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玉是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12级博士研究生。与其他基础科学研究一样,考古也需要获取庞大的基础数据。而这些数据信息的获得过程却非常艰辛,需要住工地、下探方、采样本、做浮选,每项工作都需要付出耐心与体力,比如做浮选就是一项繁重的体力劳动,需要长时间弯腰,双手浸在水里工作。即使是在寒冷的天气里,选土用的水冰凉刺骨,高玉也从来没有叫过苦。考古工作,需要极大的耐心与细心,工作也非常枯燥,但高玉却醉心于此,并且把它当成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高玉性格沉稳,用她自己的话说,她是一个“懒人”,更喜欢纯粹的生活,热爱在泥土中探寻人类的秘密。在别人眼里寂寞的考古工作,她却甘之如饴。高玉并没有因为在北大这样人才济济的顶尖学府里,就失去她的从容与淡定,她不希望受到太多关注,只希望自己是一位合格的北大学子,做一名合格的北大人。
但内心的平静与淡定,并不表示她内心冷漠。2012年下半年,一个电话改变了高玉平静的生活。她被告知,她与一位白血病患者的初步配型成功,这个电话就是向她征询捐献意见的。面对捐献未知的风险,高玉没有犹豫,怕家人担心,她做好一切“保密”工作,直到媒体报道她的经历以后,大家才知道真相。高玉成了中国骨髓库北京市库第170例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很难相信,这样一个低调又瘦弱的姑娘,能在捐献造血干细胞这件事情上如此勇敢与坚定。其实,从2008年11月,高玉就加入了中华骨髓库,希望有一天,能通过自己的造血干细胞,拯救一个即将逝去的生命。
“一滴水融入大海才能永不枯竭”,是高玉的座右铭。在北大求学的九年时间里,她在学术上不断进取,勤恳地从事最基础的科学研究。而且,从进校开始她就担任了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的志愿讲解员。另一方面,在业余时间,她也尽力发挥自己的能力,不声不响地为社会贡献温暖与爱心。
高玉沉淀自我,将爱心融入海洋,踏实淡定地在学术与个人修养上自我完善,让她的人生迸发出了灿烂而持久的光芒。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尤其在浮躁的现代社会,面临诸多诱惑,如果不保持淡定的心,不知道自己真正的人生需要,失去的不仅是目标,还有自我与自己的人生。内心充实,沉淀自我,不骄不躁,才是人生的大境界。
北大情绪管理SPA:
我们的这个时代,需要淡定,而我们每个人也需要这种心态,才能从容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不会乐极生悲,也不会因为一时的困难让自己走上绝境。如何才能拥有淡定而不寂寞的内心世界呢?
(1)化繁为简的生活态度
当你为一件事情的取舍犹豫不决时,就需要问问自己内心的目标到底是什么,除此之外,一律舍弃。在北大人看来,化繁为简的生活态度并不会让自己失去什么,反而只会提高效率,得到更多。
(2)不与别人做无意义的盲目攀比
我们可以把他人作为自己努力的目标,但也不能只看到别人拥有的,而看不到自己拥有的。北大人很少攀比,一是因为他们已经是很出色的一批人,二是因为他们清楚盲目攀比只会让情绪变得糟糕,倒不如把时间用来做一些有用的事情。
(3)不一味地向生活索取
在北大人心中,有些欲望可以抑制甚至舍弃,有些争执可以让步,有些东西是可以选择放弃的。人们不快乐、不淡定的原因,是因为奢求太多,而忽视了自己内心真正的需要。苏东坡在历经人生变数后,领悟生活真正的味觉就是“淡”。因此,北大人从不会一味向生活索取,他们认为这样做没有意义。
3.知足常乐,容易满足离幸福更近
新来的同事,没几天就成了“人民公敌”,为什么?就因为她太“不幸”了,当我们一群人灰头土脸地在地铁上被挤成沙丁鱼条时,她优雅地从自己的私家车里钻了出来,然后跟我们抱怨:“我们小区的熟人都换新车了,我老公就是不答应。真烦人。”刚开始,我们觉得她是各种装、炫富。后来,我们明白了,她是真的烦,而且烦的理由层出不穷:“婆婆打扫的房间不干净”“邻居换别墅了”“大学同学都自己创业做老总了,我还在打工……”后来,她简直就成了“办公室毒药”,人人避之不及。
现代人,压力大,竞争激烈,都想在别人身上找点“正能量”,最不济也要有点乐子吧?谁愿意天天跟絮絮叨叨一副活在旧社会样子的“祥林嫂”打交道?没过半年,她就辞职了。至于原因,我相信很多人都清楚:不知足的人,永远有不快乐的理由。
