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冬去夏至(中)

“嗯,那书院所需要的笔墨书籍呢?”高梁又问道。

高珣听了后,眉头顿时皱了起来,在这个东汉时代,笔墨还好说,很是常见。可书籍还真是个麻烦事。纸虽然被蔡伦给发明出来了,还被命名为蔡侯纸。

但这纸如今是个奢侈品。高家虽然有钱,但也经不起一直用纸书写。如今流行的还以及是绵帛与竹简。

“也由高家来出吧。不过,不能用纸张,只能用竹简。如果竹简供应不过来,就让他们在沙地上书写。这既节省了竹简,又个个都用的起。对了,凡入草堂进学的人,每日午时再供应一餐饭。”高珣交代道。

“还要供应饭啊?”高梁有点不情愿的看向高珣。

高珣见了高粱这表情,失笑道:“梁叔,就这么点人,而且还是孩童,能吃多少粟?能肯多少米?难道高家缺粮了?“

高粱连忙摇手道:“不,不。高家不缺粮,坞堡已经储满了十个大型粮仓,又秋收在即,还会有新粮进仓。庄园那边修建的二十个达粮仓,也只差七个没有满仓。高家缺粮无从说起,主要是家主对徒附子弟太好了。即免费供他们读书习字,又为他们供应伙食。”

“这点钱粮,如今对高家来说,犹如九牛一毛。但对高家却影响巨大。这些徒附子弟,只要有一个成才,那对高家来说,也是一个天大的好处不是?”高珣背着双手,遥遥的望着湖面,出神的道。

“对了,梁叔。大兄押送精盐去会稽也有好几日了,可有消息回来?”高珣转头问高梁道。

一年来,高家凭借着精盐的品质与价格,先趁机把杨家在吴郡南部的几个县,挤出了盐市。后又开始往会稽,丹阳,吴郡北部发展。

吴郡娄县的许家,海盐县的杨家,曲阿的何家,没少用他们大族的底蕴给高家找麻烦。在高家没有崛起之前,江东各郡的盐市就是由这三家所掌控。

如今高家凭借精盐崛起,他们三家在盐市上的日子一日比一日难过。于是他们为了打压高家,强硬的要求那些与高家合作的盐贩,不准贩卖高家的精盐。而这些盐贩出于对这三家的忌惮,敢怒不敢言的选择了隐忍。

而高珣在得知这三家人在背后给高家使绊子后,也为了使高家的精盐更能遍布扬州。

高珣在吴郡的吴县,会稽郡的山阴县,丹阳郡的宛陵县,江东三郡治所都派遣了心腹属下,从那些对这三家有怨恨的盐贩手中,买下店铺,亲自向百姓贩卖精盐。

更甚至于在这三郡的各县都派有高家之人。也正因为高家在各县四处开花,再加上精盐所带来的红利,引得各处的贼匪眼红,这一年来,高家在各地运送回高家坞堡的盐钱,不时有被打劫的。

更甚者,也有贼匪打劫高家运往各地县的盐队。使得高家这一年来,损失了好几百万的钱。而在这些贼匪中,既有因为活不下去,落草为寇的纯粹贼匪。也有何家,许家,杨家三家在背后支撑的贼匪。

出于安全考虑。高珣特意从私兵中抽出四百人,又在各郡招收了六百人青壮,总共一千来人,组成了八支护盐队。

四支专门运送精盐从高家坞堡到各郡治所。再返回来时,把卖精盐得来的钱,运送回坞堡。

另四支专门在三郡内,从治所把精盐运送到各县,再把卖盐得来的钱,运到治所汇总。而高诚就是运送盐队的首领之一。

“大郎君出发有四日时间了,按行程,也应该回来了。可如今还没有见到他的身影,不会是路上出了状况吧?”高梁忧心忡忡的回应道。

“以大兄的能力,加上其身边还有一百多人,应该不会出什么问题。毕竟这一年来,他的威名在会稽,还是有点的。安心点吧,梁叔。”高珣倒是对高诚不是很担心,以高诚的武艺与性格,再加上他身边还有一队一百多人的护盐队,只要不是遇上成千以上的贼匪,高珣相信高诚能全身而退。

“但愿吧。世道这么混乱,再加上那些世家在后面推波助澜,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高梁还是不放心的看着高珣。毕竟这一年来,高诚来往山阴县与海盐县,在路上的时间从来没有超过四日的,可是如今,四日时间已经过了,还不见高诚的身影,这让高梁心中产生了不安。

高珣顿时愣了一下,又默默的点了点头,高梁所说不错,如今因为地方豪族肆无忌惮的吞并百姓土地,再加上官吏的腐朽,落草为寇者越来越多。

而高诚运送的盐钱也有上百万之巨,如果在有心人的唆使下,定会有人铤而走险。于是决定道:“你担心的对,这样,梁叔,让辛桐从坞堡率两百人私兵,沿着大兄运送精盐的路线,去查看一下。”

高梁见高珣听进自己的进言,心中很是高兴,马上点头应许。又想起一些事情,对着高珣道:“说起世道混乱,还有一件事情要告家主知晓。“

“何事?“高珣诧异的看着高粱。因为高家已经走上了正规,高珣如今很少出门,一直待在高家坞堡,不是看兵书,就是操练武技。以至于对外界所发生的事,很少知晓。

“今日,坞堡外突然来了许多的流民,有上百人之多。听他们说,他们后面还有许多。都是拖家带口的。“

“流民?“高珣顿时皱起了眉头。今年这江东风调雨顺,即没有涝灾,也没有什么旱灾,怎么突然就多了这么多流民?

高梁仿佛看出了高珣的疑惑,解析道:“仆了解过,这些流民都不是江东人,而是从庐江郡安丰等县逃离出来的。他们在家乡遭遇了兵祸,听他们言语,庐江人黄穰与江夏蛮联合造反,已经攻占了安丰,雩娄等四县,乱兵已经达到了近十万人。他们因为畏惧,于是拖家带口逃离家乡,见我高家仁义,特意扶老携幼过江前来投奔。”

“庐江人黄穰与江夏蛮造反?,还乱军兵力达到了近十万之巨?”高珣很是错愕的看着高粱带来的消息。

没有想到江淮之地,闹出了如此大的乱子。乱军达到了近十万人,而且还占领了四个县。

他记得历史上,在光和三年,是有记载过江夏蛮造过反。

后来在庐江太守陆康的率领下,经过几年努力才把这江夏蛮给平息掉。不过这与高珣没有什么关系,主要是江淮之地发生如此大的混乱,而且还波及到了好几个县。那这几个县定会产生许多的流民。

从高粱反馈回来的消息,这些流民已经进入了江东了。而这一年来,高家仁义之名没有白搭,已经有人慕名开始投奔高家了。正好高家还有许多倾荒地还没有人耕种,这不正好给他送人来吗。

高梁肯定的点了点头。“那这些来到高家的流民,梁叔你如何安置他们?“高珣问道。

“仆已让下人在堡外设置了粥棚,先充实一下他们的肚皮。他们千里来投高家,说明他们信得过高家,高家也定不会让他们失望,仆想把他们组织起来,去开垦高家的荒地。“

见高粱与自己的思维一样,高珣满意的点了点头道:“他们就按高家以前安置流民的规矩去办吧。“

“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