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繁衍和学习
- 我和冤种系统反攻大清
- 纯洁的杰森
- 2877字
- 2025-06-30 22:54:44
三个月后,新临安。
如果说三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尘土飞扬、混乱无序的大工地,那么现在,它已经初具一座新生城市的雏形。
沿着海岸线,一排排规划整齐的木屋拔地而起,形成了一个个独立的里坊。虽然简陋,但至少能遮风挡雨。宽阔的泥土路连接着各个区域,主干道上甚至铺设了碎石,防止雨天变得泥泞不堪。城外,大片大片被烧荒开垦出的田地里,绿油油的麦苗和稻苗正迎风招展,长势喜人,预示着一个丰收的未来。
整个新临安,就像一个刚刚被激活的蚁巢,充满了勃勃生机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唯一还保留着“工地”本色的,是位于城市中轴线尽头、半山腰上的那片区域。那里,将是新临安,乃至新大宋的真正心脏——皇宫。工匠们正在小心翼翼地打磨着从山中开采出来的石料,准备为他们的皇帝建造一座虽然规模不大、但绝对要足够气派的宫殿。
而在解决了最基本的生存问题后,另一个同样重要的问题,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个人问题。
这支近十九万人的流亡队伍里,青壮年男性占据了绝大多数。长期的颠沛流离和压抑,让这群荷尔蒙无处安放的士兵和民夫们,看母猪都觉得眉清目秀。
于是,在某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一场别开生面的“集体相亲大会”在新临安的中央广场上举行了。
相亲的一方,是数万名大宋的光棍汉。
另一方,则是这两个多月来,由石精忠将军和另一位新提拔的猛将“霹雳火”秦莽,从周边部落里“请”回来的数万名身材健壮、皮肤黝黑的土著女性。
她们已经学会了穿简单的麻布衣服,也听得懂一些基础的汉话,比如“吃饭”、“干活”、“这个”、“那个”。此刻,她们正好奇又紧张地打量着对面那群眼睛放光的“长毛猴子”。
主持大会的,是礼部郎中孙思文。他清了清嗓子,站在一个临时搭建的高台上,用尽毕生力气喊道:“奉陛下圣谕!为安军心,为我大宋开枝散叶!特此赐婚!凡我大宋未婚将士、民夫,皆可在此选取心仪之女子为妻!同甘共苦,共建家园!一拜天地,二拜陛下,即可成婚!”
“喔——!”
广场上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士兵们、民夫们像打了鸡血一样,纷纷整理着自己身上那件洗得发白的衣服,试图让自己看起来更有魅力一些。
“那个!屁股大,能生养!是我的了!”
“去你的!我先看上的!她刚才还对我笑了!”
“别争了,看人家姑娘选谁吧!”
场面一度十分混乱,但又充满了欢快的烟火气。
对于这些土著女性来说,虽然有些茫然,但嫁给这些“天神”一样的人,能天天吃饱饭,穿暖衣,似乎也不是什么坏事。
宋怀宗赵昺,就在半山腰的临时行宫里,用一架单筒望远镜饶有兴致地看着山下这场充满原始气息的婚礼。
“阿统,你看,这就叫文化融合。”他一边看,一边在脑海里和系统交流。
【宿主,恕我直言,这看起来更像是强制配种。】系统小球一针见血。
“别说得那么难听嘛,”赵昺撇撇嘴,“这叫解决内部矛盾,促进民族团结。你看他们笑得多开心。”
解决了个人问题,接下来就是军队的整编。
近十万的军队,一直处于战备状态,消耗是巨大的。如今新临安已经站稳脚跟,周边再无威胁,是时候“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
当然,不是真的放,而是转型。
在一次御前会议上,太傅张世杰主动上奏:“启禀陛下,如今我等已无近忧,当思远虑。军士不可终日操练,耗费钱粮。臣以为,当效仿古制,行屯田之策!以战养战,以农养军!”
赵昺等的就是这句话。
“太傅所言,深得朕心。”他用小手一挥,一副“我早有此意”的明君派头,“传朕旨意,全军除留下四千精锐组建‘神武禁军’,护卫中枢外,其余将士,尽数转为屯田军!”
