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孙昌武

累计创作0

作品粉丝5

完结作品(23)
会员
这本书辑录了十篇关于佛教与中国古代文学关系的文章,内容各自成篇,涉及文人的思想、僧俗创作、文学理论、文学表现技巧等。各篇的写法,略似读书笔记,重在对史实的描述,也做一些必要的考辨和分析。通观本书,则东晋到两宋之际佛教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巨大影响,可窥知其大体脉络。
佛教13.2万字
会员
本书内容依据孙昌武先生2009年在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开设“道教文学课”时所用的讲义修订而成。全书共分十讲,分别为:第一讲“道教文学的源头”,第二讲“仙传——传记文学的瑰宝”,第三讲“仙道类志怪与传奇”,第四讲“女仙与下凡传说”,第五讲“仙歌”,第六讲“游仙诗”,第七讲“道士诗文创作”,第八讲“文人的仙歌”,第九讲“宋金新道教诗词”,第十讲“神仙道化剧”。此书,2014年曾和孙昌武先生《佛
文学理论31.3万字
会员
本书系孙昌武先生研究道教与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关系问题的专著,2005年南开大学出版社初版。在中国古代,道教与佛教、儒家思想的并存与统合形成中国古代文化的基础,作者以此认识为基础,对中国古代诗歌中与道教相关的现象、作品等进行研究,说明道教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道教22.3万字
会员
本书为南开大学教授孙昌武先生有关佛教研究的论文结集,共收入1996-2018年十三年来发表于各类刊物上的文章共计十六篇,另有相关书评、序等九篇作为附录,按发表时间排序,集中体现了作者多年以来在佛教文化、艺术、思想及宗教观上的研究成果。孙先生的文章,理论上深入浅出,文字上流畅易懂,虽然有的文章已是多年前的作品,如《关于佛教文化的研究》《唐长安佛寺考》等,无论是对于专业研究者还是普通文化爱好者,仍具有
文集24.8万字
会员
本书初版为“中国文化史丛书”之一,出版于1988年,后于2007年经作者修订再版,此次则为作者的第二次修订,收入《孙昌武文集》。全书共分四章:“汉译佛典及其文学价值”、“佛教与中国文人”、“佛教与中国文学创作”、“佛教与中国文学思想”。
佛教27.8万字
会员
唐代是道教发展的全盛时期,它对文学造成了极大影响。本书在大量的诗文和史实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道教对唐代文人生活、思想和创作的影响。该书前两章分别论述了唐代特别流行的炼丹术、神仙思想、神仙追求与文学创作的关系;第三章以长安道观为中心,探讨当时道观的发展形态及其在文化活动中的作用;后一章以论述唐代“三教调和”思潮作为全书的总结。
文集38.1万字
会员
孙昌武先生《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与佛教》一书,集中探讨我国历史上的十六国、北魏、西夏、辽、金、元、清这些北方部族建立的政权的佛教政策、佛教发展状况,以及佛教在文化交流、民族融合方面所起的作用,凸显了佛教从理论、实践诸多层面为民族平等、民族交流、民族融合所提供的依据和动力。
专业史38.8万字
会员
佛教在中国两千年左右的历史发展中,在文学领域发挥了重大影响;而中国文学对于佛教的传播和发展,也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二者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推动对于中国佛教史和中国文学史都是十分重要的方面。本书即专门探讨中国佛教与中国文学相互影响和交流的诸多现象和问题。本书原为季羡林、汤一介两位先生主编的《中华佛教史》之《佛教文学卷》,今加以修订出版,全书分十三个章节,自佛教初传中土时的佛典翻译直至近代文人与佛教,基本
佛教39.2万字
会员
第一、二章分别介绍达摩禅法和东山法门以及南宗禅后,第三章选取王维、杜甫两个重点人物进行分析;第四、五章在介绍了洪州禅和当时文人的好禅和习禅风气后,第六章选取白居易作出重点分析;接下来五章,分别从喻禅与喻诗、默契与言句、玄思与乐道以及王梵志、寒山和中晚唐诗僧创作等几个方面展开,皆属于对洪州禅一章的具体推进。第十二章介绍了宋代分灯禅,接下来的三章分别通过“以禅说诗”以及苏轼和江西诗派几个方面,对宋代
文集41.3万字
会员
本书为《孙昌武文集》之一种,为作者多年来撰写关于佛、道与文学研究文章的合集,其中既有研究论文,也包括佛学文献的点校说明等,内容则涵括佛教、道教与中国古代文学关系,各自成篇,涉及文人的思想、佛道创作、文学理论、文献整理等。通观本书,则可窥知佛、道对中国古代文学巨大影响的大致脉络。
文集29.8万字
会员
本书是孙昌武先生一部关于佛学研究的演讲稿和发言稿精选集,反映了2005年到2013年期间孙先生的游学踪迹和思考所得,内容范围广博,涉及佛教的翻译文学、作为传记文学的僧传、观音信仰、中国文学里的地狱巡游、禅宗与诗的关系、王梵志诗和寒山诗等,观点新颖,可读性强。
普及读物25.9万字
会员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学家,是代表有唐一代思想学术成就的杰出人物之一。本书在广阔的社会历史及其思想文化背景下,细致地介绍了柳宗元的生平事迹,尤其是他的政绩、文才;并在此基础上,详细论述了他在哲学思想、历史观念、政治思想、文学思想以及宗教观等方面的理论成果和贡献。全书资料丰富,考证严谨,论说详明,可读性强,反映了当时学界柳宗元研究的新水平。
文学理论24.3万字
会员