央视曾经有一个调查:“你幸福吗?”答案千奇百怪,各路奇葩纷纷上阵。于是,这个调查赫然变成了笑话。央视很无辜,躺着也中枪,但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这些无比聪明的现代人拥有前所未有的物质,却感觉不到幸福,生活过得没有滋味。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我们早就知道,但我们在生活中却常常扮演着因贪得无厌最后一无所获的渔夫的老婆这一角色。之所以感觉不到幸福、体会不到生活的乐趣,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我们对生活的不满足,对生活不断增加的要求与期望,让我们欲望的口袋越来越大,让我们疲于去装满欲望,却没有时间好好地看看自己所拥有的、好好享受一下自己的奋斗成果。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北大人是最不容易满足的一群人,他们总会有更高的目标,通过欲望点燃奋斗的热情,但北大人同时又是很容易满足的一类人,他们不会盲目追求能力之外的事情,不会设定不切实际的目标,所以不会因为欲望不满而出现情绪问题。
这本是很简单的道理,但生活中却还有很多人不明白。比如有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看到别人用iPhone4自己就想要,但家庭条件又不允许,于是,就在网上联系人卖掉了自己的一个肾脏,最终毁掉了自己的健康,也葬送了未来的幸福。
曾经媒体报道过一个售楼小姐,为了满足自己越来越高的消费,先是向亲友、同事借钱,最后实在还不上了,干脆就伪造合同诈骗购房者,结果东窗事发,她落得一个锒铛入狱的下场。假如我们懂得合理地调整自己的欲望,懂得知足常乐,不仅是给我们的心灵与生活松绑,还减少了我们犯错、走弯路的概率。因为我们懂得驾驭欲望,就不会成为欲望的奴隶,在诱惑面前,就能及时地“刹车”。
经济学博士孙祁祥,博士生导师,任北大经济学院副院长,同时,她还兼任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是北大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在所有这些头衔中,最让她觉得有成就感的是“北京大学最受学生爱戴的十佳教师”。这位北大历史上第一位女院长,虽然与20世纪50年代的人一样,有着特殊的经历,但这些经历却更加丰富了她的人生。宁静淡泊知足常乐,是她的人生写照。所以,她才数次拒绝了大公司的高新聘请,放弃了许多在别人看来是非常难得的好机会,但孙祁祥从不后悔,她说:“我非常满足,学生、同事对我的认可我特别欣慰,我觉得做这样的工作很有价值。”
能成为北大最受欢迎的教授之一,不仅因为她耐心细致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她的开朗与乐观。良好的心态,让她深受学生的喜爱。孙祁祥认为做好自己的事情,容易满足,就是保持年轻的秘诀。
孙祁祥对工作很认真,一丝不苟,但她对物质与其他方面却很容易满足,不喜欢抱怨,对许多世俗的东西看得很淡。而这一切,得益于她母亲从小对她的教导:“不要跟人比,‘人比人气死人,马比骡子驮不成’。”孙祁祥这种不想“太远”,甚至不设置“目标”看似“被动”的想法,却让她的人生充满了惊喜。她这种容易满足的人生哲学,因为不奢望得到,所以一旦得到了就是意外的收获,而且,在她获得的这一切中,她也始终记得领导、同事、学生对自己的帮助与支持。
欲望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成为催人奋进的动力,也可以成为吞噬灵魂的恶魔。我们应该向北大人学习,以欲望激励自己前进,同时对于已经得到的感到满足,这样才能更加接近幸福。
北大情绪管理SPA:
如果把欲望比喻成氢气球,当里面有恰当的氢气时,气球就会高高地飘着,但如果一味地往里面灌注氢气,气球越大,一触即破的风险也就越高。人们的不快乐,很大程度上,并非是因为我们缺少真正所需的,而是我们看不到自己拥有的,无限扩大自己的欲望。学会给欲望“瘦瘦身”,我们才能让自己有轻松的心态去享受人生。
(1)不把金钱作为唯一的目标跟标准
也许,有人比我收入高,但我们可能比他健康。上司比我们职位高,但我们却有更多的时间给家庭,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人生没有十全十美,个人机遇、能力有差别,怎么可能人人一样?
