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图书馆的灯光总是那么惨白。十年了,我依然记得那个下午,阳光穿过高窗斜斜地照在她脸上时,那层细小的绒毛泛着金色的光。

那是大三的秋天,我像往常一样去图书馆还书。文学区最角落的位置,一个我从没见过的女孩正专注地在一本素描本上涂画着什么。她扎着一个松散的马尾,几缕碎发垂在耳际,随着她轻微的动作摇晃。

我本该直接走向还书处的,但鬼使神差地,我绕到了她身后。她在画图书馆的穹顶——那些交错的钢架结构被她用铅笔勾勒得极具立体感。我站得太近,影子落在了她的本子上。

“对不起。“我慌忙后退,却不小心撞到了书架。一本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从架上掉落,正好砸在我脚边。

她转过头来,笑了。那一刻,我确信自己听到了心跳的声音。

“你也喜欢村上春树?“她捡起书递给我,指尖上有铅笔的痕迹。

“嗯,尤其是这本。“我接过书,注意到她手腕内侧有一个小小的雨滴纹身。

“我叫林小雨。“她说,“美术系的。“

“许晓阳,中文系。“我笨拙地自我介绍,感觉喉咙发紧。

她合上素描本,封面上用黑色马克笔写着“未完成的肖像集“。“你愿意做我的模特吗?“她突然问道,“你的侧脸线条很适合素描。“

就这样,我们认识了。

接下来的一个月,我几乎每天都去美术楼找她。林小雨的画室在顶楼,是一个狭小的空间,墙上贴满了她的速写和油画作品。大多数时候,我只是安静地坐在窗边的椅子上,看她画画或者看书,偶尔交谈几句。

“你为什么总是画未完成的肖像?“有一天我忍不住问道。

她停下笔,望向窗外。“因为人永远都在变化啊,今天的你和昨天的你已经不一样了。画永远追不上真实的人。“

那天傍晚,我们第一次一起走出校园。深秋的风已经带着凉意,她裹紧了自己的米色针织开衫。我们在学校后门的小巷里找到一家老旧的唱片店,店主是个六十多岁的老人,店里放着鲍勃·迪伦的歌。

“这是我爸爸最喜欢的歌。“她轻声说,手指划过一排黑胶唱片。

“你爸爸是做什么的?“

“他曾经是音乐老师。“她的表情突然黯淡下来,“现在不是了。“

我没有追问。后来我才知道,她父亲在她高中时因病去世,那之后她母亲就带着她搬到了这座城市。

回学校的路上突然下起雨来。我们都没带伞,只好躲在一家便利店门口。雨水顺着她的发梢滴落,她仰起脸,笑着说:“看,我和我的名字多配。“

我鼓起勇气,握住了她的手。她没有抽开。

我们开始正式约会。我带她去我最喜欢的书店,她则教我素描的基本技巧。我写了很多关于她的诗,而她画了无数张我的肖像——图书馆看书的我,咖啡馆发呆的我,雨中奔跑的我。

“你为什么从来不画完整的自己?“有一次我问她。

她正在调色板上混合颜料,闻言停顿了一下。“因为我不确定自己是谁。“她最终这样回答,“也许等我找到了答案,就会画一幅完整的自画像。“

那年冬天特别冷。平安夜那晚,我们在她画室点了蜡烛,分享一个小蛋糕。窗外飘着雪,她靠在我肩上,突然说:“许晓阳,如果有一天我不在了,你会记得我吗?“

“别胡说。“我捏了捏她的鼻子,“你要去哪儿?“

“没什么,随便问问。“她转移了话题,但我注意到她的眼神闪烁。

新学期开始后,林小雨变得有些奇怪。她常常不接我的电话,有时会突然消失几天。我问她怎么了,她总是笑着说在赶毕业作品。

三月的一个下午,我去画室找她,门锁着。透过窗户,我看到她的画架上有一幅几乎完成的油画——是我的肖像,但色调阴郁,与我平时见到的风格完全不同。

“小雨?“我敲门,没有回应。

转身准备离开时,我看到她和一位中年男子从美术楼后门走出来。男子穿着正装,手里拿着一个文件袋。他们交谈了几句,男子拍了拍她的肩膀,然后离开了。林小雨站在原地,低头看着自己的手。

我走过去时,她明显吓了一跳。“晓阳!你怎么在这里?“

“那是谁?“我直接问道。

“哦,只是一个...画廊的人,来看我的作品。“她的笑容有些勉强。

那天晚上,她第一次拒绝了我送她回宿舍的请求。“我需要一个人静一静。“她说。

四月初,林小雨彻底消失了。她的室友告诉我她请了长假,画室也锁了起来。我打了无数个电话,发了无数条信息,都没有回应。

直到四月十五日,我收到一条短信:“明天下午三点,老地方见。对不起。——小雨“

第二天我提前一小时就到了画室门口。门没锁,我推门进去,发现里面收拾得很干净,只有画架上盖着一块白布。窗台上放着一封信和一把钥匙。

我打开信:

“亲爱的晓阳:

当你读到这封信时,我已经在医院了。对不起这段时间的隐瞒和逃避。去年秋天,我被诊断出先天性心脏病,医生说如果不手术,我可能只剩一年时间。

那个你看到的男人是医生,不是画廊的人。我一直在犹豫要不要做这个成功率只有30%的手术。但现在我决定了,明天就是手术日。

如果我回不来,画架上的画是送给你的礼物。钥匙是我宿舍抽屉的,里面有我所有的素描本,都留给你。

谢谢你让我知道被爱是什么感觉。不要为我难过,那些雨中的奔跑,图书馆的阳光,还有你写给我的每一首诗,已经让我的生命比大多数人更丰富了。

永远爱你的,

小雨“

我的手抖得几乎拿不住信纸。掀开白布,是我见过的最美的一幅画——完整的林小雨自画像,她穿着我们第一次见面时那件蓝色连衣裙,站在雨中微笑。

手术失败了。这是她母亲一周后告诉我的。

“她最后很平静。“那位憔悴的女士递给我一个盒子,“这是她嘱咐要交给你的。“

盒子里是一本精装的素描本,封面上写着“给晓阳的完整肖像“。每一页都是不同状态的我,最后一页却是空白,只有一行小字:“这里本该是我们的合照。“

毕业典礼那天,我一个人去了她的画室。阳光依旧从那个角度照进来,但再也没有那个低头作画的身影了。我打开她留下的最后一本素描本,发现扉页上写着一句话:

“有些人注定只能活在回忆里,但回忆有时比现实更真实。“

十年后的今天,我依然会在下雨天想起她手腕上的雨滴纹身,想起她说的“我和我的名字多配“。我的书架上永远摆着那本《挪威的森林》,书页间夹着她画的第一张我的侧脸速写。

青春就像一场大雨,即使感冒了,还盼望再淋一次。而有些人,就像雨后的彩虹,你永远无法真正拥有,只能远远地记住它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