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汀州府

程远站在汀州府城的城墙上,望着城外新集结的死士队伍,眉头紧锁。距离攻占府城已经过去七天,他总算补足了战斗中损失的三千多名死士名额。但新绑定的这些死士,状况比他想象的还要糟糕。

“大人,新兵训练情况...不太理想。“张铁柱站在一旁汇报道,那张木讷的脸上罕见地出现了一丝为难的神色。

程远走下城墙,来到校场。数百名新绑定的死士正笨拙地练习着持刀动作。他们中有的手脚不协调,有的反应迟钝,甚至还有几个在原地转圈,完全跟不上指令。

“这就是训练效率提升20%的结果?“程远忍不住质问系统。

【死士素质存在个体差异】

【训练效率提升仅针对训练过程,不改变基础素质】

程远叹了口气。系统说得没错,这些新死士的体力和智力似乎比第一批还要差。他原本指望能快速恢复军队战斗力,现在看来是痴心妄想。

“把最差的挑出来,派去干杂役。“程远揉了揉太阳穴,“剩下的继续训练,至少...至少要学会拿稳武器。“

“是。“张铁柱机械地回应,转身去执行命令。

程远走向府库,那里堆放着从城中各处收缴来的火器。这是他这些天最关心的事情——在见识到守城官兵火枪的威力后,他意识到冷兵器时代已经过去。

府库内,几十支各式火枪杂乱地堆放在一起。程远随手拿起一支,枪管上锈迹斑斑,木质枪托已经开裂。

“这就是全部了?“程远皱眉问道。

负责看守的死士跪下回禀:“回大人,共收缴火铳五十八支,其中能用的...大概二十支。“

程远心头一沉。他原本以为一个府城至少能有几百支火枪。看来这个平行世界的大明,火器普及程度比他想象的低得多。

“火药呢?“

“三桶,约三百斤。“

程远回忆着自己有限的历史知识。1851年,原本世界的欧洲应该已经普及了后装步枪,而这里的大明还在使用这种老式火绳枪。按理说,明朝不是早有神机营了吗?怎么火器发展如此滞后?

“把城里所有会造火器的工匠都找来。“程远下令道,“再派人去附近城镇收购火器,有多少要多少。“

死士领命而去。程远继续翻看着那些火枪,突然发现角落里堆着几件奇怪的金属管状物。

“这是什么?“

“回大人,守军称之为'迅雷铳',但无人会用,据说容易炸膛。“

程远凑近观察,这似乎是某种早期连发火器的雏形。他隐约记得明朝确实有过这样的发明。如果能修复这些武器...

“把这些也交给工匠研究。“程远仿佛抓到了救命稻草,“告诉他们,谁能让这些'迅雷铳'正常使用,赏银百两!“

走出府库,程远迎面撞上了一群被死士押送的平民。他们衣衫褴褛,神色惊恐,有几个身上还带着伤。

“这些是什么人?“程远问道。

“回大人,是城内富商家眷。按您昨日命令,抄没抗拒纳粮者的家产。“

程远一愣。他确实下过这样的命令,但没想到执行得如此...彻底。看着那些瑟瑟发抖的妇孺,他胃部一阵不适。

“把...把老人和孩子放了。“程远犹豫着说,“只留青壮年...让他们做工抵粮。“

死士面无表情地执行命令,粗暴地将老人和孩子推出来。一个约莫五六岁的小女孩跌倒在程远脚边,哇哇大哭。程远下意识弯腰想扶,却听到身后传来一声冷哼。

转头看去,是前日投降的一个师爷,姓周,此刻正用讥讽的眼神看着这一幕。

“周师爷有何高见?“程远直起身,强作镇定地问道。

周师爷拱了拱手,语气不卑不亢:“大人既已造反,便当明白'成大事者不拘小节'的道理。今日心慈手软,来日必成大患。“

程远哑口无言。他当然明白这个道理,但现代人的道德观念仍在制约着他。沉默片刻,他挥了挥手:“带下去,按我说的办。“

回到衙门,程远发现案几上已经堆满了文书——粮税、治安、诉讼...各种他完全不懂的政务。他随手翻开一本,上面密密麻麻记载着某村的田亩纠纷,看得他头晕目眩。

“来人!“程远烦躁地喊道,“把这些都交给...交给...“

他突然意识到,自己身边连个像样的文官都没有。那些投降的官员要么阳奉阴违,要么能力有限。死士们虽然忠诚,但处理这些复杂政务显然超出他们的智力水平。

“交给周师爷处理。“程远最终决定道。虽然不喜欢那人,但至少是个读书人。

夜幕降临,程远独自在书房研究着一本从知府那里缴获的《武备志》。书中记载的各种火器、战阵让他眼花缭乱。他试图从中找到快速提升军队战斗力的方法,但那些文言文和专业术语让他读得异常吃力。

“要是当年多看几本穿越小说就好了...“程远自嘲地嘀咕着。那些小说主角动不动就造燧发枪、炼钢铁,而他连最基本的黑火药配方都记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