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时代的新出路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被很多年轻人或者焦虑的家长问到这样一个问题:在各行各业都无比内卷的时代,在每天都在变化的世界里,年轻人的出路到底在哪儿?
我非常害怕跟年轻人讲要关注未来。因为当我告诉大家要关注未来的时候,往往会发现未来一片迷茫。当一个人眼睛里只有未来,并且能过得很好时,只有一个前提,就是未来大致的方向是确定的。但现在看来,尤其是最近几年,我们明显感受到未来是阴晴不定的。
那我们应该怎么做?
我的答案从来都是以下三个:第一,看政策趋势;第二,看现状;第三,看热爱和喜好。在这一节中,我会细致地跟大家一一分享,因为就是这三条帮助我走到了现在。
第一,看政策趋势。
当你处于迷茫的状态,不知道未来何去何从时,有两个方面是必须关注的。
首先,要去看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决定了未来这些年我们的金钱流动的方向,人才流向的地方,以及资源配置方向。每年政府都会发布工作报告,很多人可能看不懂。现在我告诉你一个重要的方法:善用AI做好笔记。当政府工作报告发布时,如果没时间细读,请务必做这样一件事:把全文交给人工智能,补上这么一个问题:我的技能是什么?请问我该如何与政府工作报告进行结合,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
比如我是一名英语老师,我在看完政府工作报告后,问了AI这样一个问题:我该如何适应未来的发展才能不被淘汰,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好?在我一次又一次对人工智能发问的时候,我逐渐意识到:我可不能仅仅停留在英语老师这个身份上,因为未来所有的知识将走向免费,这是教育平等的必然趋势。
很多人知道,我从新东方离职后自己创办了“考虫网”,我之所以能及时做出这个决定,正是因为我认真研读了政府工作报告。建议大家把政策方向与自己的专长、专业和职业规划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找准未来的方向。
同理,我选择去多伦多大学攻读人工智能专业,也是基于我对政府工作报告的研究。虽然我过去的经历与人工智能关系不大,除了本科学的信息工程专业,我在工作过程中已经很久没用技术方面的东西了。但我确定必须躬身入局投入这个领域。这就是我后来开设的人工智能课能卖得那么好,我在网上讲解人工智能话题,有这么多人跟随我、喜欢我的原因,本质都是一样的,你必须了解趋势。
除了政府工作报告,另一个重要的参考是央行的资产负债表。网上有很多解读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文章,大多数人可能都没有学过金融经济,我就不班门弄斧跟大家解读经济了。但我想告诉你:所有的钱,股市的动向、资源、资金都藏在资产负债表里。如果你看不懂,怎么办?老规矩。既然是人工智能时代,请一定要把它交给人工智能,因为只有你看懂了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你才能把握资金未来的流向。
第二,不要看太远,看当下,看现在。
我们已经知道趋势和政策,接下来请一定要活在当下,这也是我对年轻人的建议,不要再给自己一些长远的5年、10年规划,因为这个时代的变化已经超出你的想象。
我到硅谷第三天就听说了一个新兴职业——AI顾问。这个职业非常有意思,就是专门跟老板沟通,告诉老板哪些人需要裁掉,哪些部门需要优化,哪个业务可以继续投钱以及他的公司架构该如何调整。
我刚知道这个职业的时候非常震惊,因为这原本就是企业咨询的工作,但现在只要懂得使用AI工具,将公司所有的信息喂给ChatGPT(1),ChatGPT就能直接给出最具体的答案,甚至连客服回复别人的具体话术都能够写下来。
当时我跟朋友聊完天,从他们公司走出来,在硅谷的大街上看着蓝天白云,心里倒吸一口凉气,因为倒退一年,你都不知道这是什么职业。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了。就像5年前你绝对没有听说过短视频编导这个职业是做什么的,10年前你可能没有听过互联网运营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岗位,但现在这些职位不仅存在,工资都还很高。
根据美国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预测,到2035年,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和AI的深入运用,社会将出现大量前所未有的职业角色,这些职业将围绕AI的开发、管理、应用以及相关的社会伦理问题衍生出来,目前这些职业还没有出现。