本书依据孙昌武先生2009年在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开设《道教文学》课时所用的讲义修订而成,是中华书局2014年2月版《佛教文学十讲》的姊妹篇。全书共分十讲,分别为:第一讲“道教文学的源头”,第二讲“仙传——传记文学的瑰宝”,第三讲“仙道类志怪与传奇”,第四讲“女仙与谪仙传说”,第五讲“仙歌”,第六讲“游仙诗”,第七讲“”道士诗文创作,第八讲“文人的仙歌”,第九讲“宋金新道教诗词”,第十讲“
道教22.8万字
会员
《游学集录》为2004年版《游学集录》的修订本,收为“孙昌武文集”的一种。书中所收录的36篇文章,除含孙昌武于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在日本、韩国,以及港、澳、台地区的讲演稿及所发表作品外,又增加了13篇文章,内容更加丰富,集中展现了孙昌武在禅文学研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内容涉及宗教与中国文学发展的关系、中国古代诗人与作品研究、日本汉学家作品研究、回忆海内个师友等方面。
现当代随笔35.5万字
会员
《僧诗与诗僧》是“孙昌武文集”之一种(编号15),为孙昌武教授未曾出版的专著,共收录了《支遁——袈裟下的名士》《皎然诗及其诗论》《“奇思奇句”数贯休》《齐己——“不染尘氛唯〈白莲〉”》《隐逸诗僧——智圆》等十二篇文章,考证了从东晋到清末十位著名诗僧的生平行事与创作情况,评析了他们的艺术思维、生活方式、作品风格和文学追求,在宏阔的历史文化背景下,以点带面地勾勒出“诗僧”这一具有独特审美价值和历史影响
文集16.8万字
会员
《文苑杂谈》集十五篇讨论古典诗文艺术内容的札记,原发表在《古典文学知识》杂志上,连载三年,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每篇确立古典诗文写作中有关文体、文风、语言运用、艺术技巧等内容的一个题目,明晰概念,举出例证,考订辨析,加以论说,提出具有规律性的见解。采取读书札记形式,文字独立成篇,而纵观全书,所述以小见大,内容充实,分析详密,理论有相当深度,提出许多对于文史研究具有规律性的问题并发表有启示、有价值的意
文集17.6万字
会员
“古文”是唐代散文的一个重要部分,本书内容展现了唐代散文史的一个方面。在书中,孙昌武先生介绍了“古文”的发展历史和重要作家、作品的成就,以唐代“古文”反映整个“古文”发展的主要成就。通过对“古文”发展的探讨,使读者对“古文”的思想和艺术成就、“古文运动”的规律有个基本的、大致的认识。
文集23.7万字
会员
自隋建立经唐代到“五代十国”分立这近四百年间,是中国历史上辉煌发展的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本书全面论述了这一时期的文化发展状况、特质及其发展规律,包括隋唐五代文化发展的社会条件与思想环境、隋唐五代文化的主要特征、教育与科举、学术、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宗教、边疆诸族文化发展及其与内地的文化交流、隋唐五代文化的国际影响等。研究详实深入,值得广大历史研究者参考阅读。
普及读物30.7万字
会员
本书1996年出版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由天津教育出版社再版,今经作者校订,收入《孙昌武文集》。本书共分十二章,较详细地描述了观世音与维摩诘在中国文学中的种种表现,并对这些表现的意义加以初步探讨。范围主要是宋代以前。
文学评论29.6万字
会员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是代表有唐一代思想学术成就的杰出人物之一。本书在简单介绍柳宗元所处的时代背景的基础上,以年代为序,详细论述了他一生坎坷的仕宦游历轨迹、主要思想主张及其在文学上的创作和贡献。
文学家27.1万字
会员
本书原为作者为南开大学中文系开设《佛学概论》课的授课提纲,后加以修订,于1990年由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名为《中国佛教文化序说》,2000年,再由南开大学出版社再版。今作者重新修订,收入《孙昌武文集》。全书共分三个章节:“佛陀与佛教”、“中国佛教”、“佛教与中国文化”。从三大方面数十个小点叙述了佛教的基本要义与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佛教13.5万字
会员
本书依据韩愈生平创作历程,选择代表性的诗文,加以注释、评析。诗歌依据钱仲联集释《韩昌黎诗系年集释》为底本,文依据马其昶校注《韩昌黎文集校注》为底本,文献翔实可靠,而注释精辟简要,评析反俗为雅,适应读者欣赏习惯。
古诗词13万字
会员
本书以通俗讲解的形式和语言,在中国古代社会与宗教发展的广阔背景上,对中国佛教禅宗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重要人物、事件进行了清晰生动又富于新意的“描述”;着重揭示禅宗作为中国古代一次宗教革新运动的“革命”性质及其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成就、贡献与影响;并透过历史叙述,启发对禅宗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的思考。本书汲取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兼具学术性与可读性,要言不烦,新见迭出,雅俗共赏,发人深思,可看作
佛教23.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