学科理论,使自己的调查建立在理论基础之上。在调查报告的第一部分详尽地阐述调查所依据的理论,一个内行的读者往往首先看的就是这个部分,因为只有这个部分是全面、严密、科学的,后面的调查才是可信的,否则这个调查就是“无本之木”,毫无意义。下面相关链接中的“青少年基于网际互动的影响因素分析”和“大众传媒与儿童发展”分别是以社会研究方法理论和以调查内容所归属的学科理论为调查基础的例子。

相关链接8

青少年基于网际互动的影响因素分析(分析方法的使用)

由于所研究的因变量(青少年是否使用OICQ网际互动)是一个二分变量(使用、不使用),古典的多元回归分析模型不适用,本文选择了适合于因变量为二分变量的罗吉斯蒂回归模型(Logistic Regression),来估计所选自变量的每一类取值相对于参照组的相对风险比。这种分析可以找出各自变量与因变量的相关性及其作用的大小和方向。现以青少年与父亲的关系、与母亲的关系、现实生活中好朋友的数目、所在城市类型、年级、性别、所在学校是否是重点、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是否独生子女、是否有电脑、个人网龄、父母对于其上网的态度13个变量为自变量(考虑到年龄与年级、是否独生子女与家庭规模、父母文化程度与职业这三对变量之间有着很高的相关性,为了避免多重共线性问题,这里只选择了其中三个:年级、是否独生子女、父母文化程度),采用Forward Wald方法逐步选择变量进入回归方程,使各自变量依统计显著性大小依次进入模型。这样可以避免在变量选择上受主观因素的干扰,也可避免强行引入法大量的统计累赘。模型中使用OICQ网际互动的为1,不使用OICQ网际互动的为0。模型中13个自变量都为虚拟变量,定类变量的虚拟化用Indicator方法,即1表示发生,0表示不发生。参照组为第一组。包含N(N>2)个类别的原始变量在运行时均自动转换为一组N-1个虚拟变量,未被转换的一个类别作为参照类。经过五步迭代回归,13个自变量共有5个进入了回归方程,给出了利用带有虚拟变量的罗吉斯蒂回归模型进行逐步分析的结果,从中可以看出各类自变量对于因变量的解释力。

相关链接9

大众传媒与儿童发展(儿童道德发展调查内容的确定)

对于道德,学术界有不同的定义……“一切的道德都是一个包括有许多规则的系统,而一切道德的实质就在于个人学会去遵守这些规则。”(皮亚杰,1932)依据皮亚杰的定义,在本次调查中主要探讨目前社会为儿童提供的道德内容和规范,以及儿童的学习和遵守状况。

根据我国国家教委于1993年公布的儿童道德纲要,并参考以往的学者对道德内容和规范的研究结果……我们认为,儿童所学习的道德准则和内容应该涵盖儿童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主要方面,它分为两大类:一是个人道德。个人道德主要指儿童为发展自己,要求自身学习和遵守的社会道德规范。它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个方面。物质生活方面主要指饮食有益于身体健康;穿着朴素、整洁;崇尚体育运动;学习勤奋、独立完成作业;热爱劳动;节俭。精神生活方面主要指对知识、信息有较强烈的认知需要;热爱艺术。二是社会道德。社会道德主要指儿童在协调与他人、集体或社会的关系时所应遵守的道德准则和品质及行为规范。它包括正直、平等、独立、乐于助人、关心集体、热爱祖国。我们将从这些方面展开调查……

2.调查方式

调查方式表明贯穿于调查研究全过程的程序、步骤与操作方式,它说明调查者是通过何种具体途径得出调查结论的。调查方式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每种类型在具体操作上都具有与其他类型不同的优点,也都有自己的局限性。这部分内容已经在“2.1.1”节中介绍得很清楚,这里不再赘述。

3.具体方法与技术

具体方法是在调查的某一阶段中使用的方法、技术、工具等,它包括资料收集方法、资料分析方法和其他技术手段三个方面的内容。在本书后面的章节中,将详细介绍资料收集方法中的问卷法、访问法、观察法、量表与测验法,资料分析方法中的统计分析方法,以及资料整理、图表制作和计算机技术等其他技术手段。每种具体方法与技术都有其各自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在具体进行调查时,一定要根据调查项目本身的特点,在全面考虑的基础上有选择地使用。

练习4

你的日常研究技能

你的调查可以利用的一个关键资源就是你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你已经拥有了很多生活技能。在教育体系中,这些技能都被认为核心的、关键的、通用的、可以转移的技能。它们也是重要的研究技能,学者和其他研究者一直在使用。这些技能其实都能够用于你将要开始的调查。它们是读、听、看、选择、提问、总结、组织、写作、表述、反思。

考虑一下,你最擅长什么的技能及你喜欢用什么技能。这些技能适合你开展调查吗?

你可以问问自己,你喜欢跟人交谈吗?你喜欢观察别人吗?你是喜欢坐在桌子前阅读文献,还是更喜欢处理储存在计算机里的数据?每种偏好都会提示你选择最适合的特定技能:访谈、观察或文献分析,这样你会发现,如果有可能让你使用自己最擅长或最得心应手的技能进行社会调查,那么这件工作就是最容易完成的。

练习5

列出调查题目

现在,你已经对社会调查有了一个整体的、大概的了解。请试着列出五个你想要进行调查的题目,这些题目既可以是你关心的社会问题,也可以是你想要了解的周围的同学、朋友、同事身上的事。总之,无论事情是大是小,是远是近,只要你能想到,都可以将它们作为调查的题目。

1. 2. 3. 4. 5.

如果你实在不知道调查什么,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想一想:最近最令你困惑的事情,你和朋友们经常讨论的事情,你最感兴趣的事情,你最想了解的别人的想法,你读过或看过的资料,老师最近布置的作业或领导最近布置的工作,你突然冒出的一个想法,问问别人有什么最想知道的等。当然不止以上这些,这些只是在你想不出来题目时给你的一点启发。本书在第3章中详细讲述选择调查题目的方法。

练习6

比较调查类型和方法

想一想,针对你列出的五个调查题目,你准备采用什么样的调查类型和什么样的调查方法进行调查?分析一下你所选用的调查类型的优势在哪里?缺点是什么?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选择?

如果你对“练习6”中提出的问题都能做出清楚的回答,说明你对社会调查可能利用的调查类型和方法已经有了一个总体的认识,你对开展社会调查的第一步已经很清楚,可以继续下面的学习了。如果你不能清楚地回答,那就请再看看前面的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