另外一个报道来自世界经济论坛,预测则更加大胆,《2025未来就业报告》中提到:在2025年会有85%的工作岗位是目前尚未存在的新职业。这些新职业主要由AI、自动化以及其他先进技术推动出现。
总之,我想告诉你的是,如果你现在特别迷茫,请一定记住:不要看太远,可以盯着趋势,但是要过好当下。今天过得好的人,明天不会差到哪儿去;今天积极的人,养成习惯,未来也就自动积极下去了。这个时代是给那些养成好习惯的人准备的,一个人的命好不如习惯好。
就像我到今天,无论世界发生什么变化,早上起来我都会坐在电脑旁边写2000字,这个习惯已经保持了将近10年。这就是我可以笔耕不辍,每年都能有新书出版的原因。不要小看这种坚持,水滴石穿,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些书在未来会不会变成畅销书,我唯一关注的是今天我有没有认真把它写好。所以找一个好习惯,坚持它,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只关注当下,不要想太远。放心,老天会给你更好的回报的。
我想请所有畏首畏尾、担心未来的年轻人反复阅读这句话:
所有人的看法和评价都是暂时的,只有自己的经历和成绩是伴随一生的,几乎所有的担忧和畏惧都是来源于自己的想象,只要你真的去做了,才会发现有多快乐。
所以请不要再用杂念搅乱自己的思绪,赶紧去做点什么,因为当下永远是最好的时机。
在我写下这段话之前,我正在家里阅读史铁生的书。不知道为什么,年纪越大越喜欢读他的文字,他写过这样一段话:“我四肢健全时,常抱怨周围环境糟糕,瘫痪后怀念当初可以行走奔跑的日子,几年后长了褥疮,怀念起两年前安稳坐在轮椅上的时光,后来得了尿毒症,怀念当初长褥疮。又过了一些年要透析,清醒的时间很少,怀念尿毒症的时候。”
你看,活在当下是多么重要,不要担心未来,不要后悔过去,你就关注到当下的每一次呼吸,都能让你的生活质量提高很多。
第三,请你找到自己的热爱和爱好。
我在洛杉矶认识了一位家长,她的孩子在当地一所大学学艺术。小姑娘有一次给我打电话,说等不及了,想跟我分享一件事情。在电话里她迟疑好几秒,问出这样一个问题:“哥,假设有一天我什么都不是,没有成功,也没有赚到钱,就这样浑浑噩噩过了一生,我的人生是不是就完蛋了?”
我在电话这边愣了好长时间,然后不知道为什么就说出这么一句话:“妹妹,人生成功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你有没有在自己热爱的人和事情上,付出了自己一生的时间。”
年轻时我写过,生命中真正的幸福就是以自己的意愿去过一生。但随着长大,发现自己的意愿很容易被动摇,所以我把这句话改成了:真正的幸福是和自己爱的人一起做热爱的事,在这些事情上消磨掉自己一生的时光。
可是大多数朋友,尤其是年轻人,并不知道自己到底热爱什么。我的判断标准非常简单:首先要尝试。因为只有在尝试的过程中,你才能慢慢找到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所以保持开放是第一条,多尝试,少说“不”。
接下来我给你一个方法论,问自己两个问题:第一,在不考虑任何外在因素(比如金钱、人情、面子等)的情况下,你最想做什么工作?第二个问题,从小到大,有没有什么事情能让你迅速进入心流状态,让你感到自豪且喜欢自己,并且能游刃有余?
如果你实在想不出来,可以问问你的父母和最亲近的朋友,在他们眼中,你做什么事情时是浑身发着光,脸上露出自然的笑容的。这可能就是你的热爱所在。看到这里,你不妨暂停一下,先问问自己。
最后我要告诉你,热爱并非与生俱来,它需要培养。在西方有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叫“成长性爱好”,它指那些随着时间推移可以不断精进,让你变得更好的爱好,像跑步、游泳、唱歌、乐器、读书、写作等。一开始你可能并不喜欢,但随着你花时间和它相处,慢慢地你就会越来越喜欢。
这样的爱好具备一个特点,就是坚守。请注意,坚守与坚持不同,是你十年如一日地做这样一件事,坚定地保持某种态度、立场和行动,关键是你要付诸行动。
我相信读这本书的很多年轻人和我一样,读完后才发现过去很多选择和道路都走错了。如果你选择这么走下去,可能会成为一个异类,成为少数人。但多年后回头看时你会发现,这或许才是正确的选择。
写到这里,我想起20世纪美国著名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的一首著名的诗:“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意思是:我选择那条人迹很少的小路,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把这首诗送给你,祝你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仍能坚守自己的热爱与选择。
(1) 由OpenAI开发的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