众人皆以为然。
关键在于,这屯田军由谁来统领。
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张世杰。他是全军统帅,理应由他负责。
赵昺却开口了:“屯田事关国本,干系重大。太傅一人操劳,朕于心不忍。”他顿了顿,目光扫过阶下的将领,“这样吧,屯田军分为三部。张太傅劳苦功高,经验丰富,便总领一部。另外两部……就由新任的‘安远将军’陈通,和‘平虏将军’王德来统领吧。”
陈通和王德,又是两个从基层提拔起来的、不属于任何派系的年轻将领。他们被这突如其来的任命砸得晕头转向,连忙出列叩恩。
大殿内,气氛微妙。
所有人都看明白了,陛下这是在稀释张太傅的兵权。
张世杰站在那里,沉默了片刻。他看着龙椅上那个小小的身影,那双清澈的眼睛里,没有孩童的天真,只有不容置喙的决断。
他非但没有感到被冒犯,心中反而涌起一股莫名的欣慰。
想他当年辅佐端宗,那位小皇帝虽然仁善,却优柔寡断,事事依赖臣下。而眼前的怀宗陛下,年仅七岁,却已经懂得制衡之术,懂得如何将权力牢牢抓在自己手里。
这……是明君之像啊!
大宋,或许真的有希望了。
他深深一拜,声音洪亮,发自肺腑:“陛下圣明!臣,遵旨!”
至此,新大宋的军事格局尘埃落定。张世杰虽然名义上还是三军统帅,但实际控制的兵力只剩下三分之一的屯田军。石精忠和“霹雳火”秦莽,则成了神武禁军的左右都指挥使,成为了皇帝身边最信任的贴身保镖。
权力,被巧妙地分割,又最终汇集到了那个七岁的孩子手中。
然而,对于赵昺本人来说,好日子,到头了。
陆秀夫等一众文臣,在欣慰于“陛下圣明”之余,也产生了一个深深的担忧:陛下如此聪慧,可不能耽误了学业啊!
国不可一日无君,君不可一日不学!
于是,一个由左丞相陆秀夫牵头,右丞相陈宜中、翰林学士刘辰翁、礼部尚书文天祥(是的,他也在这艘船上,只是之前比较低调)等顶级大儒组成的“皇家导师天团”,正式成立了。
他们的唯一任务,就是给宋怀宗陛下上课。
从此,赵昺的悲惨生活开始了。
“陛下,请跟老臣念,‘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此句出自《周易》,意为君子当效法上天,刚健运转,永不停歇。陛下当以此自勉,为万民表率。”陆秀夫一脸严肃,手持戒尺,活脱脱一个严厉的私塾先生。
赵昺打着哈欠,心里吐槽:“知道了知道了,不就是996嘛,我懂。”
“陛下,我们今日来学《资治通鉴》。请看这一段,唐太宗与魏征论政……陛下,您为何面露不屑?”陈宜中捋着胡须,不解地问道。
赵昺心想:“大哥,这些帝王术我上辈子就玩烂了,你这是拿小学课本教一个博士后啊。”但他嘴上只能说:“朕……朕只是觉得魏征太过大胆,唐太宗太过仁慈。”
“非也!此乃明君贤臣之典范啊!”陈宜中立刻来了精神,开始了长达一个时辰的滔滔不绝。
最要命的,是刘辰翁的诗词课。
“陛下,请看这首老夫新作的《澳洲怀古》,‘天堑飞渡临新陆,不见王师见袋鼠。何日收拾旧山河,挥毫把酒临西湖。’陛下以为如何?意境是否苍凉雄浑?”刘辰翁一脸期待地看着他。
赵昺差点没把刚喝的茶喷出来。
“不见王师见袋鼠?”他嘴角抽搐,“刘学士……您这诗,很有……生活气息。”
每天,赵昺都要在这些大儒的轮番轰炸下,度过漫长的六个时辰。他感觉自己的脑子都快被那些之乎者也给盘出包浆了。
“阿统!救命啊!”晚上,他躺在柔软的床上,在脑海里哀嚎,“我一个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外加六个世界社会毒打的灵魂,为什么要在这里重读幼儿园啊!生不如死!这比跟蒙元大军正面硬刚还难受!”
【系统检测到宿主精神压力过大,建议购买‘一键学习’功能,只需998积分,知识自动灌输,包教包会!】系统小球适时地跳出来打广告。
“滚!”赵昺怒吼,“我现在那有积分!再说了,我不是不会,我是不想学!我是装的!你懂不懂!”
【懂了,学霸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