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岁躺平半年后,我在智能工厂重启人生
林宇盯着手机屏幕上的时间,凌晨两点十七分。推荐页自动刷出一条“35岁失业日记“的视频,博主对着镜头苦笑:“简历投了86家公司,收到3个面试邀请,全是外包。“他手指悬在屏幕上,突然听见床头柜上的余额提醒震动——工资卡余额12738.6元,房贷还款日还有15天。
半年前从恒远实业离职时,他以为只是短暂休息。在这家传统制造业干了八年,工艺工程师的职位像件磨旧的衬衫,舒适却紧绷。离职报告写着“追求职业转型“,其实是厌倦了每天在车间和图纸间打转的生活。谁能想到,这一躺就躺进了短视频编织的温柔乡:上午刷行业分析视频假装学习,下午看探店博主打卡网红咖啡馆,晚上在游戏直播里熬到凌晨。
母亲上周打来电话:“你爸单位小张跟你同岁,人家都升车间主任了。“他盯着天花板上的污渍敷衍:“现在流行延迟就业,妈你不懂。“但此刻屏幕蓝光映在脸上,那些被他标为“稍后阅读“的行业报告图标,像一排沉默的嘲笑。
第一份简历改了七版。教育背景、项目经验都中规中矩,唯独2024年9月至2025年3月的空白期像道触目惊心的伤口。他试过写成“自由职业“,又觉得不够坦诚;填“职业规划调整“,怕HR看不懂。最后咬牙如实写:“阶段性休整,系统学习智能制造相关课程。“其实所谓学习,不过是收藏夹里积灰的网课。
第一通面试电话在午后响起。“林先生,您在简历里提到休整期学习,具体学了哪些内容呢?“电话那头的HR声音温和,却像把手术刀。林宇捏紧话筒:“主要研究了工业4.0背景下的生产流程优化...“对方突然打断:“抱歉,我们注意到您最近半年没有社保缴纳记录,能解释一下吗?“
冷汗浸透衬衫。他想起上周在招聘软件上看到的年龄限制:35岁以下优先。32岁的自己,卡在“有经验“和“性价比低“的夹缝里。第二周跑了三场线下招聘会,西装革履的摊位前,年轻的HR对着简历皱眉:“我们这个岗位需要立即上手,您的空白期可能会影响...“话尾消失在嘈杂的人声里。
转机出现在一个暴雨倾盆的夜晚。林宇在24小时便利店加热速冻饺子,手机突然弹出前同事陈薇的消息:“我们公司在招工艺优化工程师,要不要试试?“陈薇三年前跳槽去了星途智能,听说那是家给新能源汽车做智能工厂解决方案的公司。
面试那天,他特意提前半小时到写字楼。玻璃幕墙上“星途智能“的logo在阳光下闪烁,接待区坐着几个穿潮牌卫衣的年轻人,手里抱着贴着二次元贴纸的笔记本电脑。面试官是个戴蓝牙耳机的95后经理,第一句话就让他绷紧神经:“听说您休息了半年,这期间有接触过MES系统或者数字孪生技术吗?“
他想起在恒远实业时,厂里用的还是十年前的ERP系统。但不能退缩,他直视对方眼睛:“虽然没有实操经验,但我研究过贵公司给京车制造做的智能工厂案例。他们旧产线的节拍时间从45秒提升到32秒,其实和我们之前优化齿轮加工线的逻辑相通,都是通过人机协同减少等待时间...“
面试官的手指在桌上敲出节奏:“如果现在让你主导一个传统车企的产线数字化改造,你会从哪里入手?“林宇突然想起半年前刷到的一个德国工厂纪录片,那些在AR眼镜里跳动的数据,和他在车间摸过的机床导轨,在脑海里渐渐重叠。
入职第一天,工位上的双屏电脑让他眼花缭乱。邻座实习生小周热情地教他用飞书:“林哥,这个文档要实时协同编辑,晨会前得把产能分析表更新好哦。“他看着满屏的色块和公式,突然怀念起恒远实业的纸质工艺卡。
第一次项目会议就被将了一军。项目经理把PPT切到产线布局图:“客户要求三个月内完成首条示范线,咱们得在现有方案里压缩20%的改造周期。“年轻的工程师们提出用数字孪生模拟调试,林宇却盯着图上的物料周转区:“这里的AGV路径规划有问题,实际生产中叉车转弯半径不够,会和机械臂产生干涉。“
会议室里响起轻微的嗤笑。“林工是从传统制造业来的吧?“说话的是方案组的小王,“我们用仿真软件算过,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林宇没接话,第二天带着图纸钻进车间。在轰鸣的机床旁蹲了三小时,用手机录下机械臂运作的轨迹,又翻出恒远实业旧项目的干涉事故报告。当他把对比数据摆在例会上时,项目经理的笔在本子上划出重痕:“按林工的方案调整,下周去客户现场测试。“
测试当天暴雨如注。客户工厂的旧产线像头生锈的巨兽,新安装的传感器在潮湿环境里频繁报错。小王盯着监控屏骂娘:“设备厂商说防水等级IP67,根本就是扯淡!“林宇摸着滴水的导轨,突然想起恒远实业那年台风天,他和工人用塑料布裹住电机的情景。
“把控制柜垫高15厘米,传感器接线口用密封胶再封一遍。“他抓起安全帽冲向现场,身后传来小周的惊呼:“林哥,你西装要弄脏了!“顾不上那么多,他跪在地上指导工人调整支架,雨水顺着下巴滴在图纸上。当凌晨三点的时钟敲响,传感器数据终于稳定,生产线开始试运行。
客户代表拍着他的肩膀:“你们这帮年轻人,还真有两下子。“林宇看着自己满是污渍的袖口,突然笑了——原来在智能工厂里,弄脏衣服的方式和十年前并无不同。回公司的车上,小王递来一罐啤酒:“哥,你对机械的敏感度,是仿真软件学不来的。“
三个月后,林宇在项目总结会上展示优化成果。当他用车间实拍视频对比改造前后的生产效率时,屏幕里闪过一个熟悉的身影——恒远实业的老班长,正对着新安装的智能看板皱眉研究。散会后,他收到母亲的微信,发来一张泛黄的照片:二十岁的他穿着工作服站在机床前,眼神明亮如炬。
手机弹出新消息,是星途智能的晋升通知。窗外的写字楼灯火通明,他摸着口袋里的工牌,突然明白那些在车间流汗的日子,那些刷视频时偶尔闪过的愧疚,那些在深夜便利店吞下的速冻饺子,原来都在为某个时刻做准备。
下班路上经过电子屏,正在播放“35岁不是职场终点“的公益广告。他掏出手机,把收藏夹里的网课全部标为“已完成“。夜风掀起衬衫下摆,带着智能工厂特有的机油味——那是属于他的,从未消失的勋章。