(2)天生我材必有用
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都是平凡的,认清了这一点,我们就不会怨天尤人。做不了大树,就把小草做好;做不了海洋,但我们可以是清澈的小溪……存在即是合理,价值,在于自己的内心,不虚度,也不妄自菲薄。
(3)改变不了环境,就改变心态
知足常乐不是放任、懒惰、甘于平庸,而是拥有淡定、坦然、平和的心态。我们也许短时间内无法改变自己的环境,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然后,像蜗牛一样慢慢地爬,在许多“微幸福”中无限贴近自己的目标。
4.体贴他人,善解人意者更受欢迎
我们在人际交往中,都习惯从自己的角度去看问题,带着自己的情绪与观点和对方聊天。而一旦对方很认同我们的看法,我们会有“遇见”知己的感觉,会感到很开心。相反,我们会觉得“话不投机半句多”,从而失去了跟对方再聊下去的兴致,从而也影响了接下来的交往,让我们无形中损失了可能获得良师益友的可能。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我们太过专注地表达自己,而忽略了对方的情感需求。
所以,真正的社交高手都是善于倾听的人,他们懂得体贴对方,会从对方的角度出发寻找谈话的切入点,关心对方,比如了解对方的压力、他的工作,考虑对方身处的环境,摆脱从自我的思维方式出发,交流得越多,对方就越将他作为知己。
央视著名主持人柴静就具有这种亲和力,因此,周云蓬说柴静“让人就想对她掏心窝子,恨不得把自家藏的银圆,画个图交到她手上”,由此可见,在人际交往中,体贴他人,善解人意,为人增添了巨大的人格魅力。
现代人的生存压力,除了衣食住行、经济工作外,另外的烦恼与焦虑都来自人际关系。与上司、同事、合作伙伴甚至客户之间的关系,像一张密实的网,我们的生活时时都会触及到这张网,而即使离开了工作,我们的恋爱、交友、家庭、业余活动也都少不了人际交往。但如果仔细观察,我们就会发现在社交圈里口碑较好的人未必会妙语连珠、口吐莲花,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优点,那就是体贴他人,在交往时注重并能恰当满足他人的情感需求。
所谓体贴他人,并非是要我们放弃自我,刻意讨好他人,而是设身处地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比如,我们不能对经济状况窘迫的人说正犹豫是买20万的车,还是先买车库;你不能在一个身材肥胖的人面前,讨论最新流行的衣服都是适合瘦子的……当对方说错话时,我们也不能抓住对方的错处,穷追猛打。
对这种情况,美国著名教育家卡耐基有过精彩的论述:“在多数情况下,同事间争论的结果只会使双方比以前更相信自己是绝对正确的,你赢不了争论。要是输了,当然你就输了;如果你赢了,还是输了。为什么?如果你的胜利,使同事的论点被攻击得千疮百孔,证明他一无是处,那又怎样?你会觉得扬扬自得。但他呢?你使他自惭。你伤了他的自尊,他会怨恨你的胜利。而且一个人即使口服,但心里并不服。最糟糕的是,转过身来,你们还不得不同在一个屋檐下共事。”
而林肯则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待这种争论,他曾经教训过他下面的一位喜欢跟人争吵的年轻军官:“任何决心想有所作为的人,绝不肯在私人争执上耗费时间。在跟别人正误参半的问题上,你要多让一点步;如果你确实是对的,就少让一点步。总之,不能失去控制。与其跟狗争道被它咬一口,不如让它先走。就算宰了它,也治不好你的咬伤。”
北大教授朱光潜是中国的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更是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人。朱光潜一生工作勤奋努力,同时,也是一位注重人际关系与自我修养的大师。他有一句名言:“以出世的态度做人,以入世的态度做事。”这充分体现了他的生活哲学。所谓出世,就是要看明白,对于得失不过于计较,洒脱、豁达,才能有内心真正的快乐;而入世,在其著作《谈交友》里,他这样忠告年轻人:“人生的快乐有一大半要建筑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只要人与人的关系调处得好,生活没有不快乐的。许多人感觉生活苦恼,原因大半在于没有把人与人的关系调处适宜。”虽然是大师,朱光潜没有高高在上,同样也重视人际关系,尊重他人的感受。
朱光潜的善解人意,从一件小事可以窥视一二。1936年初,书店出版了朱光潜的《谈美》一书,并且在封面注上“给青年的第十三封信”。书出版后,很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